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九章 要的起麼

無數的訴求,代表着某些方面的需要,存在即確定,遼興宗也無法強壓,不過提出的要求過多,很自然的,自己就處於的較爲薄弱的地位。

這可不是之前,遼國過來胡攪蠻纏一下,就可以獲得更多的歲幣,北宋已經用真正的實力,證明了他的實力,再用什麼威逼的方法,根本就沒辦法取得優勢,那就只能夠用談判的方法。

威逼利誘這種事情,遼國做的多了,可是談判,這個完全是新的東西,他們從來都沒有接觸到的,要怎麼來做。

不得已,只能夠趕鴨子上架,3天之後,第一次接觸開始了,最開始的接觸,主要不是討論東西的價格,而是體系。

既然有了想法,接下來就是討論如何交易的問題,西北作爲這一次談的重點,也是一個交易點,但是不作爲重點,最重要的地點,是在河北。

遼國的核心在大都,北宋的核心在汴梁,雙方連成一個直線,交錯的地方,就在河北附近,同時哪裡也是遼國最發達的地方之一,在哪裡交易,不但量大,而且快捷。

在韓琦的肯定之下,宋可以提供大量的鐵來交換,選擇在河北方面,這邊也是一個交易的方面,卻不合適用鐵。

在繳獲了大量的裝備之後,遼國在西夏這邊不缺乏,同時在佔據了數量龐大的牲口之後,也有了交易的訴求。

這些牲口,如果不拿去交易,對於遼國而言,就不亞於白白的浪費掉,

之前,限於規定,他們可能就白白浪費掉了,現在,拿出來交易,可以換取糧食。

遊牧民族以肉爲食,並不意味着他一點點其他的糧食也吃不下,在獲得幽雲十六州之後,漢人種植的糧食,也進入到了契丹貴族的食譜,更加豐富之下,一部分肉類換取糧食是不錯的選擇。

同時,類似大豆這樣的,可以保持馬力的東西的,也可以的大量的購買,這些都是小事,關鍵是一些其他的訴求,比如說,貴重的物品,蜀錦和各種的絲綢,也可以從這邊進行交易。

在大體上確定瞭如何交換這個大前提之後,價格就成爲了重要的問題。

韓琦不能做了北宋的主,但是超過100萬,200萬的牲口交易,對於北宋而言,那是不可能拒絕的。

農耕民族,耕種永遠是最重要的東西,甚至連皇帝,在農時,也會下田耕種,別說其他的,幾十萬頭,甚至是上百萬頭的大型牲畜,進入到北宋,對於農業生產的促進,那是巨大的,有了農業產出,纔會有接下來的一切。

正因爲知道這一點,韓琦一邊飛報汴梁,一邊跟的遼國商討。

至於遼國這邊,討論當然不難,整個遼國的政府班子,都已經在這裡了的,他們對於鐵更感興趣,他們確切的想知道,鐵的價格,這關係到他們會買多少,對於遼國戰鬥力的提升,到底有多少。

遼國鐵的價格很高,這跟技術有巨大的關係,中原的冶鐵文明,從春秋戰國時期發展,經歷了朝代的更迭,發展到現在,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水準。

在遼國獲得幽雲十六州的時候,一些高水平的匠人,都有了空白,石敬瑭也不是故意不給,是因爲高手麼,大多數都集中到首都,再加上逃難和死亡,遼國佔據幽雲十六州,可不是兵不血刃,爲什麼從佔據開始,反抗運動就不絕,原因很簡單,壓迫。

最初的時候,遊牧民族就把他們看做是奴隸,瘋狂壓榨之下,能夠流傳下來的技術,十不存一。

一邊是瘋狂的壓榨,技術斷流,一邊是和平發展,本身層次就不一樣,發展也不同。

在原材料的價格可以忽略不計的前提下,制約價格的,永遠是生產的環節,遼國的冶鐵遠不如北宋,所以,幾乎達到了300文一斤,還是質量不是很好的。

當然了,如果換成原來的北宋,比起遼國來說,高也高不到哪裡去,畢竟兩三倍的差距,加上運費,損耗,還有對遼國的加強,這是一個得不償失的交易。

可是現在,現代化的冶煉方法,加上一些秘方的科學的運用,讓北宋的鐵的產量海量的提升,價格卻在大幅度的降低,不說定海軍冶煉4文一斤的可怕價格,就算是大名鐵匠作坊交易給朝廷的價格32文,也可以獲利非凡。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韓琦準備的相當的充分,確切的說,北宋掌握了很多的東西。

北宋的情報收集是全方位的,特別是得到了趙信的提醒之後,他們開始注意這些底層的情報。

後世各國,底層情報纔是最重要的,最無法隱藏的。

除非是閉關鎖國,否則的話,在日常用品,和生活必需品上面,很容易暴露出一個國家的目的。

這個時代,還沒有發展到工業社會的高度,卻也是可以利用的方面。

利用着諜報,加上一些公開的使節,要得到這些公開的情報,幾乎不存在任何的問題,只要下點功夫就好了的。

比如說,在大都的一些使節,只要走入到牛馬市場,或者是平民的一些市場,集市,就可以知道這些地方的物價,只要記錄下來就好了。

遼國本身就沒有多少大規模的城市,也就是四京,加上一些關鍵性的城市,這些地方,也是很容易到的,當把這些都給記錄下來之後,牲口的價格,波動,還有一些基礎的信息,都是掌握。

這些只是一個判斷局勢的最基本的東西,最少說,瞭解了這個波動,就可以知道遼國是不是有災害,情況如何,也就掌握了大局上面的東西,現在卻被利用到了這個上面、

這下子也遊刃有餘了,遼國多少知道,北宋的牲口價格高昂,在原來遼國的價格上面翻了兩倍,如果換成別的使節,說不定,就要欣然同意下來,因爲翻了兩倍,一頭牛的價格,也才4貫左右,只有北宋價格的四分之一。

可是韓琦早就給了低價,一點點的減少,最終到了1.5貫的時候,再也減少不下來,最多確定了壯年公牛,而不是小牛,一頭1.5貫。

羊的價格更加的便宜了,只有200文一頭,這下子,就不論了,只要不是剛剛出生的羔羊,大小一視同仁。

沒錯,這一點,韓琦有些心慈手軟了,畢竟,200文一頭羊,如果分大羊小羊,要怎麼分,大羊200,中羊100,小羊50,看起來分清楚了,他還真的下不去手,一個可以出10斤肉,並且可以不停生長的小羊,只有50文,這個也太少了了吧。

對於這些,遼國這邊,沒有過多的停留,對於這些高官和貴族來說,這些東西是最不值錢的。

草原就是有這點好處,只要有水草的地方,各種牲畜,就如同草原上面的野草一樣,一茬接着一茬,根本就不會斷絕。

更別說,拿下西夏,遼國最少獲得了近千萬頭的牲口,加上遼國控制的草原遊牧民族的供奉的,只要這些值錢,多少錢,還暫且不知道。

這就是不同國家的看法,這也是知己知彼的好處,如果說,遼國稍稍的知道一點北宋的物價,怎麼會出現的,一頭1.5貫的牛的價格,更別說200文一頭羊。

在簡單的討論了一下遼國提供產品的價格之後,很自然的,回到了北宋提供產品的價格上面,韓琦實際上,在討論牛羊馬的價格的時候,心中已經有底了。

遼國鐵的價格是300文一斤,哪怕北宋的質量比較好,也不可能保持這個價格,韓琦從來都沒有想過,要保持着這個價格,那已經是明搶了的。

但是要怎麼降低,如何的降低,這需要一個策略,在韓琦內心的底線,是可以把鐵的價格降低到200文。

是策略,一步步的降的,最開始,提出了300文的價格,然後是一番的拉扯,北宋這邊是連翻推脫,遼國這邊是乘勝追擊,在經過了的整整一天的拉扯之後,這個價格被定位了200文。

這可是巨大的進步,要知道,只有原來遼國的六成,質量還更好,這讓的遼國感覺到了高興,特別是遼興宗,幾乎是喜形於色的。

他們如果知道,原來北宋鐵的價格,只有80文,而現在,已經降低到了32文,還是成品的價格,甚至在定海軍的鐵匠作坊成功生產了之後,還有可能腰斬,說不定,北宋就可以賺到10倍的毛利潤,會是如何的想的。

雙方都以爲自己賺了便宜,在確定了交易的地點,交易的產品了和價格之後,很自然的就是確定數量,遼興宗似乎是被之前的談判結果給激勵到了,大手一揮的,大聲的說道:“全套的裝備,有多少要多少,北宋應該給的起麼?”

卻沒想到,韓琦卻沒有接下來話,有些古怪的看着遼興宗,好半天之後,才悠悠的說道:“陛下,多少裝備,北宋都生產的起,不過陛下,你確定你要的起?”

遼興宗勃然大怒,他感覺到自己受到了歧視,正要發怒的,這時候韓琦遞給了一個簡單的裝備清單,主要是一個單兵裝備的,看了下面彙總的價格,遼興宗眼神一抽,甚至連說話都說不出來了,目瞪口呆的。

第八百四十五章 美洲橋頭堡第三百九十四章 人力工程第三百八十五章 接待困擾第一百五十四章 無奈的刺客第七百八十六章 臨時停車第七百六十一章 飛剪船第七十章 王家反應第六百六十五章 克涿州第五百五十七章 人選確定第三百零六章 戰爭將起第一百七十一章 古代化學第五百九十章 教育改革第一百零一章 忠誠變化第二百八十三章 人的力量第一百六十二章 遼國藥材第八百四十五章 禮物和提親第六百四十三章 東平鐵路第一百七十六章 成功出爐第六百零一章 審計報告第八百七十一章 科技瓶頸第二百七十章 長弓入禁第六百七十三章 坐守山海關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鐵路 消息第七百八十三章 精神壓力第七百六十章 太后觀禮第二百四十五章 防疫和送死第一百九十三章 二級戰爭卡牌第五十二章 絕處逢生第一百二十七章 煉器還是煉丹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鐵路 消息第七十九章 折服、蟄伏第六百一十五章 火炮的意義第五百一十章 朝會提議第一百五十七章 韋家的選擇第三百零八章 鍊鋼和淬火第七百四十四章 最壞的結果第一百三十三章 全莊蒸饅頭第八十一章 木工坊第一百六十八章 轟動效應第二百三十九章 正面強攻第一百零六章 箭的作用第七百五十三章 仿製失敗第一百六十三章 鹹鬆的鹹第七百九十五章 系統減重第七百七十一章 視察寢宮第五百三十六章 出征第一百一十三章 提前準備第二十九章 黑手 初現第七十一章 夜的黑暗第七百五十三章 仿製失敗第二百七十二章 香水和化妝品第二百七十五章 鉅商雲集第四百二十八章 施政理念第八百零五章 韓琦回國第二百五十七章 面見韓琦第八百四十四章 轉移視線第八百零二章 韓琦的探索第八百四十一章 海島基地第四十六章 羌族遊騎第二百二十六章 空城計?第二百四十一章 意外頻發第八百四十四章 轉移視線第五百四十九章 改良農具第八百一十二章 運輸鏈條第八百五十二章 人口流失第八百一十七章 南城廣場第八百四十七章 初到瀋陽第六百二十四章 最終裁決第三百一十章 文武雙全第四百七十四章 彙報和抵達第八百五十四章 邁向遠洋第一百四十二章 樊樓包子第一百八十一章 神奇粉末第四百四十二章 鎮國基石第四百一十七章 變法隱情第三百七十五章 甜蜜煩惱第五百八十一章 材料和人才第五百六十七章 航船和琉球第二百三十六章 後悔和憤怒第三百六十九章 韓琦的壓力第三百九十二章 市場建設第八百零四章 開國大典第三百九十四章 人力工程第二百九十一章 貨幣流通第七百九十九章 北宋頑疾第七百七十二章 富弼的信第六百五十二章 進攻遼東第三百零九章 騎兵對決第三百二十九章 靈州地位第二百二十四章 大訂單和聰明人第七百九十三章 芥末和山葵第七百九十八章 人口增長第十一章 始於足下第三百五十三章 水上投入第二百六十九章 火藥和地道第八百二十五章 無息貸款第一百一十七章 準備商品第五百六十章 意外和餘量第十七章 內外之分第二百四十三章 調整和改進
第八百四十五章 美洲橋頭堡第三百九十四章 人力工程第三百八十五章 接待困擾第一百五十四章 無奈的刺客第七百八十六章 臨時停車第七百六十一章 飛剪船第七十章 王家反應第六百六十五章 克涿州第五百五十七章 人選確定第三百零六章 戰爭將起第一百七十一章 古代化學第五百九十章 教育改革第一百零一章 忠誠變化第二百八十三章 人的力量第一百六十二章 遼國藥材第八百四十五章 禮物和提親第六百四十三章 東平鐵路第一百七十六章 成功出爐第六百零一章 審計報告第八百七十一章 科技瓶頸第二百七十章 長弓入禁第六百七十三章 坐守山海關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鐵路 消息第七百八十三章 精神壓力第七百六十章 太后觀禮第二百四十五章 防疫和送死第一百九十三章 二級戰爭卡牌第五十二章 絕處逢生第一百二十七章 煉器還是煉丹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鐵路 消息第七十九章 折服、蟄伏第六百一十五章 火炮的意義第五百一十章 朝會提議第一百五十七章 韋家的選擇第三百零八章 鍊鋼和淬火第七百四十四章 最壞的結果第一百三十三章 全莊蒸饅頭第八十一章 木工坊第一百六十八章 轟動效應第二百三十九章 正面強攻第一百零六章 箭的作用第七百五十三章 仿製失敗第一百六十三章 鹹鬆的鹹第七百九十五章 系統減重第七百七十一章 視察寢宮第五百三十六章 出征第一百一十三章 提前準備第二十九章 黑手 初現第七十一章 夜的黑暗第七百五十三章 仿製失敗第二百七十二章 香水和化妝品第二百七十五章 鉅商雲集第四百二十八章 施政理念第八百零五章 韓琦回國第二百五十七章 面見韓琦第八百四十四章 轉移視線第八百零二章 韓琦的探索第八百四十一章 海島基地第四十六章 羌族遊騎第二百二十六章 空城計?第二百四十一章 意外頻發第八百四十四章 轉移視線第五百四十九章 改良農具第八百一十二章 運輸鏈條第八百五十二章 人口流失第八百一十七章 南城廣場第八百四十七章 初到瀋陽第六百二十四章 最終裁決第三百一十章 文武雙全第四百七十四章 彙報和抵達第八百五十四章 邁向遠洋第一百四十二章 樊樓包子第一百八十一章 神奇粉末第四百四十二章 鎮國基石第四百一十七章 變法隱情第三百七十五章 甜蜜煩惱第五百八十一章 材料和人才第五百六十七章 航船和琉球第二百三十六章 後悔和憤怒第三百六十九章 韓琦的壓力第三百九十二章 市場建設第八百零四章 開國大典第三百九十四章 人力工程第二百九十一章 貨幣流通第七百九十九章 北宋頑疾第七百七十二章 富弼的信第六百五十二章 進攻遼東第三百零九章 騎兵對決第三百二十九章 靈州地位第二百二十四章 大訂單和聰明人第七百九十三章 芥末和山葵第七百九十八章 人口增長第十一章 始於足下第三百五十三章 水上投入第二百六十九章 火藥和地道第八百二十五章 無息貸款第一百一十七章 準備商品第五百六十章 意外和餘量第十七章 內外之分第二百四十三章 調整和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