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那年那月,又到了分首的季節
七月剛過,轉眼已至八月,恰是未央時節。
老話講多事之秋,每年到了這個時候,各行各業都忙成了一鍋粥,黏黏糊糊誰也脫不開身。
莊稼漢忙着秋收事宜,行商們忙着年關前多倒騰些貨物,還有那造反團伙爲了過冬的伙食、來年的經費,也正忙着操練兵馬,伺機而動。
津門地界,八月漁汛,越冬的魚扎堆聚集,埠口靠吃一口‘水糧’過活的漁民,則忙着捕撈漁獲。
秋天,大傢伙都忙的腳不沾地,就連往日生意冷清的喪葬行,也不得不忙活起來。
秋斬刑場,菜市口前。
熟悉的紅布橫幅,熟悉的招貼幡子,還有那手裡拿着饅頭,整天盯着免費蘸醬,鍥而不捨的民衆們。
徐青看不明白,心裡猜測許是人血饅頭真的好吃,不然這裡面怎麼還會有回頭客呢?
監斬臺上,今年的監斬官除了陳縣令、李通判外,又多了兩人。
徐青看着吳志遠、吳文才不苟言笑的模樣,就好像是在看那戲臺上的提線木偶,嬉笑怒罵再不由人。
嘖,還是收屍好,坐在棺材上頭,不就和‘坐官’一樣,那些屍體哪個敢和他犟一句嘴?
臺上,陳光睿紅頭籤丟了一筒又一筒,旁邊李通判手裡的筆毫就沒停過,看那動作,似是在畫大紅叉。
直到輪到楊鴻、袁虎、周珩等人被押上刑場時,兩人這才停下動作,把監斬的事兒,暫時轉交給吳家兄弟。
吳志遠面色冷硬,手中紅頭籤毫不容情,旁邊吳文才的判官筆刷刷勾畫,等到幾人的大好頭顱落地時,李通判接過人名冊掃視一眼,點了點頭。
斬臺下,徐青心裡甭提多樂呵了。
畢竟他是一收屍給人出殯的,此時他不開心誰開心?
當官的放不下臉皮,得在這嚴肅場合拉着張老臉做表情管理,但他一喪葬鋪子的老闆,又不用維持形象,那可不就怎麼舒服怎麼來!
於是,底下一衆旁觀行刑的老百姓裡頭,就多了那麼一位快把高興寫在臉上的主。
大夥早已見怪不怪,只要被砍頭的不是自個,就由着人樂去唄!
這邊,徐青正看別人分首看得興起時,卻忽然感覺有人在伸手扒拉他。
那人見扒不動他,就順勢推開旁邊的人,強行擠到了看臺前。
徐青側目看去,只瞧見一人正高舉着牌子,擠進法場,高呼道:“刀下留人!”
往常,徐青在說書人話本里頭聽到看到這句話,還挺有感覺,可他如今下意識的反應卻是——
這人誰啊?刑場是你家開的,你說留人就留人?
然而,也不知道是不是這句話天生就帶着什麼寸止屬性,那一排五六個劊子手剛擡起的刀,還真就不往下落了!
有維持秩序的官兵拔刀上前阻攔,那人卻亮出腰牌,高人一等道:“我乃鏡照司行走,餘下案犯,凡是習武之人皆轉入司內代爲行刑.”
這人明顯是掐準了時機,故意等朝廷明令督斬的幾名案犯處斬過後,這纔出面攔下後面需要行刑的死囚。
陳光睿和李通判交頭接耳,後者似乎早已和鏡照司通過氣,不等陳光睿多問,李通判便讓人將剩下的死囚分成兩個批次,非習武之人繼續留在刑場處斬,而那些身負重枷重鎖,有功夫傍身的人,則都被押下了刑場。
徐青看得眉頭皺起,鏡照司要習武之人做甚?而且還專挑一些死囚.
回想起當初在衙門陪審時,一直笑臉示人的廖進忠,徐青總覺得這裡面藏着什麼見不得人的勾當。
這些太監,就和自個兜在身上的兜襠布一樣,總喜歡藏着掖着,做一些上不得檯面的爛活爛事。
但不管什麼勾當,壞他生意這事,徐青卻是暗戳戳的記了下來。
一個月後,秋斬進入尾聲,徐青清點今年分首的死囚數目,卻發現比往年少了約莫一百來個。
要知道臨江縣是津門出了名的商埠,來往客商如蟻,可以說最不缺的就是人,再加上新堯坊收納的堯州流民,這一年來光是縣衙的監牢都擴建了兩回。
埠口匯聚的能人多,歪門邪道的人自然也不會少,按道理今年他的收成應該會不減反增纔對
“趙捕頭可知轉移到鏡照司的死囚有多少?”收屍的時候,徐青逮着機會,隨口一問。
“你問這個做甚?”
“嗐,我能有什麼事?就是覺得今年屍體數目比往年少了不少,也不知是咱們埠口確實比往年安穩了,還是別的什麼緣故.”
趙中河沒好氣道:“安穩個屁!打我做捕快起,就沒這兩年這麼累過!”
“至於屍體數目.你可知有多少死囚送去了鏡照司?”
趙中河伸出倆指頭:“不下二百。”
徐青聞言挑眉道:“鏡照司要這些死囚做甚?”
“這誰知道。”趙中河扶着捕刀,笑道:“總歸不是什麼壞事,也省得衙門裡的兄弟費心處理這些屍首.”
兩人正說着話,一枚銅錢不知從哪滾了過來,而且好巧不巧,正好滾到趙中河面前。
那銅錢挺嬌氣,還輕靈靈的轉了幾個圈,這才躺在了地上。
趙中河彎腰撿起銅錢,擡頭往遠處看了看,只見菜市口車馬如龍,行人如織,根本無法判斷這銅錢是從何而來。
“這法場上肅殺之氣太盛,你看這銅錢,上頭還粘着血,不知道的還以爲是哪個冤鬼丟的買命錢!”
趙中河半開玩笑說了一句話,隨後便擡起滿是老繭的粗指搓了搓銅錢上的血漬。
一旁,徐青下意識打開望氣術,只見趙中河手裡的銅錢明顯有一縷不祥的黑氣繚繞,但奇怪的是,那銅錢上的血跡一經對方擦拭,黑氣便徹底消散不見,彷彿他之前看到的都是錯覺。
“趙捕頭這銅錢可否借我一觀?”
“送你了!”
徐青接過趙中河隨意拋來的銅錢,他來回把玩了會兒,也沒發現異常的地方。
怪事
徐青擡頭望着趙中河離去的背影,搖了搖頭。
興許是這捕頭身上的煞氣,正好消解了銅錢上的那點陰晦氣息。除此之外,徐青也找不出其他合理的解釋。
井下街,仵工鋪。
徐氏鋪子門口迎來送往的大紅燈籠似乎比往日更鮮紅了些。 鋪子裡,一具具屍體從前鋪擺到院子裡,若是細數下來,怕是不下三百具。
這一日,斜對門香燭鋪早早就關了門,夜裡任憑屋外有任何動靜,母女倆也絕不開門。
隔壁紙紮鋪吳家老嫂子和吳耀興已經跟着吳志遠去了平邱縣,如今倒不用每年這個時候戰戰兢兢,怕半夜屍體來敲門。
吳耀興臨走的時候,特意請徐青去酒樓吃了半天酒。
徐青雖然早有預料,但聽到老吳要把紙紮鋪轉讓給自己的時候,還是沉默了好半晌。
井下街的人,來來去去,真就和他門口懸掛的兩盞燈籠一樣,迎來送往,卻唯獨留不住人。
吳耀興把話說的明白,井下街是他從小長大的地兒,紙紮鋪則是他吃飯的手藝。
如今兒孫成才,這用來吃飯的手藝卻成了兒孫前進路上,一道礙眼的風景。
能怎麼辦?只能捨棄!
他不能給兒孫拖後腿,不過這紙紮鋪徹底關門也不是事,轉賣給別人吳耀興又不放心。
思來想去,可不就想到了徐青。
在吳耀興眼裡,徐青對他家的恩情遠不是一間鋪面所能還清,要是能把鋪子送給徐青打理。
他卻是一百個放心。
徐青無話可說,喝完送行酒,這吳家紙紮鋪便算是徹底姓了徐。
不過徐青也說了,只要哪天吳耀興還想回來,這紙紮鋪就一直會給他留着。
吳耀興當時吃醉了酒,紅光滿面,答應的倒是十分爽利。
徐青無奈嘆息,短短兩年,如今整條井下街,卻已經走了近一半的人。
不過值得慶幸的是,他這仵工鋪子裡縱然沒有活人朋友,卻也依舊十分熱鬧。
徐青超度屍體,忙裡忙外的時候,堂裡的仙家也沒閒着。
黃小六每日來去無蹤,但當徐青唱起幫兵決的時候,這黃貂鼠總能第一時間出現在鋪子裡。
古子虛和古巧兒父女倆,一個在壽衣鋪教學生,一個則負責風水堂的日常事務,這兩位有過從業經驗的灰仙家,倒是從不讓徐青多費心。
繡娘更不必說,這鬼丫頭除了每隔幾日按時尋柳老闆學習新戲外,乾的最多的事,就是呆在水門橋別院訓練徐青給她新置辦的幾臺織機。
這丫頭聽話聽到什麼程度呢,徐青教她學會砍頭不死術的時候,隨口講了句玩笑話,說你要是怕找不着腦袋,就織一條圍脖,用發繩繫上,這樣就不怕哪一天腦袋走丟了。
時至七月,秋老虎正發威的時候,徐青去別院翻地秋種,卻瞧見繡娘裹着一條厚厚的圍脖,就跟那吊死鬼的白綾似的,也不嫌熱的慌!
徐青也不知道該怎麼評價,他就隨口一提,要是真有哪天被砍頭,人不把你的圍脖一起切開了?
但徐青卻不敢再多言,他覺得他要是讓繡娘把圍脖換成鐵鏈,這丫頭估計也會照着做。
像這樣把他的好賴話都放在心上,還把幹活當樂趣的員工,徐青想不放心都難!
除了縣裡的事,保生廟的金大姐和白小仙如今也組團湊成了一對,身爲廟祝的金大姐責任感十足,她即是徐青的廟祝,同時又是徐青座下最虔誠的信徒,不過這信徒從始至終都不知道保生娘娘的真身是何模樣。
這兩個月裡,徐青通過血湖法界,沒少用造夢術爲金大姐傳授接生助產的竅門,還有照顧小孩的各種門道,金大姐生養過孩子,對這些事倒是一點即通。
如今在金大姐和白小仙的打理下,保生廟的香火逐日遞增,接生手冊帶來的影響也在不斷提升着保生娘娘的知名度。
津門是商埠,每日海內海外,四方上下不知有多少人往來貿易,期間不乏有人將接生手冊傳至他鄉,而保生廟又是添子添福,涉及子嗣繁衍的廟宇,自然而然會引來更多的香火信衆。
只可惜狗皇帝不幹正事,陳光睿將普及接生手冊的好處,書於奏摺,送遞京師的時候,卻止步於內閣,連御案都沒能呈上。
景興皇早有諭令,地方總督,三司奏摺可呈案前,州府縣治奏摺則需地方、三司、內閣經過篩選層層奏報。
總之如今景興皇的御案前,是一片清明。
徐青沒在意這些朝堂上的事,眼下他手底下除了這些讓他省心的仙家員工外,也有一些讓他分外操心記掛的主!
一個是遠離本土,遠渡重洋去取他鄉之種的壓堂仙家鴰爺。
至於另一個.
徐青抽空看了眼櫃檯前替他看守鋪面的‘招財貓’。
此時那貓附身在孫二孃身上,正無憂無慮的逗食夢蠱玩。
胖乎乎,白嫩嫩的懶蟲子‘張牙舞爪’,發出嚶嚶亂叫,徐青不用開啓通耳識,都能聽出來這蟲子罵的有多難聽。
食夢蠱一天十二個時辰都在睡懶覺,唯一勤快的,或許就是換個睡姿翻個身的時候了。
玄玉發現徐青看過來,便扭過頭,眼睛一眨不眨的盯着他看。
徐青默然不語,轉回身繼續超度他的屍體。
他從玄玉身上,總能看到歲月靜好的一面,哪怕下一刻就要面臨生死之劫,在那一刻之前,這貓都不會有半點憂慮。
徐青唯一一次見到玄玉憂慮,還是他當初需要面臨五百年雷災的時候。
而眼下,隨時都可能面臨災劫的,卻是玄玉。
一夜無眠,三百多具身首分離的屍體,如今又恢復了完整。
能被問斬判處死刑的囚犯,幾乎個個都有拿手絕活在身上,縱然沒甚才藝,人能把自個兒腦袋玩沒了給你看,那多少也得稱上一句好活、敬業。
徐青從販夫走卒看到貪官污吏,又從江湖義士看到清官廉吏
廣闊天下裝不下這幾百個人,而小小的仵工鋪裡,卻包容萬象,上演着一出又一出的絕唱戲目。
活字印刷、雕漆技藝、吹糖作畫、吹笛撫箏、百家衲衣、萬民送傘,還有那溜門撬鎖、僞造官印、釣雞盜狗等見不得光的絕技。
徐青清點完度人經獎勵,學會的絕活不少,但讓他最感興趣的卻是一門製造‘震天雷’的奇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