第二百零一章 金華府淪陷

“大明的商稅確實太低,當然鹽、鐵、茶等禁榷除外,特別是與夷通番,這稅徵得太少,都便宜了那幫番商和國內商人。不過他說的農稅有些出入,不,應該說是名義上如此,但實際上並不如此。”

吳爭聽得有些糊塗,問道:“仔細講講。”

厲如海有些猶豫,“大人出身吳莊,這些事心裡應該知道啊。”

吳爭這下更好奇了,“本官離家時還小,許多事記不清楚了,你且講講。”

厲如海這才解釋道:“朝廷所徵農稅是一個定額。可需要按人口分攤到每家每戶,百姓手中的田地越多,負擔越少,田地越少,自然負擔不起。這麼說,大人可明白?”

吳爭明白了,朝廷徵稅還是按丁收稅,而非按田畝收稅。

吳爭忍不住問道:“紹興府收稅也是按丁收稅?不對啊,萬曆年間張居正的一條鞭法不是全國施行了嗎?”

厲如海道:“是。百姓負擔不起火耗銀子,張居正的稅收早已名存實亡。”

吳爭有些懂了,火耗銀子,朝廷統一徵收銀兩,使得百姓需要以銀交稅,這就使得民間銀兩驟然緊缺。

熔鑄碎銀的實際火耗爲平均每兩一至二分,也就是百分之一二,但實際徵收的火耗往往高得多,每兩達二至三錢,有時甚至更多。火耗成爲地方聚斂的一個巧妙的手段,也成爲百姓沉重的負擔。

厲如海道:“百姓不堪承受,只能投獻於大戶……譬如說吳莊。”

哪怕厲如海說得再小心,吳爭聽了也不免一驚。

“吳家也有如此?”

“有,但不多。”

吳爭鬱悶,其實投獻無非是飲鴆止渴。

百姓帶着自己的土地投獻於大戶鄉紳,以大戶鄉紳用不完的免稅額度來規避賦稅,看起來他們得了便宜,但實際上不然。

朝廷向各地徵收的賦稅是一個定額,那麼當場百姓以投獻的方式規避了納稅,這個定額的稅收就均攤到餘下各戶的頭上,也就是說,那幾家不交稅的百姓所規避的稅,由剩下的人幫着交了。

而投獻越多,沒投獻的百姓所負擔的稅就越重。

於是,紛紛選擇投獻,這樣就陷入一個死循環。

這就是明朝賦稅沉重、百姓苦不堪言的原因所在,當然,皇族、豪強兼併土地也是根本原因之一。

而令百姓感受到不堪重負的賦稅,其實與歷朝歷代相比,已經低得不能再低了。

這裡的關鍵因素是,稅究竟去了哪,錢究竟去了哪?

很明顯,皇族、大戶、豪強、官員瓜分了。

他們有着大額的免稅權。

以免稅權來吸引百姓投獻,吞併土地。

最後使得沒投獻的百姓不堪重負,紛紛棄田而逃,於是產生朝廷收不到賦稅。

而與厲如海的對話,也讓吳爭日後對按丁收稅有了本能的抗拒。

……。

接下來的日子裡,杭州府在悄悄地發生變化。

莫執念爲首的鄉紳們正式組建起財政司,這顯然是個新興事物。

它並不在朝廷諸司之列,甚至它不是官府範疇。

但它的權力很大,執掌杭州、嘉興兩府一切賦稅。

它的權力來自於吳爭,來自於吳爭麾下七萬大軍的支持。

賦稅是個複雜的工程,牽扯到各行各業。

不是說釐清就能釐清的。

吳爭的心思並沒有放在內政,而是軍備、訓練。

這時,一個意想不到的噩耗,就這麼傳來了。

金華淪陷!

世事就是這麼意外,你越想不到的,就越會出現。

金華、蘭溪、湯溪、浦江四縣乃魯王監國前期的兵部尚書朱大典駐守,後來朱大典轉投隆武麾下,與紹興沒有了往來。

可他依舊被隆武朝派駐於金華,督師如舊。

按理說,朱大典麾下有一萬多大軍,來敵再強悍,那也能堅持些時間不是?

怎麼就說淪陷就淪陷了呢?

其實這事還真怪不了朱大典。

此時清軍與隆武朝正在西邊武昌、九江一線激戰正酣,隆武朝便從朱大典處抽調了一萬軍隊增援九江。

這就使得朱大典麾下不足五千人。

多鐸率部數百里奔襲,甚至將方國安做爲一顆棋子丟棄,爲得就是金華。

武昌、九江戰局漸漸明朗,破城指日可待,如果佔領了金華,進而攻取台州,那就掐斷了紹興府的退路。

在多鐸看來,杭州城一戰,吳爭僅僅是獲得了一次戰術上的勝利,在戰略層面,還是輸的。

因爲不管是紹興府還是杭州府,都無險可守。

就算吳爭能死守杭州城,那唯一極有可能出現的場面就是,杭州城成爲一座孤島。

無非上堅持多久罷了。

可多鐸確實沒有想到,攻金華這個小城會這麼難。

說起朱大典此人,在官場中可謂“貪聲”在外。

但凡到任之地,無不詬病其貪婪成性。

可瑕不掩瑜,他朱大典狠啊,不但對別人狠,對他自己也狠啊。

聽聞清軍驟然來襲,朱大典號召全城百姓登城守衛,並且散盡貪污而來的家財加固城牆、招募勇士。

整個金華城,被他整得全民皆兵。

多鐸強攻一日,皆無功而返,他嘆息若是丟棄在杭州城外的紅衣大炮還在,那就能輕易破城了。

第二日,多鐸組織了六次進攻,依舊被擋了回來。其麾下傷亡已經高達六百餘人。

正是一籌莫展之時,讓多鐸想不到的是,比他的紅衣大炮威力更大的武器來了。

這便是天意。

第三日,從紹興府逃竄的方國安殘部從另一門到達了金華城。

方國安殘部那可是明軍服飾,再說了朱大典與方國安同朝爲官,相互都認識。

加上眼下戰事吃緊,多一支力量守城自然是再好不過了。

朱大典下令,大開城門,放方國安部進入。

可方國安率部進城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指揮着軍隊衝向多鐸在進攻的那一城門。

裡應外合,不破那就怪了。

可就是這麼個貪婪成性的朱大典,在面臨城破之時,他做出的選擇是,令家中婦女先投井自殉,然後自己攜火繩與子孫、賓客聚於火藥庫中引爆殉國。

壯哉,東閣大學士朱大典!

金華城陷後,韃子屠城三日,死者不可勝數。

第六百二十八章 吳爭去哪了?第四百十一章 黃斌卿來犯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 周大虎的選擇第三百五十八章 應天府之變(一)第九百四十章 會晤朱媺娖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 如何放手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 圍城第四百七十二章 朱媺娖提了個條件第五百七十四章 被坑的衛匡國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 祖大弼逃了第一千章 若是陛下所爲呢?第一百四十六章 賭運第一千零四十章 心中有屎的馬士英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如果是意外呢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打蛇打七寸第六百七十二章 大戰將啓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一丘之貉第一千六百四十六章 開始收官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 利誘第一千六百六十九章 小林騎的首秀第八百六十一章 話不說不明,理不辯不清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佈局第六百三十七章 這女人……嘖嘖。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 賭一把第一千四百九十三章 私恩公義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爲衆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凍斃於風雪第五百八十九章 劍,有了自己的想法第三百九十三章 太祖遺詔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烽煙四起(二)第三十六章 密信遺失第六百六十一章 延攬廖仲平第一千六百六十六章 再戰海州(二)第七百零九章 王一林離去第四百五十二章 紹興府最後一支清軍覆沒第三百二十八章 用人得疑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 攻海州?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殿前之血腥第九百十六章 要不試試?第五百六十章 清理第一千三百十四章 吳、晉聯姻?第三十九章 大廈傾,方見人心。第一千五百五十一章 我來攪局第四十六章 爾虞我詐第三百七十八章 素未謀面的正室夫人第五百十七章 以攻代守,打清軍一個反擊第六百九十四章 疼得令人發抖、羞得沒臉見人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 成長的煩惱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打蛇打七寸第三百七十九章 這樣的人,殺不得!第二百七十章 借道入山寨第一百九十三章 低賦稅纔是導致明亡的主因?第一千五百八十七章 海州之戰(一)第一百七十四章 他欣慰、他自豪第一百九十六章 莫執念主動投效第一千六百八十四章 收復海州(五)第九章 兩個方案,怎麼選?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爲衆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凍斃於風雪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 初露端倪第五百六十八章 吳老爺人老心不老第四百十五章 整編舟山水師第四百三十四章 張國維沒死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第九百五十二章 打順手了,勝利拈手即來第二百零八章 兵臨松江城下第二百三十二章 南人有脊樑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有沒有必要第三百八十七章 殺嗎第一千六百零四章 蔣全義脫險第九百十九章 大戰一觸即發第一百十五章 山賊都配軍師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 撤嗎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該發生的,已經發生第二百零六章 這老頭還真有點童趣第二百三十一章 小人物幹了大事情第四百二十九章 似曾相識之感第五百三十七章 大明是明人的大明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就是陽謀第六百八十七章 北城失守第九十六章 能不死,就別讓他死嘍!第一千六百九十六章 誤判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宋徵輿招供第六百九十二章 半娘徐老的聖母皇太后第九百五十八章 壞消息多了,能治病!第一千六百四十章 南北三個戰場(四)第一千六百零五章 君子論跡不論心第一千一百十八章 誰更小人?第一百九十一章 鴻門宴?第五百四十六章 兩隻小狐狸第一千五百六十三章 局中局第一千一百十四章 人生何處不相逢第八百八十二章 能爲友赴死的人,怎麼可能投降敵人?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 醴陵會盟第四百九十一章 忠奸難辯第六百三十六章 難以承受的代價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四百萬第四十二章 你變了,真變了第三百八十二章 國之將亡,必生妖孽第四百五十一章 伏擊柯永盛第四百十二章 杭州灣水戰第四百十九章 自陷險境
第六百二十八章 吳爭去哪了?第四百十一章 黃斌卿來犯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 周大虎的選擇第三百五十八章 應天府之變(一)第九百四十章 會晤朱媺娖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 如何放手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 圍城第四百七十二章 朱媺娖提了個條件第五百七十四章 被坑的衛匡國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 祖大弼逃了第一千章 若是陛下所爲呢?第一百四十六章 賭運第一千零四十章 心中有屎的馬士英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如果是意外呢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打蛇打七寸第六百七十二章 大戰將啓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一丘之貉第一千六百四十六章 開始收官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 利誘第一千六百六十九章 小林騎的首秀第八百六十一章 話不說不明,理不辯不清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佈局第六百三十七章 這女人……嘖嘖。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 賭一把第一千四百九十三章 私恩公義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爲衆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凍斃於風雪第五百八十九章 劍,有了自己的想法第三百九十三章 太祖遺詔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烽煙四起(二)第三十六章 密信遺失第六百六十一章 延攬廖仲平第一千六百六十六章 再戰海州(二)第七百零九章 王一林離去第四百五十二章 紹興府最後一支清軍覆沒第三百二十八章 用人得疑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 攻海州?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殿前之血腥第九百十六章 要不試試?第五百六十章 清理第一千三百十四章 吳、晉聯姻?第三十九章 大廈傾,方見人心。第一千五百五十一章 我來攪局第四十六章 爾虞我詐第三百七十八章 素未謀面的正室夫人第五百十七章 以攻代守,打清軍一個反擊第六百九十四章 疼得令人發抖、羞得沒臉見人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 成長的煩惱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打蛇打七寸第三百七十九章 這樣的人,殺不得!第二百七十章 借道入山寨第一百九十三章 低賦稅纔是導致明亡的主因?第一千五百八十七章 海州之戰(一)第一百七十四章 他欣慰、他自豪第一百九十六章 莫執念主動投效第一千六百八十四章 收復海州(五)第九章 兩個方案,怎麼選?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爲衆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凍斃於風雪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 初露端倪第五百六十八章 吳老爺人老心不老第四百十五章 整編舟山水師第四百三十四章 張國維沒死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第九百五十二章 打順手了,勝利拈手即來第二百零八章 兵臨松江城下第二百三十二章 南人有脊樑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有沒有必要第三百八十七章 殺嗎第一千六百零四章 蔣全義脫險第九百十九章 大戰一觸即發第一百十五章 山賊都配軍師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 撤嗎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該發生的,已經發生第二百零六章 這老頭還真有點童趣第二百三十一章 小人物幹了大事情第四百二十九章 似曾相識之感第五百三十七章 大明是明人的大明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就是陽謀第六百八十七章 北城失守第九十六章 能不死,就別讓他死嘍!第一千六百九十六章 誤判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宋徵輿招供第六百九十二章 半娘徐老的聖母皇太后第九百五十八章 壞消息多了,能治病!第一千六百四十章 南北三個戰場(四)第一千六百零五章 君子論跡不論心第一千一百十八章 誰更小人?第一百九十一章 鴻門宴?第五百四十六章 兩隻小狐狸第一千五百六十三章 局中局第一千一百十四章 人生何處不相逢第八百八十二章 能爲友赴死的人,怎麼可能投降敵人?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 醴陵會盟第四百九十一章 忠奸難辯第六百三十六章 難以承受的代價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四百萬第四十二章 你變了,真變了第三百八十二章 國之將亡,必生妖孽第四百五十一章 伏擊柯永盛第四百十二章 杭州灣水戰第四百十九章 自陷險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