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六章 美洲作物

定海軍崛起的時間太短了,短到只有幾年的時間,從北宋耗費巨大的心力,甚至巨大的代價,才獲得了目前的人口,7000多萬,伴隨着自然的人口增長,或許會很快接近一億,只不過這個一億人口並不是健康的。

在過去5年時間之中,一共生出了一千多萬的人口,也就是說,嬰幼兒佔據了絕大多數,未來的相當長一段時間,這個格局會一直抱有,因爲定海軍連續的擴張人口,特別是在兩年前,一下子增長了3500萬的人口。

龐大的人口,帶來了穩定的工作,當家人和朋友都已經抵達的,他們又獲得了穩定的工資收益,那就比較的穩定下來了。

對於中國人的傳統來說,溫飽之後,甚至是小康之後,就是瘋狂的造孩子,反正對於女人來說,他們只要照顧好家裡,自然有男人過去掙錢,這種前提下的,生孩子,多生孩子是必然的事情。

更別說,現在的定海軍,對於多生孩子,還有獎勵,這個獎勵還爲數不少,有些女人算過,如果一年,或者一年多生一個孩子的話,單純是獎勵拿起來都不少,未必比做工差多少。

本身,生孩子就是自己的事情,不但不用多花錢,還可以獎勵這對於本身就習慣大家庭的中國人來說,是難以說明的刺激,只要身體方面沒有什麼問題,生孩子,幾乎是跟吃飯睡覺一樣,成爲家常便飯的一件事情。

這也是定海軍,人口暴漲的根源,只不過這些人口,並不是可以使用的人口,就算是從定海軍剛剛成立的時候,就出生的那些人,最大的也才八九歲,這些人只是剛剛入學,根本無法派上用場。

不過,伴隨着時間的推移,這一部分新出生的人口長大之後,就不一樣了。

之前定海軍的各項學習,都是存着補充的關係,用最少的時間,培養出一批可以使用的人才,夜校和在培訓成爲了關鍵。

這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面,減輕了定海軍的人才壓力,讓定海軍,在短時間之中,集中了大量可以使用的人才,可惜這些人才,他們有這樣那樣的缺憾,可以成爲成功的工程師,學者,可是真正能夠站在牛大力這樣角度的,就是鳳毛麟角了。

那些不但需要天賦,還需要機緣和知識儲備,牛大力如果從小,就接受到系統的教育,並且用10年,20年的時間,累積足夠的知識儲備,就可以昇華,不但在目前的冶鐵上面,成爲大拿,在金屬,還有一些相關的行業,也可以做到,這樣的話,他起到的作用更大,而不是具現於現在。

未來,當新一代人成長起來的,對於定海軍來說,是非常關鍵的,穩定性更強,還充滿了活躍的發展,甚至連科技,都達到了的一定的高度。

真的有個50年,甚至100年平穩發展的時間,對於中國而言,那是難得的好事情,以現在的人口增長率來說,真的可能有五億10億的人口,最關鍵的是,有了這個初步發展的階段,真的出現人口和糧食的不足問題的話,對於中國而言,已經不是問題了。

有了遠洋戰船,哪怕是最初的西班牙大帆船,都已經有了跨越海洋的能力,更別說之後的飛剪船,他們更快,但是實際上,最可怕的還是船舶研究所的輪船。

輪船所展現出來的作用,不但讓人類改變海洋,利用海洋的程度更高,也可以衍生出很多新的東西,對於整個海洋的開發都會立體化。

帆船,更多的是利用,可是到了輪船的角度,從利用開始,逐步的就產生了改變了,因此人類在面對海洋的時候,更加的從容,從一定程度上,不必拘泥於天氣等的影響。

定海軍在完成了蒸汽機的製造,大規模的普及和生產之後,蒸汽機不能說已經非常高級,可是相當於19世紀末和二十世紀初已經沒問題了,

在19世紀末的科技之中,居然造出了超過萬噸的戰艦,超過3萬噸的輪船,那些可是實打實遠洋貨船,在一戰時期,美國用最高的效率,生產出來的標準的萬噸巨輪,甚至可以支持美國跨海作戰,越過大西洋作戰,美國雄厚的生產力基礎是一個方面,可是大量的輪船,也是一個重要的方面。

飛剪船的出現,一定情況下,解決了的運輸的問題,也解決了快速運輸的問題,可是輪船還是需要開發,還是大力的開發。

飛剪船哪怕技術進展到相當的程度,卻也只是風帆艦隊,他是依靠於天氣,一旦出現惡劣天氣,或者不太配合的天氣,就不太順利,可是輪船,卻可以在大部分的時間之中,都可以順利的航行。

定海軍在鍊鋼的技術上面,因爲牛大力的出現,已經進入到了相當的程度,甚至對於表面鈍化,還有塗層和消磁上面,也有了相當進展的,已經擁有了生產處輪船的基礎了,

不過,輪船蘊含的科技實力相當的高,哪怕各個子項目,定海軍都已經達到,甚至超額的完成了任務,可是在整合上面,還是不行。

目前進展的,不過是在木船上面加裝鐵肋,並且安裝一到兩臺的蒸汽機,作爲輔助的動力,配合風帆進行,真正的全鋼輪船,還需要一段的時間。

定海軍在推廣的教育上面,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從最開始到現在,差不多有七八年的時間,在七八年的時間之中,已經形成了一系列的,體系,從技工教育到大學教育,甚至第一批,第二批的大學生,已經通過研究所,並且各種的技術學院,學成進入到體系之中。

只不過,中國要發展的科研體系實在是太多太多了,在這些衆多的科研體系之中,也出現了兩三個跟牛大力比肩的人,只不過,還沒有更多,最少說,在船舶,在輪船這方面沒有,

在趙信的關注之下,定海軍的發展速度,已經足夠的快,各方面的科技,已經形成的體系,讓定海軍基本的上的科研水平,達到並超過了19世紀末的程度了,

只不過,輪船的發展,還需要一點的時間,他牽扯到的東西太多了,實驗室之中,全鋼戰艦,可以浮起來,甚至使用蒸汽作爲動力,推動前進,可是要形成真正的,高速,高效船,還需要時間。

現在不行,未必以後不行,在定海軍成立的這些年之中,科技的發展,一直都是超越常規的速度發展的,這個速度驚世駭俗,幾乎每隔1年都會有巨大的不同,3年一小變,5年一大變。

5年前,定海軍只是改裝中國式帆船,纔剛剛開始在定海軍大規模的興建船舶,可是5年之後,定海軍的飛剪船,已經可以用20節左右的速度,開行在美洲大陸的附近,這是何等的發展速度。

未必在各行各業上面,都會有如此的發展,可是,未來,真的有50年,不,應該說是10年左右的時間,不但輪船會逐步的成熟,其他的也可以,甚至飛機出現也未必不可以。

那樣的話,交通的飛速發展,會讓地球的大小變小,到時候,定海軍擴張起來,纔會更好。

實際上,目前來說,在陸地上面的擴張,在蒸汽火車出現了之後,已經解決了大半,如果能夠在定海軍所有控制的土地上面,貫通鐵路,那麼可以從歐的亞大陸上面,到任何地方,最多就是在西伯利亞和中亞限制一下,哪裡的荒漠化,還有北方冰原,是生命的禁區,要越過,不容易,哪怕是對定海軍這樣的科技水平,也是如此。

在還有發展的方向,在還有擴張的方向的前提下,去這些生命的禁區,那並不是最爲好的選擇。

對於中國而言,只要發展快速,擴張是必須的,也是非必須的,整個世界上,能夠跟中國所在的方位,所佔據的土地想必美的,真的不算太多,定海軍目前,沒有外來的威脅,先好好的發展,把中國這一片給吃下了之後,在考慮別的。

當然了,東南亞是必須要打的,未來,從美洲獲得橡膠之後,東南亞是最佳的種植所在,未來,東南亞的橡膠,在整個世界的產量上面,也佔據了相當的份額,這麼天然的種植園,怎麼不利用上。

那些東南亞的土人,讓他們種植糧食,做苦力,恐怕有些太過難爲他們了,可是種植橡膠,這個本身就是已經走過的,也證明不錯的,當然是珠聯璧合的,這樣的前提下,在按照前世的各種政策來,是最爲正確的選擇。

東南亞的戰爭已經開啓了的,目標已經轉移了,這個時候,也沒有必要刨除發現美洲的消息,再說也不重要,真的等到美洲發現,獲得了三種作物,然後回來種植,展現出效果,少則半年,多則一年,還是等到真正美洲的作用顯現出來再說。,

但是不能大張旗鼓,提前的獎勵是要有的,所有定海軍已經答應下來的獎勵,全部足額的發放下去,並且趙信又拿出了獎勵,這個獎勵是針對三大作物的,這個獎勵額度也非常的高,而且這個額命令,不是現在趙信才頒佈下去的,而是在之前,就已經佈置下去了。

之所以這麼做,是爲了保證效率,如果是發現了美洲之後,從美洲傳遞消息到定海軍,最少需要的40天的時間,然後再從定海軍傳遞消息到美洲,又是40天的時間,如果中間在稍稍耽誤,就是三四個月過去了,這對於一直都講究效率定海軍而言,簡直是無法忍受的。

同時在探索的過程之中,在以大隊爲單位的這個隊伍之中,是有人知道,要尋找三大作物的,不但有圖片,甚至還有一些詳細的描述。

北宋不會有人,也不可能有人,會知道這個植物的基本樣子,這些圖片的來源,就只能是趙信了。

趙信出身在農家,是在大山裡面長大,並且考上北大的孩子,他對於各種的農活,相當的清楚的,玉米紅薯土豆,這三種在山裡,最爲常見的植物,不但是整體的形狀非常的清楚,就連各種植株的樣子,也很清楚。

繪製出比較的精準的圖形,雖然說,趙信不是學美術的,沒有一些美術功底,可是通過卡牌系統促進,他的身體素質,遠超過常人,不但力量和耐力更大,就連控制能力,也遠在尋常之上,這種情況之下,當然是繪製的八九不離十。

這樣圖案,他最少繪製了10套,分別放在探索船隊的10個的植物專家的手上,伴隨着對於美洲大陸的開發加劇,當然,這些植物專家,也會陸續的走上美洲大陸。

如果是想的話,他甚至會把橡膠,菸葉,還有美洲特產的一些植物,都給繪製上去,可惜,他所處的地方,並不是熱帶,根本沒有見過橡膠樹,其他的一些美洲經濟作物,他或許聽過名字,或許,甚至連名字都沒有聽過,這樣的情況之下,根本沒辦法繪製出那些東西。

在平常的生活之中,見到過橡膠,這就有些麻煩,只能夠慢慢的尋找,不過橡膠還有特點得,他的枝幹比較的肥大,一旦切割,會分泌出白色的汁液,這個也比較容易辨別,菸葉就不行了。

也不是說,沒辦法找到這些東西,只是沒有那麼方便,不能夠按圖來尋找,

不過,印第安人在抽菸的習慣,也很久遠了,只要跟印第安人聯絡起來,應該是可以分辨出這些東西。

雖然說,趙信不想要開啓菸草工程,這個對於的民衆的身體,是一個巨大的上海,2可是他又不能放過這個,巨大的利益,提前的做好準備,做一些培養和研究,未來,如果真的需要開放,或者是被別人做起來,那麼也就需要做的,這麼一個賺錢的利器,不可能被掌握在別人手中。

除了菸葉之外,其他的東西,趙信就沒有怎麼想到了,好在,連美洲大陸都發現了,美洲的作物,這個時代,還沒有認識到它的作用,找到只是一個時間問題,他們的優先級,是在美洲三大作物之下的,不用太着急,找到了錦上添花,找不到,也無所謂。

第七百零四章 大獲全勝第一百零四章 薛玉迴歸第六百四十四章 西北熱潮第一百九十九章 互有算計第七百九十九章 北宋頑疾第二百七十章 長弓入禁第三百零五章 兩重天第三百六十五章 拔不出來第八百六十章 人口素質第八百八十二章 結束和妥協第七百零八章 自然增長率第八百六十五章 打服瑪雅第七百七十五章 情感牌第四百六十四章 玻璃遇挫第七百一十三章 鋼鐵和水泥第三百零二章 擇優選擇第一百六十八章 轟動效應第六百七十九章 人口提議第八百七十六章 計劃開啓第七十五章 衝破阻截第三百二十八章 漏夜伏擊第四百六十七章 啓程汴梁第四百九十章 銷售狂潮第六百八十八章 慶曆七年第七百九十四章 細分研究第二百一十六章 神奇肥皂第七百一十四章 長城修不修第二百四十一章 冶鐵作坊第六百六十一章 北伐之前第四百六十五章 再次出行第五百一十三章 實驗船第六十九章 省力裝置第二百三十七章 死間第四十一章 濃硫酸第二百九十四章 離開和根基第六百三十五章 罐頭和海鮮第二百三十二章 轉運倉庫第一百九十五章 棱堡卡牌第二百三十七章 死間第二百四十九章 留守曹劌第七百八十二章 可怕佈局第六十七章 化學傷害第四百四十三章 將軍野望第八百零九章 勞務抵達第五十二章 絕處逢生第一百零五章 提升的誤區第九十八章 集團射擊第七百八十四章 輪船的研究第八百四十二章 軍隊出動第九十五章 正確方向第四百一十五章 河黃米第四百八十九章 巧奪天工第六百零六章 戰場之神第三百二十四章 韓琦出兵第一百零七章 再造奇蹟第十六章 北宋縣城第二百零六章 高層的麻煩第一百六十七章 出格的待遇第四百一十九章 移民政策第一百章 便宜硬道理第六百三十章 遭遇魚羣第五百零九章 數據分析第六百一十三章 申請港口第八百一十四章 青工刁小雨第三百二十二章 通風報信第六十六章 有錢的水匪第四百一十三章 水利核心第五百九十五章 後續發展第八百三十八章 初步探索第六百六十八章 絕境的種諤第八章 賺錢大計第五百一十章 朝會提議第七百九十五章 最後的辦法第一百七十七章 保密和砌牆第八百三十六章 天路計劃第七百五十章 返回汴梁第八百八十九章 定海錢莊第三百二十三章 思維誤區第五百三十七章 簡單的勝利第八百二十三章 管理費磋商第七百一十四章 長城修不修第四百六十三章 玻璃窗第六百七十三章 坐守山海關第二百二十一章 計相葉清臣第一百三十七章 禁軍張俊第五百九十四章 溫度和三態第八百六十九章 鐵路和公路第二百七十三章 拍賣會第七百二十四章 最終處罰第八百四十四章 歸家和禮物第四百七十章 錨泊地第八百五十六章 飛剪和先驅第二百四十二章 爭上城頭第二百八十五章 失敗原因第八百一十一章 爭奪和改變第四百七十九章 母子天倫第三百一十八章 神風來臨第六百九十八章 春節新氣第四百二十六章 清潔和積肥第五百五十九章 定居點發展
第七百零四章 大獲全勝第一百零四章 薛玉迴歸第六百四十四章 西北熱潮第一百九十九章 互有算計第七百九十九章 北宋頑疾第二百七十章 長弓入禁第三百零五章 兩重天第三百六十五章 拔不出來第八百六十章 人口素質第八百八十二章 結束和妥協第七百零八章 自然增長率第八百六十五章 打服瑪雅第七百七十五章 情感牌第四百六十四章 玻璃遇挫第七百一十三章 鋼鐵和水泥第三百零二章 擇優選擇第一百六十八章 轟動效應第六百七十九章 人口提議第八百七十六章 計劃開啓第七十五章 衝破阻截第三百二十八章 漏夜伏擊第四百六十七章 啓程汴梁第四百九十章 銷售狂潮第六百八十八章 慶曆七年第七百九十四章 細分研究第二百一十六章 神奇肥皂第七百一十四章 長城修不修第二百四十一章 冶鐵作坊第六百六十一章 北伐之前第四百六十五章 再次出行第五百一十三章 實驗船第六十九章 省力裝置第二百三十七章 死間第四十一章 濃硫酸第二百九十四章 離開和根基第六百三十五章 罐頭和海鮮第二百三十二章 轉運倉庫第一百九十五章 棱堡卡牌第二百三十七章 死間第二百四十九章 留守曹劌第七百八十二章 可怕佈局第六十七章 化學傷害第四百四十三章 將軍野望第八百零九章 勞務抵達第五十二章 絕處逢生第一百零五章 提升的誤區第九十八章 集團射擊第七百八十四章 輪船的研究第八百四十二章 軍隊出動第九十五章 正確方向第四百一十五章 河黃米第四百八十九章 巧奪天工第六百零六章 戰場之神第三百二十四章 韓琦出兵第一百零七章 再造奇蹟第十六章 北宋縣城第二百零六章 高層的麻煩第一百六十七章 出格的待遇第四百一十九章 移民政策第一百章 便宜硬道理第六百三十章 遭遇魚羣第五百零九章 數據分析第六百一十三章 申請港口第八百一十四章 青工刁小雨第三百二十二章 通風報信第六十六章 有錢的水匪第四百一十三章 水利核心第五百九十五章 後續發展第八百三十八章 初步探索第六百六十八章 絕境的種諤第八章 賺錢大計第五百一十章 朝會提議第七百九十五章 最後的辦法第一百七十七章 保密和砌牆第八百三十六章 天路計劃第七百五十章 返回汴梁第八百八十九章 定海錢莊第三百二十三章 思維誤區第五百三十七章 簡單的勝利第八百二十三章 管理費磋商第七百一十四章 長城修不修第四百六十三章 玻璃窗第六百七十三章 坐守山海關第二百二十一章 計相葉清臣第一百三十七章 禁軍張俊第五百九十四章 溫度和三態第八百六十九章 鐵路和公路第二百七十三章 拍賣會第七百二十四章 最終處罰第八百四十四章 歸家和禮物第四百七十章 錨泊地第八百五十六章 飛剪和先驅第二百四十二章 爭上城頭第二百八十五章 失敗原因第八百一十一章 爭奪和改變第四百七十九章 母子天倫第三百一十八章 神風來臨第六百九十八章 春節新氣第四百二十六章 清潔和積肥第五百五十九章 定居點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