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父親高升

冬去春來,冰雪消融。蓋勳在漢陽任長史一年,試守一年,主政四載,合計六年整,播渥惠以育物,垂仁恩以布化,歲歲豐登,一郡清平,百姓鹹悅;整軍演武,獎厲威信,羌胡率服。有歌曰:“吏畏其威,民懷其惠。蓋君爲政,樂不可支。”政聲遠播,班於上京,遂轉拜左馮翊。

蓋勳與繼任者交代,合符而去,郡裡百姓聞訊匆匆趕至城門,攔截下蓋勳車馬,圍成一團,以頭搶地,苦苦挽留。

蓋勳心緒如潮涌,熱淚盈眶,緩緩言道:“僕竊得郡將,內心惶惶,惟恐能力有限,不能一盡職責,數載來不敢稍有鬆懈,如今見諸君殷切滿懷……心中甚慰、甚慰!”

“府君勿走!”

“府君將棄我等乎?”

“府君離去,我等如失父母矣!”

蓋勳抱拳四方,說道:“漢陽是僕初仕之地,坐鎮數載,猶如第二家鄉,豈願就此離開?然皇命難違,僕唯有抱憾而走。今新任“漢陽”乃是中原名士,才力高我十倍,諸君勿憂。”

百姓聞言自知無可改變,流涕痛哭,場面催人淚下。

蓋勳深深一揖,轉身登車而走。

車隊穿越右扶風,抵達左馮翊境內。左馮翊治所在高陵,下轄十三縣,戶四萬,口二十萬,富庶底蘊非漢陽郡可比。西漢時都長安,左馮翊與右扶風、京兆尹作爲三輔秩俸中兩千石,與州牧、九卿等同,後來光武帝中興漢室,遷都洛陽,左馮翊失去了三輔的地位。因漢室宗廟皆在關中未剝奪它三輔的稱號,但秩卻降至兩千石,和諸郡太守等同。當然了,它雖沒落卻絕非一般郡國能比,由漢陽郡轉任左馮翊可以看做是高升。

蓋勳抵達高陵,與前任衡馮翊行交接,此人曾祖父衡農漢安帝時曾爲左馮翊,他算是繼祖業,大漢官場像這樣的“佳話”很多,不說別人,就說蓋勳,其曾祖父蓋進就曾爲漢陽太守。

蓋勳和郡府諸吏見過面,他一聽嚇了一跳,身居要職者不是姓吉便是姓張,再不就是姓楊、姓嚴,姓李,清一色的舊族功勳出身,幾乎沒有寒門者入列。這是一羣只要大漢帝國不倒,就永遠是人上之人,因此對待蓋勳態度略顯冷淡,這並非是故意裝出來的,而是一種矜持,貴族嘛,素來如此。且他們根本不懼蓋勳仗着手上的權利找麻煩,他們朝中親族林立,誰敢動之?

高陵距北地治所富平不到一百里,快馬一天時間跑個來回綽綽有餘,蓋勳上任次日蓋俊正好趕上休沐日,便騎馬趕到高陵相見家人。

進了城直驅郡府,偶然發現一個鮮衣怒馬的俊朗少年跟在他後面,郡府眼看即到,仍是不肯離去,出言問道:“這位郎君,你跟着我作甚?”

那少年看看他,說道:“我非是跟着足下,而是今日入郡爲吏。我看足下亦奔郡府而行,難不成足下也爲門下吏嗎?”

“我是來找人的。”蓋俊勒了勒繮繩,與少年並行,訝然問道:“足下今年多大了?”少年雖然極力裝作老成模樣,然而一臉稚氣卻是怎麼也掩不住。

“才滿十六。”

“我還以爲是我眼光出了差錯。”蓋俊讚道:“這般年紀就登郡爲吏,前途不可限量啊。”

那少年抱抱拳,以示謙恭,問道:“敢問足下欲尋何人?”

“郡將。”

“尋蓋府君?”少年陡然一呆,直勾勾看着他,“難道你是……射虎滅蝗蓋子英?”

蓋俊啞然失笑道:“怎麼?不像?”

少年一下子拘謹起來,吶吶不敢言。

蓋俊笑着說:“你都知道我是誰了,我還不知你的姓名。”

少年激動地自我介紹:“我叫張既,字德容,高陵本地人,寒門出身。”

“張既?”蓋俊覺得這個名字很耳熟,卻怎麼也想不起其人,他來到這個時代已有九年之久,除了三國特別著名的人物,其他一概變得模糊不清。心下概嘆道:“記憶不足爲憑了,真是羨慕公尚的過目不忘之能啊!”

兩人進入府衙後分手,蓋俊見到闊別一年的父親,很是高興,蓋勳又何嘗不是如此。父子二人落座,交流年來瑣事,這些事其實書信皆有提及,只是不及當面詳細罷了,比如那場驚心動魄的戰事,比如治理北地,比如卞薇臨盆在即等等。

蓋俊話題一轉道:“父親初到左馮翊,有何感觸?”

蓋勳搖了搖頭道:“我昨日讀了整整一夜文牘,真是觸目驚心啊,已經到了非用猛不能解決的地步。”

蓋俊一臉嚴肅道:“左馮翊不是漢陽郡,這裡舊族功勳極多,無論父親有何舉措都會牽扯到他們頭上,正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

“我何嘗不知?李、張、楊、嚴、吉諸姓把持郡府,我一時也理不清頭緒,先靜觀其變吧。”

蓋俊點點頭,父親此舉做得對,大族並非鐵板一塊,他們之間也有矛盾,時間一長總能找出破綻,他相信以父親的手段用不了太久就會打開局面。隨後提出欲接母、妹去富平小住幾日,蓋勳自然是允了,指示一個門下把他領往官舍。

“阿兄……”蓋俊才入庭院,就見一道紅影飛撲入懷。他拍了拍妹妹肩膀,她今年十七,平民人家像她這麼大,孩子都滿地跑了。

蓋繚抱着他的胳膊撒嬌道:“阿兄,你想我未?”

“怎麼不想?我這次來正是要接你和阿母去富平小住。”

“啊!太好了!也不知小鳳凰還記得我否?小秉呢……”蓋繚嘰嘰喳喳個不停,蓋俊進屋拜見母親,一年不見,母親眼角皺紋又深刻幾分,額頭甚至有了一塊黃褐斑,唯一不變的是,看向他那抹不加掩飾的溫柔。他曾言來到東漢最欣喜的莫過於有了一對關愛他的父母及可愛妹妹,現今他仍然不改初衷。家人,對他來說永遠是最重要的。

蓋俊和母親聊了聊近況,當提到身臨險境被羌人數番追殺時,母親略帶擔心的目光直比羌人刀子還要鋒利,他趕忙打住,絕口不提戰事,只揀些輕鬆愉快的小事。

三口人吃午飯時,蓋繚忽然拍一下額頭,像似想起了什麼,問道:“阿兄,我數次寫信給你提及孩兒取名之事,你爲何總是避而不答?”

“子名已定。”

蓋繚好奇地問:“叫什麼?”馬昭也是投來詢問的目光。

蓋俊目視東南,緩緩道:“名嶷,字公尚。”

第453章 暈厥第157章 斬司徒天下乃安第278章 交換第129章 激戰第29章 過目不忘第87章 洞房第193章 馬家父子第248章 劉表之死第201章 惡化第173章 賞賜第335章 周瑜獻策第6章 蓋胤第96章 剿寇第293章 入雒第408章 走投無路第95章 關羽來歸第72章 有字不識第457章 長安城破第91章 到任第356章 正旦第134章 加官進爵第263章 白騎破顏、文第20章 離別第110章 信第46章 哀莫大於心死第147章 平定黃巾第398章 問第251章 蔡家有女初長成第57章 她第281章 迎荀彧第199章 揪出賈詡第350章 作繭自縛第262章 白馬義從VS大戟士第131章 斬波才第265章 大局已定第208章 呂布衝陣第414章 戰死第422章 文王操第241章 聯軍慘敗第18章 獻策第82章 遇賊二百二十一章 驚變第264章 開戰第442章 慘敗第300章 任人唯親第458章 轉變第75章 文王操第346章 觀病第176章 美陽侯北地太守第380章 大敗第346章 觀病第68章 太平道馬元義第58章 皇后第70章 董卓第318章 家事第90章 陛下非人主第330章 信第193章 馬家父子第80章 再贈刀第369章 驚聞第168章 民心第74章 曹操第33章 蔡琬病重第163章 心機第21章 騎射第446章 背叛第273章 不該現世的騎兵第41章 贈刀第48章 決定第277章 朋友……第300章 任人唯親第457章 長安城破第98章 城頭激戰第319章 江東雙壁第260章 困獸猶鬥第297章 祭祀第336章 大勝第230章 聚集長安第365章 攬權第67章 中常侍趙忠第174章 漢民第269章 掰手腕第四百零六章第189章 血色第290章 端倪第198章 漢陽落,傅燮死第85章 回家第86章 冠禮與婚禮第344章 衛登府門第四百零六章第77章 驚喜第112章 亂世來臨第25章 徐州三英第40章 買刀 旋返第451章 擊破大營第288章 克復帝都第337章 幷州現狀第319章 江東雙壁第18章 獻策第73章 袁逢病重
第453章 暈厥第157章 斬司徒天下乃安第278章 交換第129章 激戰第29章 過目不忘第87章 洞房第193章 馬家父子第248章 劉表之死第201章 惡化第173章 賞賜第335章 周瑜獻策第6章 蓋胤第96章 剿寇第293章 入雒第408章 走投無路第95章 關羽來歸第72章 有字不識第457章 長安城破第91章 到任第356章 正旦第134章 加官進爵第263章 白騎破顏、文第20章 離別第110章 信第46章 哀莫大於心死第147章 平定黃巾第398章 問第251章 蔡家有女初長成第57章 她第281章 迎荀彧第199章 揪出賈詡第350章 作繭自縛第262章 白馬義從VS大戟士第131章 斬波才第265章 大局已定第208章 呂布衝陣第414章 戰死第422章 文王操第241章 聯軍慘敗第18章 獻策第82章 遇賊二百二十一章 驚變第264章 開戰第442章 慘敗第300章 任人唯親第458章 轉變第75章 文王操第346章 觀病第176章 美陽侯北地太守第380章 大敗第346章 觀病第68章 太平道馬元義第58章 皇后第70章 董卓第318章 家事第90章 陛下非人主第330章 信第193章 馬家父子第80章 再贈刀第369章 驚聞第168章 民心第74章 曹操第33章 蔡琬病重第163章 心機第21章 騎射第446章 背叛第273章 不該現世的騎兵第41章 贈刀第48章 決定第277章 朋友……第300章 任人唯親第457章 長安城破第98章 城頭激戰第319章 江東雙壁第260章 困獸猶鬥第297章 祭祀第336章 大勝第230章 聚集長安第365章 攬權第67章 中常侍趙忠第174章 漢民第269章 掰手腕第四百零六章第189章 血色第290章 端倪第198章 漢陽落,傅燮死第85章 回家第86章 冠禮與婚禮第344章 衛登府門第四百零六章第77章 驚喜第112章 亂世來臨第25章 徐州三英第40章 買刀 旋返第451章 擊破大營第288章 克復帝都第337章 幷州現狀第319章 江東雙壁第18章 獻策第73章 袁逢病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