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解縉的介紹信

茶樓之內客人並不多,淡淡的茶香與木質裝飾的氣味融爲一體,給人一種靜謐且舒適的感覺。

朱雄英被引領至二樓的一間雅間,那裡坐着一個青年,正是先前在窗邊觀察的那位讀書人。

單覷他面相,細眉,單眼皮,隆準鼻,有兩道不深的法令紋,看起來便像個不好招惹的。

“法師,請坐。”

不過跟有些難以近人的面相不同,他倒是微笑着站起身,爲朱雄英斟上一杯熱茶,隨後執着茶自我介紹道。

“在下藍田知縣解縉,適才見到法師在集市上爲民解圍,甚是佩服。”

朱雄英聞言一怔,解縉?

這個名字,在明初可以說是相當有名了,畢竟是公認的明初第一才子,日後是要當內閣首輔、修《永樂大典》的存在,只不過結局嘛,好像不怎麼好被錦衣衛灌酒後埋在雪地裡凍死了。

可是,解縉爲什麼會出現在這裡?朱雄英不記得解縉有來到陝西地區當官的履歷。不過既然是平行世界的大明,那麼有些變化,想來倒是理所應當之事。

這一切不過是心思電轉一瞬間的事情,他沒有愣神太久,隨後朱雄英也進行了自我介紹。

“在下法號弘一,見過解知縣。”

嗯,蹭了一下李叔同,倒不是故意碰瓷,而是填法號的時候,朱雄英想了半天就想起來這麼個名字,畢竟是語文考試裡經常出現的,聽起來也很舒服。

“原來是弘一法師,聽起來還是吳地口音?”

“正是如此。”

解縉把手中所執茶杯放下,伸手示意:“我是江西人,來北方聽不慣此地口音,聽到吳音反倒親切.且坐下喝茶慢慢說吧。”

朱雄英接過茶杯,輕抿一口,茶香沁人心脾。

“世人皆知藍田有玉卻不知本地之茶也殊爲清新。”

解縉打量着朱雄英,眼中閃過一絲讚賞:“法師不僅熟知大明律,還勇於站出來爲百姓說話,這份膽識和正義,實乃我輩楷模。”

朱雄英微微一笑道:“知縣大人過獎了,只是做了該做之事。”

“可惜。”

解縉看着窗外的人來人往,搖了搖頭:“一屋難掃,天下更難掃,這小小一縣之地,便是藏污納垢不堪入目,站着都髒鞋,避在房頂上纔有片刻清淨。”

看來解縉在這藍田縣雖然是知縣,是理論上最大的官員,但也有很多難以解決或者說不想解決的問題。

實際上,大明的地方就是如此,小吏們幾乎都是從元朝繼承過來的,在當地盤根錯節上百年,互相之間通過姻親和利益交換,已經牢牢地把持住了地方,朝廷任命的流官在這裡任期不過幾年,用“強龍不壓地頭蛇”來形容二者的關係再合適不過。

正因如此,解縉纔會在應該當值的時間跑來喝茶,纔會在茶樓看着捕快欺壓百姓無動於衷,因爲他很清楚,這些事情他管得了一時管不了一世,如果真把胥吏差役都逼急了,一點好處都不讓他們撈,那藍田縣也基本停擺了,解縉可以這麼幹,但沒必要,對他只有弊沒有利。

而解縉被派來此地爲官,本就有幾分貶謫的意思,他還年輕,沒有那麼開闊的心胸,就算不氣沮,也很難在這種環境下振作起來或者說,解縉作爲文人的身份,其實多於作爲官員的。

於是,逃避現實,以詩酒茶花自娛,幾乎就成了他的唯一選擇。

這種苦悶並無人可以訴說,作爲知縣,他也不能在下屬面前流露出軟弱沮喪的態度。 而眼前這個年輕的吳地遊方僧人的出現,卻讓解縉有了短暫釋放壓抑的機會,反正說與他聽也不過是一個他鄉過客,什麼影響都沒有。

兩人交談甚歡,從大明律法談到民間疾苦,解縉對朱雄英的見識大爲讚賞,而朱雄英也對這位年輕知縣的才華感到欽佩,同時,也藉由解縉這個比普通百姓更高的視角,對於大明社會的現狀有了更深刻的瞭解。

“法師是江南吳地之人,不知不遠萬里來此,所爲何事?”解縉忽然問道。

朱雄英沉吟片刻:“我本是行腳僧,四處雲遊,並無固定去處。但既然來到藍田,便想多留幾日,看看這裡的風土人情,再往西安城去。”

“那甚好。”

解縉眼前一亮,似是想起了什麼,拍手道:“若是法師欲往西安城去,解某倒是可以介紹一樁差事。”

解縉沒有擺官架子自稱本官,而是以友人相交自稱解某,但這反而引起了朱雄英的疑慮。

差事?不會是什麼跑腿送信之類的活吧?其實若是如此倒還好,就怕有更麻煩的事情。

他顯然想岔了,解縉隨後把事情道來:“秦王正妃有疾,藥石難醫,秦王如今尚在京師,但王府已出重金延聘僧道巫尼爲王妃祈福,若是法師有興趣,解某可修書一封以作介紹。”

解縉接着解釋道:“布政使司給每個州縣都派了文書。”

雖然解縉話沒說全,但朱雄英心中已經瞭然,原則上講藩王不得干涉民政,但亂七八糟的事情讓地方協助卻總是免不了的,地方也不可能不辦,而這件事顯然就是西安府裡攤派的任務了,派去的人大概率不會被選上,但每個州或者縣總得派個人去湊數。

秦王朱樉去年因過失被回京城,名義上擔任宗人令,實則令其閉門思過,因此如今偌大的秦王府是沒有主人的,而秦王正妃觀音奴反而不當家,當家的是受到朱樉寵愛的側妃鄧氏,即開國名將已故寧河王鄧愈之女。

所以觀音奴有疾,也不知道其中是否有什麼宮鬥之類的因素存在,似乎貿然捲入並不妥當。

——但解縉的親筆信對於朱雄英來說,反倒是目前很需要的東西。

因爲在這個時代,證明一個人的身份是非常麻煩的,同樣,查證一個人的身份也很麻煩,所以朱雄英僞造的度牒,只要不去京城的大天界寺僧錄司裡查檔案,在外面很難被識破,但是這不意味着沒有被識破的風險,畢竟他在這個時代是沒有跟腳的。

而且,眼下是洪武二十三年如果歷史線沒變化的話,再過兩年,到洪武二十五年度牒新規定出臺以後,這張僞造的度牒就不能用了.洪武二十五年大明朝廷會敕頒《周知板冊》,這是全國僧人名冊,上面有天下僧人的年甲姓名字,度僧的年月及度牒號碼,然後公佈於全國各寺院,若有遊方僧人來掛單,要詢問對方來自哪裡、在哪剃度、法號爲何,再覈對僧籍冊,符合了才能掛單;若冊內無名或年貌不同,就要報官處理。

趁着制度空隙他僞造的度牒還能用,而再往後就會有極大概率被識破,再加上朱雄英的目的地就是前往京城,所以他這個遊方僧的身份必須要更換,而最好的辦法就是登記戶籍落戶。

大明在洪武開國之初人口登記採用的是寧國府知府陳灌發明的“戶貼制”,戶帖上登載了包括姓名、年齡、籍貫、應當差人數、男子成丁數、房屋田地牲畜數等。後來則是演變成了“黃冊制”,黃冊上除了戶貼的那些信息以外,還加入了根據從事職業劃定的戶籍,主要分成民、軍、匠等類。

大明不限制因爲戰亂等因素躲藏在山中的隱戶出來登記戶籍,也不限制僧人的還俗,反而對於這些增加勞動人口的行爲非常鼓勵,因爲勞動人口在明初是極爲稀缺的資源但問題在於落戶往往需要對應的土地以及擔保人,所以如果能夠得到知縣這個級別官員的親筆介紹信,是可以作爲間接證明材料拿去落戶用的。

既然自己肯定沒什麼損失,又是順路之事,朱雄英點了點頭道:“固所願也,不敢請耳。”

很快,解縉就給他寫了一封加蓋印章的親筆信,而上面所言的內容,也證明了朱雄英的僞造身份。

有了這封信,朱雄英只需要去秦王府逛一圈,順理成章的落選,再把攜帶的金銀變賣一些,購置土地,就可以在西安府名正言順的登記戶籍還俗落戶了,一般來講,沒有人會往前追查他的身份,這些秘密也將徹底被掩藏。

朱雄英又在藍田縣盤桓了幾日,初步瞭解了當地社會各階層的實際情況,並通過觀察糾正了不少習慣細節後,跟隨一支商隊的拉貨馬車,一同踏上了前往不遠處西安城的旅途。

歷史類最高均訂作品,你絕對不能錯過的好書!

第23章 如何解決空印案?第43章 “送點人下去”的可行性第10章 重新燃起希望的朱元璋第305章 “風林火山”第20章 爺爺你逗我呢?第82章 我真是古代穿越者第274章 日暮途遠第168章 第一個預言應驗第199章 鎮江龍王節,蒸汽船亮相第66章 大孫還陽的可能性第112章 大明世界的改變第310章 籌謀第278章 四叔第307章 關東第1章 爺爺,我想你了第92章 郭桓案後續,嚴刑之下爲何無法除貪?第305章 “風林火山”第123章 朱雄英的穿越準備第64章 女真人覆滅!第12章 大孫不會害你第269章 舊港夜亂第81章 沐勝的揭秘第292章 大勝!第92章 郭桓案後續,嚴刑之下爲何無法除貪?第48章 來自姜老師的解答第200章 藍玉的小圈子第67章 徐達背疽!第60章 憤怒的朱元璋【求首訂!】第269章 舊港夜亂第203章 皇商們的屈服第137章 解縉的介紹信第258章 放寬直隸路引制度第184章 袁珙的投名狀第35章 講《明史》的姜老師第23章 如何解決空印案?第58章 清朝是怎麼回事?第71章 徐達病重,千鈞一髮!第291章 決戰大同江第254章 交趾布政使司成立第181章 蒸汽時代第315章 戰後佈局第309章 合縱連橫第165章 來自道衍的信息第163章 先找個狗頭軍師吧!第275章 觀音奴:酸了第83章 別古崖的秘密第203章 皇商們的屈服第48章 來自姜老師的解答第136章 初遇解縉第271章 舊港宣慰使司第10章 重新燃起希望的朱元璋第47章 畝產三千斤!朱元璋的震撼第250章 雞翎關破第26章 道衍:若燕王不棄第267章 苦橘城第41章 北失南補第156章 先知的恐怖預言第185章 塌坊建立,第一個任務圓滿完成第282章 顧此則失彼第185章 塌坊建立,第一個任務圓滿完成第243章 朱元璋的決定第199章 鎮江龍王節,蒸汽船亮相第85章 穿越倒計時第200章 藍玉的小圈子第198章 傅友文的加入第117章 抗倭援朝!日本人的狼子野心第49章 拍賣會預展第198章 傅友文的加入第258章 放寬直隸路引制度第204章 行會登記的後續影響第131章 如何確認身份【求保底月票!】第268章 強硬的滿者伯夷帝國第226章 火器化部隊的想法第39章 冰封四百年?第119章 隆慶開關的巨大利益第278章 四叔第250章 雞翎關破第146章 臥槽,舅姥爺!第283章 女真人的襲擾第80章 郭桓案爆發!第302章 高取城第105章 捫心自問,回到大明的理由第37章 老登,該爆金幣了!第197章 內帑的錢不能真躺着啊第271章 舊港宣慰使司第34章 神器試驗成功,國公們的震驚!第174章 應天府第99章 派往日本錦衣衛的回信第148章 還有人敢欺負咱大孫?第177章 安置房項目交付第73章 卷什麼卷?出海吧!第139章 觀音奴的心病第108章 北元朝廷的困境第146章 臥槽,舅姥爺!第56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第88章 李景隆,咱還是低估你了!第190章 離家出走的表哥李景隆第74章 鄭和下西洋?第8章 “打俺”的真正含義第212章 太湖蟲洞對應位置確定
第23章 如何解決空印案?第43章 “送點人下去”的可行性第10章 重新燃起希望的朱元璋第305章 “風林火山”第20章 爺爺你逗我呢?第82章 我真是古代穿越者第274章 日暮途遠第168章 第一個預言應驗第199章 鎮江龍王節,蒸汽船亮相第66章 大孫還陽的可能性第112章 大明世界的改變第310章 籌謀第278章 四叔第307章 關東第1章 爺爺,我想你了第92章 郭桓案後續,嚴刑之下爲何無法除貪?第305章 “風林火山”第123章 朱雄英的穿越準備第64章 女真人覆滅!第12章 大孫不會害你第269章 舊港夜亂第81章 沐勝的揭秘第292章 大勝!第92章 郭桓案後續,嚴刑之下爲何無法除貪?第48章 來自姜老師的解答第200章 藍玉的小圈子第67章 徐達背疽!第60章 憤怒的朱元璋【求首訂!】第269章 舊港夜亂第203章 皇商們的屈服第137章 解縉的介紹信第258章 放寬直隸路引制度第184章 袁珙的投名狀第35章 講《明史》的姜老師第23章 如何解決空印案?第58章 清朝是怎麼回事?第71章 徐達病重,千鈞一髮!第291章 決戰大同江第254章 交趾布政使司成立第181章 蒸汽時代第315章 戰後佈局第309章 合縱連橫第165章 來自道衍的信息第163章 先找個狗頭軍師吧!第275章 觀音奴:酸了第83章 別古崖的秘密第203章 皇商們的屈服第48章 來自姜老師的解答第136章 初遇解縉第271章 舊港宣慰使司第10章 重新燃起希望的朱元璋第47章 畝產三千斤!朱元璋的震撼第250章 雞翎關破第26章 道衍:若燕王不棄第267章 苦橘城第41章 北失南補第156章 先知的恐怖預言第185章 塌坊建立,第一個任務圓滿完成第282章 顧此則失彼第185章 塌坊建立,第一個任務圓滿完成第243章 朱元璋的決定第199章 鎮江龍王節,蒸汽船亮相第85章 穿越倒計時第200章 藍玉的小圈子第198章 傅友文的加入第117章 抗倭援朝!日本人的狼子野心第49章 拍賣會預展第198章 傅友文的加入第258章 放寬直隸路引制度第204章 行會登記的後續影響第131章 如何確認身份【求保底月票!】第268章 強硬的滿者伯夷帝國第226章 火器化部隊的想法第39章 冰封四百年?第119章 隆慶開關的巨大利益第278章 四叔第250章 雞翎關破第146章 臥槽,舅姥爺!第283章 女真人的襲擾第80章 郭桓案爆發!第302章 高取城第105章 捫心自問,回到大明的理由第37章 老登,該爆金幣了!第197章 內帑的錢不能真躺着啊第271章 舊港宣慰使司第34章 神器試驗成功,國公們的震驚!第174章 應天府第99章 派往日本錦衣衛的回信第148章 還有人敢欺負咱大孫?第177章 安置房項目交付第73章 卷什麼卷?出海吧!第139章 觀音奴的心病第108章 北元朝廷的困境第146章 臥槽,舅姥爺!第56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第88章 李景隆,咱還是低估你了!第190章 離家出走的表哥李景隆第74章 鄭和下西洋?第8章 “打俺”的真正含義第212章 太湖蟲洞對應位置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