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六章 雲臺山島

從大名府出發,一路順着海岸線,幾乎繞了整個山東半島一個圈,見到了無數原生態的古代漁村,也見到了不少,還被隱藏在海邊鹽鹼地的原生態的港口,如果說,大規模的興建海邊堤壩,一定會讓這些本來是鹽鹼地的地方,變成一片良田沃土。

海邊堤壩,這個建設起來並不難,早在幾百年前的唐代,就有建立的事情,到了宋朝時期,很多名吏就是依靠着建立海邊堤壩而出名。

只不過,那是在南方,富庶和盛產各種的原料的南方,在北方,就算是青島這樣的港口,都沒有。

千頭萬緒,趙信也知道輕重,雖然他的從大名府帶走了數萬貫,可是真的要建設城市的話,這數萬貫,幾乎是杯水車薪,幾乎要建設一個30里長的海邊堤壩,還有各種的基礎建設,一個現代化的港口,需要的投入是巨大的,就算是在21世紀,有各種各樣的機器和工具的幫忙,也需要漫長的時間,跟別說是現在。

孫吉他們相對就有些輕鬆了,他們甚至不知道,趙信到海邊這樣的不毛之地,到底要幹什麼,在他們看來,沒有什麼比大名府更合適的,纔在大名府呆了10天,就賺了幾萬貫,有了錢,什麼幹不好。

孫吉等人,也試探的在趙信面前,說出了看法的,趙信對此是不置可否的,大名府不錯,非常繁華,遠超過保州,可是要他以大名府爲根基,那不亞於的自殺。

現代化的工業城市,經過合理的佈局和發展,超過大名府是一定的,還不容易引起別人的注意的。

大名府是什麼地方,北宋陪都,整個中國北方最重要的城市之一,擁有着極高的曝光度,只要趙信在這裡實驗新的東西,要麼就是在高曝光度之下,迅速的推廣,被別人學去了,要麼,就是因爲違反了傳統和倫理道德,被批判。

無論是哪一種可能性,都不是趙信願意看到,哪怕在別的地方白手起家,也比在這裡好。

很快,就離開了山東境內,抵達了淮南路,也就是後世的安徽,距離趙信確定的目標已經非常近了。

不說港口的環境問題,就說位置上,後世連雲港所在的位置,就有巨大的優勢的,在北方青島和南方上海之間,相對比較適中的位置,距離淮河的終點,洪澤湖又相對較近,只要有簡單的道路或者開闢運河,就可以跟淮河相連,就這一點上面說,交通環境相當的便利。

不同於青島,太過靠北,在某些時候,比如說氣候特別寒冷的時候,還會有封凍的可能性,連雲港幾乎不會封凍。

世紀上,最大的好處還是維度,連雲港跟汴梁幾乎在同樣的一個維度線上,通過京杭大運河直接進入到淮河之後,一路就可以抵達洪澤湖,那裡,距離連雲港已經相當的近了。

此時連雲港,還是一片白地,甚至是港區大部分的位置,還在海水之下,現在連雲港,屬於海州下轄。

海州已經有了城市,也是淮南北路的一個比較重要的州,可是州的面積很大,州府的位置距離海邊幾十裡的地方。

趙信要求不高,並不會把海州,都納入到他的管轄區域,未來,或許會有這個考慮,在發展初期,他只需要一個城的位置就好了。

這個時候,連雲港大部分的位置,還在海水以下,原來屬於港區核心的位置,則是一個巨大的島嶼,被稱之爲雲臺山島。

這個島是北方第一大島,曾經長江流域第一大島的崇明島,都沒有云台山島這麼大。

趙信是到了海州之後,才知道,原來海州,還有這麼的一塊地方,相對於跟大陸連接的陸地,海島更加的讓他放心,而且最關鍵的是,雲臺山島距離陸地,只有十幾裡的距離,幾乎是站在海岸線上,就可以看到它。

或許,建立在這個島上,對於交通等會產生一定的壓力,比如說,運輸來說,島上生產的東西,要先從島上送上船,然後到這邊陸地,再卸下,這極大的增加了工作的成本,可是相對於保密這一項來說,趙信就會做出選擇。

“就這裡了!”簡單的上島看了一圈之後,趙信就大氣的拍板說道。

孫吉看着空無一片的海島,有些無奈,這個海島上面有人,而且人還相當不少,幾百平方公里的土地,星羅密佈的衆多的村落,差不多也有幾萬人。

因爲是海島,受到了海浪的侵蝕,鹽鹼化非常嚴重的,島上幾乎沒有什麼土地,大部分人依靠打漁爲生。

在島的中間,趙信和孫吉還看到了古代城市的遺址,當然了,大部分都被掩埋在了黃土之下,可是也證明了,在幾百年前,這裡還是一座城市,甚至在海島的邊緣,還看到了港口的遺址。

可惜,時間久遠,不知道什麼原因,這些東西都廢棄了。

這是趙信最期望看到的,一個一張白紙的地方,一個足夠大的地方,一個足夠安全的地方,這三者之中,哪怕佔據兩者,或者說,只要佔據一個,都可以讓他來佈置,更別說,這裡擁有一個得天獨厚的局面,就算是拿到朝堂之中,一個只有一縣之地,孤懸海外的島嶼,跟一個地處京畿,商業發達,人口衆多城市,誰都會做出選擇的。

在確定了連雲港之後,趙信就停留下來,他需要做出簡單的測量和評估,一個城市的發展,不是說,全面而一蹴而就,需要一個過程。

人力方面,他不必擔心,有錢的話,就能夠僱傭到人,可是錢並不代表一切,北方不產糧,這裡也不是造船發達的地方,最關鍵的是人手,這些都需要協調,可是在此之前,有一個先例,那就是,他需要先把名分定下。

無論是封地,還是軍州,節度使之類,這些都需要從上而下的名錄而來,苗家莊的人手,能夠過來了最好,不能過來了也無所謂,他更多的是把目標定在了廂軍之上。

如果說,能夠調動一部分的廂軍過來,哪怕只有幾萬,加上附屬的上萬個家庭,他就可以完成第一步聚攏人手,剩下的,就是用錢糧來招募,一個龐大的,未來可以容納數百萬人口的大城,最少說在最初,對於人力的要求,是永無止境的。

第二百九十八章 定海現狀第八百七十九章 兩縱兩橫第六十章 歷史長河第五百四十七章 客運貨運第二百七十章 長弓入禁第二百一十一章 製作過程第四百二十八章 施政理念第二百三十四章 遼西之戰第七十三章 遠程阻擊第二百一十章 肥皂第八章 賺錢大計第二百五十七章 面見韓琦第二百四十章 初陣第三十六章 盤點收穫第六百九十九章 春季攻勢第八百五十三章 飼料產業第一百零五章 提升的誤區第七百五十八章 遞交國書第六百八十二章 捕鯨船第三百零五章 前瞻眼光第一百六十章 相見不相識第一百零九章 紀律的作用第八百一十七章 南城廣場第二百八十一章 初見和西北佈局第七百八十八章 消夏金園第七百二十八章 兵臨中京第八百一十一章 爭奪和改變第四百五十九章 人口和污染第八百五十六章 飛剪和先驅第三十九章 危機臨近第八百七十二章 不同的發展第五百二十八章 測量和驗證第六百四十五章 關鍵問題第五百八十八章 學科選擇第四百九十六章 可觀收益第一百二十章 棱堡原理第六百四十二章 鐵路爭奪第六百六十五章 克涿州第七百七十六章 韓琦出發第四百九十一章 鐵路開啓第三百二十八章 漏夜伏擊第七百九十五章 最後的辦法第七百八十二章 可怕佈局第三百一十四章 固執的皇帝第七百六十九章 無用功第五百四十九章 改良農具第二百二十章 副產品和比例第二百五十五章 畫龍點睛第四百三十二章 樞密院中第四百零四章 以物易物第八百四十九章 深入探索第八百六十三章 戰爭爆發第十五章 金槍班值第一百八十一章 神奇粉末第三百七十九章 靈州困局第六百九十七章 北宋新皇宮第七百七十九章 中京陷落第七百零九章 生命和死亡第二百六十三章 天然溫度計第六百七十五章 山海關之戰第六百零一章 審計報告第二百六十九章 火藥和地道第二百五十六章 錢的重要第二百二十二章 奢飾品方略第二百二十七章 神兵和鐵器第二十九章 黑手 初現第五百五十一章 定海河第三十五章 僥倖心理第二百二十二章 稅金和甩包第四百九十二章 朝會焦點第七百九十三章 內燃機第六百五十三章 種家少將第四百五十九章 人口和污染第四百六十五章 再次出行第五百六十六章 保暖和向北第四百四十八章 撥款和事故第八百五十八章 飛剪定型第七百八十一章 四星和自助餐第三十六章 盤點收穫第三百二十一章 大國博弈第四百七十九章 母子天倫第五百三十四章 風帆戰船第二百六十五章 渠道銷售第八百六十九章 鐵路和公路第五百六十九章 土著來襲第一百二十四章 廣闊市場第八百零三章 民族融合第二百七十六章 參觀作坊第三百三十九章 要的起麼第六百零五章 新式長弓第七百九十五章 系統減重第五百四十三章 海商和季風第五百五十三章 培養手下第九十八章 集團射擊第七十七章 苗家莊第九十一章 箭是捏的!第二十七章 離開南樂第八百一十四章 青工刁小雨第三百四十六章 水泥路 鐵路第三百二十九章 靈州地位
第二百九十八章 定海現狀第八百七十九章 兩縱兩橫第六十章 歷史長河第五百四十七章 客運貨運第二百七十章 長弓入禁第二百一十一章 製作過程第四百二十八章 施政理念第二百三十四章 遼西之戰第七十三章 遠程阻擊第二百一十章 肥皂第八章 賺錢大計第二百五十七章 面見韓琦第二百四十章 初陣第三十六章 盤點收穫第六百九十九章 春季攻勢第八百五十三章 飼料產業第一百零五章 提升的誤區第七百五十八章 遞交國書第六百八十二章 捕鯨船第三百零五章 前瞻眼光第一百六十章 相見不相識第一百零九章 紀律的作用第八百一十七章 南城廣場第二百八十一章 初見和西北佈局第七百八十八章 消夏金園第七百二十八章 兵臨中京第八百一十一章 爭奪和改變第四百五十九章 人口和污染第八百五十六章 飛剪和先驅第三十九章 危機臨近第八百七十二章 不同的發展第五百二十八章 測量和驗證第六百四十五章 關鍵問題第五百八十八章 學科選擇第四百九十六章 可觀收益第一百二十章 棱堡原理第六百四十二章 鐵路爭奪第六百六十五章 克涿州第七百七十六章 韓琦出發第四百九十一章 鐵路開啓第三百二十八章 漏夜伏擊第七百九十五章 最後的辦法第七百八十二章 可怕佈局第三百一十四章 固執的皇帝第七百六十九章 無用功第五百四十九章 改良農具第二百二十章 副產品和比例第二百五十五章 畫龍點睛第四百三十二章 樞密院中第四百零四章 以物易物第八百四十九章 深入探索第八百六十三章 戰爭爆發第十五章 金槍班值第一百八十一章 神奇粉末第三百七十九章 靈州困局第六百九十七章 北宋新皇宮第七百七十九章 中京陷落第七百零九章 生命和死亡第二百六十三章 天然溫度計第六百七十五章 山海關之戰第六百零一章 審計報告第二百六十九章 火藥和地道第二百五十六章 錢的重要第二百二十二章 奢飾品方略第二百二十七章 神兵和鐵器第二十九章 黑手 初現第五百五十一章 定海河第三十五章 僥倖心理第二百二十二章 稅金和甩包第四百九十二章 朝會焦點第七百九十三章 內燃機第六百五十三章 種家少將第四百五十九章 人口和污染第四百六十五章 再次出行第五百六十六章 保暖和向北第四百四十八章 撥款和事故第八百五十八章 飛剪定型第七百八十一章 四星和自助餐第三十六章 盤點收穫第三百二十一章 大國博弈第四百七十九章 母子天倫第五百三十四章 風帆戰船第二百六十五章 渠道銷售第八百六十九章 鐵路和公路第五百六十九章 土著來襲第一百二十四章 廣闊市場第八百零三章 民族融合第二百七十六章 參觀作坊第三百三十九章 要的起麼第六百零五章 新式長弓第七百九十五章 系統減重第五百四十三章 海商和季風第五百五十三章 培養手下第九十八章 集團射擊第七十七章 苗家莊第九十一章 箭是捏的!第二十七章 離開南樂第八百一十四章 青工刁小雨第三百四十六章 水泥路 鐵路第三百二十九章 靈州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