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被子保暖

苗家莊人注意到了苗遠的表情,饅頭已經做好了,正熱騰騰的冒着熱氣的,馬車也到了,沒有裝車,這讓他們很奇怪,一個有些忍不住的人,問出來:“村長,爲什麼不裝車,難道有什麼問題?”

這些饅頭,是一個新的生意,一個他們能夠去做,還能夠賺錢的生意,寄託了莊戶人的希望,同時可能還是錢的來源,這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

錢不能解決一切問題,可是錢能夠解決大部分的問題,特別對於普通人來說,錢就是一切,有了錢,就可以幹之前很多,沒錢幹不了的事情。

北宋崇尚知識,優待知識分子,中國的封建王朝,對於讀書人的尊重到達極致的,就是北宋,官家跟士大夫共治天下,這絕對不是說說而已,也唯獨宋朝,特別是北宋,沒有一個大臣因言而問罪,也沒有一個大臣,敢於噴皇帝個吐沫星子,硬逼着皇帝改變初衷。

從上而下,是最容易推行方法,苗家莊的識字率,在附近的莊子裡面,還是不低的,還是請不起專門夫子教導小孩子。

如果,每個人能夠一個月賺半貫,苗家莊可以專門的請兩三個夫子,哪怕按照一個人每月俸祿5貫的,甚至是10貫的,苗家莊也給的起。

讀書識字,考秀才舉人,鯉魚跳龍門,這是一條登天之路,之前沒有條件,因爲苗家莊即便有些餘糧,打了一些野味,也只能夠換取很微不足道的一點點錢,普通的農戶,活錢可能就是幾百文,還需要有衆多方面的支用,哪怕明知道,讓孩子讀書,是一條金光大道,卻沒有人這麼做。

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這是真宗勸學篇之中,激勵了無數的良家子,投入到了讀書大軍之中,讀書當官,是一條改變命運的路的。

可是這句話,不知道騙了多少人,窮文富武,可是文就真的窮了麼?讀書不要錢麼,在印刷術,甚至是造紙術沒有大規模的普及的前提下,書是極爲昂貴的東西,一些詩書傳家的家庭,可能一輩子留下來的,就是幾本書。

就算,可以用抄書的方法解決,那筆墨紙硯呢,這些東西,哪怕是最便宜的,也需要不少錢,沒錯,是有梅花香自苦寒來的說法,可是歷朝歷代,這樣的人物有幾個,鳳毛麟角,真正金榜題名,越過龍門成爲舉人進士的,基本上都是中小地主以上的階層。

之前,是沒有辦法,現在,有了這個蒸饃,誰都知道,一定可以在保州大賣的,在召集他們的時候,苗遠也講好了,按件的,5個饅頭一文錢,這不是個小數目,只要材料有,饅頭是件很難的事情麼,一個熟練的婦女,再怎麼,一天也能夠做上300個,這可就是60文。

不用離開家,就在村子裡面幹活,還是每天都有的,婦女小孩都能幹,這筆收入可真的不低了。

如果一家人上了兩三個勞力,不久是每天快200文,一個月可就是六七貫了,這個數字,對於一般農家,可真的不少,一個月10石大米的錢,按照現在一畝地2石多點來算,這相當於種60畝田的收入。

看着圍上來,一臉期盼的衆人,苗遠苦笑了一下,指着饅頭說道:“要怎麼運,到保州都涼了!”

“涼了有什麼,饅頭這麼好吃,……”說話的人自己也感覺到有些強詞奪理,說話聲音越來越低,他自己都不好意思說下去了。

其他人一片寂靜,更多的在思考,以前的經驗,熱饅頭還可以下嚥,冷饅頭苦澀的味道更重,最關鍵的是冷了之後,唯一優勢軟也消失了,又硬又幹,能當石頭砸人了,這樣饅頭,沒有一個人喜歡吃。

這樣新作的饅頭,解決了的之前饅頭的大部分問題,只要是饅頭,就是熱了好吃,冷了之後,肯定就沒有這個口感了,這是一定的事情。

所有人都愣住了,他們從來都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誰也沒有解決的辦法,頓時不說話了,難不成弄個爐子,一路把這些饅頭熱了過去,可是馬車不夠啊,8輛馬車,平均每一個馬車裝上4000個饅頭,勉強夠用,要是裝上爐子,先不說能不能在馬車上用,,也沒那麼大的空間,難不成多跑幾趟。

有人提出了這麼一個建議,這個想法,苗遠也在考慮,苗家莊距離保州,也就是30裡,一個時辰,車就能夠來回一次,一上午兩個時辰,就是兩趟,這樣的話,能拉多少拉多少了。

“不用這麼麻煩的”一個聲音突然傳來,原來不知道什麼時候,趙信已經走到了他們的面前。

“四少爺來了,四少爺一定有辦法的!”

“是啊,四少爺天授奇才,一定能幫我們解決的!”

“少爺,快教教我們吧!”

一連串的聲音次第的響起,若是趙信來到苗家莊,就待在主宅之中,或許只有苗遠等寥寥數人,能夠知道他的存在,可是他沒有待在莊子裡面當宅男,而是連續的動作。

長弓隊的成立,不但讓一些壯漢有了每月固定的收入,也讓他們的家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前連整個苗家莊,纔有幾頭牛,不是買不起,只是沒必要,苗家受到仁宗的看重,良田都賜下萬畝了,這個年頭,牛還沒有田貴,想買是買得起的,只是沒必要。

趙信這麼一下子,給村子裡填了上百頭大型牲口,這對於莊戶人家來說,這可是生命的菩薩,改變莊戶人家命運了,不說萬家升佛了,最起碼也是尊敬度大增的。。

苗遠也同樣如此,哪怕幾天的瞭解,他也不把趙信當做小孩子來看了,就看做派就知道,來的幾十人之中,還是以趙信爲首的。

所有人期盼的看着趙信,趙信走過來,就是爲了解決問題的,就在衆多村民圍繞在苗遠的旁邊的時候,趙信就已經注意到了這一件事情,特別是的苗遠的表情,趙信就知道,一定是爲了運輸的事情。

熱饅頭跟冷饅頭的區別,趙信當然清楚了,在後世,大部分饅頭,在買回去之後,都要熱一熱再吃,可是熱騰騰的饅頭,跟冷饅頭完全不一樣。

饅頭是一個新生事物,就算是孫吉等人,哪怕對於趙信再怎麼的信任,也需要嘗過之後的,才最終相信,去保州,幾乎必然要品嚐,直接賣出去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那麼熱跟冷就有明顯的區別。

冷饅頭哪怕解決了酸澀的味道,硬度和口感還是沒辦法解決,或許比原來的饅頭好一點,卻沒有那麼驚豔的效果,或許會有人來買,卻會跟之前預料的暢銷,完全不一樣。

要想賺錢,要想刺探保州的情報,必須要讓饅頭熱銷起來,那麼,這第一炮,就必須要打響,也就是說這個問題必須要解決。

對於北宋,甚至很長時間的人來說,要解決這個保溫的問題非常困難,溫度又不是液體,又不是氣體,看不見摸不着,真的是無從下手。

看着衆人的期盼的目光和叫喊聲,趙信心中滿意,要的就是如此,在目前險惡的環境之中,不但需要靈通的情報,也需要忠誠的部下,沒有永不攻破的堡壘,只有永不攻破的人心,只要內部沒有問題,絕大部分的堅固城市,都很難的攻破。

舉手之勞的小事,實際上,在棉花流行之後已經解決了,後世更是找出了關鍵,棉花之所以保暖,不是很暖和,而是隔絕內外空氣交流,溫度是通過交流散失的,空氣中如此,固體液體之中同樣如此,這也就是棉花等保溫材料保暖的根源。,

絕大部分的保溫材料,都可以隔絕溫度,哪怕這個苗家莊沒有棉被,用其他絲麻被子,這些保溫效果比不上棉被,可是也足以保證饅頭在30裡之外的保州,依然是熱騰騰的,

趙信,讓他們找來一些大型柳條編筐,這是農村常用的容器,多是用來盛莊一些用來曬的東西,又找了一些新的被子芯。

棉花已經出現了,棉被卻沒有普及,最少說,在莊戶人家,沒有那麼多的棉被,趙信本來以爲,必須要用絲麻等代替,卻沒想到在苗家莊,還是可以找到300條棉被,其中有80條是在大宅,也就是說,爲主宅準備的。

現在已經深秋,厚被子卻沒有開始蓋,絕大部分是新的,把普通莊戶人家的舊的,太髒的一些去掉,剩下的,絕大部分都是新的,或者是剛漿洗過的,這些都可以用。

用被子來保暖,似乎也說的過去,苗遠感覺到一點點的怪異,卻沒有多說什麼,只要解決問題就好,此時此刻,沒有時間再等一個小時,等到驗證了效果再說。

出於對趙信的相信,還有對自然規律的瞭解,能夠在嚴冬之中,讓身體保暖,保護住饅頭的溫度應該也沒問題的,掏出被芯,然後蓋在編筐上面,巨大的編筐,可以最少容納400個饅頭,差不多有80條,算下來,可以把這些給裝滿了,最少是可以裝下絕大部分,這樣也就夠了。

早晨的時候,起來蒸饅頭,到現在,距離午時還有2個時辰不到,算上路上耽誤和銷售的時間,有些來不及了,所有人七手八腳開始裝車。

第七百八十六章 臨時停車第二百三十四章 攻城器材第七百九十九章 北宋頑疾第五百八十四章 發電機和燈泡第二百五十九章 運費和工業第四十二章 知識的力量第四百三十六章 棱堡浮現第四百五十三章 炮和船第一百二十七章 煉器還是煉丹第六百二十四章 最終裁決第八百零四章 裝甲巡洋艦第八百一十二章 運輸鏈條第三百二十九章 靈州地位第七百五十二章 火槍和火炮第四百八十一章 商業展示第七百九十九章 感動和慶功第三百二十六章 佔據靈州第五百七十一章 添油戰術第四十二章 知識的力量第二百六十三章 天然溫度計第四百七十七章 清臣來訪第八百一十章 融合同化第三百八十五章 接待困擾第八百三十八章 初步探索第二百七十四章 廣而告之第八百一十三章 公共交通第六百八十章 人力危機第七百七十章 可怕的收入(補)漏發了一些補上第三百二十一章 大國博弈第六百九十五章 建城海參崴第八十六章 最適合北宋第四百五十六章 輕工業第九十五章 正確方向第七百四十五章 演習開始第一百九十九章 互有算計第二百二十一章 銷售地和狂潮第七百九十五章 最後的辦法第五百八十六章 效率和掃盲第八百四十章 疑似美洲第十二章 蠻橫第六百四十九章 猜測和支持第七百六十五章 山海關外第六百九十八章 春節新氣第五百三十九章 海上安全第三百三十三章 打臉襲來第三百一十一章 堅壁清野第二百四十五章 菜刀和第六十章 歷史長河第六百零六章 戰場之神第八百七十四章 互助會第五百八十六章 效率和掃盲第二百三十六章 後悔和憤怒第四百四十一章 任意雄關第七百八十七章 瀋陽宮殿第五百五十五章 一府四區第五百一十一章 難得的機會第三百一十四章 攻城開始第二百四十九章 留守曹劌第一百九十三章 二級戰爭卡牌第三百一十章 文武雙全第六百三十六章 熱潮引發第八百一十章 不同角度第二百三十六章 戰略眼光第八百八十二章 結束和妥協第二百六十章 講述棱堡第八百五十六章 飼料廠第三百一十章 文武雙全第三十三章 王家十七第五百二十章 製造戰艦第七百五十二章 火槍和火炮第七百九十二章 藍鰭金槍魚第一百一十七章 準備商品第二百五十一章 主動後退第一百九十九章 互有算計第二百七十四章 保州城落第五百九十八章 第二批運輸第三百一十一章 韓琦求劍第七百四十七章 攻擊棱堡第七十三章 遠程阻擊第八百一十一章 流放美洲第十一章 始於足下第二百六十五章第八百四十六章 舉家搬遷第三百四十章 遼宋靈州合約第二百九十三章 新的身份第三百八十二章 開幕前夕第七百九十一章 定海全席第七百九十五章 水上樂園第五十八章 無法承受第三十九章 危機臨近第五百八十二章 人才和效率第二百三十二章 西遼矛盾第五百六十八章 戰前等待第七百七十九章 中京陷落第八百三十九章 春節假期第二百六十九章 研究人才第二百零七章 神奇仙術第一百六十章 相見不相識第二百三十六章 戰略眼光第二百二十四章 大訂單和聰明人
第七百八十六章 臨時停車第二百三十四章 攻城器材第七百九十九章 北宋頑疾第五百八十四章 發電機和燈泡第二百五十九章 運費和工業第四十二章 知識的力量第四百三十六章 棱堡浮現第四百五十三章 炮和船第一百二十七章 煉器還是煉丹第六百二十四章 最終裁決第八百零四章 裝甲巡洋艦第八百一十二章 運輸鏈條第三百二十九章 靈州地位第七百五十二章 火槍和火炮第四百八十一章 商業展示第七百九十九章 感動和慶功第三百二十六章 佔據靈州第五百七十一章 添油戰術第四十二章 知識的力量第二百六十三章 天然溫度計第四百七十七章 清臣來訪第八百一十章 融合同化第三百八十五章 接待困擾第八百三十八章 初步探索第二百七十四章 廣而告之第八百一十三章 公共交通第六百八十章 人力危機第七百七十章 可怕的收入(補)漏發了一些補上第三百二十一章 大國博弈第六百九十五章 建城海參崴第八十六章 最適合北宋第四百五十六章 輕工業第九十五章 正確方向第七百四十五章 演習開始第一百九十九章 互有算計第二百二十一章 銷售地和狂潮第七百九十五章 最後的辦法第五百八十六章 效率和掃盲第八百四十章 疑似美洲第十二章 蠻橫第六百四十九章 猜測和支持第七百六十五章 山海關外第六百九十八章 春節新氣第五百三十九章 海上安全第三百三十三章 打臉襲來第三百一十一章 堅壁清野第二百四十五章 菜刀和第六十章 歷史長河第六百零六章 戰場之神第八百七十四章 互助會第五百八十六章 效率和掃盲第二百三十六章 後悔和憤怒第四百四十一章 任意雄關第七百八十七章 瀋陽宮殿第五百五十五章 一府四區第五百一十一章 難得的機會第三百一十四章 攻城開始第二百四十九章 留守曹劌第一百九十三章 二級戰爭卡牌第三百一十章 文武雙全第六百三十六章 熱潮引發第八百一十章 不同角度第二百三十六章 戰略眼光第八百八十二章 結束和妥協第二百六十章 講述棱堡第八百五十六章 飼料廠第三百一十章 文武雙全第三十三章 王家十七第五百二十章 製造戰艦第七百五十二章 火槍和火炮第七百九十二章 藍鰭金槍魚第一百一十七章 準備商品第二百五十一章 主動後退第一百九十九章 互有算計第二百七十四章 保州城落第五百九十八章 第二批運輸第三百一十一章 韓琦求劍第七百四十七章 攻擊棱堡第七十三章 遠程阻擊第八百一十一章 流放美洲第十一章 始於足下第二百六十五章第八百四十六章 舉家搬遷第三百四十章 遼宋靈州合約第二百九十三章 新的身份第三百八十二章 開幕前夕第七百九十一章 定海全席第七百九十五章 水上樂園第五十八章 無法承受第三十九章 危機臨近第五百八十二章 人才和效率第二百三十二章 西遼矛盾第五百六十八章 戰前等待第七百七十九章 中京陷落第八百三十九章 春節假期第二百六十九章 研究人才第二百零七章 神奇仙術第一百六十章 相見不相識第二百三十六章 戰略眼光第二百二十四章 大訂單和聰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