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新華書局

劉徹對儒生們的大一統,君權至上的理念很歡迎,但對腐儒們無限上綱上線的仁義道德就十分反感了,特別是在新華書局剛剛開業的當口。

儒家子弟視書爲至寶,是純潔的不受工商這類“下層階級”污染的東西,自然是極力反對新華書局這種新事物的出現。

我呸!

劉徹心中鄙視道:滿嘴仁義道德,滿腹男盜女娼!

世家之所以稱之爲世家,正是因爲其“詩書傳家”,完全壟斷了學習文化的書籍、書冊,知識被壟斷了。說白了,腐儒的心中就是想保住自己的社會地位,就這一點上,講究無爲而治的黃老之學對社會的發展有利得多。

儒生在漢初根本不被統治階級被重視,漢帝劉啓即位後,才稍稍提升儒生的待遇。

沒成想,餅還沒做大,就急不可待的想打壓後進了?

連開個賣書的地方都想以死明志?

劉徹聽到朝堂之上,以轅固生爲首的數名儒學博士,對長安城內心開業的新華書局進行彈劾,並以死相脅的時候,感到很是憤怒。

怪不得秦始皇要焚書坑儒!怪不得漢高祖要尿溺儒冠!怪不得史上竇太后要把轅固生丟到豬圈裡讓他跟野豬搏鬥!

原本劉徹還打算着將實用主義融入到儒學中,建立新儒學,現在他已經重新開始考慮,不如將入世的思想加入黃老之學中,創立新道學來的合適。

後世很多人把中華文化狹隘的定義成儒家文化,這在劉徹看來是可笑的。

中華文化最燦爛的時期,是春秋戰國的百家爭鳴,儒家文化不過是用強大的融合力吸收了諸子的思想,壯大自身。

從這個角度上看,儒生們是邪惡的,就像後世公司中的某類人,看到別人未完成的創意,就說這不行那不對,然後剽竊到許多人的,融合到一起,變成自己的創意。(這點作者身有體會)

從孔子師從老子就知道了,人家老子多支持儒家的發展,還到處跟人說孔子這小子不錯。孔子弟子三千後,就四處遊說,說別人都不行,就我牛氣。

也怪不得孔子到死都不受人待見,衆位諸侯的眼睛是雪亮的。早看出來了,這貨壓根是個滿嘴仁義道德,滿腹男盜女娼的僞君子,真小人!

黃老之術始於戰國盛於西漢,假託黃帝和老子的思想,實爲道家和法家思想結合,併兼採陰陽、儒、墨等諸家觀點而成。

劉徹覺得,漢初的強盛,除了物質上的充裕,更關鍵的是思想上的開放。

在西漢,中華民族第一次將目光投向了世界。絲綢之路的形成,強大海軍(不要懷疑,中國第一支海軍就在西漢)的建立,將大漢的思想傳播到了漢人足跡所能及之處。

因此,劉徹未必非要招攬轅固生,甚或之後的董仲舒。

與其費盡心力去改變僞君子的思想,不如自己培養出一批新道學的人才,比儒家的思想開放寬容,比道家的思想積極進取,比法家的思想張弛有度。

劉徹腦海中的書庫,讓他可以兼容幷蓄的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嘛,站在客觀的角度看問題,總是更加條理清晰的。

總之,劉徹最後給皇帝老爹的建議就是,既然腐儒們以死相脅,大可不去理會,且看到底有幾個人真的會自盡。

最後的結果不出劉徹所料,沒一個死的!

儒生們缺乏的就是骨氣,蔫了吧唧的,看看漢朝後的歷朝歷代,還有點血性沒有?

就一個唐朝好點,還是因爲皇帝姓李,崇道家,行黃老呢。

雖然必須承認儒家王朝是粘皮糖,就像南宋在蒙古大軍下撐了五十年。新中國很多磚家叫獸更以中華民族打不死爲榮,以儒家文化愛好和平爲傲。

可悲!可恨!

爲何以打不死別人爲恥?

生生被當成沙袋,一通猛揍,有甚麼值得沾沾自喜的?

皆是腐儒誤國!

即便實力不夠,咱也得有骨氣,有熱血,時刻積攢實力,想着揍他個碧養的!

瞧見那羣儒生皆是自食其言,不敢自盡,劉徹更是不屑了。他索性直接印刷了一本匿名的《論語批註》,將後世所有對儒學的批判全部列入了這本新書,一時間朝野震動。

儒生們拿着書啞口無言,辯無可辯。

後世兩千多年衆多大才的深刻批判,可謂刀刀見血,針針入骨,豈是劉啓朝這幾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儒生能反駁的?

一時間,腐儒們盡是羞愧難當,稍微要點臉的皆是告了長假,回家閉門讀書去了。

竇太后倒是高興萬分,她一直就覺得儒學是糟粕,卻因才學有限,辯不過那些巧言令色的腐儒。

如今端着劉徹獻上的《論語批註》,感覺到每一句都把她的心裡話說了出來,鳳顏大悅,問道:“乖孫兒,這奇書是何人所著?本宮真想見上一見。”

“此人怕是已經故去多年了吧?下人在建新華書局時,挖出數十甕簡牘,呈給孫兒。孫兒見此文句句珠璣,鞭辟入裡,喜不自禁,這才着人刊印成書。”

劉徹將一卷陳舊腐朽的古樸竹簡遞給太后,滿臉遺憾道。

對於化工碩士來說,竹簡的做舊處理簡直就跟玩似地。

太后接過竹簡,出神的撫摸片刻,還回劉徹手中道:“書局開建,方得奇書,這是道家老祖有靈。徹兒應當將此物好好保存,書局也當好好辦下去,方對得起上天的恩賜。若遇到爲難之處,儘管來找皇祖母!”

劉徹聞言大喜,太后此話一出,天下誰與爭鋒?!

北闕甲第,新華書局的生意極爲火爆。

開業當日,雖然只有《老子》一書到貨,卻生生賣出去近萬本。

劉徹也是下手夠黑,定價是一本萬錢。

整整近億錢啊!

漢帝劉啓拿着孫全呈上的奏報,幾乎嚇癱了。

漢初一直堅持輕徭薄賦的國策,三十稅一的超低田稅更是空前絕後,去年整個朝廷的賦稅也不過區區五十六億錢。

新華書局一天就掙到近億錢,說明豪強權貴是多麼的富有!這還只是北闕甲第,試想整個大漢帝國,富可敵國的世家豪門恐怕不在少數!

劉啓原本興奮的神色黯淡下來,隨即變得鐵青一片,心中更堅定了打擊豪強權貴的決心,也對早先和劉徹定下的計策更爲堅定,更爲急迫。

他命孫全即刻全力督辦遺孤院一事,新華書局送來的錢財盡數撥入了專門的內庫,成立劉徹建議的“專項基金”,不允許少府挪用半分。

看着新華書局門口絡繹不絕的馬車,田勝滿臉懊喪,這筆大買賣,太子根本沒讓他插手,所有人手全都出自太子詹事府的。除了營建工坊和建材工坊掙了點小錢,田勝是半分好處沒撈着。

就在他失落萬分的時候,太子詹事走了過來,道:“國舅大人,可是對太子的決定有些疑慮?”

田勝點點頭,絲毫沒有掩飾道:“這麼大一塊肥肉,看得到吃不到,眼饞得緊。”

“國舅大可不必如此,需知只是這北闕甲第,又能需要多少新書?今日盛況,不過是一時罷了。太子認爲,若想辦好書局,須得細水長流。”

太子詹事搖搖頭,將手中的一冊線裝書遞給田勝道。

田勝接過一看,封面上歪歪扭扭的寫着“建立書局銷售渠道相關事項”幾個大字,一看就是出自太子的手筆。

不得不說,習慣是很難改變的,劉徹穿越至今八年,漢隸還是寫得差強人意,太子太傅衛綰每每瞧見皆是面紅耳赤,連聲說自己這個太傅當得不合格,便連寫字都沒把太子沒教好。

田勝登時欣喜若狂,如獲至寶。靠着他殘存的幾分理智,沒有當場翻看,而是匆匆忙忙回到府中,迫不及待的學***文件,領悟上級精神。

第二十章 造紙辦學 第七百五十章 大浪淘沙第七百一十一章 母愛如斯第二百五十章 鐵騎封城第三百五十五章 爲越正名第五百一十三章 舍兒套狼第八十五章 瘋狂認購第八章 宮廷宴會第七百零一章 滇王更迭第四百一十八章 田稅新法第四百三十二章 夙願得償第五百二十九章 王爵虛置第六百一十八章 太子師母第二百零三章 悄然萌生第五百零三章 焚城滅佛第十一章 父子攤牌第九十五章 意外重逢 第七百一十二章 少年志向第八百二十三章 去病擒酋第十三章 騎兵利器 第六百八十七章 同乘縱馬第一百七十章 齊王獻國第二十二章 軍法組織第八百三十六章 離京赴任第二十四章 宜室宜家第一百五十一章 掙錢差事第五百九十四章 終有回報第五百七十三章 李陵隨軍第一百一十二章 全線出擊 第三百二十九章 藩王入京第二百二十五章 血色七夕第八百一十七章 匈奴都尉第五百一十五章 安息作死第七百六十六章 太子束髮第八十三章 庶民經濟 第四十四章 山寨皇城 第二百五十二章 各取所需第七百五十八章 何爲皇商第三百九十八章 羌騎出路第二百四十三章 聯合制衣第七百九十四章 諸般遷調第五百三十四章 循循善誘第一百零三章 鞭炮問世 第五百四十三章 呂宋淘金第六百一十七章 不欲追究第五百六十八章 塞北烏桓第四百二十六章 朝鮮割地第一百六十二章 安夷將軍第十三章 騎兵利器 第一百四十三章 長安獻俘第八百一十五章 匈奴陷陣第二百八十三章 太廟及冠第一百六十八章 出使烏桓第一百二十七章 焚燒屍山第一百四十四章 拍賣戰俘 第六百六十六章 卓氏大喜第五百三十三章 登殿獻劍第一百二十八章 夏日驚雷第七百六十八章 歐亞大戰第六百三十七章 鐵道竣工第二百九十六章 暫緩圓房第二十九章 田氏商團 第二百五十三章 驚聞身毒第二百六十四章 開發湘南第三百零三章 朝堂議定第五百一十二章 害人害己第一百八十一章 公羊春秋第六百二十八章 戰局有變第五百七十九章 去病觀賽第二百八十九章 偶染風寒第五百七十五章 微服出宮第八百二十三章 去病擒酋第三百一十七章 增加受衆第六百五十二章 戰時徵募第四百零三章 春滿人間第六百九十七章 發展代價第六百一十二章 鬧出大事第二百三十五章 青黴藥膏第六百三十二章 渴求奴隸第三百五十四章 親王選妃第八百三十三章 竹馬青梅第八十一章 羽林出擊第三百一十二章 禁軍改制第八百一十八章 寄子歸鄉第六百三十二章 渴求奴隸第七百二十七章 電力發展第二百三十八章 淝陵水泊第四百六十四章 匈奴分裂第一百四十七章 瘋狂斂財第七百六十二章 祖父催婚第七百七十章 家族利益第八十一章 羽林出擊第三百三十九章 雖遠必誅第二百二十七章 秩俸改制第四百一十五章 隋珠驚現第一百六十三章 父女相見第五百九十三章 分子之篩第二百章 水戰操演第七十二章 艾格連鎖 第三百一十一章 長安械鬥
第二十章 造紙辦學 第七百五十章 大浪淘沙第七百一十一章 母愛如斯第二百五十章 鐵騎封城第三百五十五章 爲越正名第五百一十三章 舍兒套狼第八十五章 瘋狂認購第八章 宮廷宴會第七百零一章 滇王更迭第四百一十八章 田稅新法第四百三十二章 夙願得償第五百二十九章 王爵虛置第六百一十八章 太子師母第二百零三章 悄然萌生第五百零三章 焚城滅佛第十一章 父子攤牌第九十五章 意外重逢 第七百一十二章 少年志向第八百二十三章 去病擒酋第十三章 騎兵利器 第六百八十七章 同乘縱馬第一百七十章 齊王獻國第二十二章 軍法組織第八百三十六章 離京赴任第二十四章 宜室宜家第一百五十一章 掙錢差事第五百九十四章 終有回報第五百七十三章 李陵隨軍第一百一十二章 全線出擊 第三百二十九章 藩王入京第二百二十五章 血色七夕第八百一十七章 匈奴都尉第五百一十五章 安息作死第七百六十六章 太子束髮第八十三章 庶民經濟 第四十四章 山寨皇城 第二百五十二章 各取所需第七百五十八章 何爲皇商第三百九十八章 羌騎出路第二百四十三章 聯合制衣第七百九十四章 諸般遷調第五百三十四章 循循善誘第一百零三章 鞭炮問世 第五百四十三章 呂宋淘金第六百一十七章 不欲追究第五百六十八章 塞北烏桓第四百二十六章 朝鮮割地第一百六十二章 安夷將軍第十三章 騎兵利器 第一百四十三章 長安獻俘第八百一十五章 匈奴陷陣第二百八十三章 太廟及冠第一百六十八章 出使烏桓第一百二十七章 焚燒屍山第一百四十四章 拍賣戰俘 第六百六十六章 卓氏大喜第五百三十三章 登殿獻劍第一百二十八章 夏日驚雷第七百六十八章 歐亞大戰第六百三十七章 鐵道竣工第二百九十六章 暫緩圓房第二十九章 田氏商團 第二百五十三章 驚聞身毒第二百六十四章 開發湘南第三百零三章 朝堂議定第五百一十二章 害人害己第一百八十一章 公羊春秋第六百二十八章 戰局有變第五百七十九章 去病觀賽第二百八十九章 偶染風寒第五百七十五章 微服出宮第八百二十三章 去病擒酋第三百一十七章 增加受衆第六百五十二章 戰時徵募第四百零三章 春滿人間第六百九十七章 發展代價第六百一十二章 鬧出大事第二百三十五章 青黴藥膏第六百三十二章 渴求奴隸第三百五十四章 親王選妃第八百三十三章 竹馬青梅第八十一章 羽林出擊第三百一十二章 禁軍改制第八百一十八章 寄子歸鄉第六百三十二章 渴求奴隸第七百二十七章 電力發展第二百三十八章 淝陵水泊第四百六十四章 匈奴分裂第一百四十七章 瘋狂斂財第七百六十二章 祖父催婚第七百七十章 家族利益第八十一章 羽林出擊第三百三十九章 雖遠必誅第二百二十七章 秩俸改制第四百一十五章 隋珠驚現第一百六十三章 父女相見第五百九十三章 分子之篩第二百章 水戰操演第七十二章 艾格連鎖 第三百一十一章 長安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