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六章 可觀收益

韓琦並不是只讀聖賢書,不通庶務的那種,相反,他之所以加入到范仲淹的麾下,支持變法,也是因爲對底層的瞭解。

北宋的發展非常的不均衡,雖然北宋的發展,冠絕整個封建王朝,可是北宋的財政狀況,卻在仁宗朝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到了慶曆年間,矛盾已經出現了,赤字越來越大,還沒有到危機的程度,可是隻要稍稍有些眼光的人,就可以看出來,危機已經在醞釀了。

正因爲這樣,韓琦對於底層的瞭解,在北宋是頂尖的,這樣才能夠在短時間,在西北打開局面。

換做另外一個,哪怕擁有長弓和棱堡這樣劃時代的武器,單純一個爭權奪利,都需要相當的時間,更別說在西北打開局面了。

進入到西北,從長弓的普及,到棱堡的修建,幾乎每一步,韓琦都參與進來,甚至有一些棱堡,韓琦還親自的參與修建,那些方便的葫蘆吊,很是幫了大忙。

很顯然,這個看起來奇怪的東西,跟葫蘆吊起到的作用一樣,在之前棱堡的建設上面,韓琦用過葫蘆吊,可是那跟吊車,是兩回事,吊車更加的方便,不再是直上直下,而是可以進行小範圍的橫移動,這對於十幾米長的橋樑是有用,對棱堡就更加的有用了。

“這是什麼東西?”韓琦有些不解的問道:“爲什麼在西北沒有!”

“西北的時候還沒有做出來,這是新產品!”

韓琦點點頭,沒有繼續的追問,趙信也沒有過多的解釋,他們過來,是要看整個施工的,這個橋樑的進度不錯,一個個巨大的水泥預製件被一個個的吊起,說白了,這樣的工作,就是節約時間,這樣的效率是翻倍的。

在沒有水泥之前,磚石結構的橋樑,更多的是等待,讓這些石頭,一點點的凝結在一起,修建的時間很長,到了水泥出現,因爲方便和性能,施工的速度已經大大的加快了,毫不客氣的說,如果是按照傳統的修建模式,水泥凝結需要時間。

這個時間,跟橋樑的修建相輔相成,就成爲了修建橋樑的主要時間,水泥的凝結,也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必須一步步的完成,使用大型工廠提前的構築預製件,成爲了節約時間的有效方法。

後世,在機械化大量推進的前提下,水泥預製件的使用也相當的廣泛,這一點,趙信非常清楚。

在修建應天府的鐵路之前,定海軍就已經在沿線,修建了最少4個大型的預製件工廠。

建立這些工廠,並不困難,跟其他的工廠不一樣,水泥預製件廠,只要有足夠模具,攪拌器和一些鋼筋水泥等基本原料,有一定的技術的前提下,這個就可以長期的生產。

鐵路是必須要開啓的,哪怕爲此付出巨大的代價,也不怕,趙信本身來到汴梁的時候,做好了準備,如果沒有說服仁宗他們,他甚至會自己掏錢,讓出比較多的利益的前提下,興建這個鐵路。

沒有北宋政府的支持,沒有上層力量的壓制,一個節度使,對於地方根本沒有多大的作用,到時候,真的要付出巨大的代價的,單純一個徵地,就會花費天文數字的。

現在,說服了葉清臣之後,一個實驗性的鐵路,應天府到的汴粱的鐵路,幾乎是整個的北宋最爲繁忙的鐵路,必然會起到巨大標誌性的作用,到時候,就不用愁了。

300里長的鐵路,最終的投入不足40萬貫,一條1000公里長的鐵路,不過是400萬貫,就算是1萬公里,也不過是4000萬貫,這筆錢,對於北宋的政壇來說,是一筆非常龐大的資金,對於趙信而言,沒有那麼的重要。

單純定海幣的出現,已經讓定海軍享受了豐厚的造幣收入,現在,定海幣只能夠通過卡牌系統具現,可是不鏽鋼的配方已經做出來了,只要實驗室裡面研究出來,製造出來只是時間問題,到時候,那可是暴利啊。

以北宋的體量,按照平均每個人100貫平均數字來計算,這是在相當低層次下的平均,總規模也會超過100億貫,這中間,可以產生多少的效益0。

當然了,如果趙信不傻,不會還讓不鏽鋼幣佔據市場,他會調整配方,或者用貴金屬,或者用信用貨幣,總之,體量大到可怕的貨幣,會創造出豐碩的利益,更別說,定海軍還把持着整個北宋的製造業。

只要北宋走向工業化的道路,那麼交通問題就必須解決,一個通暢的通道,可以讓產品的佔有率進一步的提高,甚至以前,一些不太昂貴的產品,也可以流通到北宋各地,比如說,食品,比如說,一些簡單的日用品。

葉清臣的同意,減少了趙信的耗費,甚至他給仁宗的錢,也被葉清臣使用了,未來,在鐵路的劃分之中,定海軍會投入30%的資金,加上施工和技術方面的支持,獲得20%左右的收益,剩下的都歸三司。

不得不說,葉清臣還是非常的有眼光的,哪怕鐵路是新興事物,可是在簡單介紹之中,葉清臣也敏銳的把握到了關鍵,鐵路會非常的賺錢。

就算是按照現在普通商業行爲,來計算運費的話,這個鐵路的回報率,已經會達到非常可怕的程度,就算是參考客觀規律的,鐵路出現,降低了一定程度運費,在運費降低到很大程度之後,還能夠獲得巨大的收入。

不得不說,葉清臣的選擇是正確,按照後來,應天到汴梁的鐵路通車之後一年之內的數據,客運收益達到了23萬貫,貨運收益達到了72萬貫,拋開必然的成本,運營費用,收益高達26萬貫,要知道,整個鐵路的成本,也不超過40萬貫。

2年回本,這對於一個商業來說,並不是什麼耀眼的成績,一些商人,甚至獲利百倍甚至是千倍,有時候,投資一個生意,三四個月的時間,翻一番的都比比皆是。

可是鐵路不一樣,這玩意本身就是一個體量巨大的東西,翻上好幾番的,那都是總量不大的,比如說,投資個500貫,獲利2000貫,看來是4倍了吧,可是這樣的生意有幾個。

大規模商會,他們經營着數以百萬計的商業,可是年收益纔多少,在龐大的數量之中,能夠有10%的收益,已經算不錯了。

一個總規模100萬貫的商會,每年收益10萬貫,恐怕商會的人員都會笑醒,10萬貫,對於一個龐大的商會來說,也是一個非常可怕的利潤。

所有的商人都在尋找適合的商機,可是大部分的翻倍,甚至是數倍的商機,他們的體量都不大,在短時間形成的商品需求,會很快因爲大量涌入的商品,而迅速的回升,第一個吃到螃蟹的,肯定是賺錢的,其他的,就是賠錢。

就目前而言,大宗商品之中,最掙錢的就是鹽鐵,這個都是受到市場管制的,另外一個大宗的商品是糧食的,這是每一個人都需要的,可是真正插手這個的卻不多,原因很簡單,那就是運費,運輸費用很大的前提下,周邊的糧食就會平抑這個價格,在一個固定的區間之中,只要運輸稍稍出現問題,就會賠錢。

鐵路不一樣,一個短短的,應天府到汴梁的鐵路,投資也達到了40萬貫,這個收益非常的恐怖,要知道,更長的鐵路呢?

北宋需要多少鐵路,可是單純從現在的主要商路,就可以推斷出來,最少也在萬里以上,這樣的整體的投入,可能就是2億,甚至更高的體量。

趙信跟葉清臣討論的重點,就是西北的鐵路,或許之前,不是那麼的引人注目,從汴梁到靈州,恐怕就是輸送的關係,最多穩定整個西北邊境的局勢。

別說是有鐵路,就算是沒有鐵路,爲了平穩西北的局勢,每年耗費數百萬貫,甚至是千萬貫,都要放在西北上面,支撐着西北的駐軍,西夏犯邊的時候,耗費就更大。

現在,有了鐵路,各方面的支出會降低到很低的程度,可能單純運費,從之前的幾百萬貫,降低到幾十萬,甚至更低的程度,這筆錢,北宋出的起。

現在,靈州的情況,發生了明顯的改變,靈州已經成爲北宋發展最快的一個州,當然是去掉了定海軍的。

靈州以前,在西夏的手中,只是一個不怎麼發達的牧場而已,可是現在,靈州的情況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伴隨着韓琦對於靈州的改變,特別是投資巨大的農田水利工程,在封建王朝,農田水利工程,是一個投資巨大的,就算是政府都沒有辦法投入的起的工程,可是一旦體系化的完成,所產生的作用,卻是絕大的。

在剛剛發展的時候,靈州通過水渠和水澆地的,都已經收穫了800萬石的糧食,單純這個,就是一個巨大無比的收益,這還只是一個開始的,伴隨着水利工程的蔓延,還有靈州的人口的增加,在未來三五年之中,這個數字,還會大幅度的增長。

一個糧食,就足以奠定靈州在邊疆的基礎了,整個北方和西北的邊陲,那個地方不缺糧,可是靈州不是隻有糧這麼的簡單了,種植糧食,只是靈州一部分的產出,主要的產出還是傳統的畜牧業。

牛馬跟其他的財富最大的不同就是,財富這玩意,不會自己主動增值,必須要人們炒作,或者是運作起來,產生利潤,這個利潤有可能是正的,也有可能是負的。

牛馬這東西,是會繁育的,從遼國手中,獲得了數量可怕的牛馬,這些牛馬,在渭州牛馬大會的時候,已經收穫了海量的資金,可是這些,只是這一部分牛馬的很小一部分。

在封建社會,交通是最大的限制,哪怕是那些龐大的商會,他們動用了巨大的人手,也不過是運送了微不足道一部分的牛馬,剩下的牛馬,基本上都放在靈州。

韓琦的做法,不是任由這些牛馬自生自滅,而是主動的養育。

在靈州天然的馬場,還有定海軍支持的畜牧技術之下,這些牛馬也發生了截斷的變化。

最主要的就是變散養爲半圈養,進一步加強了衛生管理,增加繁育的成功率,這些簡單的步驟,放在牛馬上面,效果非常好,繁育成功率提升了兩倍以上,代表這更多的牲口出現。

尋常的牛馬,自然繁育率,大概在5到7之間,可是通過簡單的管理,可以讓這個數字提升到15%到20之間,這個提高可就大了。

整個靈州,3000多萬頭的各種牛羊馬,雖然其中大部分是羊,相對於牛馬這樣的大型牲口,羊的繁殖率本身就高,在特別提升之後,甚至可以達到三年二胎的程度,這代表着什麼,代表這接近2000萬頭的羊,一年就可以增加600萬頭的小羊。

剛剛繁育寶寶,不可能用,可是靈州擁有足夠的草場的前提下,只要穩定個兩三年,每年可以固定產出牛馬300萬頭,羊500萬頭。

這玩意的總價值,比糧食更加的可怕,可想而知,伴隨着靈州,大規模的產出牛羊馬,這些本來在北宋,較高價格的東西,必然會出現大幅度的降價,可是怎麼的降價,他們也會有一個基本的數值。

連豬肉,都是幾十文一斤,這些東西降價,也不可能降價到豬肉的價格上面,保守估計,一頭羊,按照出肉20斤來算,按照最低的60文一斤,也價值1.2貫。

這些是基礎的數據,販賣就會產生收益,當每年靈州產出的價值,超過了1500萬貫的時候,這個基本的數字,就可以給鐵路一個基礎。

更別說,一條連通汴梁到江南的鐵路,會創造多少的收益。

哪怕當鐵路修多了,利潤會降低下來的,不說是兩年回本,就說是10年,甚至20年回本,這對於一個商人而言,都是無法拒絕的誘惑,這代表着固定的收益,代表着每年,源源不斷的收益,只要鐵路還存在,這個收益,就會持續下去。

第七百九十九章 感動和慶功第五百三十三章 海盜島第七百六十章 太后觀禮第八百五十八章 飛剪定型第三百九十七章 不約而同第三十五章 僥倖心理第七百六十六章 使館區第二百三十五章 殺機暗藏第八百四十二章 擁堵和春運第三百三十四章 攻略北宋第四百八十七章 特別的邀請第八百零八章 直達鐵路第三百四十二章 軍制和缺錢第七百七十八章 蒸汽車頭第二百四十八章 銷售途徑第五百章 韓琦的請求第五百四十二章 船材選擇第三十五章 僥倖心理第八百二十章 培訓科第八百六十二章 堪察加半島第七百九十五章 系統減重第七百九十章 輪船和飛機第三百九十一章 拿錢的條件第六百八十三章 遼國撤退第六百七十六章 擊退遼軍第一百四十五章 高薪攬心第二百八十二章 矛盾想法第八百五十四章 邁向遠洋第七十章 王家反應第五百七十章 一擊而潰第七十八章 戲文的故事第五百七十七章 琉球發展第一百九十六章 護城河第七百七十四章 官制改革第七百三十六章 定海現狀第五百零二 章 最完美的基地第一百六十九章 應對方案第二百三十二章 轉運倉庫第五百章 韓琦的請求第二百五十五章 反撲的叛軍第八百二十一章 一月二級第九十八章 集團射擊第三百一十一章 堅壁清野第一百五十四章 無奈的刺客第四百一十三章 水利核心第六百零四章 火槍和長弓第四百章 不同際遇第八百零三章 民族融合第四百六十五章 再次出行第六百四十五章 關鍵問題第四百一十三章 水利核心第七百三十七章 奏摺入京第二十一章 中藥店第六百九十八章 春節新氣第一百一十二章 謎團真相第七百一十七章 新的謀算第二百二十四章 大訂單和聰明人第四百五十六章 輕工業第二百二十章 副產品和比例第八十六章 最適合北宋第七百三十五章 定海軍來人第二百二十三章 擴張的契機第六百零五章 新式長弓第八十七章 訓弓第七百九十四章 下馬威第五百九十一章 禮送出境第七百三十一章 神秘覲見第七百零四章 大獲全勝第二百二十六章 紙甲第四百零五章 牛還是馬第八百四十八章 無線電第一百二十四章 發現疑點第三百五十七章 染血草原第一百二十一章 磚和水泥第三百三十五章 不能作戰第四百一十五章 河黃米第四百二十九章 商人的回答第七百三十六章 定海現狀第五百六十章 意外和餘量第四百二十九章 商人的回答第七百九十四章 細分研究第二百一十八章 高低定價第一百章 便宜硬道理第八百三十六章 意外發現第二百五十二章 韓琦和鐵料第一百五十七章 韋家的選擇第一百零五章 提升的誤區第四百七十二章 破冰船第四百七十五章 樊樓新樓第一百三十三章 全莊蒸饅頭第七百二十七章 火炮平推第七百一十一章 牛刀小試第二百七十七章 寵妃的冷宮第一百一十四章 知己知彼第七百零五章 北方大本營第六百二十五章 真正根源第二百六十八章 偷工減料第四百一十四章 開墾水田第五十六章 當頭痛擊第八百一十五章 地球帝國
第七百九十九章 感動和慶功第五百三十三章 海盜島第七百六十章 太后觀禮第八百五十八章 飛剪定型第三百九十七章 不約而同第三十五章 僥倖心理第七百六十六章 使館區第二百三十五章 殺機暗藏第八百四十二章 擁堵和春運第三百三十四章 攻略北宋第四百八十七章 特別的邀請第八百零八章 直達鐵路第三百四十二章 軍制和缺錢第七百七十八章 蒸汽車頭第二百四十八章 銷售途徑第五百章 韓琦的請求第五百四十二章 船材選擇第三十五章 僥倖心理第八百二十章 培訓科第八百六十二章 堪察加半島第七百九十五章 系統減重第七百九十章 輪船和飛機第三百九十一章 拿錢的條件第六百八十三章 遼國撤退第六百七十六章 擊退遼軍第一百四十五章 高薪攬心第二百八十二章 矛盾想法第八百五十四章 邁向遠洋第七十章 王家反應第五百七十章 一擊而潰第七十八章 戲文的故事第五百七十七章 琉球發展第一百九十六章 護城河第七百七十四章 官制改革第七百三十六章 定海現狀第五百零二 章 最完美的基地第一百六十九章 應對方案第二百三十二章 轉運倉庫第五百章 韓琦的請求第二百五十五章 反撲的叛軍第八百二十一章 一月二級第九十八章 集團射擊第三百一十一章 堅壁清野第一百五十四章 無奈的刺客第四百一十三章 水利核心第六百零四章 火槍和長弓第四百章 不同際遇第八百零三章 民族融合第四百六十五章 再次出行第六百四十五章 關鍵問題第四百一十三章 水利核心第七百三十七章 奏摺入京第二十一章 中藥店第六百九十八章 春節新氣第一百一十二章 謎團真相第七百一十七章 新的謀算第二百二十四章 大訂單和聰明人第四百五十六章 輕工業第二百二十章 副產品和比例第八十六章 最適合北宋第七百三十五章 定海軍來人第二百二十三章 擴張的契機第六百零五章 新式長弓第八十七章 訓弓第七百九十四章 下馬威第五百九十一章 禮送出境第七百三十一章 神秘覲見第七百零四章 大獲全勝第二百二十六章 紙甲第四百零五章 牛還是馬第八百四十八章 無線電第一百二十四章 發現疑點第三百五十七章 染血草原第一百二十一章 磚和水泥第三百三十五章 不能作戰第四百一十五章 河黃米第四百二十九章 商人的回答第七百三十六章 定海現狀第五百六十章 意外和餘量第四百二十九章 商人的回答第七百九十四章 細分研究第二百一十八章 高低定價第一百章 便宜硬道理第八百三十六章 意外發現第二百五十二章 韓琦和鐵料第一百五十七章 韋家的選擇第一百零五章 提升的誤區第四百七十二章 破冰船第四百七十五章 樊樓新樓第一百三十三章 全莊蒸饅頭第七百二十七章 火炮平推第七百一十一章 牛刀小試第二百七十七章 寵妃的冷宮第一百一十四章 知己知彼第七百零五章 北方大本營第六百二十五章 真正根源第二百六十八章 偷工減料第四百一十四章 開墾水田第五十六章 當頭痛擊第八百一十五章 地球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