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萬箭齊發

人數在某些情況下沒用,當大軍被敵人少部分精銳騎兵洞穿,然後在大量側翼騎兵分割穿插之下,人數恐怕只能夠作爲累贅。

可如果這個部隊之中,出現大量的精銳長弓兵,會是什麼概念,側翼的輕騎兵根本不敢上來,少部分精銳騎兵,也會被長弓兵壓制,之前隨便射箭的效果,讓孫吉認定,長弓兵的破甲能力很強。

在200步之外,依然可以深入土內一尺,哪怕這個土是經過了復耕,鬆軟的土地,對於重甲之下的大部分的裝甲,都有巨大的穿透作用,還沒有試驗,對於步人甲的效果。

可長弓兵是大宋的軍隊,不需要穿透步人甲,只需要穿透遼國和西夏的鎧甲就好了,甚至也不用穿透重甲騎士的鎧甲,能夠穿透馬甲,就可以了。

遼國和西夏,在鋼鐵的冶煉上面,比之大宋,有巨大的差距,保守估計,同樣厚度的鎧甲,他們比起大宋最少是少一半以上,再加上鐵的冶煉成本很高,兩國都保持了一個一定編制的重騎兵,遼國是鐵林軍,西夏是鐵鷂子,可是他們更加註重的,是人的防護。

人的鎧甲,基本上,可以無視戰場上面,大部分的弓箭,孫吉估摸着,在200步外,就算是長弓,也不太行,可是馬甲幾乎只有騎兵鎧甲三分之一,對上普通的短弓,是夠了,超過3石的硬弓,在50步之內,就可以射穿馬甲,這也是在戰場上面經歷過。

有經驗的精銳步兵,在對付鐵鷂子的時候,從來都不會射擊他的面部,或者是身體的部分,從來都是針對馬的,馬的目標大,同時馬鎧甲厚度也較小。

哪怕,這個長弓不能夠射穿馬甲,海量弓箭形成的箭雨,依然有巨大的殺傷作用,無論是鐵鷂子,還是鐵林軍,在西夏和遼國,都屬於是很少的那一部分,況且重甲騎士,也不是全部披甲的,特別是馬,馬腿上,是沒有甲的,一些關節的部分,馬甲也相對比較薄弱。

換成短弓,很難擊中這些薄弱環節,長弓不一樣,當一批訓練有素的戰士,在30息之內,完成7次射擊的時候,還都是這樣的角度,這樣的力道的設計,形成的密集箭雨,什麼地方都有可能射到。

至於人員,孫吉從來都不擔心,訓練有素的弓手少,不是訓練過的少,實際上,半石弓的訓練,在禁軍是一個普遍進行的項目,禁軍瞭解一些弓箭的特性,做好躲避的準備,另外也是讓禁軍在早遇到攻擊的時候,擁有一定程度的遠程能力。

在這樣的規模化訓練之中,還真的誕生了一些,以前沒有想到的精銳弓手,但是這些弓手都不是正常的弓手,他們的力量,最多也就是1.5石,甚至無法使用1石以上的硬弓,或者說,使用1石以上的弓的時候,最多有兩三箭的實力。

兩三箭的弓手,哪怕命中率百分之百,他也不具備成爲精銳弓手的能力,換成半石軟弓的話,威力又太小,可是長弓的出現,不提趙信所說的衆多不同之處,只是讓這部分精銳射手脫胎換骨,就足以讓禁軍最少多出1萬弓箭手,這對於禁軍的實力提升是巨大的。

這還只是精銳射擊,能夠開弓的人,能夠力量和角度,進行射擊的人,可能會佔據禁軍的一半,這樣下來人數根本就不是問題。

在方陣之中,一大堆人,500人,1000人,甚至一萬人,拿着這種弓一起來的話,在60息之中,哪怕射出7箭,也是一個可怕的數字,代表着60息,步兵衝鋒跑200步的距離,1000人可以射出萬箭,還都是這麼沉重的重箭,擁有巨大的破甲作用。

任何的東西的,一旦這個數字接近萬的話,都是一個極爲龐大,甚至是讓人無奈的數字,人上一萬,浩浩蕩蕩,上萬弓箭,可以稱之爲箭雨了,一般只有大規模的攻防纔會出現,上萬弓箭手萬箭齊發的場面,到目前爲止,8年的軍旅生涯之中,孫吉只看過17次,全部都是在隴西,跟西夏的戰鬥之中看到。

爲了集中數萬弓箭手,隴西不但調動了大量禁軍之中的精銳,還在當地大規模的徵兆弓箭手,甚至連一些異族也不例外,丹木其實就是在這樣的前提下被招募進來的,類似的還有不少,其中不少都是西夏或者遼國派進來的探子,甚至造成了嚴重的後果。

當時作爲戰場上最強的弓箭手,令西夏聞風喪膽的孫閻王,在隴西服役的4年時間之中,孫吉手上的人頭幾乎超過5000,其中不乏鐵鷂子,普通的低級軍官,甚至還有5位正將一級高級軍官,還有大量副將,行將之類的中低層軍官。

孫吉一度成爲弓兵部隊的指揮官,他全程參與了當時的隴西戰爭,他服役的那幾年,正好是西夏立國三戰的前面兩戰,西夏幾乎全面佔優,當時戰場危機的情況,大總管也不得不這麼做。

長弓加入之後,哪怕3000人的隊伍,都能夠完成萬箭齊發,這種提升是巨大,長弓射箭,因爲速度的很快,消耗是大了一點,在固定防禦的時候,卻是無解的,特別是同樣面對萬箭齊發的時候,它的射程成爲了壓倒性的優勢,任何兵種,包括騎兵在內,要通過他的防線,都需要付出慘痛的代價,這一點,在守城的時候,被強化到了極致。

一個弓箭手,需要什麼,需要精準的眼力,通過嚴格訓練培養出來的感覺,在百步之內,準確的命中一個極小的目標,這需要嚴格的訓練,一個成功的弓箭手,需要3年來訓練出來,要真正達到百步穿楊,也需要天賦,沒有天賦,最多就是熟練和精準一點。

這就極大的制約了弓箭手的出現,軍隊之中,弓箭手都是優中選優的,哪怕有天賦,沒有力量也不行,需要身材高大,肌肉力量強大,還要長時間的訓練,最終才能夠成型。基本上,都要開2石以上纔可以,再小1石弓,最多起到騷擾作用,無法真正的在戰場上發揮作用。

可是現在,長弓如果裝備,弓箭手起跑線,就變成了半石,任何情況之下,力量都是越往上,人數越少,禁軍之中,1石弓的,還能夠找出幾萬人,2石的,可能就減少到幾千人,4石以上的,就只有一千多人,伴隨着弓的強度的增大,反倒是人員越來越少,到了5石以上,基本上,都是十位數個位數。

超過8石的強力射手,整個禁軍,包括是班值,一個手能夠查得出來,甚至超過10石的,目前只有3個人,現在,還剩下兩個,因爲丹木已經死掉了。

半石跟一石,別看只有一被的差別,卡在這個檔次線上,數量可是龐大無比,也就是通過了禁軍選拔,除了少部分就作用獨特的,不擅長力量,都可以,這裡面,肯定有比之前選拔,更多有天賦,沒有天賦也沒有問題,這個弓從來都不是以精準著稱的,它需要的就是密度。

孫吉和曲陽的愕然,讓苗遠很是不懂,本就是一個普通的弓麼,跟獵戶們使用的,沒多少區別,爲什麼孫吉和曲陽會這麼的震驚,真是土包子,這不就是幾個工匠簡單生產出來的麼,值得這麼吃驚麼。

趙信不管還在震驚之中的孫吉,而是走向苗遠,吩咐他,未來的一週時間之中,全力以赴的製造長弓,當然了,他也會按照每張弓200文的價格,支付報酬,對此苗遠當然是欣然同意。

整個製造過程,他都親眼所見,不就是一些木材和蠶絲,他估計下來,成本不會超過50文,4倍的利潤,加上工費,也比普通傢俱工具高的多,本以爲是義務付出,卻沒想到,還成爲木匠坊的一個不錯的生意。

他們簡單的交流,也驚動了還在震驚之中孫吉,曲陽,他們面面相覷,他們自以爲已經看到了長弓所有的優點,卻沒想到,還是忽略了最重要的一個,價格,長弓的價格實在是太便宜了。

第一百零三章 近代軍隊第三百零三章 九龍奪嫡第六百五十章 長城,長城第一百零五章 提升的誤區第二百零九章 團練成軍第三百七十章 渭州交易第四百六十章 污染治理第六百六十九章 逃出生天第八百五十三章 飼料產業第一百五十九章 又出幺蛾子第五百一十章 朝會提議第四百九十章 銷售狂潮第六百三十二章 長江漁場第八百三十五章 太平洋風暴第二百六十五章 仁宗認可第五十六章 當頭痛擊第七百九十二章 飛行公式第一百三十六章 錢和國運第三百五十八章 無人區第六百五十五章 御駕親征第八十五章 弓箭海第四百三十二章 樞密院中第四百四十八章 撥款和事故第二百五十六章 逼迫章得象第六百八十一章 轉運人口第五百二十七章 崛起的根基第三百二十六章 佔據靈州第三百二十二章 通風報信第三百九十二章 市場建設第七百四十四章 最壞的結果第二百一十六章 神奇肥皂第二章 船到南樂第一百一十六章 造反前提第六百四十四章 西北熱潮第七百八十六章 臨時停車第八百一十章 不同角度第五百二十八章 測量和驗證第八百四十六章 舉家搬遷第八百四十六章 美洲作物第九十六章 打臉啪啪啪第二百四十八章 銷售途徑第二百二十六章 空城計?第八百一十六章 錢壯人膽第七百九十八章 簽訂合約第二百七十三章 拍賣會第二百六十章 繁忙港口第三百五十二章 體術 宿遷第二章 船到南樂第三百五十三章 水上投入第七百七十四章 官制改革第六百四十八章 收復燕雲的計劃第二百五十五章 畫龍點睛第九十六章 打臉啪啪啪第二百九十八章 覓封侯第七百九十四章 下馬威第三百零五章 前瞻眼光第六百三十八章 車站和地皮第四百二十四章 阻攔八百里加急第五十八章 無法承受第三百一十三章 大名奠基第五百四十三章 海商和季風第七百七十三章 應用疑惑第四百零五章 牛還是馬第三百二十二章 通風報信第七百八十二章 可怕佈局第一百六十八章 轟動效應第七百零四章 大獲全勝第七百零一章 金屬定裝彈第五百四十三章 海商和季風第六百零五章 新式長弓第六百四十九章 猜測和支持第一章 穿越北宋第八百一十一章 流放美洲第四百五十八章 城市化和工業第八百四十章 疑似美洲第四百一十五章 河黃米第二百八十章 三位大佬第二百九十七章 海上力量第三百二十章 建設費用第六百一十二章 移民計劃第四百零二章 統籌體系第四百三十六章 棱堡浮現第二百五十五章 畫龍點睛第五百五十二章 橡膠和蒸汽機第四百七十八章 貴妃探家第七百三十四章 最壞的結果第六百二十八章 拖網製作第二百五十二章 叛亂擴張第一百九十六章 護城河第一章 穿越北宋第三百零八章 喪心病狂的裝備第四十五章 遇仙之說第七百五十五章 盤點收穫第五百三十九章 海上安全第六百八十一章 轉運人口第七百三十三章 怎麼可能第七百八十七章 戰列之夢第七百二十三章 暴露了!第六百五十六章 親臨琉球第六十五章 追擊掃尾
第一百零三章 近代軍隊第三百零三章 九龍奪嫡第六百五十章 長城,長城第一百零五章 提升的誤區第二百零九章 團練成軍第三百七十章 渭州交易第四百六十章 污染治理第六百六十九章 逃出生天第八百五十三章 飼料產業第一百五十九章 又出幺蛾子第五百一十章 朝會提議第四百九十章 銷售狂潮第六百三十二章 長江漁場第八百三十五章 太平洋風暴第二百六十五章 仁宗認可第五十六章 當頭痛擊第七百九十二章 飛行公式第一百三十六章 錢和國運第三百五十八章 無人區第六百五十五章 御駕親征第八十五章 弓箭海第四百三十二章 樞密院中第四百四十八章 撥款和事故第二百五十六章 逼迫章得象第六百八十一章 轉運人口第五百二十七章 崛起的根基第三百二十六章 佔據靈州第三百二十二章 通風報信第三百九十二章 市場建設第七百四十四章 最壞的結果第二百一十六章 神奇肥皂第二章 船到南樂第一百一十六章 造反前提第六百四十四章 西北熱潮第七百八十六章 臨時停車第八百一十章 不同角度第五百二十八章 測量和驗證第八百四十六章 舉家搬遷第八百四十六章 美洲作物第九十六章 打臉啪啪啪第二百四十八章 銷售途徑第二百二十六章 空城計?第八百一十六章 錢壯人膽第七百九十八章 簽訂合約第二百七十三章 拍賣會第二百六十章 繁忙港口第三百五十二章 體術 宿遷第二章 船到南樂第三百五十三章 水上投入第七百七十四章 官制改革第六百四十八章 收復燕雲的計劃第二百五十五章 畫龍點睛第九十六章 打臉啪啪啪第二百九十八章 覓封侯第七百九十四章 下馬威第三百零五章 前瞻眼光第六百三十八章 車站和地皮第四百二十四章 阻攔八百里加急第五十八章 無法承受第三百一十三章 大名奠基第五百四十三章 海商和季風第七百七十三章 應用疑惑第四百零五章 牛還是馬第三百二十二章 通風報信第七百八十二章 可怕佈局第一百六十八章 轟動效應第七百零四章 大獲全勝第七百零一章 金屬定裝彈第五百四十三章 海商和季風第六百零五章 新式長弓第六百四十九章 猜測和支持第一章 穿越北宋第八百一十一章 流放美洲第四百五十八章 城市化和工業第八百四十章 疑似美洲第四百一十五章 河黃米第二百八十章 三位大佬第二百九十七章 海上力量第三百二十章 建設費用第六百一十二章 移民計劃第四百零二章 統籌體系第四百三十六章 棱堡浮現第二百五十五章 畫龍點睛第五百五十二章 橡膠和蒸汽機第四百七十八章 貴妃探家第七百三十四章 最壞的結果第六百二十八章 拖網製作第二百五十二章 叛亂擴張第一百九十六章 護城河第一章 穿越北宋第三百零八章 喪心病狂的裝備第四十五章 遇仙之說第七百五十五章 盤點收穫第五百三十九章 海上安全第六百八十一章 轉運人口第七百三十三章 怎麼可能第七百八十七章 戰列之夢第七百二十三章 暴露了!第六百五十六章 親臨琉球第六十五章 追擊掃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