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戰死

驚天動地的喊殺聲就像驚雷般頻繁炸響,死馬、殘屍、破旗、碎刃,猙獰的進攻者,無助的敗逃者……組成了一幅血淋淋的畫卷。

“殺……”趙屹虎吼一聲,長矟破空而出,迎面馳來的騎士躲避不及,被刺中胸膛,挑下馬來,趙屹緩一口氣,墊步、扭腰、揮矟,鋒利地矟刃瞬間劃開另一人脖頸。

“殺……”第三騎接踵而至,趙屹不退反進,張臂夾住來矛,驟然發力,竟是將對方生生擡離馬背,自然,趙屹沒忘記對摔得暈頭轉向的敵人補上致命一擊。

瞬息間以雷霆之勢連斬三騎,世間所言勇猛之士亦不過如此而已。

“校尉,敗局已定,無力迴轉,不如我們暫時退避……”一旁滿臉髒污的部曲親衛懇求道。

“退避?退避你老母”趙屹斜睨親衛,冷哼笑道:“老子隨驃騎將軍征戰十載,從未退避過。怎麼,怕了?”趙屹頓了一下,續道:“老子就站在這裡,看誰能取老子首級……”又有敵騎追逐潰兵而來,趙屹舌綻春雷,舞矟直刺,正中馬頸,戰馬吃痛人立,騎士再難坐穩,翻身跌落馬下。

趙屹涼州北地郡人,只此出身,便能說明他是蓋軍中的元老級人物,比許多大將資格都要老。事實上趙屹這個名字,就是蓋俊起的,所謂屹者,巍峨之高山也。

趙屹未入蓋軍前,曾是靈州縣小有名氣的遊俠兒……

他之所以能和蓋俊產生交集,自然是拜先零羌酋芒封入侵靈州所賜。當年,他不僅參加了守城戰,且和虎威將軍、河南尹蓋胤、偏將軍關羽、使匈奴中郎將郭銳一同,追隨時爲北地郡長史的蓋俊殺入羌中。

其時,蓋俊率郡兵、縣兵、囚徒、遊俠、惡少年、歸化羌胡等組成的千餘烏合之衆趕來支援靈州縣,以奇計逼退芒封,其後不肯就此罷休,居然沿街叫囂“不屠盡羌賊,誓不還靈州”,此語固然充滿豪情,可卻是十足的荒誕之舉。趙屹當時不知怎地,腦子一熱,便加入了蓋俊追擊隊伍,直到離城十數裡,冷靜下來,方纔隱隱感到後悔。

之後,千餘漢軍橫行羌中足數千裡,懾服羌人以十萬計,生擒芒封,以五馬裂其屍。趙屹親眼見證了“落雕長史”的誕生,西疆,乃至整個大漢國最具傳奇色彩的人物,就此橫空出世,綻放出奪目的光芒。

中平元年(公元184年),黃巾暴起,凌虐中國,蓋俊奉命討賊,趙屹入射虎營,成爲理所當然的事情。多年來,他跟着蓋俊從西打到東,又由東打回西,再北上,最後從北殺回南,凡血戰不計其數,積功至校尉,如無意外,未來數載,必登將軍之位。

其部曲親衛顯然非常清楚這一點,所以才勸趙屹暫時退避,趙屹作爲驃騎將軍蓋俊的嫡系,莫說一時之敗仗,便是數陣慘敗,也不會影響到他的地位與前途。

部曲親衛身爲趙屹親信,知道很多事情,但他唯一不知道的,或者說不願去想的是,趙屹乃是把榮譽看得比生命還要重要的人,他寧願戰死當場,也不願逃走偷生。

“跑什麼跑,給老子站住……”趙屹對着兩名欲從身邊經過的逃兵喝道。逃兵不聽,只顧低頭逃命,趙屹大怒,以長矟掃擊,二人接連捂膝慘叫,撲倒地上。“後面就是霸水河,你們逃得掉嗎?惟有返身殺敵,方有活路。”

兩名敗卒一臉無辜地看着主將,其中一人鼓足勇氣道:“校尉對方可是精銳鐵騎,咱們打不過,打不過呀快逃吧,再不逃就逃不掉了……”

“放屁”趙屹怒目而視道:“什麼叫打不過?老子還沒死呢”

眼見說其不通,逃兵眼中浮出一抹憎恨之色。

下一瞬,烏光閃過,飆出兩蓬熱血。

“退者死”趙屹收矟而立,雙目猩紅,一干敗兵只覺頭皮隱隱發麻,鼓足勇氣,返身再戰,可是以散亂之陣,如何能抵鐵騎,很快又敗下陣來,這一次士卒不敢從趙屹身旁經過,躲瘟神一般遠遠避開。

“老子一世英名……”趙屹滿嘴苦澀。

“校尉……”部曲親衛還要再勸趙屹,突然厲嘯聲響起,腰肋霎時一麻,當他意識到中箭後,不及反應,脖頸又是一涼,這一箭穿頸而過,即使神醫親臨,亦難挽救。部曲親衛口吐血沫,癱軟倒下。他不是唯一的例外者,數名同伴和他一樣,中箭撲地,在其雙目失去光彩前,見趙屹身插三四箭,猶然不退,驍悍異常……

趙屹身披大鎧,以胸甲最固,是以胸口雖中三矢,卻只有一箭成功破甲,入肉數分,無礙行動,倒是臉頰挨的一箭,對他打擊更大,趙屹嚎叫着拔出箭,致使左半邊臉幾乎盡毀。

趙屹目光陰鷙地盯着不遠處數名嬉笑私語的漢羌騎弓手,對方似乎認出了他,就算不知他們在商談些什麼,趙屹也能猜個**不離十,無非生擒、斬首二事耳。

趙屹扯了扯麻木的嘴角,心道老子的腦袋是你們這幫鼠輩說取就能取的嗎?念及此,趙屹突然動了,他拋起長矟,手掌倒握,猛力擲出,大矟劃出一道優美的弧線,貫入一名弓手胸膛,刺個對穿。

韓軍騎弓手不料趙屹困獸猶鬥,以漢羌諸語呵罵連連,長箭再度來襲。

趙屹倒地翻滾避開亂箭的同時,從地上操起一把長刀,以令人眼花繚亂的“Z”字型疾速衝向敵人。

“唰唰唰唰唰……”箭矢如雨般從兩側呼嘯而過,不時有箭射中趙屹身軀,卻是不能阻其半分,短短數丈距離,趙屹又中三箭,血流如注,筋疲力盡。敵人近在眼前,他提起最後一口氣,全力劈出,長刀如練,似天外飛來,大好頭顱,沖天而起。

趙屹此時已是強弩之末,斷斷不能停歇,馬不停蹄再度揮刀,將另一騎連弓帶人,砍爲兩截。第三刀,又斷對手持弓左臂,最後,身軀斜躍,撞倒一匹戰馬。至此,趙屹力氣耗盡,趴在地上,再難動彈,只得眼睜睜看着五六支長矟先後**胸膛……

“老子……這輩子……值了……可惜……將軍……”

趙屹莫名嘆息一聲,緩緩合上雙眼。

趙屹死去良久,纔有人敢於靠近其屍體,諸騎不禁面面相覷,紛紛感慨此人悍勇若此,片刻的工夫,居然被他擊斬三人,創二人,要知道,這還是他在負傷的狀況下辦到的,很難想象其若身體周全,己方要付出怎樣的代價才能將他殺死。

旋而,諸人又是一陣狂喜,青綬(兩千石)的腦袋可是很值錢的,人人都少不得一筆豐厚獎賞。

一名湟中羌迫不及待跳下馬,拔出短匕,割下其首,放入鞍側的鞬服中。不過很快他便爲自己莽撞的舉動付出了代價,被幾名漢兵團團圍住,掄起鞭子,劈頭蓋臉一頓狠抽,直打得羌人滿地翻滾,鬼哭狼嚎。斬殺敵將,是衆人共同的功勞,但裡面卻有門道,其中以獻首者爲最,一直以來,漢兵牢牢把持着獻首之功,如今區區一介羌人企圖騎到他們頭上來,如何使人不氣?

周圍羌人有臉現怒色者,試圖上前阻止,卻被身旁同伴牢牢按住,這個規矩,不是韓軍設的,更不是董軍,而是早在百餘年前,漢軍中便形成了這麼一條不成文的規矩,每一個加入漢軍的羌人,都會得到族人提醒。且不說它公平與否,既然存在,羌人們就要遵守,此兒明知故犯,活該被漢人打。

閻豐帶領數十甲士隨在騎軍後方,以無比冷靜的目光審視戰場,蓋軍左翼主力大敗,士卒奔逃,本方騎兵三三兩兩對敗兵展開殺戮,早已不成陣勢。勝固可喜,但蓋軍中路、右翼猶存,現在可不是放任兵士,隨意行動的時候,閻豐即刻下令號手吹響號角。

“嗚嗚嗚……嗚嗚嗚……”單調而悲涼的牛角號聲一遍又一遍響徹戰場上空,迫使陷入瘋狂的騎卒冷靜下來,騎軍很快一分爲二,前部繼續追殺潰兵,直到把敵人通通趕入霸水,後部則在諸將的指揮下轉向左方,驅趕潰卒直衝蓋軍高順部側翼。

蓋軍中路大旗下,司馬面帶憂色地對高順道:“左翼糜爛,我方立危……”

“……”高順心裡暗暗輕嘆一聲,在不影響正面防守的情況下,他做了一切努力,以策應、支援左路友軍,可惜天不從人願,他們終究沒有能夠抵擋住敵騎的突擊。事已至此,抱怨、擔憂皆是無益,高順正色言道:“左路之敗,尚不礙大局,而我部身爲中軍,且負護橋之責,斷不能失。如今,我等別無選擇,惟死戰而已。”

馬及諸將同時抱拳應道。

“咚咚咚咚咚……”戰鼓猛烈響徹,一聲緊似一聲,彷彿平地春雷。

在側翼受到敵人步騎威脅,面臨兩面受敵時,高順部毫不膽怯,戰鼓一響,士卒們撤盾收弩,揚戟揮刀,發動一波近乎瘋狂的反撲,迎面之敵瞬間被殺得人仰馬翻,韓董聯軍承受不住巨大傷亡,再度潰散。從渡過霸橋始,高順部已是第三次正面擊潰對手,善戰如斯,可謂冠絕河朔。正面之敵即敗,側翼敵軍雖驅己方潰卒,亦難撼大陣,不久亦被擊退。而隨着越來越多的後援兵力渡橋而來,高順部一改保守風格,齊軍而動,穩步向前推進,擴充縱深。

高順部左方,韓軍騎陣,燒當羌酋英渠看着兩側步軍皆敗,嘴裡罵罵咧咧道:“又敗了沒想到董腹便剛死沒多久,董軍就變得這般不堪。董腹便若是地下有知,多半會氣得睜開眼,從棺木裡爬出來狠狠教訓一頓這幫廢物。”白馬羌屬於西羌,即生活在漢境之外,不服王化的羌人。董卓是涼州隴西郡人,家鄉緊鄰塞外,年輕時以豪爽、義氣、勇武名著西疆,素得內外羌人敬重。當然了,董卓自入漢軍後,立刻變了一副嘴臉,以前稱兄道弟的羌人兄弟,被他屠戮大半,手段異常血腥。英渠同董卓從未謀面,但他的一個八拜之交,本人連同所居種落,被董卓血洗殺絕,兩人也算有仇。

閻豐遙望陣型嚴密的高順部,手裡則把玩着一顆血污的頭顱,這一仗的勝果,比他想象的還要輝煌,趙屹固然算不得河朔名將,卻也非無名小卒,斬殺此子,着實爲韓、董聯軍挽回不少顏面。其聽到英渠的話,緩緩搖了搖頭,說道:“董卓之死確實對董軍造成極大影響,且彼等入京前又與皇甫嵩累累血戰,戰力必然不及往昔。可要說他們不耐大戰,我卻不信,只能說,與董軍相比,蓋軍更強。管中窺豹,蓋子英就是蓋子英,無愧漢室名將之譽,難怪他可以虎踞北疆,傲視羣雄。”

燒當羌酋英渠一臉狐疑地道:“蓋子英、蓋子英……這幾年來,到處都能聽到他的名字,我耳朵都快磨出繭子了。他究竟有沒有你們形容的那麼厲害?”英渠處於塞外,和蓋俊八竿子打不着,是以只聞其名,而未見其人,對諸多傳言始終將信將疑。畢竟,消息通過口口相傳,總會過分誇大,況且蓋俊的經歷,本身就已是奇蹟。

閻豐於韓遂二入三輔時才加入涼州軍,對蓋俊的瞭解,同樣是依靠旁人的述說,他哪裡知道詳情,乃回道:“真假與否,打過不就知道了。”

“嗯,正合老子心意。”英渠舔了舔紫黑的下脣,豪情萬丈道:“蓋子英就算真有三頭六臂,又能如何?斬下三頭便是,正好做成三隻酒杯,以宴賓客……”

“……”閻豐面色古怪地瞥了英渠一眼,心道這胡蠻還真是無知者無畏啊己方如能成功擊退蓋俊,守住西都、三輔,就該感謝祖宗保佑了。取蓋俊人頭?只有白癡纔會抱着如此不切實際的想法。毫無疑問,英渠不僅是胡蠻,還是白癡,大白癡……

閻豐不再理會英渠,把趙屹頭顱隨意拋給身旁一名親衛,命他以矟挑之,臨陣尋釁。親衛大聲應命,矛插首級,踢馬出陣。

“趙屹首級在此,汝等可識乎……”閻豐親衛策馬如飛,高舉長矟,連連大吼。距高順部約百步,閻豐親衛果斷止住衝勢,繼續往前,必遭冷箭,乃調轉馬頭,向左奔馳,繞向蓋軍正面。此舉效果頗著,蓋軍士氣大衰,韓、董聯軍士氣則大漲。

“趙屹戰死……”

東岸指揮台上,如同周圍密密麻麻的軍陣一般,鴉雀無聲,針落可聞。蓋軍此次南下勤王,兵馬十餘萬,爲都、校兩千石者,沒有一百也有六七十員,陣亡一個校尉,實在算不得什麼大事。然而趙屹顯然與尋常都、校不同,作爲蓋俊親信、軍中老人、善戰之將,其忠誠、資歷、戰功一應俱全,今番若是順利入主西都長安,可以肯定,他少說也會撈到一箇中郎將,甚至直接拜爲將軍也不是不可能。

誰會想到,前程一片光明的他,竟然意外折在這裡……

馬騰、胡封等將小心翼翼地看向蓋俊,後者雙目注視遠方,怔怔出神……

秋末的北地,大風呼嘯,落葉蕭蕭,蒲草枯萎,河水粼粼。

泥水岸邊的密林叢中,一個穿着灰撲撲皮甲的年輕兵士,緊緊抱住馬矟,望着身旁的英武青年,一臉敬畏,小聲言道:“長史,咱們當真還要再戰上一場嗎?”

青年威武不凡,臉上卻滿是疲憊之色,只見他微微一笑道:“怎麼,怕了?”

“誰怕了……”年輕兵士臉色立刻漲得通紅,抻着脖子道:“怕的是龜兒子”

青年朗笑數聲,繼而收起笑容,斬釘截鐵道:“不是要不要再戰一場的問題,而是芒封不除,我心難甘。其一日不死,我便戰一日,一年不死,我便戰一年。如果你有這等決心,便隨我奮戰殺賊,若無,勸你還是趁早返家吧,我絕不攔阻。”

年輕兵士陷入一陣沉默,半晌道:“願隨長史左右。”

“好小子。”青年頗感欣慰,問道:“你叫什麼名字,哪裡人氏?”

兵士立刻回道:“我叫趙阿興,靈州縣人……”

“趙阿興,大名呢?”

“……”

見兵士無言以對,青年頓時知曉對方無名,乃上下打量兵士健壯的身軀,思考片刻後拾起一根樹枝,在地上寫了一個“屹”字,說道:“屹者,巍峨之高山也。趙屹,你覺得這個名字怎麼樣?”

趙阿興喜出望外,道:“多謝長史賜名……呃,表字……”

青年失笑……

“趙屹啊……”蓋俊從久遠的回憶中醒來,眼神一點一點凝實,重新變得犀利而威嚴,逼得底下一干縱橫天下的無雙猛將,紛紛垂下頭來,不敢顧看。蓋俊轉謂馬騰道:“壽成,華雄的頭呢?”

騰躬身,令身後部曲親衛火速取來華雄首級。

部曲折返歸來,單膝跪在蓋俊面前,雙臂高高托起手中玉匣。

蓋俊打開匣蓋,草草一觀,吩咐道:“待戰事稍歇,以其首換回趙校尉頭顱。”

“諾。”。.。

第438章 大戰再起第186章 危矣第324章 殺第35章 欲殺之而後快的人第283章 揮師上雒第179章 鬼神第320章 衛仲道、王粲第105章 半渡而擊第346章 觀病第349章 至親到來第329章 河東第168章 民心第60章 人情債(2)第411章 旱鴨子第283章 揮師上雒第38章 吳起之才第184章 驚變第218章 劉備第44章 袁氏雙雄第358章 戰略第82章 遇賊第218章 劉備第158章 邊章第72章 有字不識第414章 戰死第416章 立足第331章 使者第431章 全城皆知第40章 買刀 旋返第431章 全城皆知第325章 刺殺第344章 衛登府門第140章 廣宗會戰(二)第114章 風起雲涌(下)第414章 戰死第64章 漢室可興否第444章 驚天大事第13張 盧水胡第354章 幷州諸少年第194章 苦戰第285章 棄呂擊援第12章 遠行第65章 公孫瓚第134章 加官進爵第192章 連戰第154章 二虎相爭第95章 關羽來歸第288章 克復帝都第158章 邊章第203章 幷州敗壞第278章 交換第357章 離別第180章 董卓暴怒第166章 北上第306章 決定第1張 回到漢末第404章 國運之戰第98章 城頭激戰第214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181章 北地第243章 大破胡軍第405章 先登第306章 決定第187章 陣亡第426章 後退無路第41章 贈刀第102章 窮追不捨第346章 觀病第176章 美陽侯北地太守第395章 宋立第305章 坐而論之第363章 梟雄之死第227章 張燕第170章 北地之戰(二)第404章 國運之戰第289章 往事第68章 太平道馬元義第152章 大將軍何進第241章 聯軍慘敗第389章 長安城破第178章 禁忌第284章 棄子第293章 入雒第259章 兵發冀州第320章 衛仲道、王粲第360章 密謀第219章 揮師南下第411章 旱鴨子第156章 家人團聚第48章 決定第192章 連戰第219章 揮師南下第159章 出征第231章 人心第422章 文王操第62章 同學三萬 無一知己第59章 北方奇男子第370章 議第68章 太平道馬元義
第438章 大戰再起第186章 危矣第324章 殺第35章 欲殺之而後快的人第283章 揮師上雒第179章 鬼神第320章 衛仲道、王粲第105章 半渡而擊第346章 觀病第349章 至親到來第329章 河東第168章 民心第60章 人情債(2)第411章 旱鴨子第283章 揮師上雒第38章 吳起之才第184章 驚變第218章 劉備第44章 袁氏雙雄第358章 戰略第82章 遇賊第218章 劉備第158章 邊章第72章 有字不識第414章 戰死第416章 立足第331章 使者第431章 全城皆知第40章 買刀 旋返第431章 全城皆知第325章 刺殺第344章 衛登府門第140章 廣宗會戰(二)第114章 風起雲涌(下)第414章 戰死第64章 漢室可興否第444章 驚天大事第13張 盧水胡第354章 幷州諸少年第194章 苦戰第285章 棄呂擊援第12章 遠行第65章 公孫瓚第134章 加官進爵第192章 連戰第154章 二虎相爭第95章 關羽來歸第288章 克復帝都第158章 邊章第203章 幷州敗壞第278章 交換第357章 離別第180章 董卓暴怒第166章 北上第306章 決定第1張 回到漢末第404章 國運之戰第98章 城頭激戰第214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181章 北地第243章 大破胡軍第405章 先登第306章 決定第187章 陣亡第426章 後退無路第41章 贈刀第102章 窮追不捨第346章 觀病第176章 美陽侯北地太守第395章 宋立第305章 坐而論之第363章 梟雄之死第227章 張燕第170章 北地之戰(二)第404章 國運之戰第289章 往事第68章 太平道馬元義第152章 大將軍何進第241章 聯軍慘敗第389章 長安城破第178章 禁忌第284章 棄子第293章 入雒第259章 兵發冀州第320章 衛仲道、王粲第360章 密謀第219章 揮師南下第411章 旱鴨子第156章 家人團聚第48章 決定第192章 連戰第219章 揮師南下第159章 出征第231章 人心第422章 文王操第62章 同學三萬 無一知己第59章 北方奇男子第370章 議第68章 太平道馬元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