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七章 神兵和鐵器

現在能夠走的開,他一定回去大名府和苗家莊,加快賺錢大業。

有苗家莊奠定的基礎,他就可以很快的積累財富,這個速度是非常的快。

可是在現在這個時候,他必須要留在定海軍,在定海軍之中,有不少的事情,需要他親自處理。

等待着人員前來,他們在確定了地址之後,就快馬回報,伴隨着保州候的正式冊封,800團練也有了新的身份,在徵求了意見之後,絕大多數都跟隨着趙信,轉爲了禁軍,正式成爲保州候的護軍。

團練跟禁軍,這是隔着邊軍和廂軍的巨大差別,不單單是待遇問題,還有身份。

苗家莊的團練,因爲背靠着苗家莊這麼一個賺錢大戶,團練的俸祿遠高於的邊軍,直追禁軍,如果單從待遇上面,這些團練背井離鄉,爲了那麼一點點的俸祿,沒有人會選擇。

可是關鍵就在於一個身份,禁軍啊,大宋唯一的正規軍,整個軍事體制之內,最爲高端的存在,身份問題,是大宋正規的禁軍,就這一點上面,就足以讓所有人趨之若鶩了。

體制這個東西,不在其中,不會感受到他的好處,或許對於有些人來說,通過科舉跳龍門,當官,成爲宰輔,這是一條青雲之路,可是卻不知道這樣的有多少,就拿科舉之中最重要的進士科來說,一般宋朝錄取的,大概是150人到180人之間,這已經比唐朝多了五倍。

可是不要看人多,時間上,三年一次,人口上面,億萬人口才只有這麼一百多個,而且只能夠做八九品的小官,這些實際上,跟後世的公務員,或者說高一點,主任科員差不多。

一億人口,最終出了一百多個,平均到每年,才50個,這個數字真的不算多,這真正是龍門,鯉魚跳龍門。

禁軍跟進士無法相比,那是天壤之別,一個是官,一個是兵,但是有一點,那就是禁軍也是正式的身份,只要待到足夠的年限,也會有升遷,晉升,最終當個小小的官,或者是一定程度的兵。

這條路雖然很難走,卻也是一條不錯的道路,就跟考到公職一樣,只要北宋這個大船不沉,他們就會一直的生活下去,改變命運。

或許有些人運氣不好的,到死的那一刻,只是一個禁軍士兵,可是從禁軍待足一定的時間,最終成功退役的,會得到政府的優待,最少也是一個城市的里長,或者坊市之中的主事。

跟正規的官員相比,這是一個小的不能再小的職務,甚至不值一提,對於這些農民們來說,不亞於鯉魚跳龍門。

更別說,有些運氣好,混到了伍長,對正,甚至是都頭一類的,他們級別就更高了,直接從民的地位,提升到了官的地位。

北宋從成立廂軍和邊軍之後,就有從廂軍和邊軍之中調動人員,充斥到禁軍的做法,但是那不是普遍的,那是擇優,這些農民們,才丟下鋤頭多長時間啊,成爲團練之後,改變了自己的命運,現在更是一步登天,成爲禁軍,對於一個農家子弟來說,又不能讀書改變命運,考上科舉,那麼成爲禁軍,就是最佳的選擇。

800團練,幾乎一個不拉的成爲了禁軍,他們的忠誠度也是蹭蹭蹭的向上漲,只不過,他們跟專業的軍隊比起來,還是有一定的差別的,畢竟,他們是轉成禁軍了,他們並不是依靠業務水平和實力轉成禁軍的,他們沒有禁軍那種,指哪裡打哪裡,說出徵就出徵了,還有家庭,關係等的千頭萬緒,暫時需要整頓一下,等到這邊確認了地方之後再過來。

從離開苗家莊,到大名府,再到整個山東半島轉了一圈,差不多就是一個多月的時間,再加上在雲臺山島的時間,就有快2個月了,再怎麼的慢,也應該整理好了。

從保州到海州,一共是1400多裡,按照每天70裡的速度,可能要走20天,也就是說,就算是快馬加鞭,他們也需要十幾二十天才能夠抵達。

也就是說,趙信還需要在這裡再待上十幾天,一直要到軍隊抵達了之後,才能夠帶着孫吉他們離開。

3座棱堡,800團練,足以保護住雲臺山島的安全,別說現在沒有什麼海盜,在中國的北方沿海活動,因爲這邊的航線和船不多,就算是有,在這樣武裝到牙齒,並且還有棱堡作爲後盾的島,根本就攻不下來。

團練應該快要到了的,同時抵達的,還有他僱傭的那些工匠,這些人不同於苗家莊的村民,他們是受到趙信的僱傭的,除了極少數特別的情況之外,其他的僱主到哪裡,他們就要到哪裡。

之前沒有一起帶着,是因爲太臃腫了,不利於調查地盤,另外一方面,還有一些收尾的工作要做,當做完這一切,他們會跟隨着團練一起出發,到了這裡後,分別會在雲臺山島開磚窯,水泥窯,石灰窯。

水泥和石灰,這些基本上是最常見的建築材料,雲臺山島是山區島,上面有些,就算沒有,在旁邊的海州開礦,運送過來就可以了,到時候,就需要船了,程前答應的近百條船,還有跟這個相配合的船伕工匠,也必須要第一時間過來,這樣需要的錢就更多了。

暫時沒有辦法離開,趙信需要想賺錢的門路。首先就是神兵利器,這玩意可是寶物,北宋四京的,大名府已經被攻略了,可是汴梁還沒有,甚至汴梁的市場還大一些的。

可是再怎麼大,三四萬貫已經撐死了,或許可以吧這些賣到西夏或者遼國去。

遼國和西夏,這是兩個以武力立國的國家,他們武人的待遇,遠比北宋高的多,在整個政治勢力之中,武人佔據的比例也高,也很有錢。

走私鐵器,是叛國罪,如非必要,他並不想走這一條路。

但是也不是沒有解決的辦法的,實際上,熟知軍隊和軍方的都知道,一兩百神兵利器,對於一場大戰來說,或許會有一點點的作用,可是整體的作用不大,軍隊依靠的是陣勢,是集團攻擊,當勝勢形成的時候,一兩百神兵利器,就算本事再大,也就是給勝利者多製造一點點傷亡而已,根本無力改變大局的。

對於趙信來說,一兩百件神兵利器的作用可就大了,這可能是幾十萬貫,甚至可以用於朝廷對外一些禮物,北宋的刀劍,在遼國和西夏本身就昂貴,如果再加上神兵利器,可能價值就不是幾千貫,而是上萬貫了,這是雙贏的好事。

這些有些遠水解不了近渴,就算是做通了仁宗和中樞的關係,這個銷售也是需要時間的,暫時,可能只是在汴梁銷售,可能平均每個月,就是一兩萬貫。

不過,既然說到了鐵,另外一個項目就可以進行。

神兵利器不能夠大批量生產,精鐵刀具總可以吧,又不賣很貴,比起一般的高質量鐵刀,貴上一倍,使用的卻是精鋼,在禁軍之中,都有極大的購買量,更別說是普通民衆了。

或許,給鐵質物品上面加上一層鋼刃,這在後世已經非常常見了,對於容易磨損的地方,或者是需要使用鋒利的地方,使用更加耐用,性能更好的鋼,其他的支撐部位則是鐵,這樣極大的降低了成本,並且提供效果。

畢竟,非使用部分,用鋼和用鐵是差不多的,可是造價卻低了不少,越是性能出衆,昂貴的鋼,就越是如此。

簡單的調整,使用的鋼不多,卻可以增加各種鐵質工具的性能,直接讓鐵質工具,進入到了鋼製工具的時代。

鐵質農具,潛在甚至是現在的市場,非常的廣闊,在沒有辦法使用高爐的前提下,這將會最大限度的利用精鋼。

或許,單獨每一個精鋼的價值,不會有神兵利器那麼高,可能成本不足一貫的賣出1000多貫,這足足是1000倍的收益,可是總量卻多。

農具的市場有多麼的龐大,幾乎麼一個家庭總要有一個農具,整個北宋的需求量,可能是百萬,甚至千萬,刀具,各種鐵質工具,還有一些工具上面的軸承之類。

這會是一個,幾乎超過千萬貫,甚至是上億貫的總量,而且不存在飽和的問題。

人都需要鋼質的工具,價格高不太多,性能還好的鐵器,更是如此,只要簡單的調整就可以大量的生產。

如果,在沒有別的解決方案的前提下,趙信第一個,就會上這個,以農具和一些菜刀之類,日常生活之中,經常使用的物品爲主,擴大生產規模,一定程度上,可以在大名府的附近,尋找一片地方,興建一個大型的冶煉廠。

只要在未來定海軍,鍊鐵技術有一定的突破,達到了一定的程度的情況下,這些經過了大量培訓,並且熟練的人員,隨時就可以調動過來。

本身,趙信還想直接上玻璃的,可是鋼鐵上面的想法,直接讓他解決了大部分的問題,只要這個能夠普及和大量建造,銷售是完全不成問題的,依託着大名府的便利交通,可以賣到整個北宋最精華的地區去。

第四百五十三章 炮和船第三百八十八章 追加資金第二百三十二章 轉運倉庫第五百一十九章 實驗數據第三百七十七章 安全和火車時代第四百一十七章 變法隱情第二百三十章 失望的火藥第八百三十五章 太平洋風暴第三百一十六章 一語道破第六百六十七章 不上當第二百九十章 錢幣圈子第七百五十四章 定都瀋陽第七百九十三章 芥末和山葵第六百五十二章 進攻遼東第八百四十六章 舉家搬遷第六百九十八章 春節新氣第七百二十六章 滅遼之戰第五十五章 試探進攻第二百五十五章 畫龍點睛第九十三章 紫衫木和海貿第二百八十四章 海闊天空第七百八十八章 裝甲列車第五百一十二章 禁軍換裝第八百四十五章 禮物和提親第三百一十三章 雜號將軍第七百九十五章 系統減重第三百一十九章 險惡局勢第四百三十八章 老兵存在第八百零二章 韓琦的探索第三百二十九章 靈州地位第四百二十七章 真正原因第二百二十八章 追隨的人第九十三章 紫衫木和海貿第四百五十五章 未來的路第四十二章 知識的力量第五百一十四章 鋼龍骨第二十二章 中藥和無機物第一百七十七章 保密和砌牆第七百九十七章 最後通牒第三百零七章 實驗和神兵第八百五十八章 養殖場第六百四十五章 關鍵問題第二百六十五章 渠道銷售第一百九十七章 戶籍審查第八百一十九章 青梅竹馬第四百零三章 技術活和商隊第十二章 蠻橫第三十五章 僥倖心理第二十九章 黑手 初現第九十四章 廉價的箭第三百一十七章 防禦和奏摺第七百五十六章 鋼鐵基地第六百九十章 一等戰列艦第五百六十六章 保暖和向北第三百三十八章 武器也可以麼?第八章 賺錢大計第八百四十六章 舉家搬遷第七百四十四章 最壞的結果第二百二十二章 稅金和甩包第三百一十一章 韓琦求劍第五百五十三章 培養手下第二百二十三章 交接第三百七十一章 馬的作用第八百四十二章 軍隊出動第三百三十一章 戰利品第二百二十二章 稅金和甩包第八百一十一章 流放美洲第五百一十九章 實驗數據第一百零四章 薛玉迴歸第八百章 國宴全席第五百九十三章 乙烯製造第六百一十五章 火炮的意義第八百三十四章 不同的發展第三百三十章 韓琦到來第四百一十八章 韓琦野心第七百九十八章 簽訂合約第一百七十章 特殊抽獎第二百七十三章 拍賣會第九十二章 中國式前綴第六百七十三章 坐守山海關第八百六十三章 海島工廠第八百三十六章 天路計劃第二百九十七章 海上力量第二百八十八章 當百鋼幣第四百五十五章 未來的路第二百四十六章 踊躍獲獎第八百七十章 兩條通道第一章 穿越北宋第二百六十五章第五十六章 當頭痛擊第三百一十五章 長弓壓制第七十章 王家反應第二百三十一章 散彈和獨彈第五百二十七章 崛起的根基第六十一章 煙攻第八百一十一章 爭奪和改變第一百八十章 棱堡的可怕第三百四十九章 爭議和同意第二百六十七章 棱堡造價第六百二十七章 海洋捕撈
第四百五十三章 炮和船第三百八十八章 追加資金第二百三十二章 轉運倉庫第五百一十九章 實驗數據第三百七十七章 安全和火車時代第四百一十七章 變法隱情第二百三十章 失望的火藥第八百三十五章 太平洋風暴第三百一十六章 一語道破第六百六十七章 不上當第二百九十章 錢幣圈子第七百五十四章 定都瀋陽第七百九十三章 芥末和山葵第六百五十二章 進攻遼東第八百四十六章 舉家搬遷第六百九十八章 春節新氣第七百二十六章 滅遼之戰第五十五章 試探進攻第二百五十五章 畫龍點睛第九十三章 紫衫木和海貿第二百八十四章 海闊天空第七百八十八章 裝甲列車第五百一十二章 禁軍換裝第八百四十五章 禮物和提親第三百一十三章 雜號將軍第七百九十五章 系統減重第三百一十九章 險惡局勢第四百三十八章 老兵存在第八百零二章 韓琦的探索第三百二十九章 靈州地位第四百二十七章 真正原因第二百二十八章 追隨的人第九十三章 紫衫木和海貿第四百五十五章 未來的路第四十二章 知識的力量第五百一十四章 鋼龍骨第二十二章 中藥和無機物第一百七十七章 保密和砌牆第七百九十七章 最後通牒第三百零七章 實驗和神兵第八百五十八章 養殖場第六百四十五章 關鍵問題第二百六十五章 渠道銷售第一百九十七章 戶籍審查第八百一十九章 青梅竹馬第四百零三章 技術活和商隊第十二章 蠻橫第三十五章 僥倖心理第二十九章 黑手 初現第九十四章 廉價的箭第三百一十七章 防禦和奏摺第七百五十六章 鋼鐵基地第六百九十章 一等戰列艦第五百六十六章 保暖和向北第三百三十八章 武器也可以麼?第八章 賺錢大計第八百四十六章 舉家搬遷第七百四十四章 最壞的結果第二百二十二章 稅金和甩包第三百一十一章 韓琦求劍第五百五十三章 培養手下第二百二十三章 交接第三百七十一章 馬的作用第八百四十二章 軍隊出動第三百三十一章 戰利品第二百二十二章 稅金和甩包第八百一十一章 流放美洲第五百一十九章 實驗數據第一百零四章 薛玉迴歸第八百章 國宴全席第五百九十三章 乙烯製造第六百一十五章 火炮的意義第八百三十四章 不同的發展第三百三十章 韓琦到來第四百一十八章 韓琦野心第七百九十八章 簽訂合約第一百七十章 特殊抽獎第二百七十三章 拍賣會第九十二章 中國式前綴第六百七十三章 坐守山海關第八百六十三章 海島工廠第八百三十六章 天路計劃第二百九十七章 海上力量第二百八十八章 當百鋼幣第四百五十五章 未來的路第二百四十六章 踊躍獲獎第八百七十章 兩條通道第一章 穿越北宋第二百六十五章第五十六章 當頭痛擊第三百一十五章 長弓壓制第七十章 王家反應第二百三十一章 散彈和獨彈第五百二十七章 崛起的根基第六十一章 煙攻第八百一十一章 爭奪和改變第一百八十章 棱堡的可怕第三百四十九章 爭議和同意第二百六十七章 棱堡造價第六百二十七章 海洋捕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