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西出狄道

隴西郡太守吳蒯打量着側席上尚未成丁的少年,甚爲訝異。

依照大漢律法,男子十五歲成丁後,方且具有完全行爲能力,尚未成丁者不得從軍,始役年齡更是放寬到十七歲。

除非是一些出身武勳世家的權貴豪門,纔會有族中子弟進入軍中隨着長輩歷練。譬如太子舍人公孫賀,就曾以區區十歲稚齡,跟隨其父公孫昆邪在吳楚之亂中抵禦叛軍。

然而這個叫齊山的少年,小小年紀,竟然是衛尉府期門校內的羽林右監,秩比六百石。需知掌管萬人以上大縣的縣長也不過五百石俸秩,而不足萬人小縣的縣令,更是僅有四百石俸秩。

不得不讓人感嘆,天子門前官多如狗啊。

良久,吳蒯將視線拉回到手中的詔令,微微嘆了口氣,陛下要自己盡力配合這毛頭小子,不得過問,更不得干預其行事。罷了,想來是天子近臣,得罪不起。

吳蒯皺着眉頭,問道:“不知齊右監有何事需要本官協助?”

“太守喚末將本名齊山即可。”

齊山趕忙起身,躬身一揖,微笑道。

吳蒯顯然很滿意他的姿態,臉色稍霽:“也罷,照你的年紀也是本官的子侄輩,本官就託大喚你本名吧。你此次來狄道的緣由,本官也不問,但凡什麼難處,儘管道來,本官自會盡力協助。”

齊山聞言面露喜色,放下了心中大石,從長安一路行來,他都在擔心吳蒯會欺他年少,暗中諸多掣肘,如今想來,倒是自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他趕緊離席,來到吳蒯席前,恭敬的深深一揖到地,由衷道:“如此多謝太守了。”

吳蒯擺了擺手,示意他不必多禮,靜靜的等着他繼續往下說。

齊山站直身子,說道:“末將此次來,是想向太守借一個人。”

“哦?你要借何人?”

“末將聽聞近日有一個叫馮遠的馬賊頭子,帶着數十人深入草原,不損一人,不但全殲了參狼部落,還斬殺了酋長狼王嘎什,如今被太守收入帳下聽令,不知太守可否忍痛割愛?”

吳蒯皺着眉頭,沒有接話,臉上滿是不捨。

馮遠是個人才啊,不但對草原的情況瞭如指掌,整軍帶兵也有一手,數十個散漫的馬賊都被他訓練得令行禁止。吳蒯第一次見到他就起了惜才之心,破例讓他入了軍籍,整訓邊軍,如今若被齊山要去,自是心疼不已。

齊山見狀,忙解釋道:“太守怕是誤會了,末將沒有搶人的意思,只是借用上些許時日,馮遠依然歸在太守麾下。”

吳蒯聞言,思慮片刻,這才點頭答應:“既然如此,那本官便將馮遠暫時調入你麾下,供你差遣,只是莫要委屈了他纔好。”

齊山自是連聲應諾,隨後他走回席位,拿起席邊的一個包裹,緩緩上前,雙手遞給吳蒯。

吳蒯接過包裹,打開一看,裡面是一柄形狀怪異的三尺彎刀。暗金色刀柄上滿是螺旋狀的條紋,刀鞘的表面雕有精美的花紋,鞘上有環,環上綴有絲線帶子,絲線帶子一頭有環,想來是方便掛在胯上。

“這是……”

吳蒯擡頭,疑惑的問道。

“此乃太子殿下贈予太守的寶刀,殿下再三叮囑末將一定要親手交予太守。”

吳蒯聞言大喜,得太子賜刀,對於出身武勳世家的吳蒯而言,無疑是一種巨大的肯定,比送些金銀珠寶更令他興奮。

他站起身子,恭敬的舉起寶刀,微微用力一抽,噌的一聲脆響,彎刀出鞘之際,竟傳出一陣清吟,寒光凜凜的刀身不住的顫動,彷彿抑制不住噬血的衝動。

“真乃絕世好刀!”

吳蒯眼放精光,大喝一聲,隨即用手掌握住刀身,輕輕一劃,手掌上登時出現了一道細細的血線,鮮紅的血珠不斷溢出,流淌到刀身之上,卻沒有半分沾染,毫不停留的流淌到刀柄前的護手之上。

一旁的侍女見狀大驚,正要上前阻止,卻被吳蒯的貼身侍衛攔住。

作爲武將,他們都明白吳蒯爲何自殘,寶刀出鞘必見血,開鋒之時必飲匠作之血,認主之日也需痛飲新主精血,飼養刀中靈魄,日後上陣殺敵時方能如指臂使。(注:大家放心,俺這不是玄幻小說,不會出現什麼器靈的,只是闡述古代人的想法而已,干將莫邪捨身鑄劍不外如是。)

良久,隨着護手和刀柄漸漸被鮮血浸染,臉色略微有些蒼白的吳蒯才接過侍衛遞來的絲絹,擦拭刀身後,還刀入鞘。

將彎刀放在桌案上,他也沒有注意手上的傷勢,只是將染滿血液的絲絹隨意往手上一裹,大喝道:“上酒菜,我要與諸將徹夜痛飲,明日起全軍加緊操練,以後定要用太子賜下的寶刀,將賊酋的腦袋盡數斬下,製成京觀,擺放在這狄道城外!”

諸將欣然應諾。

酒席之上,小小年紀的齊山竟抱起酒罈子豪爽暢飲,很是對邊將們的胃口,很快打成一片,醉眼惺忪的稱兄道弟,心懷大悅的吳蒯也是樂見其成,痛飲不已。

翌日,宿醉後的齊山強打着精神,喚人找來了馮遠。

馮遠早早就接到了太守的軍令,已經到齊山下榻的府邸等候,知道要見到太子身邊的近臣,心情多少有些忐忑。

洗漱完畢的齊山,精神好了不少,屏退下人後,稍稍整理了一下思緒,和馮遠低聲交談了起來。

良久後,馮遠帶着滿心的疑惑離開了府邸。

這位年幼的右監大人,竟然要以他爲嚮導,親自帶隊深入草原,還要帶上大量的牲畜和車隊。這是相當冒險的事,羌人一向對漢人沒有好感,哪怕是扮作走私的商隊,可是向來只有從草原往大漢運送牲畜,從未見過將牲畜販賣到草原上的商人。

不過他雖然疑惑,卻並沒有多問,太守在軍令裡只讓他盡力輔助右監,還言明要嚴守秘密,不得過問。

作爲一個老江湖,馮遠知道其中必定有天大的秘密,卻不是他能知曉的,隨即不敢再多想,而是盡力做着準備。深入大草原可不是兒戲,一旦出了問題,只要護住右監大人的周全,想來也是大功一件。

有幸得到太守賞識,從一個朝不保夕的馬賊頭子洗白成軍中將領,馮遠已經覺得如在夢中。如今再和太子近臣搭上關係,將來蔭妻庇子也不是奢望啊。想到自己有機會封官進爵,成爲長安勳貴,馮遠不由血脈噴張,熱血沸騰的想拼老命了。

而齊山則招來隨行的數十名羽林將士,細細的安排着任務。

此次前來狄道,除了要污染水源,在草原上散播瘟疫外,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勘測地形和西羌各部的勢力分佈。

劉徹雖然能描繪出後世的地圖,但兩千多年前的漢朝和後世地形地貌還是有較大差異的,更別說詳細的軍事地圖了。因此,他派齊山帶隊,領着羽林中最優秀的將士和太子詹事府中培養的繪圖匠師,深入草原,爲將來的軍事行動先行探路,打打前站。

第六百一十八章 太子師母第一百三十五章 隴西豪強第一百九十九章 改裝戰船第七百二十二章 寢殿之中第一百五十九章 樑王請罪第五百三十九章 長安坊市第四百七十章 購艦計劃第二百六十八章 黃埔軍學第二百零七章 奉旨爲匪第五百八十二章 身毒禁海第五百九十三章 分子之篩第三百八十四章 皆是陰狠第三百八十章 城頭失守第十二章 虎賁羽林第五百二十九章 王爵虛置第六百零九章 官辦醫館第三百二十六章 僱傭戰艦第六百四十二章 過載保護第六百八十一章 皇帝急召第七百二十章 太子邀約第六百九十五章 殖民律令第四百八十章 私田律法第四百七十八章 對馬清倭第三十六章 背後真相 第七百七十六章 太子來援第一百七十三章 酒宴議政第二百三十二章 河湟谷地第六百七十章 來複火槍第二百四十二章 謀取王位第七百零六章 考較太子第四百六十三章 雒越復國第六百八十三章 朝議始開第五百六十二章 築路實踐第五百一十五章 安息作死第六百五十九章 國弱處卑第二百零三章 悄然萌生第六百九十四章 極大誘因第一百八十章 太學老者第七百六十六章 太子束髮第七百四十一章 欲入軍學第六百零五章 權貴人脈第五百四十八章 請款築路第五百四十章 鳳翔珠寶第五百二十九章 王爵虛置第三百一十章 營養早膳第三百七十七章 安排妥當第八百二十一章 兵臨城下第七百一十九章 嗣子逛街第四百六十八章 登門探望第二百五十章 鐵騎封城第一百三十一章 謀劃絲路 第二百七十四章 凜冬戰事第二百八十二章 碑前行祭第八百零八章 新婦難爲第三百六十四章 敦煌軍鎮第三十五章 大難不死第六百六十九章 滌綸衣料第六百八十章 母子論理第五百四十一章 浪蕩少年第三百四十七章 立冬時節第七百三十章 匈奴內亂第三百八十章 城頭失守第五百一十二章 害人害己第六十八章 諸事妥當第七百二十七章 電力發展第一百一十七章 劉徹領軍第三百七十二章 魯圖圖魯第六百八十四章 太子策問第二百五十章 鐵騎封城第六百三十七章 鐵道竣工出差結束,坐高鐵回家,估計晚上才能更新第三百一十章 營養早膳第六百二十七章 西域都護第三百三十五章 誓滅烏孫第三百九十一章 驅使烏桓第八百二十四章 勒石封山第五百一十二章 害人害己第七百零五章 羅馬權鬥第三百一十一章 長安械鬥第一百二十章 兩軍對壘 第七百四十九章 沒心沒肺第二百零六章 以食爲天第三百三十五章 誓滅烏孫第三百六十七章 治理南越第三百八十七章 列陣決戰第三十九章 皇子抉擇第八百二十一章 兵臨城下第六百四十九章 父愛無言第七百二十六章 抵達布山第六百六十九章 滌綸衣料第八百二十七章 如此母子第七百五十八章 何爲皇商第二百七十一章 精神文明第一百一十九章 道家之源第四百一十三章 挖掘藏寶第四十二章 路在腳下第一百四十五章 爭相競價 第一百九十二章 驚天大案第六百七十五章 伴駕出行第五百一十九章 決意犯險
第六百一十八章 太子師母第一百三十五章 隴西豪強第一百九十九章 改裝戰船第七百二十二章 寢殿之中第一百五十九章 樑王請罪第五百三十九章 長安坊市第四百七十章 購艦計劃第二百六十八章 黃埔軍學第二百零七章 奉旨爲匪第五百八十二章 身毒禁海第五百九十三章 分子之篩第三百八十四章 皆是陰狠第三百八十章 城頭失守第十二章 虎賁羽林第五百二十九章 王爵虛置第六百零九章 官辦醫館第三百二十六章 僱傭戰艦第六百四十二章 過載保護第六百八十一章 皇帝急召第七百二十章 太子邀約第六百九十五章 殖民律令第四百八十章 私田律法第四百七十八章 對馬清倭第三十六章 背後真相 第七百七十六章 太子來援第一百七十三章 酒宴議政第二百三十二章 河湟谷地第六百七十章 來複火槍第二百四十二章 謀取王位第七百零六章 考較太子第四百六十三章 雒越復國第六百八十三章 朝議始開第五百六十二章 築路實踐第五百一十五章 安息作死第六百五十九章 國弱處卑第二百零三章 悄然萌生第六百九十四章 極大誘因第一百八十章 太學老者第七百六十六章 太子束髮第七百四十一章 欲入軍學第六百零五章 權貴人脈第五百四十八章 請款築路第五百四十章 鳳翔珠寶第五百二十九章 王爵虛置第三百一十章 營養早膳第三百七十七章 安排妥當第八百二十一章 兵臨城下第七百一十九章 嗣子逛街第四百六十八章 登門探望第二百五十章 鐵騎封城第一百三十一章 謀劃絲路 第二百七十四章 凜冬戰事第二百八十二章 碑前行祭第八百零八章 新婦難爲第三百六十四章 敦煌軍鎮第三十五章 大難不死第六百六十九章 滌綸衣料第六百八十章 母子論理第五百四十一章 浪蕩少年第三百四十七章 立冬時節第七百三十章 匈奴內亂第三百八十章 城頭失守第五百一十二章 害人害己第六十八章 諸事妥當第七百二十七章 電力發展第一百一十七章 劉徹領軍第三百七十二章 魯圖圖魯第六百八十四章 太子策問第二百五十章 鐵騎封城第六百三十七章 鐵道竣工出差結束,坐高鐵回家,估計晚上才能更新第三百一十章 營養早膳第六百二十七章 西域都護第三百三十五章 誓滅烏孫第三百九十一章 驅使烏桓第八百二十四章 勒石封山第五百一十二章 害人害己第七百零五章 羅馬權鬥第三百一十一章 長安械鬥第一百二十章 兩軍對壘 第七百四十九章 沒心沒肺第二百零六章 以食爲天第三百三十五章 誓滅烏孫第三百六十七章 治理南越第三百八十七章 列陣決戰第三十九章 皇子抉擇第八百二十一章 兵臨城下第六百四十九章 父愛無言第七百二十六章 抵達布山第六百六十九章 滌綸衣料第八百二十七章 如此母子第七百五十八章 何爲皇商第二百七十一章 精神文明第一百一十九章 道家之源第四百一十三章 挖掘藏寶第四十二章 路在腳下第一百四十五章 爭相競價 第一百九十二章 驚天大案第六百七十五章 伴駕出行第五百一十九章 決意犯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