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轉敗爲勝

號角長鳴,萬馬奔騰,塵土飛揚,喊殺沖天,構成一幅絕妙的萬騎奔襲圖,任何個人面對這幅畫面,都會從心底升起絕望之情,這是本能,無關性格。==.首.發==然而一支騎軍,特別是人數與對手相差無幾的騎軍,只會升起滔天的戰意,他們想要知道,誰,纔是真正的強者。此際,蓋軍左翼騎兵便是抱着這種心情,手掌,用力握緊刀矟,雙腿,牢牢夾住馬腹,目光,堅定直視前方,默默等候着衝鋒的號角和飛揚的旗幟。

郭銳、張遼等將如同衆星捧月般,拱衛在關羽左右,後者面對敵人的奔襲,銅鑄一般的臉龐棱角分明,神情嚴肅,狹長雙眸宛如兩道利劍,散發着獵獵殺氣。

對手,從不曾被關羽放在眼裡,以前這樣,現在也這樣,更讓他在意的是,左翼騎軍主將,雖然麾下擁有八千餘騎,但顯然,他不太滿意這個位置。哪怕右翼騎兵的主將胡封和他一樣,亦是偏將軍。關羽不認爲胡封有資格和他相提並論,事實上亦大致如此,關羽繼蓋胤之後,獨鎮河東,威懾一方,聲勢不弱蓋胤、馬騰,胡軫卻始終未能脫離蓋俊羽翼,靠着襲取雒陽奇功,方纔連跨數級,登上將軍之位。?~

先前長安聯軍據守霸水,蓋軍主力一時無法全數渡河,鎮軍將軍馬騰遂留於東岸,統攝全軍,而關羽則被蓋俊任命爲西岸統帥。經過一系列會戰,其麾下人數從數千人開始,一路攀升,最高時統帥步騎超過三萬,取得的戰果也是頗爲豐盛,這無疑是他從戎八載一來的巔峰,隱隱有超過馬騰的架勢,比之義兄蓋胤不遑多讓。

自大軍渡過霸水,進抵長安城下,蓋俊理所當然收回軍權,統領全軍,這一點,關羽不可能存有意見,可實際統帥數萬衆的中軍主將,落到馬騰手裡,就有那麼一點讓他感到不舒服了。驃騎將軍揮師南下勤王以來,馬騰莫說尺功,寸功業是未立,他憑什麼盤踞中路,反把他這個霸水有功的統帥擠到側翼?當然,關羽不敢質疑蓋俊的決定,充其量只能在心裡發泄牢騷罷了。

“將軍……”郭銳輕輕呼道。

關羽沉着臉迴應一聲,一邊拔刀出鞘,一邊謂郭銳道:“中軍處於僵持,一時難開局面,今賊騎直衝而來,破局豈不在我?我軍當爲鋒鏑,一舉摧破敵騎,而後直入賊軍,擒殺賊首,奪不世之功。叫那些個庸輩看看,究竟誰纔是軍中冠首。”

“諾。”郭銳面無表情,沉聲說道。關羽不是一個瞞得住心事的人,這倒不是說他心無城府,而是以他高傲的性格,根本不屑去隱瞞。郭銳自然聽得出他話裡的潛臺詞,實際上,他和馬騰之間的紛爭,並非一天兩天內形成,也許早在蓋俊組軍的那一天起,兩個人傑一般的人物就已註定不會和睦相處。當馬騰身在北地,遠離蓋俊,隱隱有脫離體系的跡象時,在一向以忠義自詡的關羽看來,完全不可接受,曾建議蓋俊,立促殺之,由此矛盾幾乎半公開化。

早在十年前,郭銳就與關羽一道,跟隨蓋俊橫行羌中,相交早於諸將。然則他和馬騰同爲漢羌混血,只不過一個是臧,即羌父漢母,一個是獲,即漢父羌母,雖然無甚深交,亦無矛盾。更重要的是,他只忠於驃騎將軍,無意介入兩人紛爭,甚至從中調和,可惜兩人之間的矛盾,不是單一,而是全方位的,因此成效不大。

關羽對着郭銳微微頷首,頭轉向另一邊,謂張遼道:“文遠,對於諸般流言蜚語,不必時時掛在心上,將軍有一句話說得好:“不遭人嫉是庸才。”惟有才幹傑出之輩,方纔遭人嫉妒。而回擊他們的最好方式,不是靠一張嘴,而是靠手裡的刀。”

張遼聞言猛力捏緊戟杆,鄭重回道:“謹記將軍之言。”

關羽含笑道:“如今,證明你自己的機會來了,文遠,放手一搏,正名就在今朝。”

張遼面上似有激昂之色,欣然笑道:“此我心意也。”

“善。”關羽言訖,高高揚起愛刀青冥,霎時間,令旗搖動,諸旗迴應,戰鼓聲、號角聲旋而響徹,此起彼伏,交纏盤旋,直衝雲霄,蓋軍左翼八千餘騎,轟然而動。

關羽將騎軍一分二外,自將五千騎從正面硬撼敵騎,另以郭銳率三千餘騎擊其側翼,關羽主力就像是一杆大矟,鋒芒畢露,而郭銳偏師則是劃出一道悽婉的弧線,化身爲枝刃,兩者相結合,便是一柄鋒銳無雙的大戟,鋒能傷人,枝亦能傷人。

“嗚嗚嗚……咚咚咚……”號角長鳴,鼓聲如雷,三支鐵騎夾帶着風雷之聲,漫天灰塵,一往無前地衝向對手,戰馬的奔騰聲和騎士的喊殺聲猶如山洪暴發般勢不可擋。首先是聯軍鐵騎和蓋軍關羽主力,滾滾洪流洶涌翻騰,不斷靠近、靠近、靠近……

“轟隆隆——”

兩支騎軍排山倒海般撲向撲擊,兩條浪跡線接觸的那一剎那,爆發出足以震碎耳膜的巨大響聲,一圈圈巨大的漣漪,飛速向四周擴散開來,猶如衝擊波一般橫掃整個戰場,雙方數以十萬計,或靜立備戰、或浴血廝殺的將士,都不由爲之一頓。

長箭遮天蔽日,人馬猶如洪峰,數不清的長矟、戰刀於空中翩翩起舞,廝殺慘叫聲和金鐵撞擊聲成爲戰場上的主旋律,驚天動地的戰鬥,正是拉開帷幕。

關羽居中指揮,而令張遼爲鋒銳,全軍以錐形陣撕開敵軍陣線,於內橫衝直撞,無人能當。蓋軍速度極快,宛如閃電雷霆,遠遠超過聯軍的想象,幾乎眨眼的工夫,突進便以百丈計。

長安聯軍的騎陣被從中劈開,浮出一道觸目驚心的傷口,且每時每刻都在持續惡化中。^^網

第394章 盧水胡第444章 驚天大事第234章 人才第353章 郭淮、司馬懿第289章 往事第237章 牛輔敗 徐晃降二百二十一章 驚變第312章 蓋勳第412章 擊破第116章 豪傑來歸第202章 使匈奴中郎將第257章 聲東擊西第76章 默認第448章 敵至第398章 問第236章 馬鐙顯威第149章 千里相聚第7章 上巳節第303章 陳、趙、杜第25章 徐州三英第6章 蓋胤第226章 張楊第459章 自刎第225章 赴任第330章 信第431章 全城皆知第198章 漢陽落,傅燮死第402章 南下第85章 回家第6章 蓋胤第317章 妻子第257章 聲東擊西第25章 徐州三英第159章 出征第21章 騎射第419章 伏擊第238章 袁紹出兵第105章 半渡而擊第53章 巔峰之戰第109章 言太平第37章 驚聞醫聖第101章 夜襲羌寨第184章 驚變第425章 突殺第157章 斬司徒天下乃安第197章 全殲鮮卑第411章 旱鴨子第217章 動盪第187章 陣亡第282章 財富第358章 戰略第301章 潁川諸俊傑第412章 擊破第243章 大破胡軍第327章 獄第125章 功虧一簣第314章 北返第67章 中常侍趙忠第165章 大勝第45章 動搖社稷之本第427章 死戰第229章 錢糧第253章 神童第207章 大軍壓境第359章 龍山大營第397章 宴第442章 慘敗第340章 青州刺史曹操第190章 先鋒戰第231章 人心第411章 旱鴨子第325章 刺殺第391章 亂止第18章 獻策第324章 殺第393章 外援第185章 涼州風再起第352章 虎父無犬子第198章 漢陽落,傅燮死第458章 轉變第82章 遇賊二百三十五章 跋扈第382章 破城第107章 落雕長史第85章 回家第418章 偏軍第259章 兵發冀州第400章 戲醉衛睡第294章 天作之合第256章 薤露行第151章 諸友來訪第65章 公孫瓚第285章 棄呂擊援第66章 美人舞第365章 攬權第316章 到家第324章 殺第342章 斬將潰敵第33章 蔡琬病重第333章 潁川之戰
第394章 盧水胡第444章 驚天大事第234章 人才第353章 郭淮、司馬懿第289章 往事第237章 牛輔敗 徐晃降二百二十一章 驚變第312章 蓋勳第412章 擊破第116章 豪傑來歸第202章 使匈奴中郎將第257章 聲東擊西第76章 默認第448章 敵至第398章 問第236章 馬鐙顯威第149章 千里相聚第7章 上巳節第303章 陳、趙、杜第25章 徐州三英第6章 蓋胤第226章 張楊第459章 自刎第225章 赴任第330章 信第431章 全城皆知第198章 漢陽落,傅燮死第402章 南下第85章 回家第6章 蓋胤第317章 妻子第257章 聲東擊西第25章 徐州三英第159章 出征第21章 騎射第419章 伏擊第238章 袁紹出兵第105章 半渡而擊第53章 巔峰之戰第109章 言太平第37章 驚聞醫聖第101章 夜襲羌寨第184章 驚變第425章 突殺第157章 斬司徒天下乃安第197章 全殲鮮卑第411章 旱鴨子第217章 動盪第187章 陣亡第282章 財富第358章 戰略第301章 潁川諸俊傑第412章 擊破第243章 大破胡軍第327章 獄第125章 功虧一簣第314章 北返第67章 中常侍趙忠第165章 大勝第45章 動搖社稷之本第427章 死戰第229章 錢糧第253章 神童第207章 大軍壓境第359章 龍山大營第397章 宴第442章 慘敗第340章 青州刺史曹操第190章 先鋒戰第231章 人心第411章 旱鴨子第325章 刺殺第391章 亂止第18章 獻策第324章 殺第393章 外援第185章 涼州風再起第352章 虎父無犬子第198章 漢陽落,傅燮死第458章 轉變第82章 遇賊二百三十五章 跋扈第382章 破城第107章 落雕長史第85章 回家第418章 偏軍第259章 兵發冀州第400章 戲醉衛睡第294章 天作之合第256章 薤露行第151章 諸友來訪第65章 公孫瓚第285章 棄呂擊援第66章 美人舞第365章 攬權第316章 到家第324章 殺第342章 斬將潰敵第33章 蔡琬病重第333章 潁川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