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七章 清臣來訪

對於苗家,趙信是充滿了感激,可以毫不客氣的說,沒有苗家家丁的支持,恐怕在運河之上,他就死掉了,後來到了苗家莊,沒有苗家莊這個背景的話,也撐不過之後的保州兵變,後來,假死脫身,離開保州的時候的,手下的人員,大部分還是苗家莊的人員。

沒有苗家莊給趙信打下的基礎,趙信也可以通過穿越者的能力來發展,可是絕對不會發展的這麼的快。

趙信並不是不知道感恩的,一定程度之中,他跟苗家,是捆綁在一起的,對苗家,也是極盡的幫助。

趙信在苗家莊,雖然帶走了大量的人力,可是剩下擴張了好幾倍的苗家莊,依然是苗家最爲賺錢的,帶走了鹼面的秘方,可是保州城的饅頭生意,還是交給苗家莊來經營的。

單純這麼一點,一年下來,不下萬貫。

萬貫,可能對於定海軍來說,是一個很不起眼,甚至不太重要的一個數字,定海軍哪怕一個街區的支出,可能都要超過這個數字,可怕的發展速度,是由海量的投入帶來的,每年幾乎2億以上的的投入,這還是針對一縣之地,這可比北宋龐大的國土,整個的投入都要巨大。

可能每一平方公里的投入,都超過了100萬,哪怕其中有很多的資金密集型的工廠,可是真正落到了實處的投入,也非常的驚人,交通,住宅,城市基礎建設,這些一一的完成之後,定海軍,一定會變一個模樣的。

趙信當然不會忘記,是苗家莊,在他最弱小的時候,給予的巨大幫助,除了保州這邊的,留下肥皂和饅頭的經營權海外,每年,都會讓汴梁這邊銷售利潤,拿出一部分交給苗家莊。

汴梁是第一個,人口超過一百萬的北宋城市,這裡任何一個跟底層民衆息息相關的產業,都會創造出巨大的利潤,按照平均一個人,消費10文這個簡單的數字,一天的總量就是1萬貫。

更何況,這個人口的基數,並不是汴粱本身,而是附近京畿的1000萬人口,半年多下來的,接近5000萬貫的總收入,哪怕是定海軍,扣掉了大部分的利潤,可是有固定的利潤,是留出來的。

給仁宗的是固定5%,不是利潤,而是總的銷售額,也就是說,5000萬貫的前提下,達到了250萬貫,這筆錢可不少,當然了,暫時沒有送給仁宗,而是在銀行開了一個賬號存起來,等待着趙信的到來。

給苗家的,本身是定在了2%,可是這筆錢,在彙報上來之後,實在太多了,給仁宗的250萬,是考慮到了皇帝,還有朝廷的一些東西,這不單單是給仁宗一個人的,可是苗家,就不存在那麼多的問題了。

真的2%的話,那就是100萬貫,這筆財富,對於任何一個家族來說,都是一個可怕,無法承受的鉅額資金。

賈朝昌這樣的樞密使,12萬貫每年的收入,已經讓他低頭了,苗家的人丁稀少的,老太君是仁宗的乳孃出身,老太爺也只是之前京城的普通人家的,也就仁宗念舊情,再加上苗氏入宮之後,這才慢慢發展的。

哪怕把所有的支脈都接到了京城,也不可能全部錦衣玉食,有個遠近親疏,並且讓所有人都過上溫飽以上就可以了,這樣根本用不了太多。

北宋的銅錢,購買力,還是相當強大,2貫每月的禁軍收入,十來口人,溫飽哪怕稍稍多一點,5貫也足以讓10口人溫飽,苗家的各個支系,加起來也不超過500人,按照這個標準,每一個月250貫已經是不錯了,加上主家的消費,迎來送往,一年下來,有個8000貫,已經夠了。

趙信也是考慮到了實際情況之後,給了每年固定的數字,一年15萬貫。

這筆錢不少,要知道連一個王爺也不過是萬貫而已,15萬貫,足以讓苗家過上富足的生活。

這也是之前,貴妃省親的時候,苗家有能力興建宅院,不過被趙信接過去了而已。,

這個時代,銅錢的購買力強大,一頭牛,也不過是十來貫,一畝地8到10貫,就算是一些出色的千里馬,也不過是兩三千貫左右。

15萬貫,如果按照糧食的價格,這算成後世的錢的話,幾乎有幾千萬貫那麼多,特別是在仁宗這個北宋較爲平穩,發展較快的時間段,銅錢幾乎沒有多少的貶值。

接下來四五天的時間之中,趙信開始對園林進行佈置,各種絲綢,針織品,還有一些丁海軍都稱得上是珍貴的工藝品,不計成本的投入到了這個宅院之中。

苗家作爲這個宅院名義上面的主人,卻從最開始,就是充滿了震驚,這個園林本身已經足夠的精緻了,可以說步步是景,可是經過了趙信這麼一個佈置,卻有些富貴氣息了,無論是晶瑩剔透的玻璃製品,還是巨大的玻璃鏡,各種珍貴的工藝品,還有絲綢和刺繡,這些全部都是精品之中的精品。

對於苗家來說,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對他們的壓力也就越大,還有不到兩天,貴妃就要歸家了,他們必須要打起精神,保證不出現任何的疏漏。

反倒是趙信和深宮之中的貴妃,並不在意,趙信是因爲的明白,貴妃不過是來看他,貴妃也是一樣,主要目的抓住了,其他就無所謂了。

又是一天的忙碌,到下午,這才完成了全部佈置,剩下的都是一些細節上面的,這些趙信就可以不介入了,總不能讓苗家一點都不做吧,怎麼說,貴妃都是老太君的女兒,老太君很清楚他喜歡什麼。

接下來的兩天,趙信要養精蓄稅,見貴妃,對他而言,是一個節點,他必須要全力以赴。

同樣的,身體之中莫名的感覺,也讓他感覺到,是必須要見的。

本以爲,回到定海侯府之後,可以休息下來,誰知道,定海侯府來了一個不速之客。

趙信聽到了他的名字,愣了一下,卻不敢怠慢,直接把他請入到了客廳之中。

沒錯,前來見他的,正是三司使葉清臣。

在北宋高層的序列之中,三司使是僅次於東府首腦,樞密使的高官,甚至是身爲財相的他,在一定的範圍之中,比起另外兩位,更有發言權。

趙信的地位很高,丁海軍節度使,這是實權,還有丁海軍的財力,也讓他水漲船高。

可是除了在碼頭,樞密院的幾個官員迎接他之外,到定海侯府拜訪的,幾乎一個沒有。

中層次的京官,都沒有任何一個,願意來找趙信,原因就是,這個不確定性,在這個時候,趙信到這裡,不是要把繼承權這玩意擺上檯面,那就是軒然大波。

就算是宰輔,貿然的進入到繼承權的漩渦之中,都是非常危險的,中層官員的嗅覺更加的強烈。

無論是節度使,還是金錢,這些方面,都暫時沒有辦法影響到他們,放棄一條路也何嘗不可。

這些對於葉清臣沒有用,他這個人,除了精明之外,也不涉足到一些黨爭之中,之前猶豫,也是看趙信是不是心口如一。

可是現在,用這麼高調的做法,連仁宗都不見,只是見一下苗貴妃,這沒關係,這證明了他還沒有這個心情,那麼之前他想葉清臣提出的那個邀請,葉清臣當然要回應了,他也想知道,趙信的提出的那個機會到底是什麼。

賓主相見,雙方不是第一次見面,也非常熟悉,寒暄上茶了之後,葉清臣很是對趙信表達了感謝之意。

要知道,從苦逼的三司使,變成了香餑餑的三司使,只用了不足一年的時間,從三司乾淨的可以跑老鼠開始,到現在,可能推動300萬貫,甚至是500萬貫的項目,三司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一切的始作俑者,就是趙信了。

如果說,趙信節約的資金,讓北宋的財政減少了某些方面的支出,讓北宋的財務狀況,從之前的赤字的情況下,變成後來的盈利狀態,這是間接的支持的話,那麼給仁宗的那些分紅,則是直接的支持。

幾百萬貫,這對於北宋的財政來說,是一個巨大無比的提升,沒有這筆錢,葉清臣的一些計劃都不可能進行。

當然了,這一次來見趙信,一方面是看看趙信到底有什麼新的計劃,能讓他這麼的有信心,甚至是親自來到汴粱的計劃,肯定是不簡單的,另外一方面,心中多多少少,是有些想法,能不能獲得更多支持,之前在大名府都給了仁宗那麼多錢,現在,丁海軍發展的更好的前提下,應該會跟多。

這個見面的過程,持續了很長的時間,從趙信回來,下午的時候,一直到了深夜的,葉清臣才離開,跨度高達3個多時辰。

在出來的時候,整個汴粱已經宵禁了,當然了,這個宵禁是針對普通人,一般到了晚上,都會有專門的禁軍,在街道之上巡邏,一些坊區還會關閉的。

這就是北宋的首都,白天,那是人頭攢動,一片熱鬧和祥和的景觀,可是到了夜間,卻是一個個的小的區域,在強悍的防禦之下,獨立擁有防禦。

這些,對於的一定層次的官員,都沒有多少約束力,一些有特別職權的中層官員,都可以拿着令牌行走在夜間,而葉清臣這樣的宰輔,甚至擁有入宮的令牌,行走在夜間的汴粱,那更是不在話下。

不過馬車上面的葉清臣,卻一句話都說不出來,他此時此刻還在震驚之中。

從見到趙信開始,這個震驚都沒有停過,他已經足夠高估了趙信的眼光了,卻沒有想到,趙信的眼光高到了這個程度。

在他的手上,有兩個厚厚的包袱,裡面裝着兩個工程的資料,正是這兩個資料,讓葉清臣從趙信哪裡離開的時候,卻有些魂不守舍,趙信提出了兩個龐大的工程。

這兩個工程都是跟交通有關係的,一個是長期的工程,而且只要建成,就會大幅度的改變北宋的交通狀況,是以棱堡的重要材料水泥作爲基礎,修建寬敞的水泥路的,這是一個長期的工程,需要長達五年,甚至十年,不間斷的投入。

另外一個,以鋼鐵爲核心的鐵路,在趙信的說法之中,更傾向於這個,這個只要材料夠,就很容易的建成,比起水泥路來說,還要容易一點。

葉清臣有些明白了,爲什麼趙信會找來,他的目的就是爲了遼國跟北宋的這一次交易。

韓琦在西北弄了那個大規模的牲口大會之後,中樞纔算知道,原來,有那麼多的牲口,已經交付了,那麼龐大的牛羊馬,中樞當然想拿到手,可是稍稍的瞭解一下,才知道,一個運輸的問題,就足以制約這些東西的變現。

在經過了短暫的商談和考慮之後,中樞已經準備修繕的從汴梁到隴西的官道了。

這些官道,真的是非常的不好走的,西北軍情,之所以耗資巨大,原因就在於這些道路上面,如果道路好上一些,可能未來的西北戰爭,投入就會減少很多。

不過這個修繕,只不過是簡單的修補,在北宋的經濟形勢向好了之後,整個北宋不存在什麼問題,拿出來200萬,甚至是300萬都沒有任何的問題,別說是有這個大宗的牲口的交易,就算是沒有,修建這一條路,增加整個北宋經濟環境,這也是麼有多少的問題

關鍵問題在於,需要付出多少的時間,哪怕是調動民力,也是需要,這個路要怎麼鋪,有說是用水泥,可是水泥產量有限,整個隴西,加上河北這一片的區域,防禦工事都需要更換,從原來的城市轉變成爲棱堡。

這種情況之下,水泥的消耗激增,從丁海軍獲得的水泥不算太貴,可是要修路這到底是多少,水泥路的修建,沒人會啊。

本就準備找趙信,趙信卻招上門來了的,直接提出了兩個方案,其中一個就是終極版本的水泥路,也是他們曾經想過,卻沒有付諸實現的,但是這個方案,卻被趙信定位了備選,趙信本身,更加請先股一個被稱之爲鐵路的道路。

第四百二十六章 清潔和積肥第五百一十章 朝會提議第一百二十一章 磚和水泥第二百二十章 副產品和比例第一百六十二章 遼國藥材第四百八十八章 水晶坊第一百七十四章 防禦選擇第六百零四章 火槍和長弓第八百四十三章 鉅額花費第八百六十二章 堪察加半島第三百六十九章 韓琦的壓力第五百五十章 第四港口第三百一十章 花式磨刀第六百九十二章 陸軍海軍第六百二十四章 最終裁決第六百三十章 遭遇魚羣第八十一章 木工坊第三百六十五章 拔不出來第八百五十九章 千島羣島第二十七章 離開南樂第三百九十四章 人力工程第六百零二章 科研和滑膛槍第二百七十九章 他還活着第三百一十六章 一語道破第六百六十一章 北伐之前第七百九十一章 天空之夢第三百二十三章 材料之秘第二百九十四章 賴皮韓相第二百二十章 副產品和比例第一百八十章 棱堡的可怕第三百六十八章 兩邊交易第一百八十三章 薛玉的遺憾第三百一十九章 寸土必爭第二百四十七章 驅使民衆第七百二十三章 暴露了!第一百一十八章 禁軍實力第一百五十一章 收集卡牌第二百零三章 和盤托出第七百五十八章 遞交國書第二百八十八章 當百鋼幣第八百六十七章 百家工廠第八百五十六章 飼料廠第八百四十九章 深入探索第四百三十六章 棱堡浮現第四十六章 羌族遊騎第四百九十章 銷售狂潮第七百七十七章 福康公主第五百四十八章 矛盾彰顯第二百五十五章 畫龍點睛第八百八十一章 火車衝卡第七百九十五章 水上樂園第八百零三章 真相求知慾第四十三章 危機迫近第三百三十三章 打臉襲來第二百二十六章 紙甲第四百六十三章 玻璃窗第八百五十六章 飛剪和先驅第三百四十二章 軍制和缺錢第二百八十五章 失敗原因第七百一十章 掠奪人口第七百九十四章 下馬威第一百八十章 棱堡的可怕第六百三十四章 深加工第五百九十五章 後續發展第六百一十七章 新船改進第三百九十五章 水利和糧食第四百八十八章 水晶坊第八百六十六章 新式織物第二百一十二章 甘油第三百六十八章 兩邊交易第七百三十一章 神秘覲見第二百四十九章 反擊成功第一百零八章 破甲重箭第二百零一章 死了,都死了第二百五十二章 叛亂擴張第三百二十七章 糧食問題第七百三十章 獎勵和麪對第七百三十三章 怎麼可能第六百零四章 火槍和長弓第八百六十章 人口素質第三百六十四章第七百九十三章 芥末和山葵第四百九十二章 朝會焦點第九十七章 正確打開方式第八百六十六章 新式織物第五百八十四章 發電機和燈泡第六百三十八章 車站和地皮第三百六十章 奇怪的請求第四百三十二章 樞密院中第三百二十八章 漏夜伏擊第二百五十一章 主動後退第一百一十三章 提前準備第八百二十一章 一月二級第五百六十章 意外和餘量第三百零七章 實驗和神兵第三百五十七章 染血草原第三百三十六章 韓琦冒險第五百四十九章 改良農具第二百三十七章 死間第六百五十二章 進攻遼東
第四百二十六章 清潔和積肥第五百一十章 朝會提議第一百二十一章 磚和水泥第二百二十章 副產品和比例第一百六十二章 遼國藥材第四百八十八章 水晶坊第一百七十四章 防禦選擇第六百零四章 火槍和長弓第八百四十三章 鉅額花費第八百六十二章 堪察加半島第三百六十九章 韓琦的壓力第五百五十章 第四港口第三百一十章 花式磨刀第六百九十二章 陸軍海軍第六百二十四章 最終裁決第六百三十章 遭遇魚羣第八十一章 木工坊第三百六十五章 拔不出來第八百五十九章 千島羣島第二十七章 離開南樂第三百九十四章 人力工程第六百零二章 科研和滑膛槍第二百七十九章 他還活着第三百一十六章 一語道破第六百六十一章 北伐之前第七百九十一章 天空之夢第三百二十三章 材料之秘第二百九十四章 賴皮韓相第二百二十章 副產品和比例第一百八十章 棱堡的可怕第三百六十八章 兩邊交易第一百八十三章 薛玉的遺憾第三百一十九章 寸土必爭第二百四十七章 驅使民衆第七百二十三章 暴露了!第一百一十八章 禁軍實力第一百五十一章 收集卡牌第二百零三章 和盤托出第七百五十八章 遞交國書第二百八十八章 當百鋼幣第八百六十七章 百家工廠第八百五十六章 飼料廠第八百四十九章 深入探索第四百三十六章 棱堡浮現第四十六章 羌族遊騎第四百九十章 銷售狂潮第七百七十七章 福康公主第五百四十八章 矛盾彰顯第二百五十五章 畫龍點睛第八百八十一章 火車衝卡第七百九十五章 水上樂園第八百零三章 真相求知慾第四十三章 危機迫近第三百三十三章 打臉襲來第二百二十六章 紙甲第四百六十三章 玻璃窗第八百五十六章 飛剪和先驅第三百四十二章 軍制和缺錢第二百八十五章 失敗原因第七百一十章 掠奪人口第七百九十四章 下馬威第一百八十章 棱堡的可怕第六百三十四章 深加工第五百九十五章 後續發展第六百一十七章 新船改進第三百九十五章 水利和糧食第四百八十八章 水晶坊第八百六十六章 新式織物第二百一十二章 甘油第三百六十八章 兩邊交易第七百三十一章 神秘覲見第二百四十九章 反擊成功第一百零八章 破甲重箭第二百零一章 死了,都死了第二百五十二章 叛亂擴張第三百二十七章 糧食問題第七百三十章 獎勵和麪對第七百三十三章 怎麼可能第六百零四章 火槍和長弓第八百六十章 人口素質第三百六十四章第七百九十三章 芥末和山葵第四百九十二章 朝會焦點第九十七章 正確打開方式第八百六十六章 新式織物第五百八十四章 發電機和燈泡第六百三十八章 車站和地皮第三百六十章 奇怪的請求第四百三十二章 樞密院中第三百二十八章 漏夜伏擊第二百五十一章 主動後退第一百一十三章 提前準備第八百二十一章 一月二級第五百六十章 意外和餘量第三百零七章 實驗和神兵第三百五十七章 染血草原第三百三十六章 韓琦冒險第五百四十九章 改良農具第二百三十七章 死間第六百五十二章 進攻遼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