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七章 外戚轉型

自漢帝劉啓回返長安,坐鎮未央宮後,大漢朝堂愈發和諧安穩,加之清除了中原郡縣的諸多隱患,太子劉徹陡然失去了與人斗的無窮樂趣,甚感寂寥。

江都王劉非被皇帝派回封國處置吳地諸多世家,本就是劉徹的主意,既然要將那些不知死活的世家連根拔起,自是劉非和吳地楊氏合力出手最爲合適,事後也便於就地“分贓”。

隨行的廷尉右監季符雖是廷尉輔官,其執掌卻更偏重律法制定而非行決疑獄,用後世的話,他是個純粹的法匠。

御史中丞石建則是太僕石奮的嫡長子,堅定的保皇派,對皇帝無比忠誠。知悉皇帝有了禪位的心思,石家已決然全力支持太子劉徹,石建自不例外。

派此二人輔助劉非,無非就是做個樣子,看着是依法決獄,實則就是徹底貫徹皇帝和太子的意志。

劉非是個疼媳婦的,啓程前特意入宮,向太子劉徹講述了聯合制衣之事,請劉徹在他離京期間,幫着護持些時日。

劉徹自是欣然應諾,無非就是銷售渠道有限之時,很好解決。

劉非離宮後,劉徹便是領着近侍李福去給竇太后請安。

太子府和太后所居的長信宮皆在長樂宮內,劉徹沒帶郎衛,一路沿廊道直入長信宮,到了仁壽殿。

“猗嗟名兮,美目清兮,儀既成兮……猗嗟孌兮,清揚婉兮,舞則選兮……”

劉徹剛入殿內,便見得竇太后正抱着襁褓中的泰安公主,哼唱着民謠。

“皇祖母好興致,只是泰安尚未足歲,皇祖母便教她貪慕男子美色,是否早了些?”

劉徹出言打趣道,竇太后哼唱的民謠乃詩經齊風中的《猗嗟》,乃是女子讚頌某位英俊非凡,射術卓絕的少年郎。

“你這憊懶小子懂個甚?”

竇太后不由笑罵,已有些渾濁的雙眼滿含嫌棄道:“莫學你那皇帝老子,將詩詞歌賦當做酸腐之物,肆意歪曲踩踏,恁的有辱斯文。”

“孫兒受教啦。”

劉徹敷衍的拱拱手,復又道:“皇祖母出身清河郡,這齊風帶着幾分鄉音,倒是唱出了此篇歌謠的韻味。”

“那是自然。”

竇太后頗是自得道:“清河在先秦之時爲齊燕接壤之地,雜糅兩國獨特民風,這齊地民謠若非自幼哼唱,極難找準韻律的,尤是關中女子秦音濃重,多是唱不來的。”

劉徹順着話頭道,故作疑惑道:“大漢立朝後纔在清河設郡,孫兒怎的聽聞清河竟有兩大世家,在當地的名望竟比皇祖母出身的竇氏還要高?”

“清河張氏乃先秦清河公張儀的後裔,清河崔氏祖上亦多爲齊國公卿,根基深厚。竇氏本只是尋常富戶,若非哀家得先帝立爲皇后,竇氏哪能跟那兩大世家相提並論?”

竇太后向來心胸豁達,從不掩飾她出身卑微的事實,亦不在意翻竇氏的老底出來曬曬。

劉徹出言試探道:“皇祖母就沒想過讓竇氏更爲興盛?”

竇太后端是人老成精,饒有意味的瞟了瞟他,謔笑道:“哀家可不敢多想,免得皇帝和你食不下咽,寢不安席。”

“皇祖母說笑了。”

劉徹頗是尷尬,訕笑着坦言道:“竇氏乃皇祖母孃家,是父皇及孫兒的血脈親眷,雖有些防備其擅權做大,但終是留着幾分情面的。”

竇太后不屑的冷哼道:“等哀家百年之後,這點情面怕是便沒了吧?”

“皇祖母說的甚麼話?”

劉徹忙是擺手,肅容道:“皇祖母自是萬壽無疆,何況但凡竇氏不起謀逆之心,孫兒定不會痛下狠手,教大漢天家落個誅絕姻親的惡名。”

竇太后面色稍霽:“當真?”

劉徹拍着胸脯保證道:“自是當真,孫兒非但不會苛薄竇氏,還會讓竇氏富貴百世。”

竇太后自是老懷大慰,她想到自家孫兒雖如皇帝般陰戾狡詐,但甚是不屑妄言欺騙,爲人處事皆信手誠信。

恰在此時,襁褓中本自熟睡的泰安公主有了動靜,竇太后唯恐吵醒了她,忙將襁褓交到侍立在側的乳母手中,讓她先抱到內寢去。

待得乳母隨宮娥離去,竇太后方纔對劉徹笑道:“莫說甚麼富貴百世哄哀家,大漢能否傳承百世都尚未可知。”

“……”

劉徹終是曉得皇祖母爲何尤爲寵溺二姊南宮公主了,這隔代遺傳的直率性情也不知該視之爲心胸豁達還是口無遮攔,“孫兒還真非哄皇祖母開心,若想讓竇氏富貴傳家,倒是不難的。”

“哦,真有法子?”

竇太后眼神微亮,若能教自個孃家富貴傳家,那真是大好事。

劉徹絲毫不避諱的坦言道:“皇祖母應是知曉,真想對付外戚的,並非朝廷,而是新的外戚,便如竇氏今日對待薄氏,田氏和未來的陳氏……日後怕亦會如此對竇氏。”

竇太后沒料到他會如此坦率的挑破此事,皺眉沉吟良久,方纔略帶自嘲的笑言:“確實如此,可哀家不敢將你母后的孃家誅絕了,更捨不得讓你姑母做了寡婦。”

“何必如此,外戚生死廝殺無非皆爲爭權奪勢,卻忘卻了興盛家族,富貴傳家的初衷。”

劉徹見得竇太后的神情,曉得她是能聽得進勸的,繼續道:“譬如田氏,孫兒定不會讓他們位列朝堂,卻會給他們富貴榮華。皇祖母應是知曉,國舅田勝興辦的田氏商團,如今是何等興盛。若他出任田氏族長,田氏自可累世富貴。”

竇太后微是揚眉,她聽出了劉徹的言外之意,緩聲問道:“陳氏亦如此?”

劉徹重重頜首:“若阿嬌日後能坐穩皇后之位,陳氏亦是如此!”

“依你之意,薄氏外戚已然旁落,日後朝堂就唯剩竇氏外戚了?”

竇太后猛是心悸,她可不是目光短淺的,歷代外戚雖相互爭鬥,彼此制衡,卻又存着幾分脣亡齒寒的糾結。

若日後竇氏外戚獨大,皇帝和朝臣們定然容不下的,呂氏之亂就是前車之鑑!

竇太后從出身卑微的宮女,最終成爲大漢太后,一生歷盡大風大浪,瞬間便穩下心神,沉聲道:“竇氏當如何自處,方能免去夷族之禍,你不妨直言!”

劉徹答道:“倒無需多做甚麼,竇浚繼續做大行令,奉公守法即可。孫兒會扶持竇氏下任族長,使之如國舅田勝般,坐擁足以使竇氏享盡榮華富貴的大筆產業。”

竇太后訝異道:“不必削弱竇氏權柄?”

劉徹搖搖頭:“日後竇氏族人不得再入朝爲官,如今出身竇氏的大臣只要奉公守法,便待他們年老後,自行告老離任,免得旁生枝節。”

竇太后微是垂眸,沉思半晌方纔嘆道:“若能如此,自是大善!”

劉徹面露喜色道:“皇祖母應下了?”

“不應下還能如何?莫不成等哀家百年之後,讓竇氏全族殉葬麼?”

竇太后剜了他一眼,倒是沒甚麼怒意,她知曉劉徹能做到這步,真是出於對她的孝心。否則憑着劉徹的狠戾手腕,待她百年之後,竇氏必得夷族。

她復又擺手道:“你先在竇浚的嫡子中尋個知情識趣且能扶得起來的,哀家再宣竇浚入宮覲見,爲竇氏指定下任族長。”

“皇祖母聖明!”

劉徹見得大勢底定,忙是趁熱打鐵道:“至於人選倒不必麻煩,竇浚的嗣子竇憲便是合宜。竇憲的嫡長女和姑母的幼子陳蟜定有婚約,索性孫兒藉機把陳氏亦同等歸置了。”

“嗯,倒是不錯的法子。”

竇太后自是頜首認同,若日後阿嬌得爲皇后,陳氏就是得勢的外戚,多與陳氏交好,對竇氏是有好處的。

翌日午後,竇太后召大行令竇浚入宮覲見,姊弟倆多日未見,自是相敘甚歡,直至暮鼓響起,竇浚方纔告退離去。

出得長樂宮門,竇浚斂去笑意,面露些許頹唐,喟然長嘆道:“罷了!”

是夜,太子劉徹召諸位皇兄及廣川候嗣子竇憲和堂邑候嗣子陳須入宮,於太子府設下家宴,把酒言歡。

劉徹雖是不喜陳須的脾性,但好歹是姑表親,又是未來的大舅子,總得顧及姑母和阿嬌的臉面,保他得享富貴。

竇憲倒是識相的,應是得了其父竇浚的囑咐,對劉徹乃至諸位皇子皆是恭順,沒擺甚麼輩高年長的架勢。

劉徹對他頗是滿意,且根據羽林衛查探,竇憲不甚熱衷權勢,往常皆是專注在打理竇氏族產,做事頗爲穩妥,雖沒甚麼大的建樹,卻也鮮少犯錯,是世家子弟中少見的踏實低調之人。

陳須是不成器的,多少產業交到他手裡都會敗掉,還是得由竇憲執掌,陳須乃至陳蟜今後跟着吃乾股就好了。

劉徹心中已有定見,待得酒過三巡,便喚竇憲暫且隨他離席,到書室敘話。

竇浚自是不敢怠慢,跟着劉徹離席而去。

兩人入得書室,劉徹也不多言,將一本線裝書遞給他。

竇浚忙是躬身,伸出雙手接過,見得封面上書七個大字——清河百貨策劃案!

第四百八十九章 招商引資第八百零一章 攪屎棍子第二百一十一章 癡女渣男第四百五十五章 尚書檯閣第四百七十四章 諸般遷調第三百二十四章 調控畜牧第一百五十四章 四方雲動第三百一十二章 禁軍改制第三百九十八章 羌騎出路第七百七十四章 父母子女第七百零二章 廣設書院第四十三章 悲催劉德 第一百六十六章 帝國郵政第二百二十六章 羣臣譁然第五百一十七章 漢爲刀俎第五百七十一章 漢使竇蟠第一百七十五章 東郭農丞出差結束,坐高鐵回家,估計晚上才能更新第一百九十一章 國事家事第一百二十九章 關城大捷第二百五十七章 外戚轉型第二百一十六章 賀蘭在望第七百零七章 赴滇迎親第七十八章 匈奴大帳 第五百八十八章 身毒聖戰第八百二十四章 勒石封山第一百七十七章 發行國債第六百三十六章 使團入城第六百三十四章 天文學說第二十二章 軍法組織第五百二十五章 賊子就擒第四百九十四章 大軍集結第六百八十六章 太子登門第七百一十七章 開拓北美第七百二十八章 歸化名額第四百一十七章 公卿更替第七百五十四章 出城乘車第二百七十七章 建設兵團第七百九十九章 神蹟降臨第九十二章 帝國物流第七百六十八章 歐亞大戰第五百八十四章 泰安有孕第三百五十五章 爲越正名第一百二十七章 焚燒屍山第七百七十九章 家有犟兒第四百一十三章 挖掘藏寶第一百章 企業劃分第七百一十三章 諸事妥當第二十七章 新華書局 第七百一十六章 離京赴滇第四百零二章 正朔大朝第三百零七章 項王藏寶第五十八章 皇家馬場 第二百二十七章 秩俸改制第八百零三章 東方先生第六百九十九章 漠南筑塞第六十九章 微服私訪第六百八十四章 太子策問第二百二十九章 泰安公主第三百零八章 速難平原第八百一十三章 武剛戰車第三百六十五章 離京出狩第二百八十四章 登基爲帝第七十七章 暗流洶涌 第七百一十章 小遺席間第四百七十四章 諸般遷調第五十八章 皇家馬場 第四百一十一章 劉乘飛天第六百七十六章 安息方略第十章 天上人間第七十九章 草原詛咒 第二百零七章 奉旨爲匪第八百二十一章 兵臨城下第一百四十二章 羌人乞降第二十九章 田氏商團 第四百四十七章 枸醬血案第六十三章 漢奸鼻祖 第六百八十三章 朝議始開第五百八十九章 招商引資第一百六十六章 帝國郵政第二十八章 燒製玻璃第六百一十五章 入宮稟報第四百六十五章 圁陰船廠第五百三十八章 寒門虎子第四百二十八章 塬南設邑第八百一十一章 先鋒抵達第六百七十七章 四郡兩關剛結束工作回飯店,凌晨才能更新,大家勿等第三百七十五章 出巡準備第七百九十九章 神蹟降臨第四百八十八章 水利府司第六百六十章 貴女求人第五百六十三章 衝撞體制第三百七十九章 兩軍伐謀第六百一十八章 太子師母第七百零一章 滇王更迭第六百八十章 母子論理第五百零七章 罌粟之島第八百零二章 教宗爲質第七百三十三章 少年心思
第四百八十九章 招商引資第八百零一章 攪屎棍子第二百一十一章 癡女渣男第四百五十五章 尚書檯閣第四百七十四章 諸般遷調第三百二十四章 調控畜牧第一百五十四章 四方雲動第三百一十二章 禁軍改制第三百九十八章 羌騎出路第七百七十四章 父母子女第七百零二章 廣設書院第四十三章 悲催劉德 第一百六十六章 帝國郵政第二百二十六章 羣臣譁然第五百一十七章 漢爲刀俎第五百七十一章 漢使竇蟠第一百七十五章 東郭農丞出差結束,坐高鐵回家,估計晚上才能更新第一百九十一章 國事家事第一百二十九章 關城大捷第二百五十七章 外戚轉型第二百一十六章 賀蘭在望第七百零七章 赴滇迎親第七十八章 匈奴大帳 第五百八十八章 身毒聖戰第八百二十四章 勒石封山第一百七十七章 發行國債第六百三十六章 使團入城第六百三十四章 天文學說第二十二章 軍法組織第五百二十五章 賊子就擒第四百九十四章 大軍集結第六百八十六章 太子登門第七百一十七章 開拓北美第七百二十八章 歸化名額第四百一十七章 公卿更替第七百五十四章 出城乘車第二百七十七章 建設兵團第七百九十九章 神蹟降臨第九十二章 帝國物流第七百六十八章 歐亞大戰第五百八十四章 泰安有孕第三百五十五章 爲越正名第一百二十七章 焚燒屍山第七百七十九章 家有犟兒第四百一十三章 挖掘藏寶第一百章 企業劃分第七百一十三章 諸事妥當第二十七章 新華書局 第七百一十六章 離京赴滇第四百零二章 正朔大朝第三百零七章 項王藏寶第五十八章 皇家馬場 第二百二十七章 秩俸改制第八百零三章 東方先生第六百九十九章 漠南筑塞第六十九章 微服私訪第六百八十四章 太子策問第二百二十九章 泰安公主第三百零八章 速難平原第八百一十三章 武剛戰車第三百六十五章 離京出狩第二百八十四章 登基爲帝第七十七章 暗流洶涌 第七百一十章 小遺席間第四百七十四章 諸般遷調第五十八章 皇家馬場 第四百一十一章 劉乘飛天第六百七十六章 安息方略第十章 天上人間第七十九章 草原詛咒 第二百零七章 奉旨爲匪第八百二十一章 兵臨城下第一百四十二章 羌人乞降第二十九章 田氏商團 第四百四十七章 枸醬血案第六十三章 漢奸鼻祖 第六百八十三章 朝議始開第五百八十九章 招商引資第一百六十六章 帝國郵政第二十八章 燒製玻璃第六百一十五章 入宮稟報第四百六十五章 圁陰船廠第五百三十八章 寒門虎子第四百二十八章 塬南設邑第八百一十一章 先鋒抵達第六百七十七章 四郡兩關剛結束工作回飯店,凌晨才能更新,大家勿等第三百七十五章 出巡準備第七百九十九章 神蹟降臨第四百八十八章 水利府司第六百六十章 貴女求人第五百六十三章 衝撞體制第三百七十九章 兩軍伐謀第六百一十八章 太子師母第七百零一章 滇王更迭第六百八十章 母子論理第五百零七章 罌粟之島第八百零二章 教宗爲質第七百三十三章 少年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