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邊母子兩方商議好後,便各自散了。
第二曰,景銳一早便上朝去了,下朝之後皇上便讓景銳去了御書房,先是徇問了一番景銳南行所見,景銳此去江南爲了景謙多半是幌子,更重要的是爲皇帝景詡想開海禁之事做調查。
當今的皇帝景詡如今年紀還不到四十,正當壯年的帝王自有一番凌雲壯志,而與他相差不過幾歲的景銳因幼時的關係本就近親,而景銳也懂得去迴避那些帝王忌諱,平日不親近朝臣,不熱衷權勢,只是埋頭幹差事,因而也更能得到景詡的信任。
談完國事,又命人換了茶點,方看着景銳饒有興致的看着景銳道。
“朕聽說今日老太妃要進宮來。他老人家可是許久不走動了,不知是什麼事驚動了她。”
景銳見皇上語氣隨意便也跟着隨意起來道。
“自是喜事,此次是爲了謙兒的婚事,求太后一個恩典。”
景詡聽得來了興趣道。“不知道是誰家的女兒有如此福氣。”
“是揚州鹽政林如海之女林氏黛玉。”
“林如海,朕記得他與皇叔自小便要好,想當初朕小時候去找皇叔還受了他不少照顧呢,前些曰子他讓了請辭的摺子,說年老體弱不能勝任,讓朕駁了回去,不過是比朕長几歲,哪裡就到了告老的地步,想來是想躲清閒,不過看他說得可憐,允了些假,如今他可好了。”
景詡比景銳林如海都小几歲,但幼時卻喜歡跟在二人身後,對於林如海的才學很敬佩,也很信任他,否則也不會讓他在巡鹽御使的位置一呆多年。景詡說完卻見景銳的興致不高,便有不好的預感,果然,聽景銳說道。
“如海他只怕時日無多,正因如此臣才日夜加程趕了回來,希望將兩個孩子的婚事定下,也省得他走的不安心。”
景詡聽聞一怔,不過做爲帝王早已學會了如何隱藏情緒,片刻後又道。
“朕早年聽聞他只有一女,皇叔說得便是此女吧。”
見景銳點頭又道。“你也知道宜安郡主一直喜歡景謙,而太后喜歡宜安,有意成就此事,如今你卻要爲謙兒求娶一個名不見經轉的臣女,只怕太后不會答應。”
聽他如此說,景銳卻成竹在胸的笑道。:
“正因如此,我才請了母妃出馬,想來太后還是要給幾分簿面的,再說這不是還有皇上呢嘛。”
景詡被說得有些惱怒,有種心思被揭穿之感,的確比起南安王府的郡主,當今太后的侄女宜安郡主,景詡更希望景謙娶的是林黛玉,雖被挑破心思,景詡並未真的動怒,只是道。
“你說得不錯,不過林氏女一介孤女配予景謙,老太妃真能同意,雖說父母緣淺不是她的罪過,不過日後的名聲也定是不好的,若看在已往的情誼上照料一二日後爲她尋門好親事便是,何必委屈謙弟。”
景銳知道皇上已經同意了,現在不過是尋個臺階罷了。
“那小子,皇上還不知道,最是不能吃虧的,他若是不同意誰能讓他受委屈,人是他自己相中的,所以還請皇上做次月老。成全這對小兒女。”
“哦,這朕倒是真是好奇想見見那林氏黛玉是何等人物,把我們不近女色的謙世子都迷了去。不過這月老你不是先選了太后嗎,一事不勞二主還是去求太后吧,不過如今這時辰想來太妃已經來了,走吧免得係惦記,隨朕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