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四章 轉移視線

美洲,是一定要去找的,甚至越快越好,可是越來越多的提案,不應對,也不行的,趙信是定海軍的皇帝,是整個定海軍最高的權利的控制者。

如果是封建的皇帝,他可以做任何可以做的決定,他的權利已經是最高的了,怎麼做,都可以。

但是趙信從最開始,在定海軍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培養,中層官員的一些主觀的性格,又弄出來了這麼一個類似內參的東西,這些東西可不是拿出來做樣子的。

這種情況之下,這些人對於趙信影響不大,卻不能不管,否則的話的,就容易動搖這些積極分子的信心,美洲的這個策略,是不會調整,那麼是不是搞出來什麼的事情,轉移一下注意力。

輿論和注意力是可以轉移的,現在,美洲投入持續的增加,卻沒有收益,在這樣的情況連續下來,肯定會有人有意見的,這是內參上面,越來越多人討論的根源,現在,轉變他們的注意力,用新的東西,吸引他們的眼光。

在這個時候,趙信還不知道,在遙遠的上萬公里之外的美洲,定海軍探索的先頭部隊,已經登上了美洲大陸,他一直都寄予希望的探索,很快就到達尾聲了。

他們實際上,已經發現了美洲大陸,這個位置正是阿留申半島的位置,正在向他們彙報。

沒有無線電和有線電報這樣最爲快捷的方法,只能夠依靠船來相互的聯繫,在這樣的前提下,從美洲大陸和亞洲這邊的距離,超過一萬公里,哪怕是一天的接力,300公里每天的速度,要回來要1個多月的時間,也就是趙信要知道這個好消息,最少要1個多月的時間。

就算是趙信已經知道了,發現了美洲大陸的消息,也同樣需要轉移,畢竟美洲大陸發現,只有趙信知道美洲的作物的好處,可是這個好處,要逐步的釋放出來,沒有一兩年的時間,不可能展現出來的,這種情況之下,就算是這個好消息出來,也不會影響。

趙信認真的選擇,還真的就找到了轉移目標的地方,不是說,航海耗費巨大,沒有收益麼,那就拿出點收益好了,有什麼比戰爭更好的收益的,在遼國,日本,朝鮮都已經到手的前提下,可以揮軍向南了。

之前,沒有選擇繼續向南,止步於海南,是爲了積蓄力量,也是爲了建設海南。

海南是中國的第二大島,比起臺灣,只是稍稍小一點,這麼一個島嶼,在後世,是以旅遊爲主的,可是這個時代,卻可以發展一下。

比如說,把海南鐵礦給開發出來,興建了一個不小的鋼鐵廠,同時,農業,造船等諸多工廠,都在海南紮根下來,有了不小的發展。

目前海南的建設初見成效,最少設立了12個城市,佈局了300萬人左右,這些人逐步適應了熱帶的氣候之後,就是開始進攻的時候。

大量戰艦,部隊,包括是一些後勤力量,在趙信下令之後,源源不斷的向海南集中,一旦抵達,就會開啓對東南亞的攻勢。

東南亞,目前還是散亂,各自爲戰的前提下,甚至還有一些漢人,但是總人數不多。

趙信的目的很簡單,這裡,是不太準備併入到中國的,因爲太過遙遠了,氣候也太熱了,在這種情況之下,選擇組成一些種植園,是一個不錯的方法。

順帶的,化整爲零的把這些土人給處理一下,一步步的融入到整個中華的體系之中,等到把土地開發到一定程度了,再考慮移民和併入的問題。

土地未必能夠產生直接的利益,可是礦藏卻可以,東南亞是有衆多的礦藏,其中又以銅最爲重要得,中國缺少銅,可是東南亞不缺,還有一些金銀狂等等,這些貴金屬的礦藏,一旦發現,就會引發巨大的轟動。

果然,當戰爭一出現,並且指向南方的時候,整個內參上面,討論太平洋方面的探索的,就少了不少。

畢竟,時效性是存在的,拿下日本和朝鮮,對於定海軍的幫助不小,這個東南亞的方向,應該也會有幫助的吧,有一些聰明的,直接從趙信的動作上面,就看出了趙信的目的所在,聰明的,就立刻不討論這個問題了,就算是還在堅持的,也因爲沒有了追隨者和持續的熱點,而無以爲繼。

戰爭永遠是轉移視線最好的方法,在美洲即將拿下的時候,調動人力去東南亞,是一個比較合適的,同時,剛剛佔據遼國的時候,大部分的土地都沒有經過開發,現在也開發的差不多了,鐵路公路網絡已經基本上成型了,固定的人口增長,也一一的填充到了各個城市之中,有餘力照看其他了。

東南亞最初的時候,只是一個類似於後世殖民地的樣子,在東南亞,興建一系列的種植園,然後藉助着民衆,還有一些土著,進行開墾種植,需要調集過去的人口不用太多,整個東南亞,或許連300萬人都用不了。

也只有中國有這麼大人口總量,才能夠支撐這樣移民,這樣的殖民地也可以通過移民,慢慢增加人口,控制密度,最終徹底的控制下來。

而不會如同西方的殖民者那樣,雖然在航海鼎盛的時代,圈佔了衆多的殖民地,可是最終,除了美洲變成了美國和加拿大之外,其他的地方,在民族覺醒和民族解放興盛起來的時候,這些殖民地也就煙消雲散了。

這個時代,可沒有什麼民族覺醒,征服者的屠刀之下,一切都可以解決,雖然趙信在北宋和漢人的問題上面,相當保守,對於日本,朝鮮遼國這些國民,也是儘可能的善待,克並不代表着趙信會一直這麼下去的。

東南亞的那些土人,如果知趣的,不介意給他們一條活路,辛苦幹幾年,或者一二十年,通過自己的辛苦,最終可以獲得中國的身份,但是如果他們不願意,或者是反抗的話的,定海軍的刀也不是不可以舉起的。

在民族問題上面,趙信一直都保持着融合的態度,可是一定程度上面,少數民族的數量,不能夠超出某一個標準,當超過這個標準的時候,未來,這個民族,或許就會尾大不掉。

當然了,現在這些都是假設,當整個定海軍的國家機器開啓的時候,龐大的人力物力,源源不斷的運往海南,畢竟是亞洲,距離定海軍雖然有一段距離,卻不算很大,起碼比美洲航線要容易許多,特別是一部分的物資不用從本土,直接夷州還有海南本地採購就可以了。

東南亞的航道,早在之前的調查之中,就已經調查完畢了,把整個北宋的航海人員的經驗,加上定海軍的探索,最終形成了一個比較完備的海圖,這個海圖上面,清晰的表明了到馬六甲的航道,並且還有一些大一點島嶼的大體上面的位置。

定海軍就是根據這個,制定了整個佔據整個東南亞的計劃的,從海南這邊,兵分兩路,一路直接衝向馬六甲海峽,直接針對印尼這邊動手,另外一路,直接從中南半島下去,爭取把所有地盤,用最短的時間打下來。

不說趙信在定海軍這邊,開啓一場面對東南亞的戰爭,就說在大洋的另外一邊,龐大的艦隊組成,並且向大洋的深處而去了。

100多艘船組成的船隊,分成了兩個部分,一部分當然是,西班牙帆船的速度不快,只有平均8節左右,可是5天的時間,也足夠抵達的這個島嶼了,可以進行一些先期的開發,比如說,確定和建設一些港口,再比如說,進行探尋,而同時,最少40艘飛剪船,被集中在一起,不但攜帶了足夠人員,也帶着的一部分的武裝力量。

60多艘飛剪船組成的船隊,並沒有跟後續的西班牙帆船同時行動,而是越過了這個船隊,他們速度更快,大概2天的時間,就可以從基地進入到這個島嶼的位置,因爲座標已經分派下去了,他們甚至可以不用排成整體的船隊,而是以三四個爲小組的分派下去,這樣顯得安全性更高,也更加機動靈活。

在路上,並沒有跟回來的另外兩艘飛剪船碰上,在海洋上面,失之毫釐,謬以千里的,雖然走的差不多是一條路線,可是差上四五十公里,甚至是近百公里,也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情。

在高速的航行之下,60多艘船,還是成功的抵達了這個發現地的所在。

3艘的飛剪船,攜帶不了多少武裝人員,可是60多艘,將近70艘,是可以攜帶足夠武裝人員的,甚至在這些船之中,還有5艘船經過了緊急的改裝。

飛剪船不適合作爲戰船存在,只是因爲飛剪船的整體狀態,還有航行時候的態勢,可是如果強行的加裝火炮,也不是不可以加裝。

5艘船上,被裝上了10門火炮,一共是50門,這個,在口徑上,相對於西班牙帆船的戰列艦的火炮,口徑小了很多,可是一定程度上面,是可以接受的,50門,是可以提供必要的支持的。

而隨同60多艘船一起的,還有一個連全副武裝的士兵,近百人的隊伍,分佈在60多艘船上,對於各個船的壓力並不大。

跟之前,隨同着探測船隊的,每一艘上面的5名士兵,實際上,並不是全副武裝的,他們只是攜帶了必要的輕武器,沒有重武器,更沒有其他的附屬裝備。

這麼一個連,101人,卻是全部野戰軍的裝備,不但擁有15挺機槍,也擁有3門火炮,哪怕是最輕型的戰防炮,卻可以提供相當的壓制火力,在船隊的支持之下,可以的佔據一個穩固的基地。

跟之前探索船隊的小心翼翼不同,這個船隊,迅速的抵達的這個島嶼,然後選擇了一個合適的地方開始登陸。

軍隊的眼光,跟航海船長的眼光,不太一樣,他們選擇登陸的,也不是之前登陸的地方,而是適合作爲前進基地,並且佈置下牢固的陣地的。

在艦船的護航之下,衝鋒舟把一個排,首先的送上了岸邊,然後構築了攤頭陣地,並且開始佈置,然後當一個連都已經上來之後,就是構築基礎的陣地,這個陣地,在岸上的一個小高地上面,這個高地大概有100米的樣子,在地形上面,是一個非常小的高地,可是在軍人眼裡,它卻分外的不同。

地勢較爲險峻,有一個從上到下攻擊態勢,同時,周圍的地勢較爲開闊,控制了這裡,背後灘頭陣地不說,周圍最少1公里的範圍,都在他的影響和控制範圍之內。

一旦這個陣地設置成功,再把船上的火炮,弄幾門到了高地上面,這就是一個巨大的支點,哪怕有幾千人,甚至上萬人過來攻擊,也足以支撐的下,輕鬆的應對。

留下5艘所謂的戰船,剩下的船,在一個非常廣闊的區域,開始了探查,因爲船隻足夠多,也分成了不同的部分,開始對他們進行全面的探查。

整個探查工作非常漫長,註定要花費衆多的時間,不過,他們都很積極,就他們目前所看到的,還有那些報訊之中知道的,這是很龐大的地盤,不是美洲大陸,也會是美洲大陸的大島,對於找到美洲大陸,有着巨大的好處的。

在佔據了一個足夠龐大的岸上基地之後的,有了一個穩定的支點之後,開始陸地和海上的兩個方向進行。

海上,當然,會根據的原來探索的方向,繼續向更深的地方搜索,但是這個搜索,跟之前的搜索不一樣,他們會更慢,搞清楚這個到底是島嶼還是大陸,這是一個關鍵的方面,另外的,記錄下來,海岸線的形狀和特點,這個是要上到海圖上面。

不過,在確定了這個地方,確實是一個非常龐大的地方的時候,這種搜索,會按照既定規律開進行,這個時間,會持續20天,甚至是40天的時間,後續的大量的物資送過來之後,建設就會正式開始,一個可以作爲基地的龐大的島嶼,最少需要3到6個月的時間,進行建設,開啓最少4-6個港口羣,形成一個基礎的港口。

第六百四十四章 西北熱潮第十七章 內外之分第一百三十章 賺錢工具第六百七十七章 大戰之前第五章 普通卡牌第七十五章 衝破阻截第二百五十七章 面見韓琦第二百七十九章 他還活着第七百三十八章 仁宗心態第二百六十章 追加訂單第五百六十七章 航船和琉球第四百五十四章 人口增長第七十六章 抵達目的地第六十八章 拆卸落月第三百四十一章 震動朝野第二百一十八章 高低定價第二十六章 禁軍會操第二百三十一章 散彈和獨彈第七百八十四章 基地曝光第一百二十六章 反應爐第八百零一章 外交之密第二百三十章 再見韓琦第五百零九章 數據分析第六百五十三章 種家少將第二百一十九章 商業指標第六百四十二章 鐵路爭奪第五百三十五章 搏兔全力第四百七十三章 必然一戰第八百四十三章 鉅額花費第五百零六章 苦等的時機第三十七章 3級卡牌第一百六十章 相見不相識第八百四十一章 託運和臥鋪第六百一十二章 移民計劃第八十九章 被看低的長弓第二百三十八章 無用的試探第七十三章 遠程阻擊第五百二十一章 新材料使用第五十二章 絕處逢生第六百二十七章 海洋捕撈第五百七十三章 長牆建功第三百一十九章 定海軍第五百七十五章 奇葩的原因第二百八十六章 不鏽鋼6.1第四百六十八章 望遠鏡第一百六十二章 遼國藥材第三百一十四章 固執的皇帝第二百零一章 死了,都死了第二百六十五章第七百九十三章 內燃機第七百七十一章 視察寢宮第三百零三章 九龍奪嫡第一百一十九章 守城戰術第七比零六章 人口問題第六百二十一章 飛魚級第六百四十二章 鐵路爭奪第二百七十三章 火藥之威第八百一十二章 新五京第三百一十四章 東京的消息第八百三十八章 初步探索第六百四十八章 收復燕雲的計劃第六百七十八章 重挫遼軍第四十九章 斷後第二百六十五章第八章 賺錢大計第四百八十二章 仁宗的態度第七百二十八章 兵臨中京第七百七十四章 官制改革第二百五十九章 運費和工業第三百四十四章 修路的問題第七百七十一章 視察寢宮第七百九十二章 藍鰭金槍魚第三百五十七章 染血草原第一百六十六章 迷茫的孫吉第八百六十四章 屠殺第三百零九章 神兵利器第二百六十七章 數據的力量第二百五十四章 材料和科技第一百零六章 箭的作用第七百七十四章 官制改革第七百三十三章 怎麼可能第七百五十五章 盤點收穫第二百三十二章 西遼矛盾第五百二十七章 崛起的根基第六百一十二章 移民計劃第三百八十一章 牛馬拍賣第二百九十章 錢幣圈子第五百三十九章 海上安全第一百四十七章 淨利第二百九十三章 新的身份第三百三十九章 要的起麼第三百五十三章 水上投入第二百零七章 神奇仙術第二十一章 中藥店第五百零八章 點睛一戰第二百六十二章 造冊接收第五百八十四章 發電機和燈泡第二百五十五章 畫龍點睛第三百五十二章 體術 宿遷第三百一十四章 東京的消息
第六百四十四章 西北熱潮第十七章 內外之分第一百三十章 賺錢工具第六百七十七章 大戰之前第五章 普通卡牌第七十五章 衝破阻截第二百五十七章 面見韓琦第二百七十九章 他還活着第七百三十八章 仁宗心態第二百六十章 追加訂單第五百六十七章 航船和琉球第四百五十四章 人口增長第七十六章 抵達目的地第六十八章 拆卸落月第三百四十一章 震動朝野第二百一十八章 高低定價第二十六章 禁軍會操第二百三十一章 散彈和獨彈第七百八十四章 基地曝光第一百二十六章 反應爐第八百零一章 外交之密第二百三十章 再見韓琦第五百零九章 數據分析第六百五十三章 種家少將第二百一十九章 商業指標第六百四十二章 鐵路爭奪第五百三十五章 搏兔全力第四百七十三章 必然一戰第八百四十三章 鉅額花費第五百零六章 苦等的時機第三十七章 3級卡牌第一百六十章 相見不相識第八百四十一章 託運和臥鋪第六百一十二章 移民計劃第八十九章 被看低的長弓第二百三十八章 無用的試探第七十三章 遠程阻擊第五百二十一章 新材料使用第五十二章 絕處逢生第六百二十七章 海洋捕撈第五百七十三章 長牆建功第三百一十九章 定海軍第五百七十五章 奇葩的原因第二百八十六章 不鏽鋼6.1第四百六十八章 望遠鏡第一百六十二章 遼國藥材第三百一十四章 固執的皇帝第二百零一章 死了,都死了第二百六十五章第七百九十三章 內燃機第七百七十一章 視察寢宮第三百零三章 九龍奪嫡第一百一十九章 守城戰術第七比零六章 人口問題第六百二十一章 飛魚級第六百四十二章 鐵路爭奪第二百七十三章 火藥之威第八百一十二章 新五京第三百一十四章 東京的消息第八百三十八章 初步探索第六百四十八章 收復燕雲的計劃第六百七十八章 重挫遼軍第四十九章 斷後第二百六十五章第八章 賺錢大計第四百八十二章 仁宗的態度第七百二十八章 兵臨中京第七百七十四章 官制改革第二百五十九章 運費和工業第三百四十四章 修路的問題第七百七十一章 視察寢宮第七百九十二章 藍鰭金槍魚第三百五十七章 染血草原第一百六十六章 迷茫的孫吉第八百六十四章 屠殺第三百零九章 神兵利器第二百六十七章 數據的力量第二百五十四章 材料和科技第一百零六章 箭的作用第七百七十四章 官制改革第七百三十三章 怎麼可能第七百五十五章 盤點收穫第二百三十二章 西遼矛盾第五百二十七章 崛起的根基第六百一十二章 移民計劃第三百八十一章 牛馬拍賣第二百九十章 錢幣圈子第五百三十九章 海上安全第一百四十七章 淨利第二百九十三章 新的身份第三百三十九章 要的起麼第三百五十三章 水上投入第二百零七章 神奇仙術第二十一章 中藥店第五百零八章 點睛一戰第二百六十二章 造冊接收第五百八十四章 發電機和燈泡第二百五十五章 畫龍點睛第三百五十二章 體術 宿遷第三百一十四章 東京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