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派往日本錦衣衛的回信

用身體遮住屏風的朱元璋本來有些不悅,但聽聞此言,神情頓時一震,眼中閃過一絲精光。

他沉穩地走到蔣𤩽面前,問道:“消息可曾確認無誤?”

蔣𤩽點頭如搗蒜,回答道:“千真萬確,陛下!扮作商人派往日本的錦衣衛親眼所見,石見有銀山開採,不過開採量很少,應當是當地土人並不知曉這些寶藏的價值,只是將其視爲尋常的礦產伴生的金銀,所以並沒有進行大規模發掘.而佐渡國雖然名爲一國,但實際上乃是一個小島,用於流放日本貴族,防備非常鬆懈,因此不難潛入,而在島中河流,常有活不下去的日本貧民偷渡過來當淘金客,隨錦衣衛一同前往的探勘的匠人,也確定了島上一定有金山的存在,儲量很多,只不過開採應該較爲困難。”

這些金山銀山,雖然在這個時代尚未開始大規模開採,但也早有種種預兆,實際上,一旦開採,那麼其礦脈之豐富,足以令人瞠目結舌。

日本人對此幾乎一無所知,這正是大明國運昌盛的天賜良機!

朱元璋聽罷,哈哈大笑,聲音在華蓋殿內迴盪,他轉身走回御座,坐下後,仍然難掩心中的激動。

朱元璋深知,這些金山銀山的發現,對於大明來說,無疑是一筆可以支用上百年之久的財富,不僅可以充實國庫,增強大明的經濟實力,還可以用來對外購買所需的物資,或是用於賞賜功臣、使節之用.要知道,大明全國每年的白銀開採量只有可憐的幾萬兩,而且銀礦還在不斷地減產,朱元璋用來宴請大臣進行賞賜的時候,用的都還是元朝留下來的八思巴文銀幣,連新鑄一些銀幣都捨不得。

“錦衣衛做得很好,至於保密的事情”

“陛下放心,派往日本的錦衣衛,都是絕對忠誠可靠之人,不可能透露出半句,若是有半點風聲走漏,我先行了鎮撫司的規矩,再提着自己腦袋來見。”

蔣𤩽這話說的挺狠,朱元璋點了點頭,只道:“好好做事。”

蔣𤩽聞言,心中大喜,連忙叩首謝恩,他知道雖然自己沒有親自前往日本,但是這次發現金山銀山的錦衣衛的行動都是他全程策劃的,因此這份功勞肯定要歸到他的頭上,而這件事,也足以讓他在錦衣衛中的地位更加穩固,甚至更進一步,成爲僅次於指揮使毛驤的皇帝心腹,這一點不需要皇帝明說,甚至有沒有官階或是物質上的賞賜,對於蔣𤩽來說都不重要,簡在帝心比什麼官階都有用。

而蔣𤩽退下以後,很快,太子朱標及衆位國公就被召集前來了。

在華蓋殿前方的奉天殿內,朱元璋端坐在龍椅上,目光如炬地掃視着殿下站立的國公們,他的手指無意識地敲打着御座的扶手,這是他思考時的習慣動作,大殿內的氣氛凝重,每個人的臉上都寫滿了嚴肅。

“咱召集你們來,是爲了討論一件大事——跨海遠征日本。”

朱元璋的聲音在大殿內迴盪,每個字都像是砸在衆人心頭一樣。

“父皇,難道是?”朱標忽然意識到了什麼。

“不錯,錦衣衛回報,日本確實如英兒預測一般,出現了金山銀山!”

衆臣聞言都是心中一震,不過驚喜過後,還是開始認真考慮起了這件事情,此前雖然商議過,但畢竟情報沒有落實,所以做不得數,但現在錦衣衛既然已經篤定,在聖孫告知的座標上發現了金山銀山,那麼這件事情,就要慎重考慮了。

魏國公徐達首先發言,已經痊癒的他聲音沉穩有力:“蒙古人百年前兩次遠征日本,都以慘敗告終,如今我軍水師荒廢,且都是內河水師,尚不具備跨海遠征的條件,如果貿然行事,恐怕會步蒙古人的後塵,還望陛下慎重。”

蒙古人第一次跨海徵日是在至元十一年的時候,以鳳州經略使忻都、高麗軍民總管洪茶丘主帥,由水師搭載陸師,浩浩蕩蕩地開赴日本對馬島,這支軍隊由契丹人、高麗屯田軍、降元金人與北方漢人組成,可以說是雜牌軍。而在元軍登陸九州島後,日本人的抵抗相當頑強,出發前元軍並沒有預計到這次跨海徵日戰爭的困難,在後勤補給上沒有做太多準備,運送補給的船隻又因爲颶風無法抵達,餓着肚子的元軍被日本人趕下了海,僅有半數部隊逃出生天。

蒙古人第二次跨海徵日則是在至元十八年,此役被日本稱作“弘安之役”,元朝汲取了上次失利的教訓,這次兵分兩路,北路軍還是契丹人、高麗人、金人、北方漢人的組合,而南路軍則是由精於水戰的宋朝降將范文虎率領,兩路軍中也有相當數量的蒙古軍官和士兵。

日本人也沒閒着,北條家沿博多灣海岸線修築出很多高約兩三米、底部寬達三米的防禦工事,取號“元寇堡壘”,用於觀察海面上元軍的態勢及抵禦其搶灘登陸,但日本人的準備基本都白做了,一場被日本人稱爲“神風”的颶風過後,元軍被摧毀殆盡,這次連登陸的影子都沒摸到。

蒙古人兩次遠征日本的慘痛失敗,距今不過一百一十年,所以對於這個時代的大明君臣來說,遠征日本,還是需要冒很大風險的,畢竟,當年橫掃天下的蒙古人都栽了,誰也不敢打包票說自己打這仗一定沒問題不僅這海上颶風有點邪性,而且日本本身也不容忽視,其國內雖尚未結束南北朝戰亂,但整體仍然是一個人口上千萬、兵馬數十萬的大國,就體量而言,甚至要大於北元,並且已經維持了數千年的獨立,絕非是一個能夠輕易攻取的對象。

韓國公李善長點了點頭,表示贊同徐達的觀點:“陛下,臣也認爲消息雖然探明,但此時不宜遠征日本,最起碼,要準備好一支規模十萬人上下的遠洋水師,並且讓軍隊專門訓練登陸作戰,且準備好一旦戰爭陷入曠日持久之後還能夠充足供應的後勤物資,纔有戰而勝之的把握。”

“而且,我軍既然已經在北方邊境上,準備發起對北元的總攻,還是應當以北元這個生死大敵爲重。”

這話倒是沒錯,大明先後收復了雲南和遼東,爲的就是這最後一擊,跨海徵日雖然重要,但還沒有覆滅北元重要。

鄭國公常茂則持不同意見,他上前一步,慷慨陳詞:“陛下,臣以爲我們應該趁此機會遠征日本,日本雖然隔着大海,但本身此時尚處於南北朝內亂之中,我朝兵強馬壯,只要能夠登陸定能一舉成功。況且,日本對我朝一直心懷不臣,還敢殺戮我大明使者,此次遠征可以震懾他們,揚我國威。”

常茂口中的這件事,指的是當年朱元璋派遣使者前往日本,而日本方面不僅拒絕了明朝要其稱臣納貢的要求,並以明使無禮爲由把主使楊載和副使吳文華扣押起來,最後還斬殺了五個人,可以說是對大明威嚴的挑釁,這件事情,讓大明的高層始終耿耿於懷。

曹國公李文忠也表達了自己的看法:“陛下,臣認爲遠征日本有利有弊。利在可以獲得金山銀山,弊在可能會損耗國力勞而無功,但不論如何,都應儘早下定決心,否則如果等日本結束南北朝戰亂,再恢復過來,到時候打起來可能更費勁了。”

實際上,大明高層的判斷並沒有錯,眼下是洪武二十年,日本的南北朝分裂,已經進入了終局,南朝在九州、四國、本州等地,都陷入了全面頹勢。

而如果歷史走向沒有任何改變的話,那麼再過五年,到了洪武二十五年,日本南朝的大覺寺統和北朝的持明院統,將在室町幕府幕府將軍足利義滿的主持下,締結著名的《明德和約》,締約後南朝的後龜山天皇將向北朝的後小松天皇讓渡天皇三神器(天叢雲劍、八尺瓊勾玉、八咫鏡),從而結束持續了足足一甲子之久的日本南北朝分裂的局面。

朱元璋聽着衆臣的發言,眉頭緊鎖,他知道這是一個艱難的抉擇,稍有不慎就可能重蹈蒙古人的覆轍,但他也清楚,如果放棄這次機會,等日本重新完成統一,從南北朝的巨大創傷中恢復過來,那以後想打恐怕就難了。

而且,考慮到日本因爲南北朝戰亂而產生的流浪武士,正在組成倭寇不斷的肆無忌憚地侵擾大明的邊境,難免日本恢復過來之後,反而會成建制的騷擾大明,此時不打,日後遺禍無窮,這也是一種隱患。

畢竟,再怎麼說,自己主動出擊,也比等敵人緩過氣來以後被動挨打要強得多。

因此,經過一番思想鬥爭後,朱元璋終於做出了決定:“日本,咱打定了,蒙古人做不到的事情,咱們漢人未必做不到!從今日起,訓練士卒,興建水師,儲備輜重,爭取五年之內,一舉徵平日本!”

第53章 主僕矛盾第58章 清朝是怎麼回事?第25章 咱大孫果然是有辦法的!第250章 雞翎關破第1章 爺爺,我想你了第281章 半島博弈第189章 曹國公府第93章 朱棣:好侄兒,放學別跑!第70章 身上不屬於現代的痕跡第53章 主僕矛盾第182章 火車實驗,深深震撼的衆人!第99章 派往日本錦衣衛的回信第57章 姜老師講內卷第231章 進攻日本外島的藉口第221章 朱雄英的邀請第39章 冰封四百年?第93章 朱棣:好侄兒,放學別跑!第116章 火炮上艦?鳴樑海戰是個啥?第129章 爺爺是什麼品級?第107章 我大明天下無敵啊!第35章 講《明史》的姜老師第2章 咱的大孫,還活着?!第132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33章 壞了,爺爺不記得前世記憶了第192章 父與子第214章 大明的技術瓶頸第6章 朱雄英的猜想第184章 袁珙的投名狀第108章 北元朝廷的困境第86章 您說我應該回到大明嗎?第275章 觀音奴:酸了第15章 道衍覲見,陰陽炁海之謎!第57章 姜老師講內卷第155章 被皇帝認證的先知第144章 藍玉到來(感謝‘37天下無雙’的上第157章 新手引導任務:熟悉皇宮環境第179章 蓄水池之論,朱元璋的讚歎第213章 工業化的基礎第94章 朱標的推測:允炆就是“永樂帝”?第180章 工業農業商業三條腿走路第214章 大明的技術瓶頸第177章 安置房項目交付第78章 下下籤第72章 天花與琴納牛痘接種法第53章 主僕矛盾第94章 朱標的推測:允炆就是“永樂帝”?第19章 辦公室中的線索第140章 殺身之禍第10章 重新燃起希望的朱元璋第308章 酒屋土倉第215章 焦煤鍊鋼法,工匠們的震驚!第243章 朱元璋的決定第196章 保險第95章 你剛纔說話的語氣,四叔不喜歡第175章 鬼市第294章 李成桂自戮第127章 佛朗機炮與紅衣大炮,國公們的震驚第57章 姜老師講內卷第125章 大明版“杯酒釋兵權”第289章 支援艦隊的到來第86章 您說我應該回到大明嗎?第144章 藍玉到來(感謝‘37天下無雙’的上第131章 如何確認身份【求保底月票!】第61章 黑麥與木薯,神種降臨!第32章 爺爺你真是魂穿啊?!第52章 朱元璋:大孫能還陽?!第223章 令人驚訝的鋼筋水泥城牆第26章 道衍:若燕王不棄第188章 第二個任務第36章 告白第226章 火器化部隊的想法第102章 新式火銃帶來的震撼第17章 如何守住漩渦的秘密?第246章 聯軍內訌第158章 嗑死膽大的,嚇死膽小的第233章 風帆戰列艦下水第40章 天亡大明!朱元璋的恐懼第199章 鎮江龍王節,蒸汽船亮相第100章 遠洋艦隊花費,朱元璋的煩惱第21章 名爲“空印案”的未來天機信息!第131章 如何確認身份【求保底月票!】第106章 藍玉的感激第312章 戰勝第317章 新時代的到來第30章 朱棣的求證第301章 廟算第95章 你剛纔說話的語氣,四叔不喜歡第175章 鬼市第58章 清朝是怎麼回事?第6章 朱雄英的猜想第249章 玉不琢,不成器第211章 在皇室成員中威望的樹立第130章 藍玉案第295章 朱元璋的打算第79章 牛痘接種法的神效,震撼的江南災民!第255章 午門獻俘,亂臣賊子懼!第255章 午門獻俘,亂臣賊子懼!第164章 登錄在野謀士:道衍第158章 嗑死膽大的,嚇死膽小的第304章 吉野
第53章 主僕矛盾第58章 清朝是怎麼回事?第25章 咱大孫果然是有辦法的!第250章 雞翎關破第1章 爺爺,我想你了第281章 半島博弈第189章 曹國公府第93章 朱棣:好侄兒,放學別跑!第70章 身上不屬於現代的痕跡第53章 主僕矛盾第182章 火車實驗,深深震撼的衆人!第99章 派往日本錦衣衛的回信第57章 姜老師講內卷第231章 進攻日本外島的藉口第221章 朱雄英的邀請第39章 冰封四百年?第93章 朱棣:好侄兒,放學別跑!第116章 火炮上艦?鳴樑海戰是個啥?第129章 爺爺是什麼品級?第107章 我大明天下無敵啊!第35章 講《明史》的姜老師第2章 咱的大孫,還活着?!第132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33章 壞了,爺爺不記得前世記憶了第192章 父與子第214章 大明的技術瓶頸第6章 朱雄英的猜想第184章 袁珙的投名狀第108章 北元朝廷的困境第86章 您說我應該回到大明嗎?第275章 觀音奴:酸了第15章 道衍覲見,陰陽炁海之謎!第57章 姜老師講內卷第155章 被皇帝認證的先知第144章 藍玉到來(感謝‘37天下無雙’的上第157章 新手引導任務:熟悉皇宮環境第179章 蓄水池之論,朱元璋的讚歎第213章 工業化的基礎第94章 朱標的推測:允炆就是“永樂帝”?第180章 工業農業商業三條腿走路第214章 大明的技術瓶頸第177章 安置房項目交付第78章 下下籤第72章 天花與琴納牛痘接種法第53章 主僕矛盾第94章 朱標的推測:允炆就是“永樂帝”?第19章 辦公室中的線索第140章 殺身之禍第10章 重新燃起希望的朱元璋第308章 酒屋土倉第215章 焦煤鍊鋼法,工匠們的震驚!第243章 朱元璋的決定第196章 保險第95章 你剛纔說話的語氣,四叔不喜歡第175章 鬼市第294章 李成桂自戮第127章 佛朗機炮與紅衣大炮,國公們的震驚第57章 姜老師講內卷第125章 大明版“杯酒釋兵權”第289章 支援艦隊的到來第86章 您說我應該回到大明嗎?第144章 藍玉到來(感謝‘37天下無雙’的上第131章 如何確認身份【求保底月票!】第61章 黑麥與木薯,神種降臨!第32章 爺爺你真是魂穿啊?!第52章 朱元璋:大孫能還陽?!第223章 令人驚訝的鋼筋水泥城牆第26章 道衍:若燕王不棄第188章 第二個任務第36章 告白第226章 火器化部隊的想法第102章 新式火銃帶來的震撼第17章 如何守住漩渦的秘密?第246章 聯軍內訌第158章 嗑死膽大的,嚇死膽小的第233章 風帆戰列艦下水第40章 天亡大明!朱元璋的恐懼第199章 鎮江龍王節,蒸汽船亮相第100章 遠洋艦隊花費,朱元璋的煩惱第21章 名爲“空印案”的未來天機信息!第131章 如何確認身份【求保底月票!】第106章 藍玉的感激第312章 戰勝第317章 新時代的到來第30章 朱棣的求證第301章 廟算第95章 你剛纔說話的語氣,四叔不喜歡第175章 鬼市第58章 清朝是怎麼回事?第6章 朱雄英的猜想第249章 玉不琢,不成器第211章 在皇室成員中威望的樹立第130章 藍玉案第295章 朱元璋的打算第79章 牛痘接種法的神效,震撼的江南災民!第255章 午門獻俘,亂臣賊子懼!第255章 午門獻俘,亂臣賊子懼!第164章 登錄在野謀士:道衍第158章 嗑死膽大的,嚇死膽小的第304章 吉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