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九章 滿漢之爭

立太子這事就算揭過去了,皇上只罰了那幾個上書的大臣半年俸祿。

現在是用人之際,若把這些大臣都革職查辦,難免造成麻煩。

拿着福建總督的奏摺,皇上大爲光火。

湖廣一帶的屯兵派了半數去福建,八旗水師也調了五萬到福建。

小小一個福建集聚了比京城還要多的兵馬,就是打不下一個臺灣。

不僅打不下,還捱了打。

“朕最勇猛的滿八旗兵呢,十萬兵馬,怎麼連區區彈丸小島都打不下來?”

衆臣面面相覷,索額圖道:“臺灣島雖小,中間卻隔着一道海峽,易守難攻。島上兵士常年在海邊生存,自然比咱們的八旗將士更加熟練海戰。”

“朕的八旗水師不也是在長江、黃河裡練出來的嗎?納蘭卿,你說。”

“回皇上,微臣看來,和大海相比,長江黃河不過是小河溝。小河溝裡練出來的八旗水師,終究敵不過大海里翻騰的臺灣水師啊。”

皇上忽然意識到了,大清在海上的力量多麼薄弱。

薄弱到連一個小小臺灣都收不回來,那日後若是有其他的國家率海上艦隊來攻,又該如何是好?

他忽然有了一點覺悟,想起了去歲差點被他貶到蠻夷之地的向清遠。

他主張開放海關,和西人做貿易,是不是也想到了這一點……

“向清遠,你說。”

向清遠從人羣中站出來,拱手道:“皇上,臣的話又是難聽的刺耳話,這回恐怕連皇上帶大臣們都要刺了。”

衆人一聽這話都有些不自在,這個向清遠一向如此。

名兒都改了,那根刺骨還是沒改。

“再刺耳臣還是要說,請皇上收回滿八旗士兵。改由東南一帶本地徵兵,再派漢八旗兵相助。”

福建離京城甚遠,本地居民皆是漢人。

向清遠又要收回所有滿八旗士兵,改派漢八旗去,那豈不是全由漢兵作戰?

“不可!”

佟國維當先道:“福建是個天高皇帝遠的地兒,聚集數十萬之衆的漢兵。若是他們就地起兵造反,和臺灣鄭氏沆瀣一氣如何是好?”

按佟國維的意思,那就是滿八旗水師就算打仗派不上用場,起碼可以監督漢兵。

向清遠絲毫不遜,鼻子裡哼了一聲道:“佟大人可真是厲害,皇上派大軍出征,不過是一個大臣監軍罷了。佟大人倒好,派五萬滿八旗水師來做監軍。”

這話不僅是刺了佟國維,更是刺進了朝上所有滿人大臣的心裡。

向清遠明擺着說滿八旗水師無用,這叫哪個滿人大臣聽得下去?

一時之間,朝廷上成了同仇敵愾之勢,衆矢之的便是向清遠。

索額圖更是難得站在佟國維這邊,他們雖然爭鬥頻頻,畢竟同爲滿人。

“皇上,臣看這個向清遠有逆心,竟敢直指我滿八旗水師無用!若是我滿八旗將士無用,清兵如何大敗明軍入主中原?”

索額圖直接說到了清兵入關、改朝換代的事情,朝中的漢人大臣越發不敢說話了。

他們這時候若是替向清遠說句話,不免被認爲是有附逆之心。

“正是,向清遠一介漢人,竟敢在朝堂之上大放厥詞,皇上應將他立刻拉出午門斬首!”

“福建之地不能僅有漢兵,皇上千萬不能聽信向清遠此人!”

……

眼看這朝堂成了向清遠的批鬥會,陳文義眉頭一皺,正想站出來替他說句話。

站在他身前的陳希亥在長袍底下伸出一腳,攔住了他的去路。

他詫異地擡頭去看陳希亥,只見他微微側過臉來,輕輕搖了搖頭。

正要邁出的腳終究收了回來,他明白陳希亥的意思。

他自科爾沁大勝而歸已經足夠惹眼了,這份軍功讓皇上晉封了陳文心爲妃位。

如今這熱潮還未過,他若是再站出來說話,只會讓人以爲他倚杖軍功,目無王法。

他現在是應該避嫌的時候,不能貿然開口,只能韜光養晦。

“好了!”

皇上不耐煩地一揮手,“向清遠,你還有什麼話說?”

皇上自己也是滿人,他也不愛聽向清遠指責滿八旗水師無用。

但他更是皇上,如果因爲向清遠推崇漢八旗而貶低滿八旗就發怒,那他就不是天下的皇上的。

——而只是滿人的皇上。

他要告訴衆人,他不僅是滿人的皇上,也是漢人的皇上。

至於向清遠嘛……

他今兒若是說不出個道理來,就算自己不想處罰他,只怕滿朝的滿人大臣也要把他碎屍萬段了。

只見向清遠不卑不亢,臉上絲毫被辱罵的氣憤都沒有。

他笑道:“回皇上,臣敢問一句,皇上說的滿漢一家,難道是句空話嗎?既然滿漢一家,大清的漢八旗,難道就不是皇上的子弟兵了嗎?”

“臣再請問索大人,下官何時說過滿八旗水師不如漢八旗?向清遠雖是文官,也讀過歷史上諸多戰記,還有兵法韜略。”

“臣只知因地制宜。滿八旗水師不善海戰,若是江河流域發生戰事,臣斷定他們能掌握。現在是橫跨臺灣海峽,滿八旗水師中多少人連海都沒見過,怎麼打?”

“皇上英明神武,漢軍在明朝不得妥善操練,所以實力不如滿八旗。如今在皇上的英明統治下,誰敢說皇上的漢八旗實力不夠?”

向清遠一口氣說了許多,說到最後還拍了一個小馬屁,說得滿朝大臣們的臉色越發尷尬了起來。

他們先前氣勢洶洶,恨不得打死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向清遠。

現在這麼一聽,覺得他說得還是挺有道理的……

皇上點點頭,“如果在福建本地徵兵,那些本地兵勇自然對海戰更爲熟悉。漢八旗相助,似乎也就夠了……”

皇上看福建呈上的奏摺裡,的確提過許多滿八旗士兵無法適應海上波濤,甚至在戰船上嘔吐不止之類的情形。

皇上還在思考,索額圖等人卻堅決反對,“就算漢兵比滿八旗水師更能勝任海戰,皇上也萬萬不可讓這數十萬漢軍遠離視線,無人轄治看管。”

說來說去,這些滿人大臣最害怕的就是漢人士兵在福建直接造反。

“皇上,您可別忘了,臺灣鄭氏先祖鄭成功,是被前明皇帝賜姓朱的……”

一個朱字,足以誅心。

皇上的心胸足夠博大,也冒不起這個風險。

現在大清南北皆有憂患,經不起再一次的內亂。

戶部尚書此時站出來,對皇上道:“臣也以爲,福建屯兵過多並非益事。臣之所慮,在於軍糧問題。”

“福建本地糧食生產足以自給自足,就算被臺灣搶掠,每年還能交齊足夠的稅糧給朝廷。臣擔心的是,這麼多的軍力集中在此地,臺灣一時攻克不下,糧草就交不上來的。”

福建、江浙這些地方,是朝廷徵糧的重地。

如果把軍糧都給那些起不到作用的滿八旗水師吃了,那無疑是一種浪費。

互部的這一層考慮又使朝堂上陷入了沉默,朝廷如今在囤積軍餉和糧草,爲抵禦北方隨時可能來的災禍而準備的。

這些糧草,一顆都不能浪費。

“五萬大軍,一天的口糧就是五千擔啊……”

皇上的臉色一變,這實實在在的數字讓他無法忽略。

沒想到,收復一個小小的臺灣,竟然會如此困難。

索額圖此刻拱手道:“皇上,與其費這麼大的力氣收復臺灣,不如把這彈丸之地放棄了吧……”

“荒唐!”

皇上憤怒地一拍桌子,對於這種主張放棄臺灣的言論,他堅決駁斥。

“臺灣雖小,卻是一大要塞。其連接的澎湖、琉球等羣島,多少海匪便是藉此發源的。要想徹底肅清大清海上的流寇,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島,一定要奪回。”

其實索額圖說的話,也是許多大臣們的心聲,只是大家不敢說出來罷了。

現在皇上駁斥了他,就更加沒人敢提此言了。

“蘭襄清剿過山東海匪,你說。”

陳文義站出來,“回皇上,皇上所言甚是。其實海匪一患猶如滾雪球,臣在山東剿匪時,見海匪頭子往往是日本、朝鮮等小國之人。可他們手下率領着大半大清之民,又來搶奪大清沿海百姓。”

“臣審問過,那些大清之民充作海匪的,他們原也是沿海良民。因爲被倭寇搶奪,無法維持生計,索性也加入了海匪的隊伍。”

“衆臣公細想,如果小島不奪回,任由海匪盤踞。則他們越是侵擾沿海良民,離家失所之民越多,海匪的隊伍就越大。到頭來咱們剿殺的都是大清的子民,也都是可憐人。”

“如果放棄了臺灣這樣的島嶼,就等於在自己的枕邊給了海匪棲身之所。”

第四章 永和宮第一百零四章 榮幸之至第二百二十九章 滿漢之爭第二百六十二章 果然第三百七十章 主持朝政第五十四章 平息第二百一十章 初掌大事第一百四十章 御史上書第二百四十八章 暢春園第三百零二章 選秀第一百三十七章 私議太子第一百零四章 榮幸之至第十七章 陳希亥的日常第六十八章 笑談親事第一百一十八章 喝粥第一百三十六章 雞兔同籠第四十一章 水榭第一百一十章 將計就計第二百四十二章 捉鬼第二百九十八章 太皇太后病危第二百八十三章 恭親王府第三百九十章 胖大人影第三百二十五章 水蛭第三百七十二章 這藥有毒第二百八十二章 大阿哥之怨第三百七十八章 賭一把第三百三十二章 秘密通道第七章 拜見德嬪第五十一章 不速之客第二百六十一章 數銀子第一百二十九章 神秘禮物第三百五十一章 勸解第二百四十九章 初進綠營第八十三章 婚宴第三百六十二章 專找洋人第二百八十章 虐待第二百二十章  公主之哀第三百六十章 回去吧第九十四章 巡遊河堤第二十二章 處罰第三百二十一章 秘密懿旨第三百五十六章 所謂姊妹情深第二百二十四章 搶兒子第三百六十二章 專找洋人第三百五十九章 大炮第二百九十一章  草原會見第三百六十五章 請命第五十八章 彆扭第三百三十六章 戰場急報第一章 召幸第一百五十章 脫簪待罪第三百九十二章 大軍歸來第一百五十八章 母子不同席第三百八十章 還沒動靜?第一百五十九章 對面不相認第六十四章 一見鍾情第二百九十二章  迎賓之禮第六十七章 壽宴(2)第九十七章 賈氏兄弟第一百零七章 表露身份第二百三十章 週歲禮第三百四十五章 幫忙第二百零二章 腦子有坑第二百零九章 出征第四十一章 水榭第二百二十九章 滿漢之爭第二百七十一章 定氏母家第一百一十四章 乘船南下第三百六十章 回去吧第二百二十五章 凱旋而歸第一百五十二章 青梅微澀第三百七十八章 賭一把第二百五十八章 羣芳聚宴第二百一十三章  要她來求第三百二十四章 走火第三十三章 學騎馬第三十五章 惹怒皇上(2)第九十章 夜宿驛站第二十四章 歉疚第八章 攆轎第六十七章 壽宴(2)第四十六章 擇宮第三百章 主持喪儀第四十九章 冊封第三百五十章 母子爭執第三百四十四章 救人第一百八十二章 穢亂宮闈(1)第九十二章 傷口第八十八章 微服私訪第三百八十一章 一拳打倒第三百一十一章 封賞第七十五章 宮訓圖第七章 拜見德嬪第二十八章 發怒第三十七章 金童玉女第一百八十九章 罰跪第三百零八章 求娶公主第三百四十四章 救人第九十八章 查辦第二百六十六章 撤職
第四章 永和宮第一百零四章 榮幸之至第二百二十九章 滿漢之爭第二百六十二章 果然第三百七十章 主持朝政第五十四章 平息第二百一十章 初掌大事第一百四十章 御史上書第二百四十八章 暢春園第三百零二章 選秀第一百三十七章 私議太子第一百零四章 榮幸之至第十七章 陳希亥的日常第六十八章 笑談親事第一百一十八章 喝粥第一百三十六章 雞兔同籠第四十一章 水榭第一百一十章 將計就計第二百四十二章 捉鬼第二百九十八章 太皇太后病危第二百八十三章 恭親王府第三百九十章 胖大人影第三百二十五章 水蛭第三百七十二章 這藥有毒第二百八十二章 大阿哥之怨第三百七十八章 賭一把第三百三十二章 秘密通道第七章 拜見德嬪第五十一章 不速之客第二百六十一章 數銀子第一百二十九章 神秘禮物第三百五十一章 勸解第二百四十九章 初進綠營第八十三章 婚宴第三百六十二章 專找洋人第二百八十章 虐待第二百二十章  公主之哀第三百六十章 回去吧第九十四章 巡遊河堤第二十二章 處罰第三百二十一章 秘密懿旨第三百五十六章 所謂姊妹情深第二百二十四章 搶兒子第三百六十二章 專找洋人第三百五十九章 大炮第二百九十一章  草原會見第三百六十五章 請命第五十八章 彆扭第三百三十六章 戰場急報第一章 召幸第一百五十章 脫簪待罪第三百九十二章 大軍歸來第一百五十八章 母子不同席第三百八十章 還沒動靜?第一百五十九章 對面不相認第六十四章 一見鍾情第二百九十二章  迎賓之禮第六十七章 壽宴(2)第九十七章 賈氏兄弟第一百零七章 表露身份第二百三十章 週歲禮第三百四十五章 幫忙第二百零二章 腦子有坑第二百零九章 出征第四十一章 水榭第二百二十九章 滿漢之爭第二百七十一章 定氏母家第一百一十四章 乘船南下第三百六十章 回去吧第二百二十五章 凱旋而歸第一百五十二章 青梅微澀第三百七十八章 賭一把第二百五十八章 羣芳聚宴第二百一十三章  要她來求第三百二十四章 走火第三十三章 學騎馬第三十五章 惹怒皇上(2)第九十章 夜宿驛站第二十四章 歉疚第八章 攆轎第六十七章 壽宴(2)第四十六章 擇宮第三百章 主持喪儀第四十九章 冊封第三百五十章 母子爭執第三百四十四章 救人第一百八十二章 穢亂宮闈(1)第九十二章 傷口第八十八章 微服私訪第三百八十一章 一拳打倒第三百一十一章 封賞第七十五章 宮訓圖第七章 拜見德嬪第二十八章 發怒第三十七章 金童玉女第一百八十九章 罰跪第三百零八章 求娶公主第三百四十四章 救人第九十八章 查辦第二百六十六章 撤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