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七章 建設兵團

三月間,太子劉徹在朝堂提出裁撤邊軍之事,讓羣臣舉行朝議。

щщщ• TтkΛ n• C〇

裁撤邊軍雖是事關重大,但朝臣已早有預料,畢竟隨着武威城和西寧城陸續落成,大批奴隸已開始修築兩城周邊的長城關牆及要塞,大漢西陲日漸穩固,實在沒必要繼續在隴西,北地與安定屯駐大量邊軍。

依照大漢軍制,大漢過往的徵兵制度分作三大類,兵役,募兵與謫戍。

男子年滿二十三歲則需服兵役,役期多爲兩年,首年在本地郡縣做府兵,謂之正卒,次年到邊郡戍守或到京師守衛,謂之戍卒或衛士。如遇戰爭需要,適齡男子還須隨時應徵入伍,至戰爭結束或年滿五十六歲才能免役。

募兵則是如虎賁騎,中壘騎和細柳騎等朝廷精銳部隊,招募適齡的良家子,從嚴擇取合格者,入伍後給予其較高的待遇,軍齡大多不短,退伍後朝廷還會授予相當豐厚田宅和貲財。

至於謫戍,則是指朝廷謫發已科罪犯或徒隸等爲兵,此類兵員無疑是軍隊的最底層,既無軍餉,亦無撫卹,平時做着最繁重的活計,戰時還會被推上戰場做炮灰。

按說朝廷是不需主動裁撤邊軍的,只需日後不再將服兵役的百姓派外隴西等地即可。

只因匈奴數十年來屢屢犯邊,朝廷兵員不足,只得延長部分邊軍的服役年限。尤是隴西,安定和北地三郡是大漢西北的門戶,又作爲京師長安城的最後防線,最多曾屯駐過三十餘萬邊軍,且大多兵齡較長,戰鬥經驗豐富。

如今武威城和西寧城盡皆落成,朝廷已向兩城各移防了十萬役期未滿的年輕邊軍,日後兩郡邊軍按正常兵役時限不斷輪替即可。

隴西等地則將交由郡縣的本地府兵守備,剩餘的近十萬邊軍多爲超過兵役期的老兵,勢必要全數裁撤。

可是該如何裁撤,裁撤後該如何安置,皆是棘手的問題。

遣返原籍,命其解甲歸田?

若家中有妻兒老小的到還好,若是孤身一人,這些年級不小的光棍漢,打了好些年仗,吃慣了軍餉,願安安分分的重新下地幹活麼?

若是活得不如意,怕是會成爲民間的大隱患,甚至落草爲寇都有可能。

劉徹能想到的,大漢羣臣們自然也能想到,紛紛低聲議論,卻久久尋不出解決之道。

大漢立朝以來,大規模裁撤邊軍還是頭一遭,並無先例可循。

大農令曹欒更是愁眉不展,裁撤邊軍雖能節省國庫支出的軍費,但後續的資遣和安置費用必然是筆龐大的開銷,光是該不該授其田宅,給多少貲財,就是大難題。

丞相袁盎起身出列,躬身道:“殿下,可否讓這些邊軍將士前往雍涼屯田?”

羣臣多是附議,雍涼原本被匈奴右賢王佔據,將之作爲駐牧地,如今大漢將之奪回,卻尚未來得及大規模移民,派這些邊軍去屯田,既能墾荒,又爲朝廷省下大筆安置的開銷,豈非兩全其美?

劉徹微是皺眉,久久不語。

屯田之舉源自秦朝,秦始皇命蒙恬北擊匈奴後,在河朔之地建立塞城,讓守卒平日耕作,戰時執戈,以使朝廷不必向那些塞城運送過多糧食。

大漢立朝後,匈奴勢大,漢文帝接受了晁錯的諫言,用招募之法,有計劃的向邊境移民,並修築塞城堡壘,用以屯田戍邊。

數年前,大漢出兵奪回河朔之地後,新設朔方,雲中,五原和西河這四大邊郡,就曾從中原徵募百萬移民前去屯田戍邊,效果着實不錯。

袁盎這法子確實可行,但劉徹仍有些猶豫。

要屯田,就必得焚草墾荒,此時的雍涼之地可不似後世般黃土朝天,而是牧草萋萋的大草原。

後世的大西北漸漸貧瘠沙化或許是因氣候變遷,但過度濫墾濫伐,導致水土流失嚴重,更是會急速加劇這種變化。

牧草不能燒,林木不能砍!

一旦土壤徹底沙化,即便後人大舉植樹造林,怕都難以挽回了。

劉徹心意已決,卻是犯愁,不知當如何向羣臣解釋何爲環境保護,且若雍涼之地放着不開發,也未免太過浪費了些。

便在此時,太僕石奮顫顫巍巍的起身,緩緩出列道:“殿下,雍涼之地水草豐沛,適宜畜牧,不若廣設馬苑,多馴養些戰馬,如何?”

劉徹不由眼神微亮,朝有一老,如有一寶啊!

他不是沒想過在雍涼之地發展畜牧業,但不少品種的羊吃草時,會連草根一併吃掉。即便田氏商團的紡織作坊需要大量羊毛,劉徹也沒準允國舅田勝大肆養羊。

至少在雍涼和關中皆不宜大量養羊,尤其是山羊,漠南草原倒可以少量養殖。

劉徹雖不是甚麼環保狂魔,但後世的教訓擺在眼前,華夏境內最容易土壤沙化的幾大塊區域必須要加倍重視,免得被後代子孫指着脊樑骨痛罵。

至於養馬麼,自是經濟又實惠,既能爲大漢提供更多戰馬,馬糞還可肥沃土壤,這纔是一舉兩得。

還有牛,奶牛……

劉徹愈發興奮,撫掌笑問道:“老太僕,可曾喝過牛乳?”

石奮不由愣怔,搖頭道:“回稟殿下,老臣只喝過羊乳……馬乳倒也喝過回,只是有些酸,這牛乳……”

朝臣們亦是掩嘴失笑,心道太子殿下莫不是故意拿老太僕取樂,哪有人會去喝牛奶?

劉徹瞧着羣臣的神情,就曉得這羣文盲在想甚麼,倒也也怨不得他們,即便劉徹自個穿越來大漢後,也沒喝過牛乳。

他製作糕點和冰激凌裡用的奶油,也皆是羊乳製成的。

主要是關中及中原自古便沒甚麼奶牛品種,匈奴人雖有少量使用牛乳,但也是肉牛下的奶。

且大漢的耕牛數量向來不足,誰會閒得無聊,去跟小牛犢搶奶吃?

何況未經加工的生牛乳含有難以吸收的乳糖及大量細菌,人直接食用往往會引發嘔吐和腹瀉,甚至會因病毒感染而導致發燒乃至死亡。

大漢沒有適宜的奶牛品種,中東地區有啊!

漢人不知如何加工牛乳製品,劉徹知道啊!

暫且先不跟這羣文盲多費脣舌,待得日後小爺辦起伊利和蒙牛,你們別後悔就成!

念及至此,劉徹不由想到那伊利的由來,想到後世的紅旗廠,想到各地的生產建設兵團。

所謂生產建設兵團是指通過軍墾這種特殊體制達到鞏固邊防,發展經濟,安置人員的目的,形成的半軍事化組織和社會經濟體系。

“不妨用那近十萬邊軍組建雍涼建設兵團?”

劉徹福由心至,默默思索起來。

朝臣們見得太子殿下正自皺眉沉思,不敢輕易出言打擾,只得靜靜候着。

過得良久,劉徹才緩緩回神,見得袁盎和石奮仍在御階下躬身而立,忙是滿含歉疚道:“丞相和老太僕怎的如此在意虛禮,快快歸席入座,孤王適才想得出神,還請兩位長者莫要見怪。”

“老臣不敢。”

袁盎和石奮忙是齊聲道。

劉徹連連擺手,讓他們無需多禮,趕緊落座。瞧那石奮老胳膊老腿的,都快站不住了,若真倒在殿上,那還得了麼?

待得兩人依言歸席後,劉徹方纔環視殿內羣臣,緩聲道:“孤王已大致知曉了諸位的想法,待得下朝後便向父皇稟報,由父皇聖裁吧。”

羣臣皆是頜首認同,畢竟是涉及軍政要務,太子殿下也不好自行做主,請陛下聖裁纔是合情合理。

於是,裁撤邊軍之事便暫且擱置不議,留待日後。

三月末,漢帝劉啓頒佈詔令,裁撤隴西,北地和安定的十萬邊軍。

邊軍將士可自行從三種安置方式中任選其一。

一者,回返原籍,重新冊籍爲民,朝廷依軍功及兵齡授予相應數量的田宅;

二者,調往太僕府在雍涼各地新設的馬苑,爲朝廷馴養戰馬,可獲取與現有軍職相應的官職和秩俸,尋常兵卒亦有不少月俸;

三者,調往少府新設的雍涼建設兵團,維持現有軍籍,從事勞務,形同屯田戍邊,且由少府發放豐厚月俸。

太子劉徹之所以沒讓皇室實業接手建設兵團,而讓少府執掌,是因建設兵團爲半軍半工的性質,還是由皇帝私府掌控爲好。

且日後建設兵團要經營乳製品,就要讓大漢百姓喝到放心奶,劉徹至少能保證少府不會往牛乳里加三聚氰胺。

少府作爲皇帝私府,麾下產業自要爲大漢商賈設立標杆,要做良心產業,要做有道德,有操守的大漢好企業!

詔令一出,三郡官吏及邊軍諸將皆是紛紛動作,邊是安撫軍心,邊是爲麾下軍士講解詔令,並徵詢其意願,倒是沒鬧出甚麼大亂子。

半月後,三郡太守紛紛向朝廷呈報了徵詢的結果,近十萬邊軍中近愈七成選擇回原籍落戶,兩成想去馬苑馴養戰馬,僅有一成願調往那甚麼雍涼建設兵團。

劉徹對此結果並不意外,大多數老兵想回故鄉安家,軍吏們則想去太僕府的馬苑繼續吃皇糧,願意前往雍涼屯田戍邊的想來多是些無牽無掛的年輕士兵吧?

日後這些小夥子定會爲自個的選擇感到慶幸的,建設兵團可並非真要屯田戍邊啊。

第三百九十六章 夫妻相處第四百六十五章 圁陰船廠第三百六十九章 泄密之人第四十九章 湖心垂釣 第四百零四章 皇后臨盆第三百零一章 如此撮合第六百七十三章 妻兒打靶第一百八十八章 罪證確鑿第八章 宮廷宴會第七百四十九章 沒心沒肺第八十九章 攻城利器第五百二十章 清理門戶第二百五十四章 經商之道第一百零四章 驗證炸藥 第五百零九章 巽加求和第八十七章 肥羊火鍋第四百一十五章 隋珠驚現第三百八十五章 匈奴裂變第四百九十三章 月氏借道第十八章 管家野望 第六百四十章 血祭之年(中)第二百六十四章 開發湘南第一百七十二章 免除鹽稅第七百六十三章 捕奴行當第六百八十五章 社福基金第一百一十四章 生機勃勃第二十一章 高額月例 第五十章 平羌六策第二百八十五章 議及大婚第三百二十五章 葡萄引戰第六百五十四章 適材適所第八百零三章 東方先生第一百零一章 楋跋花兒第五百二十三章 舉步登樓第一百零五章 樑王劉武第七百四十四章 狠人妙人第三百四十三章 艦隊停靠第一百零二章 東市巧遇 第一百九十二章 驚天大案第三百二十五章 葡萄引戰第一百二十二章 夜戰破敵第五百八十六章 馳道驛站第一百五十一章 掙錢差事第一章 夜色未央第八百一十五章 匈奴陷陣第二百八十四章 登基爲帝第一百二十章 兩軍對壘 第七百五十四章 出城乘車第二十七章 新華書局 第七百八十八章 陽春三月第三百五十七章 劉舍辭官第六百二十七章 西域都護第二百五十六章 對朝方略第六百九十一章 徙民歸化第六百二十六章 無憂翁主第四百六十一章 直流電機第四百一十七章 公卿更替第七百三十章 匈奴內亂第七百四十五章 泰安隨任第八百三十章 長安協定第十八章 管家野望 第三百七十章 意欲內附第五百零七章 罌粟之島第二百三十章 百年毒計第三百八十三章 帳內定計第四百四十三章 東郡油田第七百七十七章 安息認慫第五百二十七章 對外貿易第三百二十六章 僱傭戰艦第四百章 隆冬臘月第四百零九章 久旱甘霖第一百七十九章 唯纔是舉第八十二章 先鋒叛逃第六百六十章 貴女求人第二百八十五章 議及大婚第四百零一章 今歲除夕第一章 夜色未央第六十一章 西郊迎秋第六百九十一章 徙民歸化第三百七十五章 出巡準備第一百五十六章 太后相召第六百七十九章 皇后贈馬第一百九十六章 陳氏阿嬌第八百二十章 迎汝還漢第五百二十一章 七夕佈局第五百二十六章 李廣致仕第二百九十三章 福禍相倚第三十一章 特種作戰 第四百七十九章 中南半島第七百六十四章 開鑿運河第八百一十八章 寄子歸鄉第七百七十章 家族利益第六百八十八章 牽馬歸府第五百七十五章 微服出宮第五百二十五章 賊子就擒第二百二十七章 秩俸改制第六百一十三章 京衛趕至第一百七十六章 南陽孔僅第一百二十章 兩軍對壘 第七百三十一章 漢帝之謀
第三百九十六章 夫妻相處第四百六十五章 圁陰船廠第三百六十九章 泄密之人第四十九章 湖心垂釣 第四百零四章 皇后臨盆第三百零一章 如此撮合第六百七十三章 妻兒打靶第一百八十八章 罪證確鑿第八章 宮廷宴會第七百四十九章 沒心沒肺第八十九章 攻城利器第五百二十章 清理門戶第二百五十四章 經商之道第一百零四章 驗證炸藥 第五百零九章 巽加求和第八十七章 肥羊火鍋第四百一十五章 隋珠驚現第三百八十五章 匈奴裂變第四百九十三章 月氏借道第十八章 管家野望 第六百四十章 血祭之年(中)第二百六十四章 開發湘南第一百七十二章 免除鹽稅第七百六十三章 捕奴行當第六百八十五章 社福基金第一百一十四章 生機勃勃第二十一章 高額月例 第五十章 平羌六策第二百八十五章 議及大婚第三百二十五章 葡萄引戰第六百五十四章 適材適所第八百零三章 東方先生第一百零一章 楋跋花兒第五百二十三章 舉步登樓第一百零五章 樑王劉武第七百四十四章 狠人妙人第三百四十三章 艦隊停靠第一百零二章 東市巧遇 第一百九十二章 驚天大案第三百二十五章 葡萄引戰第一百二十二章 夜戰破敵第五百八十六章 馳道驛站第一百五十一章 掙錢差事第一章 夜色未央第八百一十五章 匈奴陷陣第二百八十四章 登基爲帝第一百二十章 兩軍對壘 第七百五十四章 出城乘車第二十七章 新華書局 第七百八十八章 陽春三月第三百五十七章 劉舍辭官第六百二十七章 西域都護第二百五十六章 對朝方略第六百九十一章 徙民歸化第六百二十六章 無憂翁主第四百六十一章 直流電機第四百一十七章 公卿更替第七百三十章 匈奴內亂第七百四十五章 泰安隨任第八百三十章 長安協定第十八章 管家野望 第三百七十章 意欲內附第五百零七章 罌粟之島第二百三十章 百年毒計第三百八十三章 帳內定計第四百四十三章 東郡油田第七百七十七章 安息認慫第五百二十七章 對外貿易第三百二十六章 僱傭戰艦第四百章 隆冬臘月第四百零九章 久旱甘霖第一百七十九章 唯纔是舉第八十二章 先鋒叛逃第六百六十章 貴女求人第二百八十五章 議及大婚第四百零一章 今歲除夕第一章 夜色未央第六十一章 西郊迎秋第六百九十一章 徙民歸化第三百七十五章 出巡準備第一百五十六章 太后相召第六百七十九章 皇后贈馬第一百九十六章 陳氏阿嬌第八百二十章 迎汝還漢第五百二十一章 七夕佈局第五百二十六章 李廣致仕第二百九十三章 福禍相倚第三十一章 特種作戰 第四百七十九章 中南半島第七百六十四章 開鑿運河第八百一十八章 寄子歸鄉第七百七十章 家族利益第六百八十八章 牽馬歸府第五百七十五章 微服出宮第五百二十五章 賊子就擒第二百二十七章 秩俸改制第六百一十三章 京衛趕至第一百七十六章 南陽孔僅第一百二十章 兩軍對壘 第七百三十一章 漢帝之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