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九章 運費和工業

運費,在某些時候,是影響大宗商品流通的關鍵所在,在交通並不發達的時間,這是商品價格關鍵。

邊關的軍費之所以很高,就是因爲糧食價格很高,汴梁的糧價,本就比南方的糧價要貴上好幾倍,在加上長途跋涉的運輸到邊關,路上人吃的糧食,就要比運送的糧食高上好幾倍。

在陝西,糧食的價格高達數貫,在特定的時間,身子多達數十貫,在這種情況下,纔是軍費居高不下的最根本的原因。

北宋的發展,得益於京杭大運河,正是這麼一條貫通南北,整個中國最主要5大水系的大運河,將整個中原地帶聯絡成了一個整體,也帶來了比較低廉的價格。

否則的話的,單純路費,就可以讓整個產業徹底的破產。

水運的低廉價格非常低廉,大名府和汴梁之間的交通便利,水道也相當平穩,使用大船的話,超過800料的大船的話,一次運費,不會超過200貫,加上搬運的價格,也不會超過250貫。

這也就意味着,加在每一斤鐵料上面的運費,只有半文。

這個價格已經相當低廉了,這筆錢,本應該由曹劌來承擔,因爲超過800料的運輸船,都是有軍方控制着,負責一些大宗商品,或者是跟軍備有着密切關係貨物的時候,纔會用到。

這個費用,會到三司報賬,可是趙信大手一揮,直接把35文的價格,定爲了到岸價,路上的所有花銷,都可以拿到鐵匠作坊來報賬,他全部都承擔。

這可是很大的讓利啊,曹劌想想之後,也沒有多說什麼的,趙信現在是作坊主,他肯定有這個資格的,一斤半文而已,想來利潤還是有保證,他叮囑一定要保質保量的完成這個訂單,然後就回去了。

趙信的做法,看起來是讓了很大的利潤,實際上,1500萬斤,不過是付出了7500貫而已,這對於百萬級別的交易來說,非常微不足道的一部分,這點錢的給相當爽快,甚至如果有可能,趙信甚至會讓這筆錢,變成1萬貫。

至於剩下的2500貫,甚至更多的錢,就用來買好這些水手。

從後世而來趙信,非常清楚,物流對於一個商業社會的好處,爲什麼後世的網絡購物和商貿往來如此的發達,原因就在於物流的發達,鐵路,陸路,空運船運,無限的物流推動了全球發展商貿往來,奠定了地球村。

北宋的商業社會,在封建社會,是一個非常少見社會,原因很簡單,就是京杭大運河,北宋把京杭大運河發展到了極致,從衆多的方面,不單單是京杭大運河本身,還有沿途的港口,船伕,船隻。

少了任何一項,這個運輸環境就不完整。

趙信未來,必然會開通海運,並且藉助着海上,奠定他實力的根基的,可是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之中,他可以在海邊的城市之中,普及海運這種更加廉價的交通方式,因爲河運,對於船是有要求的,也只有長江水道纔可以。

其他水道,800料已經是極限了,甚至800料的,也就是在京杭大運河的骨幹段,其他的一些支流或者關卡什麼的,甚至還沒辦法開啓。

培養水手,建立自己的運輸途徑,這是未來必然會發展的,單純鐵料這一項,每年需要的運力,就是20萬噸以上,這對於封建時代來說,簡直是一個可怕到極點的天文數字。

曹劌得到了自己需要的東西,心滿意足的走了,趙信回過頭來的,卻看到了目瞪口呆的王鬆,此時已然在迷茫的狀態下。

“王鬆!”趙信推了一下王鬆,王鬆這纔回過神來,有些愕然無比的問道:“殿下,我們真的簽訂了這麼大的合同麼?”

王鬆此時還有些渾渾噩噩的,在建立鐵匠作坊的時候,他從來都沒有想過,鐵匠作坊,會變成這麼一個恐怖的東西,就算是1000個鐵匠臺子,充其量每天四五萬斤產量,這個產量,大名府都能夠消化掉了。

誰知道,剛開始,差不多就是的10萬斤左右,接下來,整個產量如同插上了翅膀一樣,瘋狂的激增,從每天50萬斤起步,逐步的增長到了200萬斤,這才因爲趙信的調整而停下來。

當數量龐大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消耗是巨大,之前他還擔心的,生產這麼多的東西,賣不出去怎麼辦,現在使用超過2萬人,哪怕平均15貫,每個月單純工資,就是30萬貫,還有各種的成本,每個月就奔百萬貫去了。

之前,只是在各種生意的支持下,才能夠支撐起來,這還是沒有給發工資的前提下,2萬多人的工資啊,這也是王鬆最爲怨念的一點,這麼多錢給工資,在他看來,這些工匠們,給個每月三四貫就不錯了,幹嘛給那麼多。

實際上,趙信也想過,最終,還是決定,按照現在的標準執行,實際上,開發出人的主觀能動性之後,最終收穫的很多,比如說催化劑,比如說現在的生產規模和生產量的,這些都是錢買不到。

龐大的產量,已經讓王鬆有些怕了,別的不說,單純每月100萬貫的花費,這就不是其他的生意能夠支撐的。

看着越來越多的原材料和成品,儘可能的去賣,都買不到的十分之一,消耗巨大,可是收入只有十分之一,短時間,或許還沒有什麼,可是時間長了,必然會產生問題。

本來找趙信解決,讓趙信停下來,或者減少規模的。

鐵器的銷量很大,利潤也很高,特別是在目前趙信成本的支持下,每月查不到有10萬貫以上的收入,可是趙信不但不肯,還加大的規模,每天的產出,眼看着,就要奔250萬斤去了。

已經絕望的王鬆,甚至可以預見到破產的那一刻,誰知道,在鐵料的累積,達到一定程度的前提下,趙信主動去銷售了。

成績喜人,大名府的300萬斤,可以說是一個強心針,雖然這些只有,10萬貫左右,可是卻是直接的收入,這對於已經有些支撐不下來的鐵匠作坊來說,是一個強心針。

這也只是2個月的量,如果長期下來,說不定,真的能夠把大部分的產品銷售出去。

工業化生產帶來的低廉成本,也就是說,只要銷售的數額是一半左右,就足以支撐整體運營,毛利潤是一半。

可是這一次,加上大名府和樞密院2700萬斤的訂單,總數直接奔100萬貫去了。

要知道,目前整個鐵匠作坊,一個月的花費,也就是百萬貫左右,其中自己銷售的數量大概在10萬貫到15萬貫之間,加上這麼一點,只要一個月,完成這些訂單,大概會有10萬貫的盈利,這還不說那些產品,鐵料和成品,這些也是錢,只要能夠銷售出去。

可是在趙信來說,並沒有打算用一個月生產這麼多,他直接把產量推升到了的400萬斤一天,也就是說,最多7天的時間,他就能夠把這一筆訂單完成,這其中,樞密院的1500萬斤,是首當其衝,提前需要完成的。

4天時間,賺到50萬貫,7天的時間達到100萬貫,這是很難以想象的事情,卻是真實存在的,這種衝擊力讓王鬆已經沒辦法去想了,接下來,更大數量的訂單還在後面的。

未來一年的時間之中,僅僅是大名府都可以提供8000萬以上的訂單,加上中樞幫助的那些,可能有3億斤,也就是說,千萬總量,平均到每一個月裡面,單純這個,就足以支撐整個鐵匠作坊的發展了。

以前看起來是一個花錢機器鐵匠作坊,搖身一變,變成了一個印鈔機,還是那種特大號的,不停印製的那種,變化之快的,讓他應接不暇的,到現在還恍若夢中麼?

聽着王鬆的激動無比的講述,趙信不知道該說什麼是好,這纔是哪裡跟那裡的。

雖然使用了催化劑,也使用了一些工業化的方法,可是鍊鐵爐就是鍊鐵爐,對他的改變,根本無法跟大型高爐相比,單純一次出的鋼的數量和使用的人力,都大大的超過。

本身趙信還估計,要使用高爐的話,成本能夠降低到8文左右,可是有了這些催化劑,還有一些總結出來的鍊鐵心得,鐵的價格,很有可能會降低到4文,甚至是3文的程度。

至於產量,一個差不多使用10萬勞動力的鍊鋼廠,年產量不足百萬噸,恐怕是一個笑話,一個人的產能不過是10噸,這也太差了,差不多要達到50噸纔算是的基本達標的,100噸以上,甚至是二三百噸,那纔算是正常。

這些事情,對於這個時代的王鬆來說,有些虛無縹緲了,工業化大生產可怕之處就在於此,當生產環節,提高到非常高的程度的前提下,銷售和應用的環節纔是關鍵,一倍以上的利潤,也就是在現在使用使用,未來當產量真正的激增的時候,毛利能夠保持三分之一,已經非常可怕了,也就是說,3文的成本,賣到4文,已經是正常了。

第二百八十四章 海闊天空第一百四十四章 調查韋貴第二百二十三章 交接第五百七十六章 援軍抵達第七百零五章 北方大本營第五百八十八章 學科選擇第一百九十九章 互有算計第一百一十五章 偵查重點第三百六十三章 絲綢事件第五百三十五章 搏兔全力第八百二十章 培訓科第六百二十六章 漁船和夜盲症第一百八十三章 薛玉的遺憾第三百零七章 冒險的做法第五百九十四章 溫度和三態第三百四十章 遼宋靈州合約第二百七十六章 參觀作坊第八章 賺錢大計第十二章 蠻橫第六百四十三章 東平鐵路第一百二十章 棱堡原理第二百五十五章 反撲的叛軍第一百七十九章 喪心病狂的組合第四百二十八章 施政理念第五百七十七章 琉球發展第六百二十七章 海洋捕撈第二百八十四章 飯後談資第五十一章 防禦軍械第五百二十六章 經緯度線第五十九章 內訌第六百三十一章 開門紅第三百零一章 出頭的炮灰第七百六十五章 山海關外第一百二十九章 發泡劑第一百四十七章 淨利第二百九十一章 貨幣流通第七百一十章 掠奪人口第七百零四章 大獲全勝第四十九章 斷後第五十九章 內訌第四百七十七章 清臣來訪第三百九十三章 離開渭州第一百零三章 近代軍隊第二百三十章 再見韓琦第六百八十八章 慶曆七年第三百八十四章 經濟拉動第三百九十二章 市場建設第四百四十四章 練兵之法第二百六十七章 棱堡造價第一百六十五章 滲透和反滲透第二百一十一章 製作過程第一百九十八章 間諜出現第三百三十六章 韓琦冒險第三百零六章 戰爭將起第三百一十章 花式磨刀第六百一十二章 移民計劃第八百零一章 外交之密第八百三十四章 捏鼻子認第七百六十章 太后觀禮第四百八十九章 巧奪天工第二百七十八章 疏漏之處第二百三十三章 長弓的古怪第五百三十章 壞血癥第二百五十七章 風潮乍起第五百六十六章 保暖和向北第九十三章 紫衫木和海貿第六百四十章 到站陳留第五百七十七章 琉球發展第三百一十二章 惡毒的計謀第二百四十一章 冶鐵作坊第七百九十三章 芥末和山葵第二百二十四章 大訂單和聰明人第六百九十五章 建城海參崴第一百七十六章 成功出爐第七百四十四章 最壞的結果第八百三十七章 抽丁進行第一百五十六章 暗流涌動第二百五十七章 毒瘤和訂單第八百四十章 疑似美洲第二百五十三章 樞密之爭第七百三十九章 分享快樂第六百一十二章 移民計劃第一百六十章 相見不相識第二百五十二章 韓琦和鐵料第五百九十一章 禮送出境第二百三十二章 敗的莫名第三百一十五章 元昊詐降第一百二十三章 酸澀的饅頭第三百二十章 浮動的人心第八百六十五章 深入大洋第六百五十二章 進攻遼東第三百零六章 戰爭將起第六百七十一章 山崩地裂第二百零五章 麻煩大了第六百二十七章 海洋捕撈第一百二十四章 廣闊市場第六百四十九章 猜測和支持第八百七十二章 不同的發展第七百三十一章 神秘覲見第六百五十六章 親臨琉球
第二百八十四章 海闊天空第一百四十四章 調查韋貴第二百二十三章 交接第五百七十六章 援軍抵達第七百零五章 北方大本營第五百八十八章 學科選擇第一百九十九章 互有算計第一百一十五章 偵查重點第三百六十三章 絲綢事件第五百三十五章 搏兔全力第八百二十章 培訓科第六百二十六章 漁船和夜盲症第一百八十三章 薛玉的遺憾第三百零七章 冒險的做法第五百九十四章 溫度和三態第三百四十章 遼宋靈州合約第二百七十六章 參觀作坊第八章 賺錢大計第十二章 蠻橫第六百四十三章 東平鐵路第一百二十章 棱堡原理第二百五十五章 反撲的叛軍第一百七十九章 喪心病狂的組合第四百二十八章 施政理念第五百七十七章 琉球發展第六百二十七章 海洋捕撈第二百八十四章 飯後談資第五十一章 防禦軍械第五百二十六章 經緯度線第五十九章 內訌第六百三十一章 開門紅第三百零一章 出頭的炮灰第七百六十五章 山海關外第一百二十九章 發泡劑第一百四十七章 淨利第二百九十一章 貨幣流通第七百一十章 掠奪人口第七百零四章 大獲全勝第四十九章 斷後第五十九章 內訌第四百七十七章 清臣來訪第三百九十三章 離開渭州第一百零三章 近代軍隊第二百三十章 再見韓琦第六百八十八章 慶曆七年第三百八十四章 經濟拉動第三百九十二章 市場建設第四百四十四章 練兵之法第二百六十七章 棱堡造價第一百六十五章 滲透和反滲透第二百一十一章 製作過程第一百九十八章 間諜出現第三百三十六章 韓琦冒險第三百零六章 戰爭將起第三百一十章 花式磨刀第六百一十二章 移民計劃第八百零一章 外交之密第八百三十四章 捏鼻子認第七百六十章 太后觀禮第四百八十九章 巧奪天工第二百七十八章 疏漏之處第二百三十三章 長弓的古怪第五百三十章 壞血癥第二百五十七章 風潮乍起第五百六十六章 保暖和向北第九十三章 紫衫木和海貿第六百四十章 到站陳留第五百七十七章 琉球發展第三百一十二章 惡毒的計謀第二百四十一章 冶鐵作坊第七百九十三章 芥末和山葵第二百二十四章 大訂單和聰明人第六百九十五章 建城海參崴第一百七十六章 成功出爐第七百四十四章 最壞的結果第八百三十七章 抽丁進行第一百五十六章 暗流涌動第二百五十七章 毒瘤和訂單第八百四十章 疑似美洲第二百五十三章 樞密之爭第七百三十九章 分享快樂第六百一十二章 移民計劃第一百六十章 相見不相識第二百五十二章 韓琦和鐵料第五百九十一章 禮送出境第二百三十二章 敗的莫名第三百一十五章 元昊詐降第一百二十三章 酸澀的饅頭第三百二十章 浮動的人心第八百六十五章 深入大洋第六百五十二章 進攻遼東第三百零六章 戰爭將起第六百七十一章 山崩地裂第二百零五章 麻煩大了第六百二十七章 海洋捕撈第一百二十四章 廣闊市場第六百四十九章 猜測和支持第八百七十二章 不同的發展第七百三十一章 神秘覲見第六百五十六章 親臨琉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