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三章 北宋受益

作爲春運唯一,也是最關鍵的交通方式,鐵路成爲了出行的必然選擇,要發送旅客,很自然的,就必須要有列車,只有足夠的列車才能夠發送人員。

定海軍提前準備,無論是新建的列車,還是其他的方面的列車,整個量能會逐步的放大,第一批,是早有準備,一切都按照規定和順序,顯得有序而自然。

今天整個定海軍,一共發了100列列車,其中汴梁方向的50列,其他兩個方向,加起來50列,按照一輛列車,可以運送2500人左右,春運第一天,不算是滿員,可是日發送旅客超過了22萬人,可以說,創造了一個不小的高度。

當然了,這只是第一天,春運沒有這麼簡單,未來,整個數字會逐步的放大,到了陰曆15日到20日的這幾天每天最少也是400節的列車,日發送人數,肯能達到90萬以上,甚至有可能達到百萬。

京兆方向,還有兩淮方向的複線修建完成,可是分流作用並不大,除非是在路上,或者是經過,否則的話,大部分的人都會選擇汴梁週轉,畢竟,這裡是目前北宋鐵路網的核心,到任何地方的火車,從這裡走都是最方便。

定海軍提前做出了準備,井然有序的發送了數目龐大的旅客,這對於已經規律化定海軍而言,就如同平時的一點點泡沫一樣,沒有引發任何的波瀾,可是這麼一個春運,對於北宋而言,卻是一個大炸雷。

鐵道部知道春運的威力,提前也提醒過北宋,會有大批的人員到來,通過合作的火車站和鐵路體系,提醒變得容易,北宋哪裡見過這樣的事情,去年也有幾萬人過來,可是那畢竟是幾萬人而已,而今年,那是幾百萬人,北宋根本就沒有意識到,這個會產生怎麼樣的影響。

第一天的22萬人,其中,大概有4萬人左右,會到達汴梁,這中間,有一半以上,就是在汴梁,或者京畿附近,還有一半是週轉。

對於汴梁這一座城市而言,4萬人的涌入,並不起眼,可是單純集中到了火車站上面的,就有些顯眼了,一列列的火車入站,下車的人員暫時只能在火車站的附近,頓時越聚越多了。

需要週轉的,要去定回家的車票,可是汴梁的車次,沒有定海軍增加的多,同樣的車次,增加了人員的前提下,混亂必然產生了,並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買到車票,相當多數,還必須要滯留在汴梁,這就給汴梁增加了許多的壓力。

如果只是這個方面,恐怕還不會引起汴梁的重視,可是要知道這只是春運的開始,未來,旅客的人數要持續的增加,按照計算,通過汴梁週轉的,最少佔據了整個人數的六分之一,那就是100萬。

汴梁一共才100多萬的人口,在春節這麼20多天的時間之中,集中過來100多萬,這會對汴梁產生巨大的壓力,之前,火車站方面的定海軍人員,就已經照會開封府了,可惜沒有引起開封府的重視,現在,放任這些人滯留在這裡,也不是個事啊,爲此,外交部出面,跟東府直接聯繫了。

鐵道部通過工作的關係,跟北宋鐵路方面,這個沒有強制性,也不會引起重視,就算是重視了,鐵路方面,也沒辦法的影響到開封府。

定海軍,目前已經成爲北宋最爲關注的問題,雙方外交也非常緊密,這樣有首席大使提出的,很快就直接送到了韓琦這裡了。

哪怕是接近年底了,韓琦也正在爲工作,忙的腳不沾地,從運河工程的開啓,再到兩個工程的繼續,進入到冬天之後,就是農閒的時節,可以組織人員進行工作,這樣不耽誤來年的春耕,同時,他也在做最後的梳理和抽調,雖然連續的失去人口,可是勞務派遣,已經成爲了北宋最爲重要的收入,這一點,沒有人會放棄的。

在去年120萬的基礎上面,今年又有所增加180萬左右,這對於北宋而言,是一個巨大的利好,要知道,這個勞務派遣,可是一個長線的資金的,從現在看來,如果保證600萬左右的勞動力在定海軍,每年創造的利益,可能超過12億,這個可是之前想都不敢想的。

汴梁火車站人流量,就開始上升了,定海軍外交部照會,讓韓琦吃驚,真的會有這麼多人回來麼?

可是他又不得不相信,派人到火車站調查一圈,回饋的消息,讓他緊張了,一共就接受了4萬人左右,2萬人在附近的,都沒有完全疏散完畢,差不多有1萬人滯留在附近,另外的2萬人轉車的,只是轉運了3000左右,還有一萬七。

記起來差不多2.7萬,這不算什麼,對於龐大的汴梁而言,這個數字不起眼,可是明天,後天,不但每天都有這麼多,還會緩慢的增加,這可就要命了。

真的到了高峰期,按照定海軍的說法,百萬人過來,那不是要出大麻煩的,汴梁的接受能力,根本就承受不了。

有心告知定海軍,可以不要這麼多人回來,讓他們留在定海軍工作好了,可惜他卻說不出口,過年回家,這是一整年的盼望,真的不讓他們回來,這些勞工們,他們會怎麼想。

同時,定海軍還告訴了他一個好消息,那就是,這些勞工,他們都是帶着相當多錢回來的,他們來到汴梁,就肯定會在汴梁消費,哪怕是停留個一兩天,以他們的手中的資金,肯定會有一個相當高的花費,這對於汴梁來說,也是一個很好的事情。

錢,從定海軍影響之下,北宋解決了經濟問題,北宋的高層,對於錢的敏感程度也在上升,錢可以解決很多的問題,而消費,帶來的稅收,整體的利益,還是讓韓琦看重。

雖然,定海軍沒有給出確切的數字,可是如果100萬人,每人在汴梁花費10貫的話,那就是1000萬貫,如果是20貫,甚至是30貫的話,那就更多了。

別以爲這些工人沒有錢,經過一年的工作,對定海軍那邊,工資水平,有一個初步瞭解的韓琦,知道,這些人,最少是幾百貫的拿回來。

哪怕現在財政收入,已經非常高了,可是幾千萬貫,甚至更多的消費,落到了汴梁的頭上,還是集中在半個月的時間展現,這個絕對不能錯過。

從韓琦重視這件事情開始,一切都向着好的方面發展,北宋的鐵路網,無法承受這麼多的旅客,可是還有公路,還有水運,只要統籌完成,組織好,100萬人,在17天左右的時間,平均每天,需要轉運的就是幾萬人而已,這個量雖然不少,卻可以承受的。

整個國家機器動用起來,最終的威力,是非常巨大的,北宋甚至動用了一些漕運的船隻,反正在春節這邊,這些也沒有什麼用處了,只要破冰了之後,就可以開行了。

滯留的人員很快就得到了梳理的,並且第一天的數字也反饋上來了,因爲滯留的關係,還有轉運時間的關係,這部分在汴梁的人員,大概在汴梁這邊,呆了4個小時到6個小時不等的時間,在這個時間之中,他們並不是乾等着,而是不停的消費。

本身,他們就是回鄉探親,而且第一批前來的,還屬於是高收入的,畢竟,工人們還沒有徹底的放假,他們最少也是在定海軍定居了2年,多的甚至最初的時候就來了,按照這個來說的話,家庭的收入,起碼是萬貫。

窮家富路的,爲了不錦衣夜行,爲了衣錦還鄉,拿個一兩千貫,還是沒有問題。

這裡是汴梁啊,曾經北宋的首都,在成爲定海軍的居民之前,這裡是他們敬仰,想要來卻不能來的地方,現在,哪怕是路過,花費一些還是可以。

除了這部分人員,本身目的地是汴梁,他們哪怕回家了,也拿出了不少的資金用於購買,畢竟,衣錦還鄉,從瀋陽帶回來的東西只是一個部分,還有一些就是在親人們,或者是同鄉們面前,展現一下財力。

4萬人,集中消費了200萬貫的財富,平均每一個人花費了50貫,這讓包括韓琦在內的所有人都側目了。

以往,整個北宋汴梁,所有人平均每天的花費,有沒有這個數,這才4萬人,想到後續還有100萬人,如果都是50貫的話,那不是要花費5000萬貫,雖然說,這只是花費,可是北宋的稅收改革之後,營業收入,會有一定的增值稅,這些,哪怕是按照7%這個水平,等於說,汴梁僅僅半個月,就收入最少350萬貫。

這可是天上掉餡餅一樣,白撿的收入,也不用怎麼費事,只要調集貨源,服務號這些人,就可以了,很快的,以東府爲主導,一場關於春節的攻堅戰開始了,哪怕只有短短的10天的時間,可是爲了錢,他們還是投入了巨大的精力。

第二天,從瀋陽過來的人數,增長了1萬,達到了5萬,同樣的,消費又上升了一個級別,已經分流,離開的,暫且不說,他們就算是有消費,也花費到了其他的地方了,可是留下來的,在汴梁附近的2萬人,又產生了120萬貫的花費,在原有的基礎上面,又上升了一個層次。同樣的,新來的5萬人,又產生了240萬左右的花費,疊加之下,是360萬貫。

產生了一個明確的信號,這些返鄉探親的人員,他們的購買力是相當的強大的,一些北宋的特產,一些消費性的花費,只要找準目標,就可以把這個購買力給釋放出來。

接下來的幾天時間之中,整個汴梁的人員都痛並快樂着,官府這邊,需要分流人員,需要組織貨源,並且找到銷售的方向,同時,伴隨着人員的急劇增加,他們的勞動力,也是在急劇的增加。

本來,到了年底,辛苦一年的時間了,各方面的獎金都非常的高,跟着家人,舒舒服服的過一個安定的年,突然增加的工作,還是無休無止,不停增長的,都很有怨念。

可是因爲收入的增加,特別是開封府,這些收入之中,有相當的部分,是要交稅的,扣除了中樞的,開封府也能夠留下不少,更別說,在火車站附近,一些比較關鍵的地方,甚至是開封府自營的商店,這些可是全部是淨利潤。

爲了讓人努力幹活,無論是東府,還是開封府,都給了不菲的獎金,是平常獎金水平的好幾倍。

除了開封府之外,汴梁的民衆,也收穫了好處,這個商業景氣,雖然只是在火車站,還有汴梁的特定地方,可是收入的增長,商業的景氣,會帶來很多的連鎖反應,甚至有一部分個體的經營者,他們直接受益。

以前,只是固定的客源,現在這些外來的人員,一下子讓這個受衆增加了一倍以上,哪怕是吃新鮮的,也會讓他們多掙不少。

商業,只有流通起來,才能夠產生超額的價值,一百萬,放在家裡,儲存起來,就只是100萬而已,可是當用這個100萬,購買了這個,購買了這個,流通的次數越多,產生的價值也就越大,經濟就這麼的平均分配,並且產生了更大的價格,讓整個汴梁都爲之受益。

實際上,並不只是開封府收益,整個北宋,都因爲這一場春運而收益,最少說750萬的人員,從定海軍迴歸,最終的數字是,每個人的平均花費是200貫左右。

也就是說,單純一個春節,北宋增加的收入就有16億,這中間不全是利潤,可是利潤還是很多的,就算是北宋的財政收入,也因爲增值稅的存在,一下子增加近億貫。

高昂的收入,還有整一年的北宋發展,讓整個北宋從上到下,都沒有意識到危險,甚至他們還歡迎這個所謂的春運,如果春運能夠持續下來就好了,他們絲毫都沒有意識到,危機已經在這個景氣之下,危機已經顯現了,定海軍的和平演變,在順利的進行了。

第二百八十七章 港口選擇第四百二十六章 清潔和積肥第一百四十九章 玉米和航海第一百六十九章 應對方案第四百一十九章 移民政策第七百四十二章 大量回歸第二百八十章 三位大佬第七十章 王家反應第七百五十三章 仿製失敗第三百六十一章 遼人短視第八百零二章 韓琦的探索第五百三十八章 海盜攻略第五百五十一章 定海河第五百九十一章 禮送出境第一百七十三章 磚和水泥第三百二十九章 靈州地位第二百七十一章 銷售遇冷第七百二十六章 滅遼之戰第一百三十二章 賺錢生意第四百四十七章 資金來源第四百五十一章 造船廠第六百五十一章 海上登陸第八百零三章 民族融合第二百六十九章 火藥和地道第二百六十二章 造冊接收第五百九十五章 後續發展第六百六十九章 逃出生天第八百八十三章 仁宗之意第七百九十五章 系統減重第二百二十五章 騎兵來襲第八百三十四章 不同的發展第五十六章 當頭痛擊第七百三十三章 怎麼可能第一百四十三章 廉價肉包第一百二十八章 漫長燒結第三百八十四章 經濟拉動第二百三十一章 散彈和獨彈第八百四十六章 舉家搬遷第二百六十章 追加訂單第二百九十九章 趙允讓的反應第五十章 薛玉的冒險第八百六十一章 極限種植第七百二十一章 後續影響第五百一十九章 實驗數據第七百五十七章 集體勸進第一百零五章 提升的誤區第四百九十八章 統籌第四百一十七章 變法隱情第四百九十七章 預製板和吊車第八百五十七章 航海時代第八百六十二章 堪察加半島第一百七十一章 古代化學第八百三十九章 再次登陸第二百六十一章 分配比例第六百一十三章 申請港口第八百六十一章 探索開啓第四百九十七章 預製板和吊車第七百一十一章 牛刀小試第五百一十九章 實驗數據第九十六章 打臉啪啪啪第七百三十四章 最壞的結果第五百一十八章 走向海洋第十六章 北宋縣城第八百七十章 定海軍發展第一百一十三章 提前準備第四百六十章 污染治理第二百二十三章 交接第三十二章 南樂縣令第二百一十八章 高低定價第五百四十二章 船材選擇第八百四十章 工人商店第八百四十四章 轉移視線第八百八十九章 定海錢莊第六百六十三章 全殲遼軍第六百一十一章 跨越熱武器第二百八十四章 飯後談資第八十六章 最適合北宋第八百一十五章 發薪水第五百五十五章 一府四區第一百五十章 農戶養殖第四百二十六章 清潔和積肥第六百八十八章 慶曆七年第六百零二章 科研和滑膛槍第七百二十一章 後續影響第二百二十五章 騎兵來襲第二百八十七章 硬幣圖案第三百四十六章 水泥路 鐵路第六百九十三章 南攻北進第一百四十一章 滿口留香第七百七十章 可怕的收入(補)漏發了一些補上第八百六十二章 美洲探索第一百六十七章 出格的待遇第三百四十一章 震動朝野第五百七十五章 奇葩的原因第二百一十一章 製作過程第四百五十五章 未來的路第二百零一章 死了,都死了第二百九十五章 開港洪澤湖第七百一十八章 海軍出動第七百七十六章 韓琦出發
第二百八十七章 港口選擇第四百二十六章 清潔和積肥第一百四十九章 玉米和航海第一百六十九章 應對方案第四百一十九章 移民政策第七百四十二章 大量回歸第二百八十章 三位大佬第七十章 王家反應第七百五十三章 仿製失敗第三百六十一章 遼人短視第八百零二章 韓琦的探索第五百三十八章 海盜攻略第五百五十一章 定海河第五百九十一章 禮送出境第一百七十三章 磚和水泥第三百二十九章 靈州地位第二百七十一章 銷售遇冷第七百二十六章 滅遼之戰第一百三十二章 賺錢生意第四百四十七章 資金來源第四百五十一章 造船廠第六百五十一章 海上登陸第八百零三章 民族融合第二百六十九章 火藥和地道第二百六十二章 造冊接收第五百九十五章 後續發展第六百六十九章 逃出生天第八百八十三章 仁宗之意第七百九十五章 系統減重第二百二十五章 騎兵來襲第八百三十四章 不同的發展第五十六章 當頭痛擊第七百三十三章 怎麼可能第一百四十三章 廉價肉包第一百二十八章 漫長燒結第三百八十四章 經濟拉動第二百三十一章 散彈和獨彈第八百四十六章 舉家搬遷第二百六十章 追加訂單第二百九十九章 趙允讓的反應第五十章 薛玉的冒險第八百六十一章 極限種植第七百二十一章 後續影響第五百一十九章 實驗數據第七百五十七章 集體勸進第一百零五章 提升的誤區第四百九十八章 統籌第四百一十七章 變法隱情第四百九十七章 預製板和吊車第八百五十七章 航海時代第八百六十二章 堪察加半島第一百七十一章 古代化學第八百三十九章 再次登陸第二百六十一章 分配比例第六百一十三章 申請港口第八百六十一章 探索開啓第四百九十七章 預製板和吊車第七百一十一章 牛刀小試第五百一十九章 實驗數據第九十六章 打臉啪啪啪第七百三十四章 最壞的結果第五百一十八章 走向海洋第十六章 北宋縣城第八百七十章 定海軍發展第一百一十三章 提前準備第四百六十章 污染治理第二百二十三章 交接第三十二章 南樂縣令第二百一十八章 高低定價第五百四十二章 船材選擇第八百四十章 工人商店第八百四十四章 轉移視線第八百八十九章 定海錢莊第六百六十三章 全殲遼軍第六百一十一章 跨越熱武器第二百八十四章 飯後談資第八十六章 最適合北宋第八百一十五章 發薪水第五百五十五章 一府四區第一百五十章 農戶養殖第四百二十六章 清潔和積肥第六百八十八章 慶曆七年第六百零二章 科研和滑膛槍第七百二十一章 後續影響第二百二十五章 騎兵來襲第二百八十七章 硬幣圖案第三百四十六章 水泥路 鐵路第六百九十三章 南攻北進第一百四十一章 滿口留香第七百七十章 可怕的收入(補)漏發了一些補上第八百六十二章 美洲探索第一百六十七章 出格的待遇第三百四十一章 震動朝野第五百七十五章 奇葩的原因第二百一十一章 製作過程第四百五十五章 未來的路第二百零一章 死了,都死了第二百九十五章 開港洪澤湖第七百一十八章 海軍出動第七百七十六章 韓琦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