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您說我應該回到大明嗎?

第86章 您說我應該回到大明嗎?

洪武十九年的早春,京城內微風輕拂。

剛下過一場雨,陽光透過雲層灑落在奉天殿金碧輝煌的琉璃瓦上,上面殘存的水滴在陽光下閃爍着耀眼的光芒。

殿前廣場的角落牆縫裡,幾株新綠的嫩草頑強地探出頭來,彷彿在宣告春天的到來。

朱元璋端坐在龍椅上,埋頭批閱着案前堆積如山的奏章。

其實有的時候,朱元璋覺得自己跟民間醫館裡坐診的醫生,似乎沒什麼分別,他的筆尖滑過奏章,就猶如在觸摸着大明的脈搏。

剛剛批閱的那份奏章,是曹國公李文忠通過浙江布政使司發來的無線電報,無線電報從浙江布政使司發到了皇宮內的文樓,然後由文樓內翰林院的庶吉士謄寫成奏章呈上來,訊息通訊可謂是快捷無比.說實話,有了大孫送來的無線電報,朱元璋可就再也忍受不了快馬加鞭那慢騰騰的通訊速度了。

其中主要內容是關於江南地區天花的控制情況,奏章中提及,由於廣泛推行了聖孫傳授的牛痘接種法,原本肆虐的天花已得到了有效控制,且大部分百姓都已接種了牛痘,獲得了免疫。

朱元璋的嘴角不禁露出了微笑,他彷彿看到了江南地區的百姓們因爲接種了牛痘而重獲新生的喜悅場景。

這份功績,顯然主要要歸功於他的大孫身上,而派往江南的醫師們也功不可沒。

朱元璋擡起頭,揉了揉有些發酸的脖頸,望向殿外湛藍的天空,心中涌起一股自豪,大明在他的治理下,已經蒸蒸日上了起來,不僅收復了漢唐等傳統大一統帝國的全部國土,雲南、遼東、甘肅、河湟.更是在政治經濟上有了全面的發展。

然而,他並未沉浸在這份喜悅之中太久,很快便回過神來,繼續批閱着奏章。

這時,一份關於江南土地情況的奏章引起了他的注意,朱元璋眉頭微皺,想起了江南水災的時候,那些士紳地主們勾結基層胥吏瞞報受災田地的情況,事實上,這種類似的問題一直困擾着他,讓他對江南的土地情況充滿了擔憂,畢竟,江南是現在大明最大的糧倉和賦稅徵收地。

在農業社會,主要糧食產地的情況,可以說是直接關係帝國的穩定。

朱元璋轉頭問向旁邊的軍機大臣董倫:“董愛卿,江南土地清丈情況如何了?”

董倫躬身回答道:“啓稟陛下,按照您的旨意,《魚鱗圖冊》制度已經率先在江南開始製作了。此前,大明一直使用《黃冊》來覈准土地,但《黃冊》的弊端日益顯現,導致土地情況混亂不堪,而《魚鱗圖冊》的製作,將能夠更加準確地丈量土地、登記田產,有效避免士紳地主的欺瞞行爲。”

之前大明覈准土地,用的是《黃冊》,而《黃冊》有四項統計內容,分別是舊管、新收、開除、實在,但是《黃冊》的弊端在於,江南和浙江等地的地主士紳,往往會通過把田產詭寄親鄰佃僕的辦法,來逃避賦稅和徭役,讓《黃冊》失去了本來的意義,導致富者愈富、窮者愈窮。

朱元璋針對這個問題,派出御史專門負責此事,召集裡甲耆民,躬履田畝,丈量每塊土地的方圓四至,繪成簡圖,編上字號,登記田土姓名和土地優劣、方圓尺寸大小,再編類爲冊.因繪圖大小交錯,狀如魚鱗,而稱作《魚鱗圖冊》,相當於給土地畫了份地圖,並且將土地的原阪、墳衍、沃瘠、沙滷等屬性分別註明。 而如果土地主人想要賣地,那麼稅糧就隨地契過戶,由裡甲報告州縣,州縣於年末通行造冊然後送達府一級,從而避免了產去稅存和士紳詭寄的弊端,來保證朝廷的賦稅收入。

朱元璋聽後點頭表示讚許,他深知《魚鱗圖冊》的製作對於大明江山的重要性,這不僅能夠保證朝廷的賦稅收入,還能進一步鞏固皇權,不過只有一點弊端,那就是州縣一級必須不怕麻煩,定時更新《魚鱗圖冊》,否則的話,恐怕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這時宦官馬三保走了進來,他躬身向朱元璋稟報道:“陛下,鐘山聖孫壇上的陰陽炁海已經再次開啓了。”

已經等待了過了一個春秋的朱元璋聞言大喜過望,他立刻站起身來,對董倫等軍機大臣說道:“咱現在就要過去,諸卿且隨駕聽候吧。”

這就是皇帝讓他們在外邊待着的意思了,董倫、王景、劉三吾等軍機司的軍機大臣並無異議。

一路上,透過馬車的窗,看着逐漸從寒冬中復甦過來的京城,街道上市井小民熙熙攘攘,朱元璋的思緒飄飛,他想起了自己年輕時的艱辛奮鬥,也想起了建立大明的偉大曆程.如今,大明帝國已經屹立在這片土地上將近二十年,可以說是繁榮昌盛、國泰民安,只可惜王朝後續第三代的繼承者,都沒有什麼令他滿意的,朱允炆太迂腐,朱允熥又太怯懦。

很快,他們便來到了鐘山聖孫壇。

只見壇上香菸繚繞,一片神秘而莊嚴的氣氛。

實際上,爲了通過天人感應理論來強化皇權,並藉此彰顯聖孫庇佑大明的神聖,今年朱元璋令人編了兩本書,一本是翰林院的儒臣們編集歷代帝王祭祀、祥異、感應等可爲鑑戒之事爲書,名《存心錄》;另一本則是讓軍機大臣劉三吾編類漢唐以來災異之應於臣下的事例,名《省躬錄》。

這兩本神秘學小冊子,朱元璋讓國子監的印刷所印刷後,廣泛地配發到了京城各級官員手中。

軍機大臣們對着聖孫壇恭敬地行禮參拜,他們知道,每一次陰陽炁海的開啓,都意味着大明將迎來新的機遇或者是挑戰,而這次,顯然大概率是好消息多一些。

不過跟前幾次一樣,過了很久以後,陰陽炁海才傳出來消息。

但跟以前不同的是,這次聖孫殿下的第一句話就很炸裂。

“——爺爺,您說我應該回到大明嗎?”

歷史類最高均訂作品,你絕對不能錯過的好書!

(本章完)

第63章 如何讓大明擺脫宿命?第299章 興福寺之戰第119章 隆慶開關的巨大利益第82章 我真是古代穿越者第268章 強硬的滿者伯夷帝國第225章 幼軍初立(八千字大章)第216章 藍玉的抉擇第242章 大明使團的遭遇第190章 離家出走的表哥李景隆第266章 大航海第307章 關東第208章 天降暴雨,第二個預言應驗第183章 長夜第136章 初遇解縉第140章 殺身之禍第34章 神器試驗成功,國公們的震驚!第107章 我大明天下無敵啊!第23章 如何解決空印案?第200章 藍玉的小圈子第169章 來根華子第46章 朱允炆:這啥啊?揪一株!第154章 認親只是個開始第292章 大勝!第171章 將信將疑的兩位藩王第260章 太湖蟲洞的開啓第198章 傅友文的加入第137章 解縉的介紹信第237章 廢除海禁的初步構想第199章 鎮江龍王節,蒸汽船亮相第52章 朱元璋:大孫能還陽?!第90章 咱真是瞎了眼,立了這麼個皇太孫第224章 來自鄭夢周的求救信第253章 胡季犛身死第22章 朱元璋:所有人都瞞着咱!第193章 幼軍之議第178章 爆火的湖景別墅,藩王們的震驚!第186章 第二個預言,恐怖的天災!第256章 聖賢 盜賊 豪傑第152章 抵達京城第248章 頓兵於雄關之下第248章 頓兵於雄關之下第236章 仗劍去國第127章 佛朗機炮與紅衣大炮,國公們的震驚第299章 興福寺之戰第111章 殿試上怒噴海禁政策的解縉第174章 應天府第204章 行會登記的後續影響第234章 皇室海上貿易第261章 第一條鐵路建成第24章 蟲洞傳輸實驗第154章 認親只是個開始第239章 李戰神問對第50章 沐錦月的決定第295章 朱元璋的打算第291章 決戰大同江第28章 小富婆的幫助第209章 衆志成城第57章 姜老師講內卷第77章 朱棣:永樂帝壞了海禁?我第一個不答第83章 別古崖的秘密第206章 壓縮餅乾帶來的震撼第90章 咱真是瞎了眼,立了這麼個皇太孫第256章 聖賢 盜賊 豪傑第222章 《西涼伎》第115章 龍江造船廠大匠們的驚歎第314章 滅亡室町幕府第47章 畝產三千斤!朱元璋的震撼第152章 抵達京城第191章 李景隆:我能成爲大明戰神?第170章 真是個烏鴉嘴第141章 四海商會第256章 聖賢 盜賊 豪傑第233章 風帆戰列艦下水第308章 酒屋土倉第276章 帖木兒汗國使團第143章 長命鎖,觀音奴的震驚!第210章 抗洪勝利,李文忠的欣賞第272章 未來計劃第43章 “送點人下去”的可行性第142章 還請王妃告訴我答案第220章 東察合臺汗國的決定第143章 長命鎖,觀音奴的震驚!第289章 支援艦隊的到來第7章 來自太子的質疑第70章 身上不屬於現代的痕跡第311章 重機槍登場第148章 還有人敢欺負咱大孫?第55章 世界局勢與蒙古人的威脅第178章 爆火的湖景別墅,藩王們的震驚!第45章 日防夜防,家賊難防第286章 平壤第259章 與近代步槍的差距第110章 天元帝身死,北元覆滅!第317章 新時代的到來第315章 戰後佈局第173章 禮有嫡子而無嫡孫第78章 下下籤第52章 朱元璋:大孫能還陽?!第232章 五京之議第215章 焦煤鍊鋼法,工匠們的震驚!
第63章 如何讓大明擺脫宿命?第299章 興福寺之戰第119章 隆慶開關的巨大利益第82章 我真是古代穿越者第268章 強硬的滿者伯夷帝國第225章 幼軍初立(八千字大章)第216章 藍玉的抉擇第242章 大明使團的遭遇第190章 離家出走的表哥李景隆第266章 大航海第307章 關東第208章 天降暴雨,第二個預言應驗第183章 長夜第136章 初遇解縉第140章 殺身之禍第34章 神器試驗成功,國公們的震驚!第107章 我大明天下無敵啊!第23章 如何解決空印案?第200章 藍玉的小圈子第169章 來根華子第46章 朱允炆:這啥啊?揪一株!第154章 認親只是個開始第292章 大勝!第171章 將信將疑的兩位藩王第260章 太湖蟲洞的開啓第198章 傅友文的加入第137章 解縉的介紹信第237章 廢除海禁的初步構想第199章 鎮江龍王節,蒸汽船亮相第52章 朱元璋:大孫能還陽?!第90章 咱真是瞎了眼,立了這麼個皇太孫第224章 來自鄭夢周的求救信第253章 胡季犛身死第22章 朱元璋:所有人都瞞着咱!第193章 幼軍之議第178章 爆火的湖景別墅,藩王們的震驚!第186章 第二個預言,恐怖的天災!第256章 聖賢 盜賊 豪傑第152章 抵達京城第248章 頓兵於雄關之下第248章 頓兵於雄關之下第236章 仗劍去國第127章 佛朗機炮與紅衣大炮,國公們的震驚第299章 興福寺之戰第111章 殿試上怒噴海禁政策的解縉第174章 應天府第204章 行會登記的後續影響第234章 皇室海上貿易第261章 第一條鐵路建成第24章 蟲洞傳輸實驗第154章 認親只是個開始第239章 李戰神問對第50章 沐錦月的決定第295章 朱元璋的打算第291章 決戰大同江第28章 小富婆的幫助第209章 衆志成城第57章 姜老師講內卷第77章 朱棣:永樂帝壞了海禁?我第一個不答第83章 別古崖的秘密第206章 壓縮餅乾帶來的震撼第90章 咱真是瞎了眼,立了這麼個皇太孫第256章 聖賢 盜賊 豪傑第222章 《西涼伎》第115章 龍江造船廠大匠們的驚歎第314章 滅亡室町幕府第47章 畝產三千斤!朱元璋的震撼第152章 抵達京城第191章 李景隆:我能成爲大明戰神?第170章 真是個烏鴉嘴第141章 四海商會第256章 聖賢 盜賊 豪傑第233章 風帆戰列艦下水第308章 酒屋土倉第276章 帖木兒汗國使團第143章 長命鎖,觀音奴的震驚!第210章 抗洪勝利,李文忠的欣賞第272章 未來計劃第43章 “送點人下去”的可行性第142章 還請王妃告訴我答案第220章 東察合臺汗國的決定第143章 長命鎖,觀音奴的震驚!第289章 支援艦隊的到來第7章 來自太子的質疑第70章 身上不屬於現代的痕跡第311章 重機槍登場第148章 還有人敢欺負咱大孫?第55章 世界局勢與蒙古人的威脅第178章 爆火的湖景別墅,藩王們的震驚!第45章 日防夜防,家賊難防第286章 平壤第259章 與近代步槍的差距第110章 天元帝身死,北元覆滅!第317章 新時代的到來第315章 戰後佈局第173章 禮有嫡子而無嫡孫第78章 下下籤第52章 朱元璋:大孫能還陽?!第232章 五京之議第215章 焦煤鍊鋼法,工匠們的震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