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白銀貨幣化與一條鞭法

“大孫,這些海外貿易流入的白銀,爲何能爲大明續命七十年?”

朱元璋好奇地問道。

這個說法很有意思,白銀,是怎麼給大明續命的?

一個時辰後,朱雄英的話語,從陰陽炁海中傳了過來。

“因爲白銀在以後肯定會代替銅錢和寶鈔,成爲大明國內外的日常生活和貿易的主要貨幣,而白銀的貨幣化,直接給一項改革,提供了銅錢和寶鈔不可能提供的物質基礎。”

實際上,在洪武朝,因爲社會經濟剛剛從元末戰亂那種百業凋零的狀態中恢復過來,所以現存的寶鈔爲主要貨幣,銅錢爲輔助貨幣的貨幣制度,還能夠勉強運行。

但也僅僅是勉強運行,因爲寶鈔僅僅發放了十幾年,就已經貶值的不成樣子了,誰都不知道這玩意日後會不會跟元朝時候發放的那些紙鈔一樣,直接變成一堆廢紙,所以民間對於洪武寶鈔的使用和流通都不積極,而貨幣一方面貶值,一方面得不到使用者的認可,作用就註定會日益減小。

所以長此以往,寶鈔作爲主要貨幣,肯定是不成的,但大明不僅缺金銀,同樣也缺銅缺的厲害,所以這就尷尬了日常的小額交易比如買個菜什麼的用銅錢還行,但要是涉及到了大額的商品交易,是不可能推着一車一車的銅錢進行的,可偏偏隨着社會經濟從戰亂中恢復過來,逐漸達到繁榮的這個過程,是註定需要能夠滿足大額交易的貨幣的。

如果官府提供不了那麼民間就會自發地搞一些商業通票出來,但這些地區範圍內比較有信譽的商業通票,對於龐大的大明來說,也僅僅是杯水車薪,還是滿足不了全國範圍內的商品交易,或者說,朝廷也不可能允許民間的商業通票取代寶鈔的貨幣地位。

這就尬在這裡了,大明沒能力保證寶鈔的幣值,或者說,大明朝廷還玩不轉這種信用貨幣,廢了洪武寶鈔,換次鈔肯定也是這種結果,但因爲缺乏金銀,寶鈔起不到作用,大明也沒有其他選項可以選擇,那就只能硬拖着以前漢唐時期可以用鐵錢、銅錢,那是因爲社會經濟總量不算大,還能用這些來湊合,但是自宋朝以後,商品經濟蓬勃發展,對貨幣的需求,就遠不止於此了。

朱雄英稍稍解釋,朱元璋就明白了這其中的原理,不由地老臉微紅寶鈔這東西,確實弄得不算成功。

沒辦法,大明的寶鈔,連起碼的金銀平準都沒有,地方官府根本不提供寶鈔和金銀的兌換,寶鈔到底面值多少錢,完全就是朝廷的一句話。

而朝廷或者說朱元璋,對於寶鈔的發行又完全沒有規劃,也不節制,沒錢了就亂印鈔,難免寶鈔的流通日益閉塞。

這些,都是朱元璋一手造成的。

——大量白銀的涌入,卻解決了大明的這種貨幣困境。

隨着海外貿易的發展,尤其是明朝與葡萄牙、荷蘭等西方國家的貿易往來,白銀開始在整個大明境內逐漸流通,白銀在國際貿易中具備高度的通用性,成爲跨國交易的主要貨幣之一,而白銀天然比銅錢昂貴的貨幣特性,也很好地滿足了大明國內的大額商品交易需求,這引發了民衆對白銀的追捧,逐漸使其成爲大明市場上的流通貨幣。

朱雄英繼續道:“未來的大明朝廷也意識到了白銀的重要性,開始採取一系列改革措施以推動白銀貨幣化,規定了白銀與大明寶鈔的兌換比例,而張居正推行的一條鞭法,則是直接把各州縣的田賦、徭役以及其他雜徵總爲一條,合併徵收銀兩,按畝折算繳納,這樣大大簡化了稅制,便於徵收賦稅,同時使地方官吏難於貪墨,進而增加財政收入。”

一條鞭法!

朱元璋細細聽完,頓時眼眸一亮,好辦法啊!

在不久前,思考王朝週期律的時候,朱元璋就苦思冥想過,在未來,如果大明發生了所有王朝都無法避免的大規模土地兼併現象,那麼應該如何應對。

並且,朱元璋也和衆臣探討過這一點。 得出的一致結論是,沒辦法。

新推行的《魚鱗冊》制度,僅僅是朱元璋給大明的土地制度,打上的一個小小補丁,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又能維持多久,在現在的人看來,都是未知數。

而從大明往前數上千年的封建王朝更迭,都證明了土地制度的崩壞,是無可避免的。

無論是漢朝還是唐朝,設定了如何完善乃至嚴苛的土地制度,到了王朝中後期,都會崩壞的不成樣子。

譬如從西魏北周開始推行的均田制,到了隋唐,可以說是登峰造極,制度設計上趨近於完美,可饒是如此,唐朝維持了數十年以後均田制還是逐漸瓦解了,而沒有了土地制度作爲基礎,唐軍的戰鬥力也出現了不可避免的下滑。

朱元璋之所以覺得大孫之前預測的未來很有道理,這一點也是重要原因,衛所制是一定會因爲土地兼併而逐漸轉向募兵制的,賦稅制度也同樣會因土地兼併制度而崩壞。

而大孫所言的這個“一條鞭法”,卻無疑是給未來的大明,提供了一個在土地兼併愈演愈烈後的出路,即完全按照土地,而非土地與人口來徵稅,且收稅全用白銀。

同時,這個辦法,其實即便不是在大孫預測的未來,也是能用的若是打下了日本,大明有了足夠的白銀,一樣可以搞這個所謂的“白銀貨幣化”和“一條鞭法”!

朱元璋斟酌了一下語句,將這條改革思路,與身後的衆臣一說,王景、董倫、劉三吾等人,沉思過後皆是讚歎不止。

“聖孫殿下果然有遠見,這法子,臣覺得以後定然可行!”

“不錯,用白銀當貨幣,收稅也同樣收白銀,這樣哪怕是土地兼併,也是按土地收稅,其實地主富戶,就算把這些土地詭寄到他人名下,還是得交同樣總額的白銀。”

“聖孫殿下洞見萬里!此計可行!”

朱元璋也很是滿意,如此一來,不僅以後真的打下來日本,白銀流入後怎麼用、怎麼收稅的事情,大孫都給規劃好了,而且,應對日後土地兼併,也有了一個相對靠譜的法子。

如此說來,“給大明續命七十年”的說法,真還不算誇張。

但是,隨之而來的還有一個問題。

朱元璋又問道:“那這白銀貨幣化和一條鞭法,既然給大明續命七十年,在現在預測的未來中,大明又爲何會滅亡呢?”

陰陽炁海中過了很久,才傳出來了回答。

“因爲朝廷沒錢了。”

第122章 秦嶺中發生的咄咄怪事第68章 朱棣獻策,道衍密謀第22章 朱元璋:所有人都瞞着咱!第49章 拍賣會預展第115章 龍江造船廠大匠們的驚歎第96章 關於張居正改革的筆記第17章 如何守住漩渦的秘密?第221章 朱雄英的邀請第180章 工業農業商業三條腿走路第228章 外交方面的連鎖反應第198章 傅友文的加入第37章 老登,該爆金幣了!第139章 觀音奴的心病第57章 姜老師講內卷第249章 玉不琢,不成器第205章 秦嶺蟲洞再次開啓第74章 鄭和下西洋?第126章 陰陽炁海最後一次開啓第80章 郭桓案爆發!第132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102章 新式火銃帶來的震撼第48章 來自姜老師的解答第127章 佛朗機炮與紅衣大炮,國公們的震驚第145章 “上等人與狼”第214章 大明的技術瓶頸第196章 保險第126章 陰陽炁海最後一次開啓第276章 帖木兒汗國使團第34章 神器試驗成功,國公們的震驚!第276章 帖木兒汗國使團第214章 大明的技術瓶頸第148章 還有人敢欺負咱大孫?第135章 靴尖上的大明第147章 等等,我啥時候去地府了!第24章 蟲洞傳輸實驗第200章 藍玉的小圈子第154章 認親只是個開始第202章 朱雄英的反行業壟斷調查第219章 哈密城破,威震西域!第273章 巡撫鳳陽第187章 老朱力排衆議第95章 你剛纔說話的語氣,四叔不喜歡第88章 李景隆,咱還是低估你了!第87章 朱元璋:老四發動了靖難之役?!第78章 下下籤第118章 倭寇作亂之根源第279章 唐之藩鎮,翌日之總兵第133章 穿越大明第211章 在皇室成員中威望的樹立第286章 平壤第195章 匪禮失而求野兮第205章 秦嶺蟲洞再次開啓第12章 大孫不會害你第252章 渡江!第29章 古董無線電臺到手!第290章 雪夜第202章 朱雄英的反行業壟斷調查第285章 一戰出雙王第274章 日暮途遠第121章 馬皇后的擔憂第120章 白銀貨幣化與一條鞭法第252章 渡江!第266章 大航海第310章 籌謀第140章 殺身之禍第215章 焦煤鍊鋼法,工匠們的震驚!第271章 舊港宣慰使司第40章 天亡大明!朱元璋的恐懼第214章 大明的技術瓶頸第166章 朱元璋的期許第264章 海賊王陳祖義第130章 藍玉案第36章 告白第17章 如何守住漩渦的秘密?第161章 朱允熥第66章 大孫還陽的可能性第289章 支援艦隊的到來第23章 如何解決空印案?第127章 佛朗機炮與紅衣大炮,國公們的震驚第259章 與近代步槍的差距第193章 幼軍之議第40章 天亡大明!朱元璋的恐懼第182章 火車實驗,深深震撼的衆人!第179章 蓄水池之論,朱元璋的讚歎第241章 教官到來第279章 唐之藩鎮,翌日之總兵第44章 朱元璋的兩個困擾第282章 顧此則失彼第166章 朱元璋的期許第147章 等等,我啥時候去地府了!第78章 下下籤第148章 還有人敢欺負咱大孫?第92章 郭桓案後續,嚴刑之下爲何無法除貪?第276章 帖木兒汗國使團第71章 徐達病重,千鈞一髮!第71章 徐達病重,千鈞一髮!第315章 戰後佈局第228章 外交方面的連鎖反應第170章 真是個烏鴉嘴第116章 火炮上艦?鳴樑海戰是個啥?
第122章 秦嶺中發生的咄咄怪事第68章 朱棣獻策,道衍密謀第22章 朱元璋:所有人都瞞着咱!第49章 拍賣會預展第115章 龍江造船廠大匠們的驚歎第96章 關於張居正改革的筆記第17章 如何守住漩渦的秘密?第221章 朱雄英的邀請第180章 工業農業商業三條腿走路第228章 外交方面的連鎖反應第198章 傅友文的加入第37章 老登,該爆金幣了!第139章 觀音奴的心病第57章 姜老師講內卷第249章 玉不琢,不成器第205章 秦嶺蟲洞再次開啓第74章 鄭和下西洋?第126章 陰陽炁海最後一次開啓第80章 郭桓案爆發!第132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102章 新式火銃帶來的震撼第48章 來自姜老師的解答第127章 佛朗機炮與紅衣大炮,國公們的震驚第145章 “上等人與狼”第214章 大明的技術瓶頸第196章 保險第126章 陰陽炁海最後一次開啓第276章 帖木兒汗國使團第34章 神器試驗成功,國公們的震驚!第276章 帖木兒汗國使團第214章 大明的技術瓶頸第148章 還有人敢欺負咱大孫?第135章 靴尖上的大明第147章 等等,我啥時候去地府了!第24章 蟲洞傳輸實驗第200章 藍玉的小圈子第154章 認親只是個開始第202章 朱雄英的反行業壟斷調查第219章 哈密城破,威震西域!第273章 巡撫鳳陽第187章 老朱力排衆議第95章 你剛纔說話的語氣,四叔不喜歡第88章 李景隆,咱還是低估你了!第87章 朱元璋:老四發動了靖難之役?!第78章 下下籤第118章 倭寇作亂之根源第279章 唐之藩鎮,翌日之總兵第133章 穿越大明第211章 在皇室成員中威望的樹立第286章 平壤第195章 匪禮失而求野兮第205章 秦嶺蟲洞再次開啓第12章 大孫不會害你第252章 渡江!第29章 古董無線電臺到手!第290章 雪夜第202章 朱雄英的反行業壟斷調查第285章 一戰出雙王第274章 日暮途遠第121章 馬皇后的擔憂第120章 白銀貨幣化與一條鞭法第252章 渡江!第266章 大航海第310章 籌謀第140章 殺身之禍第215章 焦煤鍊鋼法,工匠們的震驚!第271章 舊港宣慰使司第40章 天亡大明!朱元璋的恐懼第214章 大明的技術瓶頸第166章 朱元璋的期許第264章 海賊王陳祖義第130章 藍玉案第36章 告白第17章 如何守住漩渦的秘密?第161章 朱允熥第66章 大孫還陽的可能性第289章 支援艦隊的到來第23章 如何解決空印案?第127章 佛朗機炮與紅衣大炮,國公們的震驚第259章 與近代步槍的差距第193章 幼軍之議第40章 天亡大明!朱元璋的恐懼第182章 火車實驗,深深震撼的衆人!第179章 蓄水池之論,朱元璋的讚歎第241章 教官到來第279章 唐之藩鎮,翌日之總兵第44章 朱元璋的兩個困擾第282章 顧此則失彼第166章 朱元璋的期許第147章 等等,我啥時候去地府了!第78章 下下籤第148章 還有人敢欺負咱大孫?第92章 郭桓案後續,嚴刑之下爲何無法除貪?第276章 帖木兒汗國使團第71章 徐達病重,千鈞一髮!第71章 徐達病重,千鈞一髮!第315章 戰後佈局第228章 外交方面的連鎖反應第170章 真是個烏鴉嘴第116章 火炮上艦?鳴樑海戰是個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