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捫心自問,回到大明的理由

朱雄英的心情有些複雜,他不禁捫心自問。

大明,真的是自己的家嗎?

從理智上講,自己確實是一個肉身穿越來的古代穿越者,大明是自己的家;可從感情上講,自己從少年時期開始,就在現代社會長大一直到成年自己回到大明,還能適應古代社會的生活嗎?

或者說,雖然自己完全有條件,有能力回到大明,只要別古崖蟲洞這扇從現代世界到古代世界的“門”開啓,自己就能回去,也能攜帶足夠在古代社會立足的物資。

可回去的目的是什麼呢?

如果僅僅是在明初做一個富家翁,似乎也沒什麼太大的必要,因爲在現代世界,自己同樣可以做到,而且現代世界的生活質量,跟古代世界相比肯定是更高的。

所以,朱雄英缺一個動機,或者說,缺一個足夠說服他自己回到大明世界的理由。

如果僅僅是爺爺想要他回去,那這個理由,是不夠他下定決心的。

“爺爺,我在這邊生活的很好,認識的、熟悉的朋友都在這邊,我不知道.自己回到大明的理由是什麼。”

十分鐘後,時空蟲洞裡,傳來了聲音。

“因爲你的身體裡,流淌着朱家的血。”

朱雄英猛然擡起了頭,他還想要問些什麼,但時空蟲洞卻已經消失了。

“我的身體裡,流淌着朱家的血”

朱家,還有哪個朱家?只有大明皇室那個朱家,才值得爺爺這樣說。

而對於自己身世的猜測,其實並不是什麼難以猜度的事情,只是如今,得到了爺爺的親口證實而已。

用手指摩挲着系在脖子上的金質長命鎖,朱雄英陷入了一種莫名的情緒之中,既有對於未知世界的恐慌,又有對於不平凡命運的渴望。

朱雄英看着長命鎖上自己的名字,不禁質問起了自己的內心。

——自己願意度過怎樣的一生?

如果沒有選擇,那麼自己的人生,可能就是上大學、畢業找工作、結婚生子、退休養老,可是,現在有的選。

“我是一個甘於平凡的人嗎?”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少年時期窮苦的生活環境,並沒有壓垮朱雄英的意志,他始終以嚴格的標準來要求自己的生活和學習,也取得了他想要的結果,這一切,都是爲了讓自己不甘於平凡。

可究竟什麼才叫不平凡呢?

在現代世界,他有了金錢,就叫不平凡了嗎?

顯然不是。

朱雄英認真地問了自己的內心,作爲一個凡夫俗子,他是想要有更高的追求的。

但朱雄英又問了自己一個問題。

——可是,我配嗎?

我的能力、抱負,配得上我追求的東西嗎?

作爲一個大學生,朱雄英很清楚,自己並沒有超出常人太多的能力。

那麼,自己憑什麼去配得上天潢貴胄的身份呢?僅憑血脈嗎? 如果是古代人,這一條就夠了,可朱雄英畢竟是接受了完整的現代社會教育的人,他做不到心安理得。

更何況,這條路未見得能走得通,也未見得能走得順,反而有極大地可能,伴隨着腥風血雨。

陷入了迷茫的朱雄英,不知道該怎樣抉擇。

這時候,或許按照海島上的習俗,應該擲筊請示一下關聖帝君或者媽祖。

但是朱雄英並不想這麼做,他不想把命運交予神明來抉擇。

拿出手機,翻着通訊錄,朱雄英找到了一個聯繫人。

“姜老師,我想問一個問題。”

Wωω•ttκǎ n•C〇

“你說。”

“假如有一個穿越者,就像是留學歐洲的彼得大帝一樣,來到了現代世界留學,那麼,他應該回到古代世界嗎?或者說,他無可替代的作用又在何處呢?”

電話的那頭沉默了片刻,姜老師溫醇的嗓音才傳來。

“你的第一個問題其實很有意思,對於答案,你不妨換個角度去想,如果彼得大帝沉溺於歐洲的優渥生活,不回到俄國了,那麼俄國的歷史會是什麼樣子?要知道,近代俄國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發展史無不源於彼得一世時代,而國家的命運,和人生是一樣的,有的時候,一步錯,步步錯如果沒有了彼得大帝,俄國的未來,或許會變得面目全非。”

實際上,彼得大帝通過留學給俄國帶回了大量的技術和文化,這些先進的成果極大地推動了俄國現代化的進程,讓俄國從一個落後的農業國,變成了一個先進的工業國,而彼得大帝在歐洲學到的現代化理念和制度也爲俄國的政治和社會變革提供了思路。

時勢造就的英雄很多,但像彼得大帝這種能留學回來靠一己之力改變整個國家走向,或者說能夠造就時勢的英雄,卻並沒有多少。

“至於第二個問題,還記得我告訴過你的,有哪兩種方法能夠走出內卷的困境嗎?”

朱雄英當然記得,一種是環境危機引發的內生動力,另一種是擁有支配權的羣體或個人,對外界環境產生了探索欲,繼而帶領整個羣體試圖走出內卷。

朱雄英如實地回答了出來,也明白了第二個問題的答案。

朱雄英明白了,自己或許不應該妄自菲薄。

一個現代人對於古代世界的意義,並不完全在於他個人的能力,更多的在於他所接受的完整的現代教育以及對於時代發展趨勢的理解,能給世界帶來的巨大影響……這是任何古代人都絕對不可能擁有的。

或許,他的使命,也不僅僅是滿足於個人追求,而是應該有着更高的追求,那就是努力改變一個世界的命運,帶領華夏走出內卷的困境,駛向更好的那個方向。

這纔是時空蟲洞出現在朱雄英生命裡的意義,也是他作爲一個來到現代世界的古代人,應該肩負的責任。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使命,只不過在不同的人生際遇下,有的人不知道自己的使命是什麼,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應該如何完成它,在這個時候,或許就需要一點小小的引導不過,不管怎樣,人總要遵從內心的抉擇。”

第159章 東宮屬官們的勸諫第199章 鎮江龍王節,蒸汽船亮相第19章 辦公室中的線索第45章 日防夜防,家賊難防第58章 清朝是怎麼回事?第131章 如何確認身份【求保底月票!】第125章 大明版“杯酒釋兵權”第224章 來自鄭夢周的求救信第27章 王公們的質疑第168章 第一個預言應驗第140章 殺身之禍第187章 老朱力排衆議第238章 幼軍演習第4章 我原來是穿越者?第261章 第一條鐵路建成第251章 兵臨富良江第295章 朱元璋的打算第66章 大孫還陽的可能性第177章 安置房項目交付第79章 牛痘接種法的神效,震撼的江南災民!第100章 遠洋艦隊花費,朱元璋的煩惱第248章 頓兵於雄關之下第139章 觀音奴的心病第241章 教官到來第159章 東宮屬官們的勸諫第7章 來自太子的質疑第162章 第一個任務:整頓莫愁湖第90章 咱真是瞎了眼,立了這麼個皇太孫第233章 風帆戰列艦下水第275章 觀音奴:酸了第106章 藍玉的感激第219章 哈密城破,威震西域!第273章 巡撫鳳陽第271章 舊港宣慰使司第257章 “斡脫”第208章 天降暴雨,第二個預言應驗第194章 行會監管,自船幫始第263章 淡馬錫第39章 冰封四百年?第264章 海賊王陳祖義第176章 聖孫駕到,統統閃開第21章 名爲“空印案”的未來天機信息!第217章 兀納失裡的恐懼第309章 合縱連橫第167章 帝王之術第16章 敕封聖孫?呂氏的警覺第158章 嗑死膽大的,嚇死膽小的第192章 父與子第287章 李成桂的自信第205章 秦嶺蟲洞再次開啓第142章 還請王妃告訴我答案第186章 第二個預言,恐怖的天災!第270章 怒海驚濤,艦隊決戰!第38章 人麻了,你管這叫尋常字畫?第144章 藍玉到來(感謝‘37天下無雙’的上第101章 爺爺想做海貿生意?缺錢有辦法啊第295章 朱元璋的打算第205章 秦嶺蟲洞再次開啓第112章 大明世界的改變第171章 將信將疑的兩位藩王第59章 上架感言第120章 白銀貨幣化與一條鞭法第202章 朱雄英的反行業壟斷調查第169章 來根華子第51章 土豆種植神書第73章 卷什麼卷?出海吧!第58章 清朝是怎麼回事?第53章 主僕矛盾第268章 強硬的滿者伯夷帝國第75章 世界地勢圖!震撼無比的大明衆人!第238章 幼軍演習第113章 航海展與古董航海儀器第155章 被皇帝認證的先知第173章 禮有嫡子而無嫡孫第222章 《西涼伎》第76章 跨海徵日,可行否?第9章 馬皇后病危!第262章 下一個時代的人才第87章 朱元璋:老四發動了靖難之役?!第146章 臥槽,舅姥爺!第56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第217章 兀納失裡的恐懼第311章 重機槍登場第298章 導火索第155章 被皇帝認證的先知第247章 局勢突變,大潰敗第160章 被散養的藩王們第172章 朱雄英的謀劃第192章 父與子第279章 唐之藩鎮,翌日之總兵第254章 交趾布政使司成立第139章 觀音奴的心病第232章 五京之議第158章 嗑死膽大的,嚇死膽小的第220章 東察合臺汗國的決定第255章 午門獻俘,亂臣賊子懼!第143章 長命鎖,觀音奴的震驚!第23章 如何解決空印案?第3章 爺爺你穿越到大明瞭?
第159章 東宮屬官們的勸諫第199章 鎮江龍王節,蒸汽船亮相第19章 辦公室中的線索第45章 日防夜防,家賊難防第58章 清朝是怎麼回事?第131章 如何確認身份【求保底月票!】第125章 大明版“杯酒釋兵權”第224章 來自鄭夢周的求救信第27章 王公們的質疑第168章 第一個預言應驗第140章 殺身之禍第187章 老朱力排衆議第238章 幼軍演習第4章 我原來是穿越者?第261章 第一條鐵路建成第251章 兵臨富良江第295章 朱元璋的打算第66章 大孫還陽的可能性第177章 安置房項目交付第79章 牛痘接種法的神效,震撼的江南災民!第100章 遠洋艦隊花費,朱元璋的煩惱第248章 頓兵於雄關之下第139章 觀音奴的心病第241章 教官到來第159章 東宮屬官們的勸諫第7章 來自太子的質疑第162章 第一個任務:整頓莫愁湖第90章 咱真是瞎了眼,立了這麼個皇太孫第233章 風帆戰列艦下水第275章 觀音奴:酸了第106章 藍玉的感激第219章 哈密城破,威震西域!第273章 巡撫鳳陽第271章 舊港宣慰使司第257章 “斡脫”第208章 天降暴雨,第二個預言應驗第194章 行會監管,自船幫始第263章 淡馬錫第39章 冰封四百年?第264章 海賊王陳祖義第176章 聖孫駕到,統統閃開第21章 名爲“空印案”的未來天機信息!第217章 兀納失裡的恐懼第309章 合縱連橫第167章 帝王之術第16章 敕封聖孫?呂氏的警覺第158章 嗑死膽大的,嚇死膽小的第192章 父與子第287章 李成桂的自信第205章 秦嶺蟲洞再次開啓第142章 還請王妃告訴我答案第186章 第二個預言,恐怖的天災!第270章 怒海驚濤,艦隊決戰!第38章 人麻了,你管這叫尋常字畫?第144章 藍玉到來(感謝‘37天下無雙’的上第101章 爺爺想做海貿生意?缺錢有辦法啊第295章 朱元璋的打算第205章 秦嶺蟲洞再次開啓第112章 大明世界的改變第171章 將信將疑的兩位藩王第59章 上架感言第120章 白銀貨幣化與一條鞭法第202章 朱雄英的反行業壟斷調查第169章 來根華子第51章 土豆種植神書第73章 卷什麼卷?出海吧!第58章 清朝是怎麼回事?第53章 主僕矛盾第268章 強硬的滿者伯夷帝國第75章 世界地勢圖!震撼無比的大明衆人!第238章 幼軍演習第113章 航海展與古董航海儀器第155章 被皇帝認證的先知第173章 禮有嫡子而無嫡孫第222章 《西涼伎》第76章 跨海徵日,可行否?第9章 馬皇后病危!第262章 下一個時代的人才第87章 朱元璋:老四發動了靖難之役?!第146章 臥槽,舅姥爺!第56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第217章 兀納失裡的恐懼第311章 重機槍登場第298章 導火索第155章 被皇帝認證的先知第247章 局勢突變,大潰敗第160章 被散養的藩王們第172章 朱雄英的謀劃第192章 父與子第279章 唐之藩鎮,翌日之總兵第254章 交趾布政使司成立第139章 觀音奴的心病第232章 五京之議第158章 嗑死膽大的,嚇死膽小的第220章 東察合臺汗國的決定第255章 午門獻俘,亂臣賊子懼!第143章 長命鎖,觀音奴的震驚!第23章 如何解決空印案?第3章 爺爺你穿越到大明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