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二章 韓琦的探索

火車長鳴,整齊噴射,一下子讓站臺充滿了煙霧的,蒸汽機車的動靜都非常之大的,對於瀋陽火車站而言,這是非常平常的事情,類似蒸汽,幾乎都每時每刻在的站臺上面出現,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現象。

瀋陽站,可以說是整個定海軍,甚至是整個東亞的鐵路的核心,目前的瀋陽站,一共26個站臺13個股道,每天最少有300列列車,在這裡發送和經過,可以說,幾乎每隔小時,就有10多列。

載着韓琦的這一列,不過是每天二三百列之中的一列,不過,這一列的到來,還是有很多人接站的,而且接站的人,地位還都不低。

韓琦的到來,還是得到了定海軍方面的重視,外交部的部長親自前來迎接,這個規格不可謂不高。

韓琦在來的時候,提前知會了定海軍方面,兩國是目前,東亞僅存的大國,兩國的關係,也代表了這一片的穩定,從最開始,大使只是來學習,並且通過外交的一些交流,進行的一些必要的交流。

外交部說起來,是處理定海軍跟其他國家的事務的,可是就目前而言,在整個亞洲,有關係,也就是北宋了,其他的國家,雖然說還有,可是跟定海軍距離太遠了,暫時,當定海軍土地,擴張到足夠的面積的時候,暫時沒有擴張的必要了。

一個信任的大使,是比較重要的,如果說一個新任的大使還是韓琦的話,那就不一樣,他是整個北宋的首相,而且當了十多年的首相,這在仁宗親政,之後,這還是唯一的一個,他過來擔任大使,意味不一樣,所以,就連外交部部長也相當重視,親自過來迎接。

在站臺上面,稍稍的寒暄,然後,就是韓琦的履新,原來的外交使節,一個都沒有走,如果換成一個資歷不那麼深厚的,這個大使會不等待交接就離開,這對於封建的朝廷來說,也是正常的。

很多的縣令,甚至是知府之類的交接,並不是前任一直都等在哪裡,那要等多長時間,畢竟離任之後,大部分的情況之下,都需要另外的擔任一個職務,如果一個個的等下去,那不是浪費時間麼的?

一般而言,在接到調任命令之後,大部分都會進行了簡單處理,封存,就離開了,不會等到後任前來的,有時候,一個地方,甚至會兩三個月沒有主官。

韓琦是誰啊,是整個北宋,過去十多年的第一人,哪怕不再成爲首輔,可是地位擺在哪裡,沒有任何人敢看輕他。

韓琦很快就進入到大使館,然後跟原來的大使交接,對方並沒有直接就離開,而是安穩的停留了一週,徹徹底底的交接完畢之後,這才離開,這不但包括財務,人士,甚至是一些絕密的情報。

之前,韓琦沒有重視過那些情報,這是韓琦的失誤,錯誤的就需要改正的,現在就是把這一切都給扭轉過來的時候的,韓琦對於這些情報非常重視。

當然了,韓琦最重要的事情,是去拜訪趙信,他相信,他的疑惑,趙信應該能夠給予解釋。

韓琦的到來,並沒有起到什麼波瀾,到時韓琦說出,北宋的財政問題,是讓趙信意外,不過也就是那樣。

就如同一個大象不會關注一隻螞蟻一樣,在定海軍基本實現了現代化之後,趙信當然不會關注的北宋了,連機槍,火炮,還有400毫米的列車炮都出現的定海軍,根本不怕北宋能夠翻到哪裡去的。

不過,北宋只是堅持了10年,就再次的出現財政危機,哪怕趙信沒有深入的調查,也知道一些,更別說,還有韓琦的和盤托出,北宋的財政問題,到底是怎麼決定的,原因非常的簡單,越來越大的官僚體系。北宋一直都沒有形成一整套的體系,反而官僚體系逐步的擴大,越來越吞吃掉財政。

要解決這個問題很簡單,一方面開源,如同定海軍一樣,有衆多的收入,開源才能夠支撐龐大的官僚體系,另外一方面節流。畢竟,財政的收入是珍貴的得,不可能隨隨便便的浪費,每一個成本,總要考慮到最終的價值,類似北宋這樣,隨隨便便,毫無考察,就增加的成本,只能夠讓官僚獲得利益。

這中間,還有一點,是韓琦和北宋官方都沒有注意的,那就是北宋的各個工廠,收入已經開始下滑了,原因並不是說,工廠不發展,在發展,可是人浮於事,類似於後世的積重難返的國企,沒有一個體系,反而把官僚的風氣帶進來,成本在上升,可是利潤,卻在下降,這一來二去,就不是小數字。

這些,見多識廣的趙信都知道,卻沒辦法跟韓琦說,甚至說,說了,韓琦作爲既得利益者,也不可能反對他自己吧。

對於韓琦,趙信很是瞭解,韓琦年輕的時候,受到了范仲淹的影響,成爲了也一個變法派,可是他就真的是這樣的人麼,他跟范仲淹,還有很大的區別的,范仲淹是自始至終,都是如此,韓琦,年輕的時候,或許有這樣的心態,伴隨着年齡的增長,特別是出身和思想,他在後來,幾乎是保守派的根基,反倒是阻礙變法派。

這就說明,他沒有一個挺身而出,犧牲自己,完成某一樣變化的理念,那麼,他很難推行這一點。

對於韓琦,趙信還是另眼相看的,雖然說,定海軍在加大教育上面的投入,培養起了一大批優秀的學生,可是這一系列,都是在向技工,向科研靠攏的,作爲一個學者,後世也見過那些官僚的嘴臉,或許說,未來的定海軍,不可避免的,會走向這個,可是在趙信看來,能夠避免他們的到來,就避免,在定海軍,自己弄了一套升級體系,會通過招考,招募的人員,然後在仕途之中升級,而不會像是北宋那樣,直接的科舉,科舉通過了,成爲進士了之後,直接受官。

定海軍的考試看,類似於後世的公務員考試,先進入到體系之中,做最普通的事情,出色的,或者是一套升級體系之中,這才繼續爲官。

這也是定海軍的發展的根本,他不願意看到官僚體系,在他的手中誕生,會盡可能的推遲這一切,可是這一切註定要到來的前提下,那就晚一點。

這種情況之下,定海軍的官僚,發展的很慢,都是以前,在定海軍六下來的老底子,雖然說,夠用了,可是真正縱覽全局的人才,太少了。

這些,在北宋很多的,從慶曆年開始,如同走馬燈一樣得到首相,基本上,都可以擔任定海軍的高層,當然了額,如果在減少到認同定海軍,願意服務定海軍的話,就很少了,這中間,分數相對較高的,韓琦絕對是在前列的。

以前,跟韓琦之間,只是簡單的交流,最多給予一些支持,韓琦就算是到了到定海軍,停留的時間也相對較少,可是現在,韓琦成爲了北宋駐定海軍大使的前提下,很多東西就可以進行。

如果放在10年前,定海軍的目標,還是人口,可是現在,北宋已經逐步的穩定了,人口的總量一直都控制在5000萬左右,經過了10年的發展,定海軍跟十多年前,已經是顯著不同了,不再是新建的國家,而是經過了10年的發展,已經逐步穩定給了,這種情況之下,定海軍基本上消化了遼國的土地,還有從北宋獲得的人口,經過了10年的發展,人口已經基本穩定了。

沒有人過着好日子,願意去不好的地方,就比如說,21世紀的中國人,他想去非洲麼,旅遊可以,或者什麼生意之類的必須要去,那可以,可是無差別的選擇,到非洲生活,還是算了吧,沒有人會那麼的傻。

這就是目前的整體情況的,在穩定了之後,肯定要求更高的,定海軍不對北宋動手,並不代表着不想,整個原來中國區域,那是整個東亞最爲精華的地方,特別是現在,當西伯利亞,東南亞,中南半島,都已經拿下的前提下,等於形成了一個包圍圈,如果不把北宋順勢拿下,就無法形成一個整體,。

控制的再強,那也是間接的,而不是直接的,沒有直接的控制,從一定意義上面的,不穩定。定海軍發展有多快,北宋發展有多快,在最初的時間,的確實如此,可是現在北宋落後了,不是北宋不努力,而是北宋沒有方向。

200多個企業的興建,還有從定海軍這邊學習的東西,這些成爲了一個整體,讓北宋的財政收入,不停的上升,到了三四年前,達到了一個高峰。

定海軍,就在北宋的旁邊,兩個國家,聯繫非常的緊密,或許是一些絕密的事情,或者是故意遮擋的事情,定海軍不知道,財務問題這個,早就不是什麼秘密了,這個甚至不用過去打聽,看北宋官員的待遇,官員的數量,還有貪腐的程度這一個方面,就可以清晰的知道,這中間,到底有多少的問題了的

現在,能夠支撐到現在,才被發現,這對於北宋來說,已經是非常難得了的,從某種意義上面說的,不容易了,這個多虧了韓琦的功勞,甚至按照韓琦的說法,韓琦已經找到了緩解問題的方法了。

降低官員薪俸,會站在所有官員的對立面,卻是可以解決問題殺手鐗,只要度過了這一次的危機,在其他方面,再限制並且努力一點,最少說,延緩這個經濟危機出現,是一點問題都沒有。

能夠想出這個解決方法,也是趙信高看韓琦一眼的根本原因,在當時那個複雜的條件之下,他能夠想到這個方法,還是這種,把自己站在所有人對立面的方法,就足見他能力。

可這些註定是治標不治本,甚至不給北宋找尋一條出路,飛速的發展的話,同樣會陷入到這個怪圈,可是要如何的去說呢?

韓琦,過來,詢問這個問題的,趙信沒有一個解答的方案,說實話,他有沒有辦法麼,有,只要北宋併入到定海軍,在定海軍的體系制度之下,這個就可以避免,可是目前來看不行,那麼在不改變北宋的傳統的政治格局的前提下,還是按照之前的積重難返之下的,就算趙信是天神下凡,都沒辦法解決的,固定的矛盾,還有固有的東西,會不斷的向前發展,形成了一個巨大的炸彈,一旦這個炸彈爆炸,很多人就會被炸的灰飛煙滅了。

這一點,是不以任何的想法爲轉移的,趙信在沒辦法解答這個問題,索性不去告知韓琦,甚至之後,在見過韓琦一面之後,就不再跟韓琦見面了。

對於此,韓琦也沒有什麼更好的辦法,趙信畢竟是定海軍的皇帝,整個東亞最爲有權勢的人,他如果不想見,作爲韓琦,又是有求於人的前提下,肯定是沒有辦法的。

既然是沒有辦法的,那就無所謂,韓琦相信,憑藉着自己的能力,應該是在能夠在定海軍找到答案。

別的不說,兩國如此的密切,還有大使專門在這裡,爲了尋找定海軍強大的奧秘,一些東西已經傳回去了,只不過沒有引起北宋的重視,就算是的從中間,也沒有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可是就目前掌握的東西來說,如果說北宋財政問題巨大的話,定海軍就沒有了麼,定海軍的財政支出會更高,這根本就不是一個比例。

在明面上面的工資水平,還有官吏的數目上面,定海軍比之北宋還要高,同時,定海軍還負擔着義務教育,還有義務醫療,這些方面的投入,絕對是北宋數倍以上。

這一點再加上人口的總數,按理說,定海軍在年支出上面的,幾乎是北宋的10倍以上,10倍以上的支出,北宋都出現財政赤字了,定海軍卻沒有出現,顯然,定海軍在這方面,是有些心得的,這個心得,就是韓琦努力的方向的,如果能夠找到這個,說不定就可以解決的北宋的問題。

第四百三十五章第四百三十章 商人的特點第九十章 箭呢?第二百七十八章 複雜心情第八百三十二章 運河疏浚第四百五十二章 造船技術第七百六十三章 皇家園林第五百九十八章 第二批運輸第八百六十一章 探索開啓第六百五十四章 縱橫遼東第七十五章 衝破阻截第二百二十五章 大包大攬和沒錢第六百四十六章 拆掉函谷關第七百八十六章 大討論第八百零一章 皇元元年第二百六十六章 民品銷售第四百四十八章 撥款和事故第五百八十六章 效率和掃盲第八百七十三章 北宋受益第六百八十四章 首次捕鯨第四百七十九章 母子天倫第八百一十章 不同角度第八百三十七章 抽丁進行第七十六章 抵達目的地第二百二十三章 擴張的契機第一百三十六章 錢和國運第二百三十一章 保州兵變爆發第十章 糧食和鹽第四百七十七章 清臣來訪第八百五十八章 養殖場第七百一十九章 珠江之戰第八百三十三章 三成抽取第一百四十九章 玉米和航海第八百三十四章 不同的發展第二百八十七章 硬幣圖案第四十五章 遇仙之說第二百五十一章 主動後退第七百九十三章 內燃機第二百三十章 失望的火藥第七百七十九章 抵達撫順第三百零一章 鋼鐵和底蘊第三百六十三章 絲綢事件第五百四十三章 海商和季風第三百二十章 浮動的人心第五百二十四章 棉花戰略第三百零七章 冒險的做法第二百八十八章 大麻煩第五百六十一章 未雨綢繆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鐵路 消息第八百一十六章 在位記錄第八百五十二章 玉米培育第一百七十八章 軍事怪物第二百四十七章 各種革新第八百六十二章 美洲探索第三百二十四章 韓琦出兵第八百二十六章 挑選新屋第四百七十八章 貴妃探家第七百七十五章 情感牌第二百六十四章 騙人的吧?第一百三十九章 自來水第五百一十二章 禁軍換裝第六百八十六章 統計報告第二百九十五章 絕對不行第七百八十章 親自迎接第五百二十章 製造戰艦第七百四十三章 韓琦抵達第六百五十五章 御駕親征第四百四十二章 鎮國基石第六百二十一章 飛魚級第二百六十二章 可怕的持久度第三百二十五章 長驅直入第一百九十四章 普通抽獎第二十五章 筆墨紙硯第六百七十章 攻城折津府第六百八十五章 鐵路熱潮第五百零二 章 最完美的基地第一百五十二章 熱情和逢集第三百一十五章 尋找港口第三十一章 巨大威脅第三章 系統初現第二百七十三章 火藥之威第八百七十四章 互助會第四百二十三章 反其道行之第八百三十八章 築路機械第二百七十八章 疏漏之處第二百四十二章 爭上城頭第四百五十七章 糧食跟王朝第八百四十章 疑似美洲第六百一十九章 繼續爭奪第二百八十九章 國本之爭第三百零二章 擇優選擇第八百零二章 兩國命運第二百二十八章 無奈、安營第四百五十五章 未來的路第三百三十六章 韓琦冒險第二百二十七章 神兵和鐵器第三百一十一章 韓琦求劍第三百七十七章 安全和火車時代第三百六十三章 絲綢事件第八百零二章 兩國命運
第四百三十五章第四百三十章 商人的特點第九十章 箭呢?第二百七十八章 複雜心情第八百三十二章 運河疏浚第四百五十二章 造船技術第七百六十三章 皇家園林第五百九十八章 第二批運輸第八百六十一章 探索開啓第六百五十四章 縱橫遼東第七十五章 衝破阻截第二百二十五章 大包大攬和沒錢第六百四十六章 拆掉函谷關第七百八十六章 大討論第八百零一章 皇元元年第二百六十六章 民品銷售第四百四十八章 撥款和事故第五百八十六章 效率和掃盲第八百七十三章 北宋受益第六百八十四章 首次捕鯨第四百七十九章 母子天倫第八百一十章 不同角度第八百三十七章 抽丁進行第七十六章 抵達目的地第二百二十三章 擴張的契機第一百三十六章 錢和國運第二百三十一章 保州兵變爆發第十章 糧食和鹽第四百七十七章 清臣來訪第八百五十八章 養殖場第七百一十九章 珠江之戰第八百三十三章 三成抽取第一百四十九章 玉米和航海第八百三十四章 不同的發展第二百八十七章 硬幣圖案第四十五章 遇仙之說第二百五十一章 主動後退第七百九十三章 內燃機第二百三十章 失望的火藥第七百七十九章 抵達撫順第三百零一章 鋼鐵和底蘊第三百六十三章 絲綢事件第五百四十三章 海商和季風第三百二十章 浮動的人心第五百二十四章 棉花戰略第三百零七章 冒險的做法第二百八十八章 大麻煩第五百六十一章 未雨綢繆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鐵路 消息第八百一十六章 在位記錄第八百五十二章 玉米培育第一百七十八章 軍事怪物第二百四十七章 各種革新第八百六十二章 美洲探索第三百二十四章 韓琦出兵第八百二十六章 挑選新屋第四百七十八章 貴妃探家第七百七十五章 情感牌第二百六十四章 騙人的吧?第一百三十九章 自來水第五百一十二章 禁軍換裝第六百八十六章 統計報告第二百九十五章 絕對不行第七百八十章 親自迎接第五百二十章 製造戰艦第七百四十三章 韓琦抵達第六百五十五章 御駕親征第四百四十二章 鎮國基石第六百二十一章 飛魚級第二百六十二章 可怕的持久度第三百二十五章 長驅直入第一百九十四章 普通抽獎第二十五章 筆墨紙硯第六百七十章 攻城折津府第六百八十五章 鐵路熱潮第五百零二 章 最完美的基地第一百五十二章 熱情和逢集第三百一十五章 尋找港口第三十一章 巨大威脅第三章 系統初現第二百七十三章 火藥之威第八百七十四章 互助會第四百二十三章 反其道行之第八百三十八章 築路機械第二百七十八章 疏漏之處第二百四十二章 爭上城頭第四百五十七章 糧食跟王朝第八百四十章 疑似美洲第六百一十九章 繼續爭奪第二百八十九章 國本之爭第三百零二章 擇優選擇第八百零二章 兩國命運第二百二十八章 無奈、安營第四百五十五章 未來的路第三百三十六章 韓琦冒險第二百二十七章 神兵和鐵器第三百一十一章 韓琦求劍第三百七十七章 安全和火車時代第三百六十三章 絲綢事件第八百零二章 兩國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