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一章 官聲人脈

在上海呆了四天,王乃增終於想明白其它地方韓四都派兩名官員,而上海這個地方韓四爲何只派蘇覺明一人了。

因爲韓四雖早調離松江,但在松江府尤其上海縣的官聲和人脈太好了,好到租界外有什麼事可以去找正在平亂的薛煥、劉存厚和“老虎”、“小虎”等同鄉,要是薛煥和劉存厚幫不上忙還可以去找已升任道臺的喬松年。

在租界內遇上什麼事既可以去找已革蘇鬆太道吳健彰,也可找上海知縣孫豐和來前給的名冊上的士紳商賈幫忙。辦差不能沒有銀錢,而銀錢不夠則可以去找辦理絲茶釐捐的上海縣丞周興遠協濟。在租界裡甚至有一座名爲“四川會館”實爲私宅的洋樓,並且緊挨着洋人的跑馬場。

要人有人,要錢有錢,這差事辦起來自然事半功倍。

終於大開了眼界,真正被震撼到了的王乃增,比誰都能理解“時不我待”的真正含義,不但讓蘇覺明去“日升昌”上海分號給京城發回了第一個消息,而且把曾給韓四做過翻譯的林慶遠,以及林慶遠幫着找的六個通譯,連哄帶騙地送上了吳健彰幫着僱的船。連人一起送往京城的還有一抵達上海就請吳健彰和本地士紳幫着收集的洋人報紙和書籍。

等顧謹言帶着家人和任鈺兒、蓮兒從海安趕到上海時,王乃增已經把上海的事安排得差不多了,正打算乘船去寧波。

從京城出來時候那些走馬上任的文武官員大多帶了家眷,王乃增沒覺得有什麼不方便,但接下來的行程就不一樣了,所以看着風塵僕僕趕到這兒的衆人道:“慎之,去福建的船覺明已經幫你找好了,明天有一艘沙船,後天有一艘洋船,你打算明天動身還是後天動身?”

顧謹言很想早點去上任,可想到此行真正要辦的差事,沉吟道:“王先生,古人云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晚生還是後天動身,搭乘洋人的船去福建吧。”

王乃增滿意的點點頭,又笑問道:“任小姐,您接下來有何打算?”

王乃增不願意帶上任鈺兒,任鈺兒同樣不想跟着一個實在算不上熟悉的舉人老爺到處跑,不假思索地說:“王先生,小女得在上海找洋大夫幫連兒治病,要不您先走一步,等幫連兒把病治好了,小女再帶着連兒去廣東找您。”

“去廣東……我看就不必了,因爲接下來的行程乃增自個兒心裡都沒數,以乃增之見任小姐不妨在上海多住幾日。等乃增辦完差回來,再順路接上您和連兒一起返京。”

“王先生,您要是忙的話,就不勞您來接了。”

“這怎麼行,東翁把任小姐託付給乃增,乃增自然要把任小姐您照應好。”

“不勞王先生費心,小女能照顧好自個兒。”

“既然這樣,那返京之事回頭再說。畢竟寧波、廈門、福建和澳門、香港等地方不比上海,這一圈轉下來少說也得六七個月。”

“那小女先告退。”任鈺兒感覺終於自由了,微微一蹲道了個萬福,就這麼款款走出客廳。

麻煩甩掉了,王乃增也是一身輕鬆,回頭笑道:“覺明,我這就去花旗租界赴宴,吃完酒晚上就住吳健彰那兒,明兒一早從他那兒登船啓程,你就不用去送了,悉心辦好四爺交代的差事就行。”

“覺明明白。”

“那就這樣了,先走一步,改日再會。”

王乃增說走就帶着“厚誼堂”掌櫃楊清河的二兒子楊念家走出四川會館,鑽進吳健彰派來的西洋馬車,等蘇覺明等人幫着把行李裝上,便直奔花旗租界而去。

趕到旗昌洋行後頭的花園洋房,天色已大黑。

吳健彰準備了一大桌酒菜,一邊殷勤地邀請他入席,一邊笑問道:“王先生,爲何不在上海多住幾日,纔來四天就要走,這也太倉促了。”

“韓老爺交辦的差事在身,乃增不敢久留。”

“既然王先生一定要走,下官只能送上一定盤纏,聊表心意。”

“吳大人,您這是做什麼。”王乃增看了一眼用油紙裹得整整齊齊的幾卷銀元,坐下笑道:“出京前韓老爺給了不少盤纏,乃增豈能要您的盤纏,再說你我不但萍水相逢,而且這幾天幫了我那麼多忙,這銀錢說什麼也不能收。”

“王先生,這是我一點心意。”

王乃增很清楚他爲何要送銀元,因爲出京時帶了幾份內奏事處鈔給的關於他的諭旨。西夷的炮船到了大沽口,皇上遷怒於耆英當年沒把差事辦好,一些王公大臣也不曉得是想爲耆英開脫,還是不敢得罪耆英的那些門生故舊,皇上問起來又不能說不出個一二三四,於是就把吳健彰的事又拎了出來。

諭旨雖然很長,但大致內容王乃增記得清清楚楚。

其中一道是有人奏已革蘇鬆太道吳健彰、通夷養賊一摺。據稱賊首劉麗川曾爲該道管理帳目,匪黨皆系該道練勇。初起事時,該道首先得信,將眷屬寄居夷船,所有道庫存銀三四十萬,悉以遺賊。所僱拖罾船隻。名爲捐貲。實取償於關稅,並有舊識廣東貨船到滬。免其納稅。以致夷商不服。復將關稅銀兩隱匿。由海道運回原籍……

有一道是彈劾他與人洋人夥開旗昌行,賊匪糧食藥彈即由此行接濟。且與賊匪屢次在船會晤等等。稱上海逆匪,日久未滅。英咪二夷又復遇事阻撓,若非吳健彰句通要挾,何至蕞爾滬城,不能收復。

還有人彈劾他與賊首劉麗川同鄉,賊匪每至船上便與該道會晤等等。

皇上震怒,著黃宗漢迅派明幹大員,藉辦別項公事馳赴上海,不動聲色,按照摺內所參各情節,逐一訪查明確。據實由驛馳奏,毋許稍有不實不盡……也就是說,皇上派欽差來查辦他了,還假稱去別的地方辦差,只是經過上海。

剛看到諭旨,剛從幕友黃先生聽明白諭旨裡說得究竟是何事時,吳健彰真嚇懵了,真以爲要大禍臨頭。

不過韓秀峰既然敢讓王乃增拿給他看,就意味着已經有了應對的辦法。

在給段大章做過十年幕友的王乃增提點下,吳健彰不但松下口氣,而且意識到微服私訪的欽差大臣也不難對付,只要能提前掌握其行蹤剩下的事都好辦。何況京官沒見過什麼世面,給個三五千兩就能糊弄過去。

但這麼大人情不管遠在京城的韓秀峰,還是坐在他身邊的王乃增都沒想過白送,看着他欲言又止的樣子,王乃增直言不諱地說:“吳大人,只要我家東翁這‘小軍機’能做穩,我擔保您這次不會有事,今後一樣不會有事。”

“謝王先生,更要謝韓老爺,要不是韓老爺把我記在心上,要不是王先生您千里迢迢趕來報信,我這一關哪有這麼容易過,真可能死都不知道怎麼死的!”

“吳大人言重了,就算讓黃宗漢查到點什麼,等案子到了京城我家東翁一樣會想方設法幫你洗脫冤屈,不過走到那一步會很麻煩。”王乃增不想再繞圈子,夾起一塊魚肉直言不諱地說:“我王乃增不會要您的銀子,我家東翁更不會要,只要接下來吳大人您能幫襯幫襯。”

“怎麼幫襯,我這戴罪之身就算想幫韓老爺也幫不上!”

“您幫得上,歸納起來攏共三件事,一是新任江海關幫辦委員蘇覺明,也就是我家東翁之前的那個家人,要是遇上什麼麻煩事求到您,您儘可能幫幫忙,行行方便。”

“這是自然,只要我吳健彰能做到的絕不會有二話。”

“那我先代我家東翁謝了,”王乃增拱拱手,接着道:“二是我家東翁想借一條洋人造的蒸汽船用兩年,連同船工水手一起借,不知吳大人能否幫着想想辦法。”

江海關之前就曾購置了一條,只是後來官軍跟洋人開戰,又被洋人繳獲了。現在租界土地章程重新簽了,官軍跟洋人又和好了,甚至一起攻剿起盤踞在城裡的亂黨,吳健彰覺得想想辦法應該能把船從洋人手裡要回來,就算要不回來也得想辦法弄一條,畢竟這既是救命恩人也是“小軍機”交代的事。

見吳健彰也一口答應了下來,王乃增接着道:“再就是乃增接下來要去澳門、香港等地採辦些東西,手下不能沒幾個熟悉澳門、香港等地方的通譯。吳大人乃廣東人,又在十三行幹過,不知能否給乃增推薦幾位?”

“不知王先生是現在就要,還是打算等到了澳門、香港等地再找?”吳健彰下意識問。

“如果現在能找到最好,實在沒辦法只能請吳大人您寫幾封書信,等乃增到了地方再拿着吳大人您的書信去拜訪。”

“上海這邊倒是有兩個信得過的同鄉,只是不知道他們願不願意。”

“吳大人,乃增覺得只要您親自去跟他們說說,他們應該會願意。”王乃增笑了笑,從懷裡掏出一塊令牌。

看着令牌上“大清內務府”的字樣,吳健彰意識到眼前這位不只是韓秀峰的幕友那麼簡單,急忙起身道:“王先生放下,健彰待會兒就去跟他們說,他們一定會願意的。”

“這就勞煩吳大人了,乃增明兒一早就帶他們先去寧波拜訪個好友,然後再南下去澳門。”

……

與此同時,韓秀峰正坐在慶賢的公房裡,盤算恩俊和剛做上爹的大頭這會兒有沒有到天津,盤算他倆啥時候能接到從上海來的人和東西。

前幾天王乃增通過“日升昌”上海分號傳遞迴一個十萬火急的消息,換作別人早遞牌子求見向皇上稟報了,但韓秀峰卻覺得冒然稟報不合適,非得要把事情的來龍去脈搞清楚纔會稟報。

這份淡定,這份謹慎,讓慶賢佩服不已,心想老爺子當年要是能留個心眼,能像韓秀峰這般謹慎,也不至於走到現而今這一步。

見韓秀峰又拿出那份翻譯過的公文若有所思,慶賢忍不住道:“四爺,王先生說洋人的租界裡已傳得沸沸揚揚,連洋人的邸報上都刊載,我看這消息應該不會有假。”

“慶賢兄,你沒跟洋人打過交道,你是有所不知。”韓秀峰放下公文,苦笑着說:“洋人的報紙跟咱們的邸報不一樣,它是印出來賣錢的。所以喜歡收錄刊載一些駭人聽聞的消息,這樣人家才願意看,才願意掏錢買。”

“這麼說洋人的邸報習慣報憂不報喜?”

“一語中的,洋人的邸報就是習慣報憂不報喜,不像咱們喜歡報喜不報憂。”韓秀峰頓了頓,接着道:“就算消息屬實,咱們就這麼呈稟上去,皇上要是問起來龍去脈,到時候咱們咋回?所以不能急,一定得把事情搞清楚,不然真可能像賽尚阿那樣搞出大笑話。搞出大笑話事小,影響朝廷的決斷事大!”

想到下午好像又有個“小軍機”來登門拜訪過,慶賢提醒道:“四爺,曹毓英的事不能再拖了,再拖下去他真可能會差人去報官。您究竟在忙什麼,皇上清楚,可順天府、步軍統領衙門和五城察院不知道。要是不趕緊想個辦法,到時候一定會鬧得沸沸揚揚,那些個御史言官一定會蜂擁般彈劾您,倒時候皇上就算想保您也得給科道個說法。”

韓秀峰沉吟道:“要說彈劾,我倒是不怕,只是‘厚誼堂’的事不能因此搞得盡人皆知。”

“是啊,咱們爲何搞得如此隱瞞,說到底並不是擔心被洋人知曉,真正想防其實正是那幫迂腐的清流。”

“爲朝廷辦差,卻要防着翰詹科道,想想真諷刺。”

“所以您得趕緊想個法兒,可不能讓曹毓英壞了咱們的事,更不能讓他壞了皇上的事!”慶賢比誰都想“厚誼堂”能幹出一番大事業,因爲這也是他乃至他家唯一能翻身的機會。

韓秀峰能理解他的心情,起身道:“這不是還沒十天嗎,再等兩天,等他準備好要去報官時再跟他攤牌。”

第三百六十七章 不值錢的東西第一百九十六章 甘肅布政使!第二百二十章 新官上任(二)第四百九十章 入營(二)第四百六十章 我要去京城第六百八十五章 荒唐!第七百四十七章 王爺保重第七百一十六章 不當家不知柴米貴第六十八章 可憐天下父母心第四百四十五章 何去何從第一百一十四章 分防營千總第四百九十六章 團聚(三)第五百八十四章 暗潮涌動第三十六章 潘二的眼力第五百九十五章 送上門的買家第六百九十五章 愛說大實話的大頭第五十九章 早走早好第三百零一章 名門望族第五百六十六章 鬼谷先生第四百九十七章 建功立業第三百六十七章 不值錢的東西第四百八十三章 老奸巨猾第五百六十章 倒了大黴第二十五章 川幫茶幫(二)第四百六十章 我要去京城第四百五十六章 禮多人不怪第六百章 招兵買馬第十六章 百無禁忌第二百四十三章 時間緊急第五百八十三章 潘二回來了!第二百二十二章 新官上任(四)第五百九十五章 送上門的買家第六百零六章 愛屋及烏第二百零六章 情誼第三百一十章 營規第六百七十七章 回京第七百五十七章 革職永不敘用(大結局)第五百一十五章 老家的消息第四百四十九章 許乃釗也有靠山第七百四十六章 首戰告捷第三百五十六章 讓你去你就去!第二百六十六章 出大事了!第六百四十四章 回京(一)第二百三十八章 攤牌第六百六十三章 捐輸轉運分局第五百五十一章 軟硬兼施第一百一十一章 京城不是巴縣第五百零六章 平安就是福第六百四十三章 坦誠布公第六百四十七章 越來越厲害的姑奶奶第四百八十七章 爹不親孃不愛第五百四十四章 日進斗金第一百七十三章 邊茶買賣(二)第三百九十七章 大開眼界第一百九十五章 朝局戰局第五十五章 銅天王(十)第二百一十三章 私鹽(一)第五百六十章 倒了大黴第六百七十三章 欽差(二)第四百二十二章 天怒人怨第二百五十章 許先生立大功第一百六十二章 人逢喜事精神爽第五百九十二章 恍然大悟第二百三十章 拿人(五)第一百二十六章 廣西的情形第四百二十一章 通夷之才(二)第四百九十章 入營(二)第三百三十一章 阻截(八)第二百九十一章 鹽鹼地也是地第八十章 “結義兄弟”第三百五十一章 郭大人的交代(二)第四百四十一章 麻煩大了第五百八十九章 善戰者死於兵第五百一十八章 出門靠同鄉第四百三十六章 他鄉遇故知第三百五十二章 陸大明回來了第二百四十九章 深夜血戰第二十九章 到底幫誰第一百三十一章 光明磊落第四百四十章 拖第二百零六章 情誼第一百九十五章 朝局戰局第三百五十七章 厘金局第二百零八章 人生無處不相逢第三百三十七章 靠山來了第六百八十九章 時不待我第四章 險惡用心第三百二十三章 遠水解不了近渴第六百一十六章 奇怪的宅院第四百三十九章 守得雲開見月明第三百三十八章 徐老鬼也來了第三百六十六章 知恩圖報第一百八十五章 這樣不好吧第四百一十六章 後事第五十九章 早走早好第四百八十章 老弱婦孺第一百零一章 巡檢也有肥缺第三十一章 茶幫認栽第二百零九章 交情歸交情第四百八十六章 慈不掌兵
第三百六十七章 不值錢的東西第一百九十六章 甘肅布政使!第二百二十章 新官上任(二)第四百九十章 入營(二)第四百六十章 我要去京城第六百八十五章 荒唐!第七百四十七章 王爺保重第七百一十六章 不當家不知柴米貴第六十八章 可憐天下父母心第四百四十五章 何去何從第一百一十四章 分防營千總第四百九十六章 團聚(三)第五百八十四章 暗潮涌動第三十六章 潘二的眼力第五百九十五章 送上門的買家第六百九十五章 愛說大實話的大頭第五十九章 早走早好第三百零一章 名門望族第五百六十六章 鬼谷先生第四百九十七章 建功立業第三百六十七章 不值錢的東西第四百八十三章 老奸巨猾第五百六十章 倒了大黴第二十五章 川幫茶幫(二)第四百六十章 我要去京城第四百五十六章 禮多人不怪第六百章 招兵買馬第十六章 百無禁忌第二百四十三章 時間緊急第五百八十三章 潘二回來了!第二百二十二章 新官上任(四)第五百九十五章 送上門的買家第六百零六章 愛屋及烏第二百零六章 情誼第三百一十章 營規第六百七十七章 回京第七百五十七章 革職永不敘用(大結局)第五百一十五章 老家的消息第四百四十九章 許乃釗也有靠山第七百四十六章 首戰告捷第三百五十六章 讓你去你就去!第二百六十六章 出大事了!第六百四十四章 回京(一)第二百三十八章 攤牌第六百六十三章 捐輸轉運分局第五百五十一章 軟硬兼施第一百一十一章 京城不是巴縣第五百零六章 平安就是福第六百四十三章 坦誠布公第六百四十七章 越來越厲害的姑奶奶第四百八十七章 爹不親孃不愛第五百四十四章 日進斗金第一百七十三章 邊茶買賣(二)第三百九十七章 大開眼界第一百九十五章 朝局戰局第五十五章 銅天王(十)第二百一十三章 私鹽(一)第五百六十章 倒了大黴第六百七十三章 欽差(二)第四百二十二章 天怒人怨第二百五十章 許先生立大功第一百六十二章 人逢喜事精神爽第五百九十二章 恍然大悟第二百三十章 拿人(五)第一百二十六章 廣西的情形第四百二十一章 通夷之才(二)第四百九十章 入營(二)第三百三十一章 阻截(八)第二百九十一章 鹽鹼地也是地第八十章 “結義兄弟”第三百五十一章 郭大人的交代(二)第四百四十一章 麻煩大了第五百八十九章 善戰者死於兵第五百一十八章 出門靠同鄉第四百三十六章 他鄉遇故知第三百五十二章 陸大明回來了第二百四十九章 深夜血戰第二十九章 到底幫誰第一百三十一章 光明磊落第四百四十章 拖第二百零六章 情誼第一百九十五章 朝局戰局第三百五十七章 厘金局第二百零八章 人生無處不相逢第三百三十七章 靠山來了第六百八十九章 時不待我第四章 險惡用心第三百二十三章 遠水解不了近渴第六百一十六章 奇怪的宅院第四百三十九章 守得雲開見月明第三百三十八章 徐老鬼也來了第三百六十六章 知恩圖報第一百八十五章 這樣不好吧第四百一十六章 後事第五十九章 早走早好第四百八十章 老弱婦孺第一百零一章 巡檢也有肥缺第三十一章 茶幫認栽第二百零九章 交情歸交情第四百八十六章 慈不掌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