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一章 大國博弈

大量精銳部隊抱團,這是一個問題,面臨着必死的局面,困獸之鬥,也會讓遼軍受到相當的損失,可能是2萬,可能是3萬。

可是對於佔據了廣闊領土,人口衆多的遼國而言,這不是什麼問題,不然的話,之前在沙漠的時候,遼興宗也不會拒絕蕭惠的建議了,10萬大軍,只要不是死絕了,從遼國境內,還可以調動大量過來。

遼國的主力重騎兵,鐵林軍和皮室軍,都是幾十萬的編制,之所以沒有到西夏來,只不過是因爲後勤的關係。

遼興宗之所以要考慮,是別的意思在作祟。

沒錯,遼興宗考慮的就是北宋,遼國最警惕的,永遠是北宋,雙方從澶淵之盟開始,長期在河北地區,駐紮數百萬的大軍,原因就是爲了提放對方。

雖然,一直以來,遼國都佔據了相當的主動,每每有一些事情,都會拿着進軍作爲要挾,可是每一次都沒有付諸行動。

是遼國不想佔據的北宋的便宜,肯定不是,西夏在西北,吃的是鍋滿瓢滿的,一旦國內過不下去了,就找北宋麻煩。

可是遼國更清楚,北宋在河北的防禦,一條京杭大運河,直接讓後勤的壓力不復存在,一個擁有足夠後勤,可以在整個精華地區調集兵力的河北,那不是遼國能夠撼動。

現在,不管是意外也好,不管是泄憤也好,西夏已經拿下了的,遼國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這其中,北宋如果沒有出現的話,這非常完美,可是北宋不但出動了,還佔據了最大的戰果。

靈州,這個比較關鍵的州,哪怕遼國不在意,卻不想讓北宋拿下,只要拿下了之後,就一如北方河北,如果再解決了運輸問題,那麻煩可就大了。

一想到韓琦傲然的從他手中,爭取到的好處,遼興宗就忍不住想發火,當這個問題跟投降的問題考慮到一起的時候,驟然間,遼興宗有了新的想法。

西夏的試着在遼興宗沉默的時候,變得顫抖了起來,雙方的地位並不對等,他們幾乎是拿着拼死一擊和魚死網破,來最終換取遼國的寬大,這番考慮,如同是地獄一樣,度日如年的。

不過終於,遼興宗開口了,平靜的說道:“可以!”

這兩個字,彷彿是天籟之音一般,在使者的耳邊響起,一下子,所有的擔心,所有的疑惑,都不復存在,他唯一的想法就是安全了的。

“陛下!”旁邊的蕭惠,一聽到了這句話,大驚失色,連忙開聲勸阻。

“韓王不必多說,我心中有數!”遼興宗冷然的說道。

蕭惠默然的看了遼興宗一眼,這個年輕的,有些剛愎自用的帝王,如果能夠聽進勸說,就不會有目前的西夏一戰。

西夏一戰,到現在,幾乎已經勝利了,可是隱患還有,按照西夏使者所說,元昊帶着1000親衛逃跑了。

對於這個人,以前,或許沒有多少感覺,一個西夏,根本不入流的王國的國王,如果不是遼國想要牽制住北宋的話,早就滅掉了。

可是這一場戰爭,可以說是驚心動魄的,在蕭惠看來,如果不是機緣巧合,如果不是周文秀的準備和表現,別說拿下興慶府了,就算是突入西夏境內都很難。

蕭惠不可避免的預見到了,曾經遼國攻夏的結果,如果不是北宋派出了周文秀,如果不是北宋的全力支持,怎麼可能有這樣的結果。

可是遼興宗一點都不知道,甚至連蕭惠,只是覺得,周家爲了周文秀的上位,做出了很多的準備,他也不想想,這個準備是一個周家能夠做到的麼?

遼興宗制止了蕭惠之後,說出了自己的要求,這也是他經過了慎重的考慮的。

使者也很清楚,能夠讓遼興宗打贏他們的投降要求,已經是非常不錯了,對於遼興宗提出的條件,他也是全盤接受的,當然了,遼興宗也沒有提出很多的額條件,只是提出了一個,那就是抽調3萬精銳部隊出來,保證他的武器裝備,詐做突圍出來,向東而去。

遼興宗是在廷議上面提出,蕭惠愣了一下,然後,就明白了,想說什麼,卻沒有多說,作爲北院樞密使,管理的多是北方的遊牧民族的,真正對宋作戰的是南院大王,可是一直以來,北宋對於遼國的威脅,都是非常大的。

這一次,遼國滅夏,拿到了最大的好處,可是北宋也趁亂拿到了靈州,擁有了一個在西域,穩定的根基,這個時好時壞,暫時不說,對於遼國而言,肯定不是好事,留下一部分西夏流寇,趁亂攻擊北宋,甚至擾亂北宋的西北,這是不錯的選擇。

遼興宗雖然倉促了點,也莽撞了點,可是出發點和戰略意圖是好的。

其他的遼國文武大臣,沒有蕭惠看的這麼遠,可是北宋這麼的一出,還是心中有怨念的,遼國先天跟北宋就站在更高的位置上,他們拼死拼活,但是北宋獲得實惠,這種事情,怎麼可能放過。

就這樣,在雙方的配合之下,得出了這麼一個結論,並且經過了遼興宗和全權使者的認可,無法更改。

在一番興奮的人羣之中,周文秀的表情是最爲複雜的,聽到以後,表面上保持了平靜,可是心中卻的波濤洶涌,這是什麼意思,這不是讓他們攻擊宋軍,並且給靈州製造麻煩。

從西夏最精華部隊之中挑選出來的3萬人,還保證足夠的裝備武器,這不就是西夏精銳麼。

遼國拿下了興慶府,等於整體上滅亡了西夏,可是一路跟西夏這麼多的戰爭,特別是興慶府的戰爭之中,很清楚西夏軍的實力,巔峰軍隊,跟遼國的主力已經差不多了,更何況是重騎兵的。

這個時候,宋軍分兵一半迴歸,剩下的在30裡之外,駐紮着的,遼興宗肯定會按照之前所說的,給予足夠牲口,2萬人,趕着45萬頭的牲口的,然後再遭遇到了3萬的攻擊,想都不敢想的。

西夏使者,稍稍一想,也就同意了,現在已經投降了遼國,一定程度上面,他們對於遼國,更多的是敬畏,能夠打敗他們,攻佔興慶府,已經無法更改了,臣服是第一個選擇。

北宋的出現,偷襲了靈州,並且一下子炸掉了他們的城牆,這是他們認爲恥辱的,派出3萬人是可以的。

很快的,在雙方達成協議之後,興慶府就陷落了,西夏最後的軍民投降,遼國拿下了完整的西夏,並且獲得了王城之中的所有寶物。

元昊苦心經營的西夏,大量的糧草物資,還有衆多牲口,當時,興慶府附近,絕大部分的大型部落,都集中到了興慶府,僅僅是牛馬就多大100萬頭,更別說更多的羊。

遼興宗需要的物資也得到了,迅速從中間抽調了一部分,準備等計劃完成的時候,交給北宋。

遼國雖然不會動手,卻會給動手創造最佳的時機,這一點,遼興宗已經準備好了,他很期待,接下來的結果。

不過,爲了迷惑北宋,必要的配合還是要做,實際上佔據的興慶府的遼軍,還跟投降的西夏軍做做樣子,已經燒起來房屋,還沒有破滅的,讓濃煙滾滾,這對於遠在30裡外的宋軍來說,根本無從得知。

3萬人的隊伍,在相互的配合之下,從北門突襲而出,雙方只是做做樣子,甚至連最基礎的佯攻都沒有,當3萬人從北門消失在了草原之上,遼國的準備也開始了的。

不等宋軍要求,遼國也主動的,達成之前跟的北宋的協議,把物資送到北宋的大營。

浩浩蕩蕩的牲口隊伍,讓從來都沒有接觸這麼多牲口的北宋,有些不知所措的,只是圍攏這些的牲口,都花費了大半天的時間。

就算是圍攏了,牲口也錯綜複雜的,隨地大小便,不停的穿梭奔跑,把宋軍大營攪得是天翻地覆的。

負責輸送牲口過來的遼軍,心中有數的看着眼前的一切,這連基本的陣營都沒有了,還怎麼打仗,如果不是遼主另有安排,只是他們派出一批5000人的重騎,都會讓他們好看。

負責交接的遼國官員,跟種記做好了交接手續的,確定,45萬頭牲口,已經完整交接之後,就沒有多待,只是催促北宋,按照之前合約的規定,立刻離開的,退到一定劃定了的邊境線上去。

遼國使節揚長而去,留下了一片狼藉的軍營的,牛馬在叫,羊兒在跑,真的一團糟。

甚至一些地方,連營帳都被牛羊衝進去,鳩佔鵲巢,不停的撒着歡,看起來的完整和整齊的營帳,一瞬間,就成爲了最普通最普通的那種遊牧聚居點,變得混亂不堪。

使者很不屑,這些北宋的人,就知道要東西,他們知不知道,該如何的畜牧這些牲口,這些就算是一些利息,送出去的,總要拿回來。

只是遼國使節不知道,亂的只是外側的那些牛馬,在內側,在一些穿着宋軍服裝,手中卻拿着羊鞭騎着馬的宋軍手中,絕大部分牲口都分門別類佈置好了,甚至安靜了下來。

表象,所有人看到的,只是一個表象,大國之間的博弈,誰跟誰不會留一手呢,北宋的作爲,是做給什麼人看的?

第三百六十八章 兩邊交易第五百三十五章 搏兔全力第十五章 金槍班值第一百三十九章 自來水第六百二十九章 漁船下水第四百八十九章 巧奪天工第八百四十章 工人商店第七百五十九章 公開招工第六百五十五章 御駕親征第三百六十八章 兩邊交易第二百七十七章 價格問題第八百四十章 工人商店第三百一十八章 混亂的朝堂第五百七十九章 唯武器論第三百一十三章 大名奠基第五百一十一章 難得的機會第二十二章 中藥和無機物第七百九十七章 慶曆20年第五百七十一章 戰時倉庫第二百二十九章 冶鐵改進第八百二十九章 勞務派遣局第五百九十九章 農業根基第五百七十五章 奇葩的原因第四百六十章 污染治理第六百四十六章 拆掉函谷關第一百三十七章 禁軍張俊第三百四十一章 震動朝野第二百三十一章 覆蓋攻擊第七百三十八章 仁宗心態第二百二十四章 大訂單和聰明人第四百一十二章 平西湖第五十一章 防禦軍械第七百章 軍事和修路第五百一十八章 走向海洋第一百九十章 二星常駐卡第七百九十五章 最後的辦法第二百一十九章 商業指標第五百三十五章 搏兔全力第七百七十八章 蒸汽車頭第八百零二章 兩國命運第九十八章 集團射擊第三百二十六章 佔據靈州第三百一十章 花式磨刀第四百七十七章 清臣來訪第二百六十章 講述棱堡第二百八十八章 大麻煩第四百五十五章 未來的路第三百九十三章 離開渭州第八十章 改變的開始第六百三十二章 長江漁場第二百三十一章 保州兵變爆發第六百二十八章 拖網製作第七百四十四章 最壞的結果第二十三章 芒硝等於錢第六十七章 化學傷害第四百四十五章 遼國鉅變第四百五十九章 人口和污染第八百五十六章 飼料廠第八百七十九章 兩縱兩橫第六百二十九章 漁船下水第七百八十一章 四星和自助餐第三十二章 南樂縣令第三百二十一章 攻城和博弈第三百一十章 花式磨刀第二百五十五章 反撲的叛軍第二百一十三章 香水第六百三十二章 長江漁場第七十九章 折服、蟄伏第三百九十章 商人的時間觀第二百六十二章 造冊接收第四百三十章 商人的特點第五百八十六章 效率和掃盲第二百五十五章 畫龍點睛第八百章 國宴全席第二百一十章 肥皂第三百一十三章 雜號將軍第二十三章 芒硝等於錢第十八章 驚喜連連第五百二十章 製造戰艦第四百八十五章 汴粱到應天第二百九十四章 離開和根基第二百九十二章 商談議和第一百零四章 薛玉迴歸第八百五十七章 航海時代第八百一十八章 孔府私房菜第三百二十章 建設費用第二百六十五章第六百四十三章 東平鐵路第八百三十二章 運河疏浚第二百八十七章 港口選擇第二百八十八章 大麻煩第三百一十六章 一語道破第二百六十八章 偷工減料第五百四十七章 客運貨運第五百八十九章 阻力和決絕第四十三章 危機迫近第八百四十一章 託運和臥鋪第二百九十七章 海上力量第四百五十五章 未來的路第五百零五章 殘酷誘餌
第三百六十八章 兩邊交易第五百三十五章 搏兔全力第十五章 金槍班值第一百三十九章 自來水第六百二十九章 漁船下水第四百八十九章 巧奪天工第八百四十章 工人商店第七百五十九章 公開招工第六百五十五章 御駕親征第三百六十八章 兩邊交易第二百七十七章 價格問題第八百四十章 工人商店第三百一十八章 混亂的朝堂第五百七十九章 唯武器論第三百一十三章 大名奠基第五百一十一章 難得的機會第二十二章 中藥和無機物第七百九十七章 慶曆20年第五百七十一章 戰時倉庫第二百二十九章 冶鐵改進第八百二十九章 勞務派遣局第五百九十九章 農業根基第五百七十五章 奇葩的原因第四百六十章 污染治理第六百四十六章 拆掉函谷關第一百三十七章 禁軍張俊第三百四十一章 震動朝野第二百三十一章 覆蓋攻擊第七百三十八章 仁宗心態第二百二十四章 大訂單和聰明人第四百一十二章 平西湖第五十一章 防禦軍械第七百章 軍事和修路第五百一十八章 走向海洋第一百九十章 二星常駐卡第七百九十五章 最後的辦法第二百一十九章 商業指標第五百三十五章 搏兔全力第七百七十八章 蒸汽車頭第八百零二章 兩國命運第九十八章 集團射擊第三百二十六章 佔據靈州第三百一十章 花式磨刀第四百七十七章 清臣來訪第二百六十章 講述棱堡第二百八十八章 大麻煩第四百五十五章 未來的路第三百九十三章 離開渭州第八十章 改變的開始第六百三十二章 長江漁場第二百三十一章 保州兵變爆發第六百二十八章 拖網製作第七百四十四章 最壞的結果第二十三章 芒硝等於錢第六十七章 化學傷害第四百四十五章 遼國鉅變第四百五十九章 人口和污染第八百五十六章 飼料廠第八百七十九章 兩縱兩橫第六百二十九章 漁船下水第七百八十一章 四星和自助餐第三十二章 南樂縣令第三百二十一章 攻城和博弈第三百一十章 花式磨刀第二百五十五章 反撲的叛軍第二百一十三章 香水第六百三十二章 長江漁場第七十九章 折服、蟄伏第三百九十章 商人的時間觀第二百六十二章 造冊接收第四百三十章 商人的特點第五百八十六章 效率和掃盲第二百五十五章 畫龍點睛第八百章 國宴全席第二百一十章 肥皂第三百一十三章 雜號將軍第二十三章 芒硝等於錢第十八章 驚喜連連第五百二十章 製造戰艦第四百八十五章 汴粱到應天第二百九十四章 離開和根基第二百九十二章 商談議和第一百零四章 薛玉迴歸第八百五十七章 航海時代第八百一十八章 孔府私房菜第三百二十章 建設費用第二百六十五章第六百四十三章 東平鐵路第八百三十二章 運河疏浚第二百八十七章 港口選擇第二百八十八章 大麻煩第三百一十六章 一語道破第二百六十八章 偷工減料第五百四十七章 客運貨運第五百八十九章 阻力和決絕第四十三章 危機迫近第八百四十一章 託運和臥鋪第二百九十七章 海上力量第四百五十五章 未來的路第五百零五章 殘酷誘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