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五章 菜刀和

整個煉製的步驟,看起來非常的繁瑣,可是實際上,就是作爲胚子的鐵刀,作爲添加的鋼條,鋼條相當的少,大概不到一兩的樣子,把鋼條熔鑄到胚子上面,也比想象之中,耗費的更少的。

以往打造一個菜刀,最重要的就是成型的過程之中,現在本身就有的形狀,只用把鋼條融入其中就好了,烈火焚燒之下,熟練的鐵匠門,最多一刻鐘就差不多了,這代表着什麼,一個上午的時間說不定,就是十把左右。

實際上,效率就是這麼的快,張小寶還不算熟練,一個上午2個多時辰的時間,完成了11把,而最多的一個,曾經在苗家莊待過的大匠,完成了21把,

這樣下來,一天下來,可能一個人最多,能夠完成80把,甚至是更多。

這不是天方夜譚,這是真實出現的,在大規模鍛造已經展現出了工業的實力的前提下,個人的效率是會顯著的增加的,後世一個小小的加工廠,一年都可以生產60萬套菜刀,那不是單獨一個的,那是一套包括幾個刀具,剪子,磨刀石在內最少五六個。

菜刀是最簡單的,也是銷量最大的,然後就是剪刀,一些常見的刀具,這些跟菜刀是一脈相承,只是稍稍調整,就可以進行加工了。

在菜刀有了一定數量之後,就開始了另外一個大類,農具類,主要是鋤頭和鐵鍬。

這兩個大類,實際上,在整個北宋,並不多見,菜刀之類的,大部分家庭都必須有,因爲切菜,總不能用木頭,或者別的材質吧,再加上菜刀不貴,小一點的,也就是兩三斤,不超過300文,可是出頭和鐵鍬就不一樣了,因爲是農具,經常在耕地的時候使用,稍稍差一點的,就容易磨損,必須要上好的,可是上好的,價格就貴了很多。

鐵作爲根本,然後加入表面的鋼,成爲了解決問題的關鍵,甚至因爲材質的關係,可以把出頭和鐵鍬的,弄得相當的輕薄,最輕薄的,甚至一把出頭尖頭,一把鐵鍬頭,就是兩斤左右。

至於效果,還真的是不錯,鋒利程度上面,效率上面,都比以前喲了較大的提升,特別是耕地用的犁,本身他的木質結構就較多,現在加入了一些鐵質的部件,在加上了鋒利的刃,頓時,性能更上了一個臺階,在耕地之中使用的時候,磨損很小,可以長期使用。

鐵的硬度才4,鋼卻可以達到5.5以上,不要小看這麼1.5點的提升的,帶來的硬度上面的提升,非常的好,而且付出的成本也不高。

關鍵還是在於鋼鐵本身的成本,鐵的成本降低到了30文以內,鋼降低的就更多了,原來最少在300文一斤的鋼,一下子可以降低到了65文左右,比起鐵還是貴了一杯,可是也就是原來的鐵的成本,最關鍵的是,這樣的添加的不多。

拿一把很寬厚,同時也比較大的菜刀來說,一斤左右的重量,在鋒刃的地方,使用了大概一兩左右的鋼,成本也就是44文,加上工錢,費用,其他的,也不會超過60文,可是原來一把的鐵刀,價格可是在300文以上的。

300文的菜刀,是怎麼樣的,那是最低級的鐵匠打造出來的,只能夠稱之爲鐵刀而已,稍微一些名牌一點的,比如說實力更高的鐵匠打造出來的,也差不多在800到1貫左右的,這樣菜刀都可以賣的很好,現在100到150文左右的,質量上面,趕得上之前的名牌,當然銷售的前景好了。

菜刀,這是每一個家庭都需要使用的,之前價格較高,原因就在於重量,一般的使用的菜刀,最少也在3斤鐵左右,因爲太少的話,這個刀磨損的就有些太快了,使用一段時間,就必須要磨製的,可是有了鋼刃,就可以做的較爲的輕薄。

在鐵匠工坊,最大的菜刀他的重量大概是1.2斤左右的,最小的只有6兩多,其中還要扣除木頭柄子的一二兩的重量,這種情況下,使用少了成本就低了。

不是每一個人願意使用沉重的菜刀,雖然說,切菜對於廚師而言,是一個基本功,可是長期積年累月的使用使用,輕一點,而且不是請一點半點他們使用取來,就比較的方便了,也相當的輕薄,適合大部分人的使用。

菜刀,廚房之中的各種刀具的,農具,還有一些生活的用品,一些鐵鍬鏟子之類額,還有其他一些東西,這就是冶煉廠現在的主力了,可以說,只要是日常生活之中,經常用到,都會生產。

不過,對於作坊來說,不可能每天都生產,因爲熔鍊和建模,這個需要時間,一次性完成兩三萬個模,然後夠一段時間的使用,接下來再建模。

在趙信在的時候,要把每一個步驟都走一遍,最少說,短時間,在對於冶煉沒有上升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不會開啓一些新產品的。

這些調整都是細微之間的調整,從建模,到成型,再到專門的生產線,一步步的生產,看起來有些不起眼的一個個的步驟,居然到了最後,讓效率大增。

原來一個鐵匠小組,一天最多就是50把菜刀,還是不停的,從早晨到晚上,不眠不休的額進行,可是用了一部分的工具,甚至連建模,都是有專門的機器,這樣極大的加大了效率,一般一個7人的小組,一天可以完成的500把左右的菜刀,平均每一個人都超過了70把,也不是太累,一些體力的,或者是耗費較大的活,都是由輔助設備幫助,極大的增加了效率的。

單純到每一把菜刀上面,實際上的工錢,是在減少,一般的鐵匠,打造一把菜刀,起碼也要60文到80文的工錢,可是在這裡只有15文左右,看起來,單純一把刀,他們的收入是減少了,大幅度的減少,可是架不住多啊,這樣算下來,一個人一天,就差不多是1050文。

每天的純收入超過一貫,這還是平均收入,大匠們肯定要多拿一點,他們是整個小組的靈魂,沒有他們,小組就撐不起來,然後是幫工,最後是一些掃尾的或者體力。

可是最終算下來,大匠大概在每天1.8貫左右,幫工是1貫,其他的人300文,看起來差距是很大,大匠幾乎是普通幫工的6倍,可是對於普通幫工來說,一個月9貫的收入,這簡直是天上掉餡餅,他們那裡能夠在北宋找到,更好的,待遇更高的活去。

這只是一個開始,只是對不合理的地方進行調整,以降低勞動成本,提升生產力,讓這些鐵匠高興的是,對於生產的調整還在繼續,各種各樣的調整,各種各樣方位的調整的,雖然有些討厭,有些煩,有時候剛剛熟悉了一個生產步驟,很快的,又調整了這個生產步驟,讓人有些無法適從。

不過這樣的調整,除了最開始的時候,有人有些微詞之外,後來,就沒有人的反對的,因爲每一次調整,看起來簡單的步驟調整,讓最後的生產效率,有了巨大無比的提升,整體的幅度不大,可是都在進步,在剛剛抵達,最初的時候,每一個人平均每天就是70把,現在,都提升到了85把了。

每多一把菜刀,就代表着15文的利益,這筆錢可真的不少了,多了2成,代表着他們的收入又提升了。

趙信一直以來,對於底層的工匠待遇都不錯,王鬆似乎提過,對於工匠們的待遇太好了,應該降低一點,讓一把菜刀的工錢降低到5文,甚至是3文就可以了。

以現在平均每天85把左右的速度,就算是降低到3文,工匠們平均240文,大匠多一點,差不多可以拿到400多到500文,跟他們之前相比,也是有足夠的利益,平均一個月也超過12貫,這幾乎是一個官員的收入。

可是趙信並不在意,這又不是的機械化大生產,更多的是依託着手工,他們已經通過成本和控制,把造價降低下來了,一把8兩左右的菜刀,成本大概是35文,加上15文的工錢,最終也才50文,翻上3倍,就是150文,運河上面便利的水運,一路上的運輸和銷售成本根本不高,一個200料的沙船,就可以運輸幾萬,甚至是十幾萬把鐵器,沒有必要壓榨。

更高的待遇,不代表着他損失,只不過在合理的區間之中,給與他們利益,這在後世非常正常。

而給予的利益,也不是就給他們了,沒人是葛朗臺,死守着錢不花,現在在大名府還不起眼,未來到定海軍,那是一個島嶼,一個被他重新規劃的城市,那裡面的商業和其他活動,纔是全部有他來控制,到時候,這些發下去的錢,會形成一個市場,一個龐大的,擁有者購買力的市場,如何把市場之中的錢推動和流通起來,纔是重點。

相對於把心思花在工人們的這些微薄的工資上面,趙信更願意看到整個工廠的向好,在初步的奠定了基礎,形成了一個比較完善的規則和生產的方法了之後,趙信又提出了一個獎勵。

每一個對生產環節,後勤環節,提出有利的意見的,都可以得到獎勵,從500文到500貫不等,看效果和提升情況來獎勵。

第七百六十二章 母妃前來第二百二十八章 無奈、安營第二百二十一章 計相葉清臣第八百一十三章 公共交通第二百二十二章 稅金和甩包第四百七十三章 必然一戰第三百六十六章 靈州和議擴大第八百三十九章 春節假期第四百八十一章 商業展示第七十八章 戲文的故事第六百三十七章 鐵路波折第二百四十八章 勝利的錯覺第三百一十七章 元昊詐降第八百三十四章 不同的發展第二百四十一章 意外頻發第六百二十九章 漁船下水第三百八十一章 牛馬拍賣第二百七十二章 香水和化妝品第四百八十六章 水泥預製件第四百四十九章 安全生產第六百四十四章 西北熱潮第五百一十二章 禁軍換裝第八百四十四章 轉移視線第八百五十二章 人口流失第四百一十一章 懷疑驗證第六百三十九章 試探和佈局第八百六十九章 轉向澳洲第八百零三章 真相求知慾第二百三十一章 自請地方第四百九十九章 施工進度第四百一十九章 移民政策第四百一十四章 開墾水田第二百五十七章 毒瘤和訂單第二百五十六章 消失的步人甲第八百零七章 韓琦的要求第七百二十六章 滅遼之戰第三百一十三章 雜號將軍第二百九十三章 星辰大海第八百四十九章 潛移默化第二百六十章 講述棱堡第三百二十九章 靈州地位第七百一十章 掠奪人口第七百九十六章 說動第二百四十九章 留守曹劌第八百三十九章 春節假期第三百二十九章 重型長弓第四百七十四章 彙報和抵達第二百八十二章 矛盾想法第五百四十六章 外銷商品第六十四章 斬首絕殺第一百四十二章 樊樓包子第一百八十章 棱堡的可怕第六百七十五章 山海關之戰第四百三十一章 東京政局第七百五十章 返回汴梁第五百一十九章 實驗數據第八百一十九章 青梅竹馬第七百七十八章 蒸汽車頭第五百五十一章 定海河第二百八十五章 失敗原因第三百一十二章 惡毒的計謀第三百四十二章 軍制和缺錢第一百四十五章 高薪攬心第五百八十五章 實驗室和白熾燈第八百二十四章 房子的問題第四百八十三章 鐵路預算第七百零八章 自然增長率第二百八十六章 航海的野望第八百六十二章 堪察加半島第五百二十一章 新材料使用第三百九十四章 人力工程第二百三十章 再見韓琦第四百一十二章 平西湖第八百六十二章 堪察加半島第七十七章 苗家莊第二百一十七章 價格和利潤第七十七章 苗家莊第三百章 皇二子薨第三百三十五章 知難而退麼?第八十四章 長弓和北宋第四十五章 遇仙之說第八章 賺錢大計第七百五十三章 仿製失敗第二百八十三章 後退一步第七百八十九章 瀋陽車站第一百八十六章 魔改防禦第一百八十五章 推倒重建第十四章 絕世猛將第六百七十二章 攻佔折津府第二百零二章 錯誤判斷第七百五十七章 集體勸進第一百一十五章 偵查重點第四百四十八章 撥款和事故第二百二十二章 稅金和甩包第二百七十二章 攻城開始第四百七十五章 樊樓新樓第二百五十八章 韋貴的打算第二百七十四章 廣而告之第三百三十一章 秘密武器第二百七十一章 銷售遇冷
第七百六十二章 母妃前來第二百二十八章 無奈、安營第二百二十一章 計相葉清臣第八百一十三章 公共交通第二百二十二章 稅金和甩包第四百七十三章 必然一戰第三百六十六章 靈州和議擴大第八百三十九章 春節假期第四百八十一章 商業展示第七十八章 戲文的故事第六百三十七章 鐵路波折第二百四十八章 勝利的錯覺第三百一十七章 元昊詐降第八百三十四章 不同的發展第二百四十一章 意外頻發第六百二十九章 漁船下水第三百八十一章 牛馬拍賣第二百七十二章 香水和化妝品第四百八十六章 水泥預製件第四百四十九章 安全生產第六百四十四章 西北熱潮第五百一十二章 禁軍換裝第八百四十四章 轉移視線第八百五十二章 人口流失第四百一十一章 懷疑驗證第六百三十九章 試探和佈局第八百六十九章 轉向澳洲第八百零三章 真相求知慾第二百三十一章 自請地方第四百九十九章 施工進度第四百一十九章 移民政策第四百一十四章 開墾水田第二百五十七章 毒瘤和訂單第二百五十六章 消失的步人甲第八百零七章 韓琦的要求第七百二十六章 滅遼之戰第三百一十三章 雜號將軍第二百九十三章 星辰大海第八百四十九章 潛移默化第二百六十章 講述棱堡第三百二十九章 靈州地位第七百一十章 掠奪人口第七百九十六章 說動第二百四十九章 留守曹劌第八百三十九章 春節假期第三百二十九章 重型長弓第四百七十四章 彙報和抵達第二百八十二章 矛盾想法第五百四十六章 外銷商品第六十四章 斬首絕殺第一百四十二章 樊樓包子第一百八十章 棱堡的可怕第六百七十五章 山海關之戰第四百三十一章 東京政局第七百五十章 返回汴梁第五百一十九章 實驗數據第八百一十九章 青梅竹馬第七百七十八章 蒸汽車頭第五百五十一章 定海河第二百八十五章 失敗原因第三百一十二章 惡毒的計謀第三百四十二章 軍制和缺錢第一百四十五章 高薪攬心第五百八十五章 實驗室和白熾燈第八百二十四章 房子的問題第四百八十三章 鐵路預算第七百零八章 自然增長率第二百八十六章 航海的野望第八百六十二章 堪察加半島第五百二十一章 新材料使用第三百九十四章 人力工程第二百三十章 再見韓琦第四百一十二章 平西湖第八百六十二章 堪察加半島第七十七章 苗家莊第二百一十七章 價格和利潤第七十七章 苗家莊第三百章 皇二子薨第三百三十五章 知難而退麼?第八十四章 長弓和北宋第四十五章 遇仙之說第八章 賺錢大計第七百五十三章 仿製失敗第二百八十三章 後退一步第七百八十九章 瀋陽車站第一百八十六章 魔改防禦第一百八十五章 推倒重建第十四章 絕世猛將第六百七十二章 攻佔折津府第二百零二章 錯誤判斷第七百五十七章 集體勸進第一百一十五章 偵查重點第四百四十八章 撥款和事故第二百二十二章 稅金和甩包第二百七十二章 攻城開始第四百七十五章 樊樓新樓第二百五十八章 韋貴的打算第二百七十四章 廣而告之第三百三十一章 秘密武器第二百七十一章 銷售遇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