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定勢

自從聽到兄長董卓說“我遇不測,你當如何”云云,董旻的心就一直不能安寧,右眼皮也是跳個不停。帶兵回營的途中,董旻頻頻回顧長安城,心想有子瑜(董璜)、呂奉先相隨左右,周圍盛兵不下數千,而士人無權無兵,應該威脅不到兄長才是。?

……希望是我多心了。?

董旻回到軍營,巡遊校場,草草而過,觀ji歌舞,目中無神,飲酒吃飯,食不知味,反正無論做什麼,都是不能專心,董旻不禁氣悶,只得驅散諸人,獨留帳內長思。?

“不對……”?

董旻越想越不放心,呼來侍衛,命他遣人去長安查探情況,不等後者領命,忽聽帳外有人以急事求見。?

“急事?”董旻心思一動,馬上把人招入進來,原是守門屯長,從對方口中得知,不久前營外有百姓徘徊叫罵,守門士卒捕來細問,才知長安不知是何原因,十餘座城門竟是全部封閉。?

“城門全關了?”董旻冷汗“唰”的一下淌下來。這就是他不安的來源啊?

此事太明顯了,長安城內肯定發生了針對兄長董卓的大規模叛亂,甚至是兵變,蓋因,主管長安諸城門的城門校尉麾下屯兵多達三千人,是長安城內僅次於中軍校尉董璜的勢力。先前,城門校尉乃是董卓和他的族侄董秉,而今城門緊閉,那他肯定是遇害了。?

怎麼辦?怎麼辦?……?

董旻面有急色,來回踱步,突然謂侍衛道:“去,馬上擊鼓聚將,合兵。”?

“你是說,長安封城了?”問話之人,是一個年過四旬的將領,他軀體粗壯,臉如紫銅,目光平和,身上散發着一股冷若冰霜的沉着氣息。此人,正是中郎將、幽州遼東人徐榮。作爲軍營副將,地位僅次於董旻的人,他幾乎是和董旻同時得知消息。?

“是。”報者恭敬地回答。?

“我知道了,你下去吧。”徐榮說罷,輕輕合上眼睛。即使得到這般驚人的消息,也不能使他稍有動容,冷靜如此,實屬可怕。?

半晌,徐榮喃喃自語道:“計劃周詳至此,可謂算無遺策了,王公“王佐”之名,果然不是虛傳,兼以皇甫將軍的威勢,看來董公這次,十有**是很難逃過這一劫了。”?

皇甫嵩前不久曾私底下和他接觸,隱隱有所暗示。不得不說,徐榮當時頗吃一驚,董卓之所以始終屹立不倒,就是因爲他的對手皆是眼高手低的士人,而皇甫嵩可是名著關係的名將,雖然如今不掌兵權,但潛在實力極爲可觀,他一但加入反董陣營,就截然不同了。?

不過皇甫嵩固然待他不薄,但董卓又何嘗差了,徐榮難以抉擇,只能裝作聽不懂。其實這樣也挺好,武將就該有武將的責任,最好不要參與朝堂爭鬥,不然,恐怕怎麼死的都不知道。?

突然間,鼓聲炸響,旋風一般傳入帳中。?

徐榮暗道一聲來了,起身走出大帳,帶上三五名親衛,向中軍帥帳行去。路上,徐榮蹙眉思考,董卓若是真爲長安文武所殺,那他就該好好考慮一下後路了。?

董旻乃是董卓胞弟,兩者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不可能向朝廷投降。而他卻不同,他雖受董卓恩惠,但仍是朝廷將領,沒有必要爲董卓賠上性命。?

望着中軍帥帳,徐榮心裡默默地道:“叔穎,希望不要走到兵戎相見那一步……”和剛強偏激的董卓不同,董旻爲人寬和,徐榮與他相識數載,交情還算不錯,不到萬不得已,他真的不想殺董旻。可惜,事情的發展變化不會以人的意志爲轉移。?

徐榮步入帳中,諸將到者半數,每個人都是一臉凝重,愁眉不展,董旻,則和族侄董岑等董氏宗人交談,這個時候,他所能信得過的人,也就只剩下自己的親人了。?

看到徐榮到來,董旻停下話語,徑直走上來,雙眼死死注視着他,一字一句道:“子盛,長安發生叛亂,城門皆閉……”?

徐榮心知董旻這是在試探他,一個回答不好,就將落得血染大帳的下場,因爲,他是大營內惟一可以威脅到董旻的人。而董旻,目前雖然還能掌握大營軍權,但恐怕只有老天知道他能維持多久,根除隱患,宜早不宜遲。?

徐榮定了定神,說道:“麾下已經聽說了。將軍,事不宜遲,當火速出兵救援董公。”?

“……”董旻目光一凝,其實方纔他和諸宗親將領談的,就是該如何處置徐榮,他已經下定決心,只要徐榮稍有推脫,立刻將其斬殺,與家族、性命相比,區區一點交情算什麼。然而,徐榮的回答滴水不漏,讓他發作不得。他總不能在徐榮提議出兵的情況下殺人吧?到時候諸將會怎麼看?士卒會怎麼看?恐怕徐榮一死,軍心立潰。?

董旻臉容微僵,勉強道:“這個自然。”?

大軍出營,沒有一兩個時辰是想也別想,走到長安,費時也不少,更別提進攻城高牆厚的長安了。換句話說,他們徒擁數萬強軍,卻幫不上什麼忙,只能祈求董卓平息叛亂,或殺出長安。?

不過衆將心裡都非常清楚,朝堂上的士人能夠神不知鬼不覺掌握長安諸城門,力量至少不在董卓之下,甚至更在其上,以有心算無心,董卓活下來的機率,微乎其微。?

諸將氣餒,其中不無投降打算者,對救援一事不甚熱衷,可是董旻不可能就這麼放棄,哪怕只有萬分之一的機率,也要搏上一搏。一聲令下,全軍出動,兵指長安。?

行軍的途中,董旻不時出神,凝望陰霾的天空,雖然他心裡充滿悲觀色彩,但也抱着一絲奢望,縱橫天下數十載的兄長,絕不會就這麼死去。?

然而,斥候傳回的消息將他徹底打入谷底,兄長董卓,死了,頭顱就懸在章城門。?

事實上斥候看到的絕不只於此,他還私自隱瞞下兩件事,其一,長安城內一片歡騰,用屁股想也知道是在慶賀董卓之死。其二,章城門下,聚滿了觀看的人羣,議論紛紛,時有笑罵。斥候不傻,他敢言及,董旻一定會惱羞成怒,砍掉他的腦袋解氣。?

消息一傳十、十傳百……不一刻,全軍盡知董卓身死,立時騷動連連,士官不能制。?

董旻心中滿是悲涼之意,如今,他頗有些茫然無所適從,也不知該繼續前進,還是該後退。進,則人心不安,士氣低落,倉促攻城,絕難成功,反有落敗的風險。退,則退到何地?長安城郊大營?萬歲塢?甚或陳倉、雍縣,乃至涼州……?

董旻問徐榮道:“子盛,你說,該如何是好?”?

既然確定董卓已死,那麼徐榮就不得不爲自己打算了。?

首先可以肯定的一點是,絕不能讓董旻逃跑,所謂逃跑,以萬歲塢以西爲界。萬歲塢不僅囤積着大筆的錢糧,不遠處的陳倉、雍縣一線,駐紮有董軍兩萬精銳士卒,主將乃是董卓麾下第一猛將樊稠。雙方一旦合流,長安朝廷短期內恐怕拿他們沒轍。而等董旻緩過氣來,聯絡弘農董越、河東牛輔,三箭齊發,長安朝廷就危險了。?

其二,也不能讓董旻攻城,徐榮並不瞭解長安文武目前掌握了多少實力,但想也知道,他們剛剛除掉董卓,士卒未附,急攻下,說不定會有董卓餘黨開門獻降。?

徐榮稍稍整理一下語言,緩緩說道:“大軍卒聞董公爲奸僚所弒,心中不免惶惶,此時攻城,無濟於事,徒增傷亡而已。”?

“……”董旻臉色陰晴不定。?

“亦不可走,將軍爲董公胞弟,走則其勢難返,亦爲諸將看輕。更兼西涼韓遂在背,虎視眈眈。屆時,前後皆有頑敵,困守方寸之間,吾等死無葬身之地矣。”?

“……”董旻面色又是一變。徐榮所說一點不假,他若退出京兆,不僅將陷入兩面受敵的困境,同時也等於向外界宣佈,他退出董卓繼承人的行列。?

“董公子嗣皆幼,能領袖羣英諸豪者,舍將軍其誰?依麾下之見,不若率兵回營,監視長安,逼其等困守孤城,同時書召牛(輔)中郎、董(越)中郎、段(煨)中郎率兵勤王,爲太師復仇。到時大軍雲集,牧馬長安,將軍登高一呼,諸將影從,士卒效死,一戰破城,誅殺奸宄,護佑天子,進而繼太師之位,聲勢不下董公。”?

徐榮言語毫無遲疑,如水銀瀉地,一氣呵成。董旻聽得怔住,旋即,怦然心動,一時間連兄長的死都忘記了。從小到大,董旻一直生活在董卓的陰影裡,爲脫離其羽翼,他努力了大半輩子,從未成功。年過半百後,心思轉淡,變得安於現狀,只是心裡,總有那麼一點不甘。如今聽徐榮的意思,自己似乎有和兄長平起平坐的機會,而且,並非言之無物,成功的可能性極大……?

至此,董旻徹底消除了對徐榮的殺心,視其爲自己的韓信、耿弇,不僅打仗一流,而且目光深遠,見解獨到,世之奇才也。董旻心情激動下,一把拉住徐榮的手,以從未有過的鄭重表情一字一句道:“子盛,異日我若得太師之位,必封你爲將軍,總領天下兵馬。”?

徐榮笑而稱謝,笑得意味深長……?

董旻最後瞭望一眼長安方向,下令後軍變前軍,打道回營。?

天空陰霾而昏暗,眼看即將天黑,皇甫嵩負手站在長安西門樓上,炯炯雙目下,漂浮着一團扁平的漆黑,爲籌劃除董,他已經兩天一夜沒合過眼。?

半晌,士卒來報董旻大軍掉頭回返,皇甫嵩聞言劍眉輕蹙,看不出是喜是憂。?

董旻撤走,當是得知董卓已死的消息,只是不知,他是撤往何地?若是放棄大營,退回萬歲塢,便有些棘手了。?

皇甫嵩靜靜陷入沉思,不知過了多久,皇甫祚登上城樓,行至皇甫嵩身側,輕聲呼喚道:“父親……”?

“何事?”皇甫嵩驚醒,望向長子。?

皇甫祚面有喜色,言道:“父親,剛剛得到消息,(皇甫酈)伯秀已至霸陵,合諸公私兵,急赴長安而來,根據使者推算,再過兩個時辰,就會趕到長安城東。”?

皇甫嵩自言自語道:“董旻若逃,兩個時辰的話,或許還來得及,只是不知戰力還能剩下幾成……”進而問長子道:“王公、朱、呂二位將軍都知道了嗎?”?

“都知道了。”?

皇甫嵩頷首吩咐道:“你去告知王公,朱、呂二將軍,就說於伯秀到達長安前,務必集結上萬步騎大軍。”?

“父親……”皇甫祚大吃一驚。而今董旻部動向不明,倉促決定出兵,恐怕不是明智的選擇。?

皇甫嵩淡淡地道:“無論董旻是歸營還是撤往萬歲塢,我等皆要出兵。去吧。”?

皇甫祚無奈應諾。只得心裡安慰自己,父親一生用兵老矣,戰無不勝,威名遠播,其智計絕倫,非自己所能看懂。?

王允的反應和皇甫祚一模一樣,認爲皇甫嵩出兵的決定太過隨意,本想一口拒絕,不意朱儁、呂布皆贊同。呂布的想法很簡單,董軍士氣低落,此時出兵,正當其時,可一戰大破之。朱儁則瞭解皇甫嵩的想法,董卓一死,士卒喪膽,諸將膽寒,喪家之犬耳。董旻若歸營,士卒思逃亡,諸將思後路,將兵圍之,加劇矛盾,或可兵不血刃殺死董旻。而董旻若逃亡,則更加簡單了,從後追擊,如摧枯拉朽,大勝可期。?

王允終爲朱儁說服,同意出兵。?

天黑的一刻,皇甫嵩從斥候那裡得知董旻迴歸大營,沒說什麼,只是加緊調集兵卒。及皇甫酈率本部一萬,私兵兩千餘趕到長安,天色已是一片漆黑。而云集於長安西城的士卒,業已不下萬人,遂大開長安諸西門,兩軍遂於城外合併,由衛將軍皇甫嵩爲帥,奮威將軍呂布爲副。左將軍朱儁鎮守長安,威懾不軌。?

“叔父,不知我來晚沒有?”皇甫酈一臉疲憊的站在皇甫嵩身前。?

皇甫嵩含笑說道:“不晚,時間剛剛好。伯秀,辛苦你了。”?

皇甫酈回道:“爲國奔波,何談辛苦。”?

“壯哉伯秀。真我皇甫氏佳兒也。”皇甫嵩撫掌笑道。漢軍出長安時,皇甫酈部已得休息,當下皇甫嵩不再耽擱,率兵赴西。?

董軍回到大營後,一些士卒思董卓既死,往後無依,加之懼怕朝廷怪罪,遂借天黑之便,開始三三兩兩結伴逃亡。這一切都看在徐榮的眼中,士卒逃亡是他意料之中的事,甚至煽動士卒逃跑的一些謠言,還是他放出去的。?

董旻勃然大怒,接連擊殺百餘逃兵,懸頭於營門,才稍稍止住逃勢。不等鬆他一口氣,就接到一件晴天霹靂般的情報,斥候言長安方向正有一支多達數萬之衆的大軍向大營殺來。?

董旻鼓着雙眼傻傻地看着斥候,心道長安城所有兵卒相加,也不過一萬五六千人,哪來的數萬士卒?接連詢問數遍你可看清楚了?斥候皆曰數萬,語氣堅定。?

董旻求助似的看向徐榮,後者也是目有異色,看來,自己的計劃要提前了。口中說道:“敵衆若此,不外乎二者,一爲城內百姓喬裝軍士,二爲段煨、皇甫酈部。長安周邊諸軍,惟有二人所部,才能在這時趕到長安,且皇甫酈乃是皇甫嵩侄子,易被說動。”?

董旻心中更慌,詢問對策。徐榮曰以不變應萬變。?

這算什麼狗屁主意董旻心裡罵道,不過讓他出去一戰,他還真沒那個膽子。既然打定死守,董旻未免諸將心懷不軌,開門獻降,使宗親各把營門,以爲萬全。?

徐榮冷冷一笑,豈不聞顧此失彼。招來親信,耳語之……?

皇甫嵩帶兵抵達董軍大營,已是深夜,他立刻命令兵卒進逼營壘,同時喊殺,兩萬餘人一同吶喊,形成無形的氣浪,一瞬間,如狂風一般席捲整個大營。隨後,喊聲愈加清晰,一波接着一波,連綿不絕,董軍將士無不震恐,膽戰心驚。?

與此同時,大營內各地冒出沖天大火,到處都是喊殺聲。?

外間的喊殺聲充其量只能讓董軍將士感到恐懼,因爲他們心裡其實清楚,有營壘庇護,敵人短時間絕難殺進來。但是,營內發生的狀況就不同了,這可是隨時會威脅到自己的生命。不僅一營皆驚,連董旻也慌了,以爲衆將皆叛,不敢久留,乃棄大軍,與親信之輩十餘人,乘馬疾馳至營西門。守門者其族弟董信也,乃開營門,共逃亡。?

董旻未走出裡許,百騎由後趕至,其未加理會,以爲是自己人。事實也確實如他所想,只不過他沒想到的是,這是一羣想取他性命的自己人。?

沒錯,這些人正是受徐榮所遣。?

董旻出逃甚急,來不及置換衣甲,極爲扎眼,輕易就被認出,霎時間矢如雨下,董旻不備,身中五箭,折落下馬,又爲後騎所踏,頓時殞命當場。?

第34章 天下楷模袁本初第102章 窮追不捨第347章 間第213章 謀逆第57章 她第75章 文王操第288章 克復帝都第450章 入羌二百一十一章 兩敗俱傷第394章 盧水胡第158章 邊章第295章 龍虎第259章 兵發冀州第388章 突破第318章 家事第372章 南下第99章 施計卻敵第335章 周瑜獻策第85章 回家第216章 天子駕崩第110章 信第246章 平衡術與納妾……第68章 太平道馬元義第283章 揮師上雒第390章 韓文約第282章 財富第158章 邊章第254章 盧植登門第156章 家人團聚第101章 夜襲羌寨第420章 鬼軍第396章 入霸陵,望長安第435章 挑撥離間第30章 相思第112章 亂世來臨第377章 河東賢才第280章 長安籌劃第426章 後退無路第71章 美如壁畫第33章 蔡琬病重第111章 父親高升第429章 一鼓作氣 直入長安第77章 驚喜第212章 定匈奴第441章 轉敗爲勝第344章 衛登府門第403章 張遼守關第214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283章 揮師上雒第101章 夜襲羌寨第431章 全城皆知第37章 驚聞醫聖第171章 北地之戰(三)第395章 宋立第427章 死戰第158章 邊章第188章 狼來了!第124章 擊潰第344章 衛登府門第414章 戰死第301章 潁川諸俊傑第459章 自刎第213章 謀逆第267章 奪城第10章 惡月惡日第117章 成軍第323章 匈奴第394章 盧水胡第451章 擊破大營第171章 北地之戰(三)第320章 衛仲道、王粲第224章 幷州牧第195章 斬首、到來第350章 作繭自縛第120章 心之所善第216章 天子駕崩第57章 她第276章 算計第11章 棄嬰第32章 天縱奇才第281章 迎荀彧第225章 赴任第177章 援董卓第150章 玩具第130章 赴死之戰第9章 小鶴兒的請求第34章 天下楷模袁本初第289章 往事第228章 張燕之死第263章 白騎破顏、文第368章 逼反第3章 蓋家堡第219章 揮師南下第241章 聯軍慘敗第49章 離京第271章 談不攏?打!第242章 欲挽狂瀾第360章 密謀第223章 弒主
第34章 天下楷模袁本初第102章 窮追不捨第347章 間第213章 謀逆第57章 她第75章 文王操第288章 克復帝都第450章 入羌二百一十一章 兩敗俱傷第394章 盧水胡第158章 邊章第295章 龍虎第259章 兵發冀州第388章 突破第318章 家事第372章 南下第99章 施計卻敵第335章 周瑜獻策第85章 回家第216章 天子駕崩第110章 信第246章 平衡術與納妾……第68章 太平道馬元義第283章 揮師上雒第390章 韓文約第282章 財富第158章 邊章第254章 盧植登門第156章 家人團聚第101章 夜襲羌寨第420章 鬼軍第396章 入霸陵,望長安第435章 挑撥離間第30章 相思第112章 亂世來臨第377章 河東賢才第280章 長安籌劃第426章 後退無路第71章 美如壁畫第33章 蔡琬病重第111章 父親高升第429章 一鼓作氣 直入長安第77章 驚喜第212章 定匈奴第441章 轉敗爲勝第344章 衛登府門第403章 張遼守關第214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283章 揮師上雒第101章 夜襲羌寨第431章 全城皆知第37章 驚聞醫聖第171章 北地之戰(三)第395章 宋立第427章 死戰第158章 邊章第188章 狼來了!第124章 擊潰第344章 衛登府門第414章 戰死第301章 潁川諸俊傑第459章 自刎第213章 謀逆第267章 奪城第10章 惡月惡日第117章 成軍第323章 匈奴第394章 盧水胡第451章 擊破大營第171章 北地之戰(三)第320章 衛仲道、王粲第224章 幷州牧第195章 斬首、到來第350章 作繭自縛第120章 心之所善第216章 天子駕崩第57章 她第276章 算計第11章 棄嬰第32章 天縱奇才第281章 迎荀彧第225章 赴任第177章 援董卓第150章 玩具第130章 赴死之戰第9章 小鶴兒的請求第34章 天下楷模袁本初第289章 往事第228章 張燕之死第263章 白騎破顏、文第368章 逼反第3章 蓋家堡第219章 揮師南下第241章 聯軍慘敗第49章 離京第271章 談不攏?打!第242章 欲挽狂瀾第360章 密謀第223章 弒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