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天下楷模袁本初

冬至佳節。

蓋俊一早拎着履襪前往馬府,向長輩敬獻履襪是冬至習俗之一。

後世有句諺語叫冬至大如年,當今雖然沒有這個說法,實質卻相同。作爲大漢國最重要的節日,冬至前後百官絕事,不聽政,太學自然也放假。有了空閒,他幾日來頻繁往返於蔡府,令他苦惱的是蔡琬病情絲毫未見好轉。

今日馬府熱鬧非凡,百人林立,笑語喧天。

馬日磾高坐於上,笑意盈盈,全然不見了往日的嚴肅刻板,弟子、門生按學齡長短上前敬酒。當然了,馬日磾只會抿一口意思一下,他弟子門生再少也有近百人,每人敬酒都喝上一杯,還不醉死。

熱鬧喧囂的宴會一直持續了幾個時辰,蓋俊瞅瞅天色,心憂蔡琬,遂起身告辭同學,半途被馬日磾截個正着,並叫他跟上來。

直到坐進馬車蓋俊方問:“老師欲往何處?”

“袁府……”馬日磾閉目答道。

馬日磾去袁府,並帶上他,蓋俊不由聯想起一人,故司徒袁隗之妻、馬融之女馬倫……

馬日磾閉目養神,蓋俊自覺無趣,靠着車壁聽着輪子轆轆碾過地面積雪的吱呀聲。

行了約一刻鐘,馬車一緩,到了嗎?

“大夫,巷子堵滿大小車輛,進不去了。”馬伕聲音傳入車內。

“哦。”馬日磾睜開眼,蓋俊趕忙爲老師挑起車簾,順着向外一看,場面極爲壯觀,別說車,人想擠進去都難。心道:“袁氏四世三公,號稱門生故吏遍佈天下,果然不假。”

馬日磾出了馬車,大袖一甩向袁府大門行去,蓋俊跟在身後。

袁基遠遠望見二人,將身前來客交與親隨,迎上去拱手道:“馬大夫,歡迎之至、歡迎之至,快請進來。”說罷好奇地看了蓋俊一眼。

袁基望之似三十五六,身長俊朗,溫文爾雅。他是袁家家主袁逢長子,有一個過繼給去世從父的庶弟,還有一個嫡弟,前者名叫袁紹,後者名叫袁術。

蓋俊路過袁府不少次,只覺得佔地頗廣,裝飾奢華,身臨其中感覺更加明顯,他敢斷定這裡即使算不上京都第一豪宅也排得進前十名。

三繞兩繞,繞得他暈頭轉向,就聽袁基出聲道:“懿達,你迎馬大夫去見叔母。”隨後向馬日磾歉意一揖,言道失陪,轉身離開。

字叫懿達的男子乃袁隗、馬倫所生長子。馬日磾和袁基只是泛泛之談,對他則不同,路上談笑不止,可謂親疏有別。

終於見到馬倫這位奇女子了。

她五十餘歲,皮膚白皙,慈眉善目,怎麼看也不像一個善辯的人,誰能想到她在新婚之夜竟駁得丈夫啞口無言、帳外一衆袁氏成員羞愧臉紅?

馬倫慈愛地看了蓋俊一眼,問馬日磾:“此兒是誰?”

馬日磾恭敬答道:“回稟姑母,他是馬昭之子,侄之徒,蓋俊蓋子英。”

“哦,好孩子,射虎救父,大孝也。快過來叫我瞧瞧。”

孩子?對於心理年齡二十餘,身體將要十七的蓋俊來說,這個稱謂實在稱不上恰當。

在座多爲馬氏子弟,沒有外人,大家只聊家鄉、家族,片刻後有蒼頭來報酒宴將起,一衆人等告別馬倫,前往前院。

正堂裡座無虛席,無一不是當世出類拔萃之輩,蔡邕素來和袁氏交厚,也在其中,只是因女兒蔡琬之故,不甚快樂。

馬日磾當世名儒,關中士人領袖級人物,座中之人紛紛起身見禮,馬日磾一一回禮。

除了蔡邕,蓋俊還發現了不少熟人,如張紘,他隨老師韓宗到此,韓宗乃太學博士,臧洪亦在。蓋俊尚來不及上前寒暄,就看到三位老者從後堂轉入前廳,其中兩人相貌近似,不出意外當是袁家二公,另一人他碰巧也認識,正是涼州三明之一的段熲段紀明,數年未見,其風範依舊,只是常年身處朝堂,身上殺氣被磨去不少。

衆人三三兩兩上去拜見,馬日磾也領着他過去。

袁逢身材高大,面色紅潤,精神抖擻,絲毫看不出已是年近七旬之人,望之如六十許,袁隗容貌也要比實際年齡小上一些。

“拜見二公。”蓋俊來到近前拜道。

袁逢撫須笑道:“此子必是“射虎滅蝗蓋子英”,智計孝勇兼備,來日必爲我大漢棟樑,快快起身。”

“兄言極是。”袁隗含笑附和。

“此兒如何能得二公這般評價,莫要誇壞了他。”馬日磾說是如此說,可臉上神情出賣了他內心真實的想法。

袁逢謂身旁段熲道:“紀明,你可識同州少年郎否?”

“有幸見過段公。”

“哦?高明見僕於何處?僕怎不知?”段熲一臉好奇之色。

“曾在皇甫君墓前有幸見過一面。”

段熲恍然點頭。

蓋俊低頭答話時,察覺一束目光落到背上,頗感不適,藉着起身的間隙看過去,發現一個白衣中年儒士立於段熲背後,似笑非笑的望着他,即便兩人視線相碰也不曾避開。

“他認識我?”蓋俊滿頭霧水。

袁逢道:“高明與蔡伯喈事已傳爲美談,可惜伯喈始終不肯令神曲示人,只言未得高明允諾,今日佳節,高明可否讓我等一嘗所願?”

“長輩願,怎敢辭。”蓋俊甩臂長揖,接過婢女懷中素琴,輕輕放於几案,撥弄開來,那一個個跳動於指尖的音符彷彿變成一隻只上下翻飛的鴻影,尾音如同潔白的葦絮向着遙遠的天際飄緲而去。平沙落雁作爲後世流傳最廣的琴曲,堪稱中國古典音樂的代表之作,一室之人無不沉醉其中,難以自拔。

袁逢跪坐於上,良久慨然嘆道:“與作此曲者相比,我等皆爲俗人矣。”

袁隗謂衆人道:“行至曲中,僕竟生出歸隱之念。”

段熲目現異色,很難想象西州竟會走出這般人物,其背後白衣儒士又露出別樣笑意。

二公既已開口,一時間各種溢美之詞接踵而至,蓋俊心中有事,不見得色。

正在這時袁基走進來,然而他緊接着一句話堪稱石破天驚。

“從父,父親,本初來看您們了。”

大廳剎那間一片死寂,落髮可聞。

蓋俊霍然轉首,心臟彷彿抽筋似的怦怦亂跳。

沒有人在乎袁基,就算他是袁家未來之主。蓋俊和其他人一樣,幾乎一瞬便把目光轉到另一人身上。

袁紹……

終於見面了!

第170章 北地之戰(二)第346章 觀病二百二十一章 驚變第49章 離京第36章 袁紹三友第190章 先鋒戰第203章 幷州敗壞第125章 功虧一簣第97章 羌人來襲第87章 洞房第25章 徐州三英第184章 驚變第30章 相思第190章 先鋒戰第227章 張燕第335章 周瑜獻策第146章 廣宗會戰(八)第372章 南下第167章 還債第288章 克復帝都第299章 河南名士第414章 戰死第64章 漢室可興否第160章 局勢第369章 驚聞第127章 相見第429章 一鼓作氣 直入長安第26章 馬日磾與蔡邕第7章 上巳節第175章 想要哪種死法?第275章 順風擊之 大破公孫第193章 馬家父子第363章 梟雄之死第6章 蓋胤第174章 漢民第367章 猜忌第454章 活命之法第38章 吳起之才第176章 美陽侯北地太守第397章 宴第284章 棄子第70章 董卓第437章 望關興嘆第387章 態度第441章 轉敗爲勝第6章 蓋胤第138章 涼州諸將第5章 傷愈第6章 蓋胤第382章 破城第196章 勝第317章 妻子第115章 黨錮解 袁紹出第259章 兵發冀州第296章 龍虎會明堂第318章 家事第44章 袁氏雙雄第302章 戲志才第411章 旱鴨子第97章 羌人來襲第234章 人才第368章 逼反第344章 衛登府門第95章 關羽來歸第46章 哀莫大於心死第268章 得鄴第104章 回戈第173章 賞賜第23章 弘農第230章 聚集長安第330章 信第112章 亂世來臨第64章 漢室可興否第157章 斬司徒天下乃安第433章 決戰第315章 新安之戰第220章 聯姻與震懾第61章 交代第447章 回援第84章 聲望第26章 馬日磾與蔡邕第413章 反擊第38章 吳起之才第187章 陣亡第294章 天作之合第32章 天縱奇才第78章 遊雒陽第366章 定勢第379章 意外第176章 美陽侯北地太守第448章 敵至第258章 豫州刺史孫堅第217章 動盪第434章 張遼來投第325章 刺殺第45章 動搖社稷之本第27章 蔡家有女 病如西子第368章 逼反第53章 巔峰之戰
第170章 北地之戰(二)第346章 觀病二百二十一章 驚變第49章 離京第36章 袁紹三友第190章 先鋒戰第203章 幷州敗壞第125章 功虧一簣第97章 羌人來襲第87章 洞房第25章 徐州三英第184章 驚變第30章 相思第190章 先鋒戰第227章 張燕第335章 周瑜獻策第146章 廣宗會戰(八)第372章 南下第167章 還債第288章 克復帝都第299章 河南名士第414章 戰死第64章 漢室可興否第160章 局勢第369章 驚聞第127章 相見第429章 一鼓作氣 直入長安第26章 馬日磾與蔡邕第7章 上巳節第175章 想要哪種死法?第275章 順風擊之 大破公孫第193章 馬家父子第363章 梟雄之死第6章 蓋胤第174章 漢民第367章 猜忌第454章 活命之法第38章 吳起之才第176章 美陽侯北地太守第397章 宴第284章 棄子第70章 董卓第437章 望關興嘆第387章 態度第441章 轉敗爲勝第6章 蓋胤第138章 涼州諸將第5章 傷愈第6章 蓋胤第382章 破城第196章 勝第317章 妻子第115章 黨錮解 袁紹出第259章 兵發冀州第296章 龍虎會明堂第318章 家事第44章 袁氏雙雄第302章 戲志才第411章 旱鴨子第97章 羌人來襲第234章 人才第368章 逼反第344章 衛登府門第95章 關羽來歸第46章 哀莫大於心死第268章 得鄴第104章 回戈第173章 賞賜第23章 弘農第230章 聚集長安第330章 信第112章 亂世來臨第64章 漢室可興否第157章 斬司徒天下乃安第433章 決戰第315章 新安之戰第220章 聯姻與震懾第61章 交代第447章 回援第84章 聲望第26章 馬日磾與蔡邕第413章 反擊第38章 吳起之才第187章 陣亡第294章 天作之合第32章 天縱奇才第78章 遊雒陽第366章 定勢第379章 意外第176章 美陽侯北地太守第448章 敵至第258章 豫州刺史孫堅第217章 動盪第434章 張遼來投第325章 刺殺第45章 動搖社稷之本第27章 蔡家有女 病如西子第368章 逼反第53章 巔峰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