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 死間

趙信點破的這一點,就如同打破了某一種思維的定式,北宋文明昌盛,各種的奇人很多,特別是跟韓琦相交的,哪一個不是的簡單的人。

這其中,不得不說富弼,這個可以說比韓琦還要耀眼的存在,外交上面非常出色,軍事上面,也沒有韓琦那樣,好水川之敗,可以說每一個地方都做到了很強的地步。

韓琦剛開始,只是找他打聽遼國的事情,後來居然牽扯到了一些秘密渠道的事情上面。

韓琦是在保州平叛,現在一切都已經塵埃落定了的,保州兵變早幾個月就平復了,現在正在收尾,突然提到了遼國,難道遼國產生了威脅?

跟韓琦同樣爲樞密副使,可是他的側重點跟韓琦不一樣,韓琦偏軍事一點,主要是統帥軍隊,甚至是出來平叛,可是富弼更加偏重於外交領域,比如說密諜還有出外的一些外交斡旋上面。

他更加的敏感,當韓琦第二次詢問的時候,主動過來詢問。

韓琦之前知道了情報之後,就已經知道,趙信沒有騙他,遼西之間,必然會誕生一戰,那麼他就必須要尋求支持,之前他的一些想法,也必須要得到富弼的支持,索性就把一切和盤托出。

富避愣了一下,之前他更多的是放在外交的一些斡旋上面,把情報利用到這些方面。

有時候,情報什麼都已經得到了支持,而且執行的相當好,最終卻沒有取得什麼效果,現在趙信的舉動如同敞開了一個新的門,沒錯,有什麼比戰爭的破壞更大,還是其他兩個國家之間。

他對於情報機關更加的熟悉,提出的方案更加的具有可行性,在韓琦的簡單做法之中,進行了完善,不但更加的合理,也擁有可執行性。

在跟富弼等人商議完成之後,韓琦再一次把趙信找過來,本身,富弼覺得,這件事情,韓琦起個頭,把計劃做出來就好了,剩下的交給他們,交給密諜系統來完成,這樣更加的好。

可是之前趙信跟韓琦說過,他會支援一批物資和武器,放在河曲,這可是一個巨大的關鍵,以密諜的能力,或許可以派遣一個人過去,要想弄物資,這很難,特別還是在其他地方弄大筆的物資,他也想知道,趙信能夠做到什麼地步,這對於這個計劃相當的有幫助。

看到韓琦,沒有寒暄直入主題,趙信也想知道的,韓琦所說的辦法是什麼樣的,主動詢問。

韓琦也沒有什麼好瞞着趙信的,主動說道:“殿下聽過死間麼?”

“什麼?”趙信大驚失色的說道,他當然知道死間是什麼,死間那是密諜最高級別的秘密,一般都掌握在最高級的人的手中,這是關係到一個國家的命運的一個最高級別的間諜,要動用的時候,必須要關係到國家命運,甚至是非常危險的情報的時候,纔會動用。

韓琦點點頭,說道:“沒錯,這個計劃,值得我們動用”

趙信聽完韓琦說完之後,就沉默了他的想法很簡單,支援遼興宗一批物資,主要是的糧食和一部分武器,可是在富弼看來,完全不用,如果真的支援的話,一個謀士足以。

這個謀士從北宋這邊肯定不行,必須要在遼國,那就是死間了,韓琦覺得還是兩者合二爲一,有謀士,同時也需要有一批物資,兩者結合,在關鍵的時刻,才能夠提供改變。

這一次,韓琦問的關鍵就在物資上面,這點,趙信當然覺得沒問題,有了具現系統,只要他跟孫吉兩個人,潛入河曲就可以了。

河曲都是在境外,卻不太危險,哪裡無論是什麼時候,都是比較地廣人稀的,很少有人的,西夏和遼國,對於國土的控制的遠沒有北宋那麼穩定,以孫吉等人的力量,帶着趙信,化妝改樣,進入河曲這沒有任何的問題。

再三確認的這一點之後,韓琦把完善的方案給拿出來了,韓琦加上富弼,兩個樞密副使能夠調用的資源多了,很快的,就梳理了一套方案,這個方案是脫胎於趙信的支持,他沒有瞞着趙信,仁宗的二皇子,沒理由出買大宋了,趙信這才知道,原來北宋對遼國的滲透,也相當的深,死間不少,而且不止一個。

在衆多死間之中,挑選了一個合格存在,在遼國都城,有一個很不起眼的小官,大概就是相當於八九品的樣子,不過位置非常關鍵,也相當的年輕,上升趨勢相當的好。

有權貴拉攏這位年輕官員,他不爲所動,一直秉承本心,因此在遼國清流之中,地位相當的高。

這個名叫周正秀的年輕官員,就是15年前,北宋安插進來,作爲死間的他,會一直等到一二十年之後,逐步攀升到更高的職務,這纔可以發揮作用,可是現在,不得不動用了。

看到趙信的表情,韓琦還以爲趙信不捨,實際上,這麼級別的死間,在北宋也不是多到可以隨便捨棄的,跟他相提並論的,可能只有三四個的樣子,,連忙是說到的:“這只是一個的露臉的機會而已,他如果能夠成功,最少可以節約5年以上的時間,再說了,針對的又是西夏,可以完美的發揮出他的聰明才智,不用權衡利弊!”

韓琦還講起了的他的來歷,周家本身就是煙雲大族,在石敬瑭敬獻幽雲十六州之後,一部分周家留在了遼國境內,經過了近百年的發展,已經是真定哪裡鼎盛家族。

不過在60多年前,周家聯絡上了位於遼國的就在,這一支仰慕北宋,經過了幾次考驗之後,得到了宋庭的認可,並且給予他們一些幫助,讓他們在遼宋之間可以平穩的過度。

周正秀,正是目前周家家主的孫子,,早早的就被送到大宋培養,經過了6年的啓蒙和訓練之後,才送回去,甚至在學習之間,他還有一定的時間迴歸遼國,在家人和自己的幫助下,製造出外出遊歷學習的假象,沒有人注意到,他並不經常在遼國。

一個在真定居住輕重的大族,相當於大宋的望族這個級別的,雖然不是代代都有宰撫出現,卻也相差不多,這麼一個家族,爲什麼會投奔宋朝。

這本身應該是一個很難解決的問題,可是詢問了韓琦之後,韓琦並不在意,漢人心繫北宋,這不是很正常的麼。

他這才明白,北地的漢人仰慕是有的,特別是在北宋如日中天的時候,更是如此,這個時代的北宋,可不是北宋末年甚至南宋的時候,元蒙時代,北宋的強大,甚至連遼國和西夏都要忌憚的。

富庶,強大,文明,這就是北宋在這個時代的代名詞,北宋的頂級文豪,詩詞大家,在其他國家之中,就如同明星一樣的存在,是受到衆人追捧的。

一個很明顯的例子就是蘇東坡,哪怕在最慘的,被貶謫到了越南的時候,妻妾兒子之類的都沒有追隨,還有日本人送上來的待妾,親自的服侍,爲的就是把他的新的詩詞,第一時間傳回的日本去,甚至這些待妾,都不是簡單的,有貴族血統,甚至皇室血統的,比比皆是。

看起來如此如日中天,可是在歷史上面,宋朝時代是整個漢民族最屈辱的,甚至有人說過,就算北宋有能力佔據幽雲十六州,也不會得到迎接,那有些過了,真正沒有人心向的,應該是幾十年後的北宋末年。

那麼多的漢人爲什麼到最後,投奔金國,元蒙,原因也很簡單,他們已經看不到希望了,北宋,南宋都已經弱到無力反攻,甚至連掌控自己的地盤,都非常的困難的前提下,他們只有尋找別的路,這纔是真正的人性,什麼民族大義之類的,沒有利益做爲支撐,又有多少人願意爲此付出呢?

周正秀就是如此,周家在過去的60年之中,獲利非凡,在體制內沒有較大的提升,可是家族的財力大大的增加,宋朝這邊提供情報,資源,幫助周家在體制內上升。

周正秀也是如此,甚至他在知道之後,根本就不會反對,又不是針對遼國損害,這一點,他可以大刀闊斧的來做,甚至不必擔心被人發現的危險,這對於任何一個人而言,都是最佳的選擇。

瞭解了這些之後,趙信算是放心了,至於這個人的基本素質,他並不擔心,他相信韓琦的選擇。

這個人的情況,也被韓琦介紹了,當時共同過來的有近百人,其中9成以上被淘汰,因爲被淘汰的關係,並沒有迴歸遼國,而是在大宋的南方定居下來,富家翁就是他們一輩子生活了。

雖然少了這麼多人,對於各自的家族來說,有些麻煩,可是隻要不回去,那就沒有問題,不存在什麼泄露的問題,以封建時代超高的嬰幼兒死亡率從,一個孩子要想從嬰兒的狀態,最終長大成人,這需要很大的運氣,夭折幾個,甚至全部夭折,都不是不可能。

在上百人之中,只有不足10人回去,之間陸續淘汰,最終只剩下了3人,周正秀是三人之中最出色的哪一個。

百裡挑一,還是經過了特別的訓練,在一系列的體系和淘汰之中,脫穎而出的最強者,的這樣的人有什麼不放心的。

第五百四十四章 商品選擇第二百一十章 肥皂第三百五十章 仁宗來信第三百三十一章 秘密武器第二百六十五章 劃時代武器第八百零三章 民族融合第六十七章 化學傷害第四百二十八章 施政理念第八百零四章 裝甲巡洋艦第八百八十一章 火車衝卡第八百四十七章 初到瀋陽第二百六十八章 偷工減料第三百四十八章 颶風翅膀第二百一十七章 價格和利潤第八百三十五章 太平洋風暴第七百九十四章 細分研究第八百五十七章 玉米收穫第三百零二章 馬拉火車第四百二十章 授田和耕牛第八百零三章 民族融合第二百五十章 震動大名第七百四十四章 最壞的結果第五百二十七章 崛起的根基第二百六十九章 研究人才第四百六十六章 攜帶禮物第五十六章 當頭痛擊第七百八十六章 臨時停車第七百六十七章 電燈和辦公第三百三十三章 戰場勘察第三百一十三章 大名奠基第二百七十章 長弓入禁第八百四十四章 轉移視線第二百八十九章 國本之爭第五百三十七章 簡單的勝利第五百四十四章 商品選擇第二百四十五章 菜刀和第三百一十七章 防禦和奏摺第十四章 絕世猛將第一百八十八章 連弩和工程量第三百六十四章第六百七十四章 冰火兩重天第三百二十一章 攻城和博弈第二百八十二章 矛盾想法第七百八十九章 穿甲能力第三百二十章 建設費用第一百四十章 饅頭到包子第二百四十章 風生水起第二百一十三章 香水第三百零八章 喪心病狂的裝備第二百二十九章 冶鐵改進第二百六十二章 可怕的持久度第六十五章 追擊掃尾第五百三十七章 簡單的勝利第八百三十二章 運河疏浚第七百三十二章 北宋猜測第三百三十四章 攻略北宋第二百五十八章 曹劌親臨第一百章 便宜硬道理第二百五十八章 曹劌親臨第八百五十七章 玉米收穫第八百六十二章 堪察加半島第一百四十五章 高薪攬心第一百七十二章 西班牙方陣第三百六十一章 遼人短視第七比零六章 人口問題第八百零四章 開國大典第八百三十九章 再次登陸第二百七十六章 800里加急第七百九十三章 芥末和山葵第三百零六章 硬度體系第一百四十九章 玉米和航海第七百七十四章 官制改革第八百六十六章 新式織物第三百一十章 花式磨刀第二百六十三章 天然溫度計第八百七十章 兩條通道第二百二十五章 防禦要求第八百零六章 仁宗的決定第三百八十五章 接待困擾第八百三十五章 太平洋風暴第六百零一章 審計報告第六百八十九章 人口與矛盾第二百六十章 繁忙港口第七百三十章 獎勵和麪對第六百五十七章 發展數據第二百三十七章 死間第五百零一章 最長的橋第二百八十章 水泥發展第七百七十章 可怕的收入(補)漏發了一些補上第五百七十九章 唯武器論第四百一十七章 變法隱情第一百一十五章 偵查重點第六百二十六章 漁船和夜盲症第八百三十一章 雪片奏摺第二百六十四章 滿朝皆敵第八百五十五章 三大作物第二百一十一章 製作過程第二百二十三章 擴張的契機第四百九十章 銷售狂潮第四百九十七章 預製板和吊車
第五百四十四章 商品選擇第二百一十章 肥皂第三百五十章 仁宗來信第三百三十一章 秘密武器第二百六十五章 劃時代武器第八百零三章 民族融合第六十七章 化學傷害第四百二十八章 施政理念第八百零四章 裝甲巡洋艦第八百八十一章 火車衝卡第八百四十七章 初到瀋陽第二百六十八章 偷工減料第三百四十八章 颶風翅膀第二百一十七章 價格和利潤第八百三十五章 太平洋風暴第七百九十四章 細分研究第八百五十七章 玉米收穫第三百零二章 馬拉火車第四百二十章 授田和耕牛第八百零三章 民族融合第二百五十章 震動大名第七百四十四章 最壞的結果第五百二十七章 崛起的根基第二百六十九章 研究人才第四百六十六章 攜帶禮物第五十六章 當頭痛擊第七百八十六章 臨時停車第七百六十七章 電燈和辦公第三百三十三章 戰場勘察第三百一十三章 大名奠基第二百七十章 長弓入禁第八百四十四章 轉移視線第二百八十九章 國本之爭第五百三十七章 簡單的勝利第五百四十四章 商品選擇第二百四十五章 菜刀和第三百一十七章 防禦和奏摺第十四章 絕世猛將第一百八十八章 連弩和工程量第三百六十四章第六百七十四章 冰火兩重天第三百二十一章 攻城和博弈第二百八十二章 矛盾想法第七百八十九章 穿甲能力第三百二十章 建設費用第一百四十章 饅頭到包子第二百四十章 風生水起第二百一十三章 香水第三百零八章 喪心病狂的裝備第二百二十九章 冶鐵改進第二百六十二章 可怕的持久度第六十五章 追擊掃尾第五百三十七章 簡單的勝利第八百三十二章 運河疏浚第七百三十二章 北宋猜測第三百三十四章 攻略北宋第二百五十八章 曹劌親臨第一百章 便宜硬道理第二百五十八章 曹劌親臨第八百五十七章 玉米收穫第八百六十二章 堪察加半島第一百四十五章 高薪攬心第一百七十二章 西班牙方陣第三百六十一章 遼人短視第七比零六章 人口問題第八百零四章 開國大典第八百三十九章 再次登陸第二百七十六章 800里加急第七百九十三章 芥末和山葵第三百零六章 硬度體系第一百四十九章 玉米和航海第七百七十四章 官制改革第八百六十六章 新式織物第三百一十章 花式磨刀第二百六十三章 天然溫度計第八百七十章 兩條通道第二百二十五章 防禦要求第八百零六章 仁宗的決定第三百八十五章 接待困擾第八百三十五章 太平洋風暴第六百零一章 審計報告第六百八十九章 人口與矛盾第二百六十章 繁忙港口第七百三十章 獎勵和麪對第六百五十七章 發展數據第二百三十七章 死間第五百零一章 最長的橋第二百八十章 水泥發展第七百七十章 可怕的收入(補)漏發了一些補上第五百七十九章 唯武器論第四百一十七章 變法隱情第一百一十五章 偵查重點第六百二十六章 漁船和夜盲症第八百三十一章 雪片奏摺第二百六十四章 滿朝皆敵第八百五十五章 三大作物第二百一十一章 製作過程第二百二十三章 擴張的契機第四百九十章 銷售狂潮第四百九十七章 預製板和吊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