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三章 絲綢事件

韓琦軍令之下,所有800里加急影響到的城市,都按照這個命令行動起來,底下人快速的行動起來,當然的,就影響到了上層。

實際上,看起來韓琦在西北,可以掌控一切,可是無數的眼睛都看着他,因爲他所處的位置,還有時機太過關鍵了。

這個時間段,無論是東府,還是西府,他們的目標核心,都是放在靈州這邊,這裡的任何動向,都會引發他們的注意。

雖然,遼國只是示威,可是兵馬已經深入到靈州,甚至在二十堡那裡,短暫的交鋒,沒有傷亡,可是卻有摩擦的。

按照韓琦還有其他渠道的一些調查的,當時遼興宗,已經全軍都出動了,10萬遼國騎兵,加上附屬的投降西夏軍,差不多就20萬。

如果,一個不慎,就是蔓延到遼宋兩國的龐大戰爭,甚至連河北也無法倖免。

韓琦最終,較爲完善的解決了之後,並不代表着一勞永逸,萬一,有任何的變化,戰爭就會爆發。

800里加急,還是一下子派出了這麼多,到底發生了什麼的,會不會是戰爭爆發了。

剛開始,不知道韓琦的樞密副使令,到底是爲什麼,還有人過來關注一下,可是看完之後,居然是蜀錦,這讓他們啼笑皆非,有些中層官員,甚至在揣測,是不是韓琦,韓相爺的,想要因公肥私了。

命令是收集的綾羅綢緞,還是以高檔蜀錦爲主體的,越珍貴越好,這明顯就是亂命啊。

蜀錦有什麼用,除了價格昂貴一點,對於政治軍事,都沒有任何的作用,難怪有些人會想,韓琦會不會是有了私心,想要趁着這個靈州和議的關鍵時刻,做自己私人的事情。

可是真正的高層眼裡,他們不會這麼看,韓琦是什麼人,或許,他有別的方面的問題,個人操守上面,一直都是很好的。

韓琦才30多歲,就已經到了樞密副使,又不是跟有些官員那樣,沒有了發展的能力,只能夠在這個基礎上面,爲自己,爲家族謀福利。

他還年輕,受到了范仲淹的牽連,必須要到地方上去磨勘,可是稍稍有些見識的,都會知道,這是仁宗對他們的保護,否則的話,讓他們在風口浪尖上面,哪怕前途無量,當大浪到了一定程度的時候,也會讓他們被沖垮。

可是在這個關鍵時刻,立下了靈州和議的大功,別的不說,當靈州納入到北宋疆域,同時在靈州繳獲的比花費的高,這一點上面,就是韓琦的無法抹殺的功勞。

可是在這個關鍵適合,爲什麼會這樣,難不成是自黑?

自黑,在朝臣之中,這是經常會遇到的事情,但是多是一些武將,當武將立下了難以想象的功勞的時候,他想的不是裂土封疆,稱王稱公,他想到的是大禍臨頭。

功高震主的事情,從古到今,不乏多見,連一些千古名臣,也都因爲功高震主的關係而自污,如果不這樣做的話,就會腦袋挪位了。

可是韓琦不存在這個問題,他是文臣,不是武將,不可能控制一大批的軍隊,同時,只要仁宗把他從西北調走,換任何一個路,也就可以了,這就是文臣跟武將的不同,他沒有必要在這個時候自污。

很奇怪,可是高層們並不着急的,因爲這不是戰爭的消息,只不過是一些蜀錦,哪怕韓琦真的是爲了自污,他都做了這一步了,他們還怎麼阻攔。

一方面,讓底下的人,儘可能的按照韓琦的要求,進行相應的物資調動,另外一方面,等待着韓琦的解釋,相對而言,他們更加關注的,還是後者,到底韓琦爲什麼宣佈了這個很奇怪的命令。

終於,在閒暇之餘,韓琦纔想到要解釋,可是整個西北,近乎所有的八百里加急,都已經派出去了,沒辦法,只好降低一個級別,用了400里加急。

因爲出動的時間較晚,再加上400里加急,比起800里加急,慢了差不多一倍,足足晚了3天,這才400里加急送過來的的訊息之中,這其中詳細的,說出了韓琦的目的。

原來,在靈州和議,第一批的交易已經完成,遼國作價300萬貫以上的牲口,已經完成了交易,在這筆交易之中,韓琦做了一個簡單的試探,用更高端的蜀錦,替代原來普通絲綢,得到了大大的好評,遼國主動提出,可以加大這些的份額,甚至因此擠佔鐵料,也在所不惜。

所有知道這件事情的高官,先是興奮無比,已經在靈州收穫的超過百萬頭的牲口,這已經是確定的,已經得到了各方面的驗證,一部分在隴西這邊簡單安置,另外的有一部分,在而通過官道,慢慢的向北宋而來。

有了這個,只要接下來,不打成全面的戰爭,整個北宋都立於不敗之地了,最少說,賺錢了。

可是這第一批300萬貫交易,着實讓他們沒有想到的會這麼的快,這才幾天,按照韓琦的敘述,從調動物資,到交易完成,總共也沒有超過10天,也就是說,他們在原有繳獲的基礎上面,更進了一步,讓戰果更加的龐大。

可是在這樣優勢面前,韓琦依然做出了調整,調高了奢侈品的價格,把難得的蜀錦,在遼國這裡,賣出了一個可怕的天價。

3000貫一匹,作價300兩黃金,也就是說,這個最頂級的絲綢,價格比黃金還要高出五六倍,這個價格,絕對讓人動容的。

價比黃金,這已經是在形容某一種東西的價格了,可是賣出了黃金五倍的價格,這代表着什麼,代表着節約了大量的物資,特別是武器。

有資格知道這個結果的北宋參知政事們,都有一種匪夷所思的想法,這個遼國,真的是傻了麼,這麼自毀長城的事情,都做的出來,加強勢力的武器不要,卻要這些完全沒用的絲綢。

這是真的,看韓琦的行動就可以知道,而且韓琦的推斷,也同樣的在高官的心中,是心知肚明的,遼國,這個一直以來,都壓在北宋身上的大石頭,真的是腐朽了,用一批頂級蜀錦,換取的衆多步人甲,這個生意絕對可以做,而且必須也要推動。

10萬套已經給付了,就算想換回來,遼國也不會同意,這樣的大動作,不利於北宋的利益,同時有可能提醒遼國,那就的給他們好了,10萬套的裝備,也未必能夠改變什麼,只要北宋的軍制,完成最終的改進,讓北宋禁軍的戰鬥力提升的,這些是可以接受的。

可是已經給付的不能改變,剩下的,不用給了,全部用蜀錦來代替,既然遼國這麼的喜歡絲綢,那就儘可能的滿足他們的願望吧。

這就成爲了北宋政壇上面,一個非常奇怪的景觀,大部分的參知政事,首相次輔,居然都把精力放在了這個絲綢上面,越是高檔,越是昂貴的綾羅綢緞,越是如此,全部都不允許銷售,全部都走樞密院的渠道,先在四京集中,然後,會在特定的時間之中,運送到西北區。

時間,對於韓琦來說,是爭分奪秒的,對於其他人,也何嘗不是如此,底層的,普通的絲綢,產量巨大,可以支撐大宗的交易。

要知道,絲綢,本身就是北宋財物體系的一部分,在上交的稅收之中,有糧食,也同樣有絲絹麻,這些構成了龐大的賦稅體系,張居正的一條鞭法,就是財政上面的改革,把這些紛繁複雜的項目,都歸攏城一樣,用錢來代替,這就極大的節約了政府的支出。

或許這中間,造成了這樣那樣問題,可是總體上面,對於明朝的經濟是一個刺激。

可是這些高層們也知道,調動這些,需要時間,甚至送到西北,可能也要一兩個月,甚至是三四個月之後,那個時候,就算調集了再多得絲綢,人家不要了,醒悟過來了,黃花菜都涼了。

他們感嘆遼國的君臣的傻,也知道,這個機會是不可或缺,必須儘快的把握到,萬一出現一點點的問題,對於北宋來說,過了這個村,可就沒有這個店了

一時間蜀錦成爲了汴梁唯一的話題,還有次一點的浙錦,還有更加頂級的蘇繡,甚至還有一些極爲珍貴的,製作難度極大的絲綢,這些全部都在調集的範圍之中。

特別當仁宗知道了這個之後,當時就呆住了,頂級絲綢,恐怕整個北宋來說,誰都沒有皇宮之中多。

作爲最頂級的絲綢,基本上都沒有在市面上銷售,蜀錦,浙錦,甚至蘇繡之中,最精品的那種類型,就是貢品。

北宋的皇帝,或許會做的非常的苦逼,被士大夫逼迫,但是有一點,他還是可以的,在一定的程度上面,該有的待遇,還是要有,貢品就是其中之一。

那些最出名的錦緞的作坊,他們的一個最重要工作,就是每年挑選貢品,有這個貢品的名頭,其他的產品才能夠獲得足夠高度,故而他們不遺餘力打造精品,用於供給皇宮,也因此,積年累月下來,皇宮的錦緞是最多。

仁宗當然分的清輕重緩急,在這個關鍵時刻,在這個能夠削弱遼國的實力的關頭,他除了支持,就還是支持,甚至動用了最大的能力。

第一百零六章 箭的作用第六百九十章 一等戰列艦第二百七十七章 價格問題第五百四十六章 外銷商品第七百二十六章 滅遼之戰第七百九十一章 天空之夢第七百三十五章 定海軍來人第四百六十八章 望遠鏡第二百二十八章 無奈、安營第六十章 歷史長河第八百三十八章 築路機械第六百一十三章 申請港口第三十六章 盤點收穫第四十二章 知識的力量第一百一十四章 知己知彼第三百六十四章第一百一十八章 禁軍實力第七百六十六章 使館區第二百八十章 三位大佬第四百九十一章 鐵路開啓第一百八十章 棱堡的可怕第四百五十八章 城市化和工業第四十三章 危機迫近第二百四十七章 驅使民衆第二百六十二章 造冊接收第五百六十八章 戰前等待第七百二十章 贏得輕鬆第三百九十九章 兌現獎勵第三百二十七章 糧食問題第二百章 全部放翻第八十六章 最適合北宋第四百六十九章 煽動的翅膀第八百六十章 人口素質第六百五十章 長城,長城第七百章 軍事和修路第六百八十九章 人口與矛盾第一百零八章 破甲重箭第二百二十九章 撤離、火藥第六百九十九章 春季攻勢第五百七十三章 長牆建功第五百一十一章 幽雲十六州第二百三十章 再見韓琦第七百九十六章 成功試飛第三百二十九章 靈州地位第四十八章 速度對力量第六百七十七章 大戰之前第四百二十一章 抓住機會第四百五十三章 炮和船第二百零五章 麻煩大了第五百五十六章 大膽估計第二十二章 中藥和無機物第六百三十九章 試探和佈局第二百九十九章 趙允讓的反應第八百零五章 閱兵式第一百五十四章 無奈的刺客第一百八十八章 連弩和工程量第六百四十二章 鐵路爭奪第二百零三章 和盤托出第八百二十章 培訓科第五百九十四章 溫度和三態第二百八十五章 失敗原因第八百六十七章 百家工廠第七百九十三章 芥末和山葵第五百一十八章 走向海洋地四百五十章 邁向海洋第二百三十七章 韓琦和歐陽修第一百二十四章 廣闊市場第六百八十六章 統計報告第二百四十五章 菜刀和第六百八十六章 統計報告第三百五十三章 水上投入第七十九章 折服、蟄伏第二百八十六章 航海的野望第三百一十九章 險惡局勢第六百八十六章 統計報告第七百八十六章 臨時停車第六百一十七章 新船改進第二百零七章 神奇仙術第八百四十一章 託運和臥鋪第七百八十四章 基地曝光第三百四十五章 妥協 定海速度第六百八十七章 鐵路熱潮第八百零九章 新宋中國第七比零六章 人口問題第一百五十二章 熱情和逢集第八百四十二章 擁堵和春運第二百四十六章 踊躍獲獎第二百三十五章 瞭解元昊第五百七十九章 唯武器論第八百三十三章 三成抽取第八百三十一章 雪片奏摺第五百三十四章 風帆戰船第七百四十七章 攻擊棱堡第八百五十一章 不同視角第八十六章 最適合北宋第二百三十一章 散彈和獨彈第四百章 不同際遇第一百零三章 近代軍隊第四百七十二章 破冰船第二百四十七章 各種革新
第一百零六章 箭的作用第六百九十章 一等戰列艦第二百七十七章 價格問題第五百四十六章 外銷商品第七百二十六章 滅遼之戰第七百九十一章 天空之夢第七百三十五章 定海軍來人第四百六十八章 望遠鏡第二百二十八章 無奈、安營第六十章 歷史長河第八百三十八章 築路機械第六百一十三章 申請港口第三十六章 盤點收穫第四十二章 知識的力量第一百一十四章 知己知彼第三百六十四章第一百一十八章 禁軍實力第七百六十六章 使館區第二百八十章 三位大佬第四百九十一章 鐵路開啓第一百八十章 棱堡的可怕第四百五十八章 城市化和工業第四十三章 危機迫近第二百四十七章 驅使民衆第二百六十二章 造冊接收第五百六十八章 戰前等待第七百二十章 贏得輕鬆第三百九十九章 兌現獎勵第三百二十七章 糧食問題第二百章 全部放翻第八十六章 最適合北宋第四百六十九章 煽動的翅膀第八百六十章 人口素質第六百五十章 長城,長城第七百章 軍事和修路第六百八十九章 人口與矛盾第一百零八章 破甲重箭第二百二十九章 撤離、火藥第六百九十九章 春季攻勢第五百七十三章 長牆建功第五百一十一章 幽雲十六州第二百三十章 再見韓琦第七百九十六章 成功試飛第三百二十九章 靈州地位第四十八章 速度對力量第六百七十七章 大戰之前第四百二十一章 抓住機會第四百五十三章 炮和船第二百零五章 麻煩大了第五百五十六章 大膽估計第二十二章 中藥和無機物第六百三十九章 試探和佈局第二百九十九章 趙允讓的反應第八百零五章 閱兵式第一百五十四章 無奈的刺客第一百八十八章 連弩和工程量第六百四十二章 鐵路爭奪第二百零三章 和盤托出第八百二十章 培訓科第五百九十四章 溫度和三態第二百八十五章 失敗原因第八百六十七章 百家工廠第七百九十三章 芥末和山葵第五百一十八章 走向海洋地四百五十章 邁向海洋第二百三十七章 韓琦和歐陽修第一百二十四章 廣闊市場第六百八十六章 統計報告第二百四十五章 菜刀和第六百八十六章 統計報告第三百五十三章 水上投入第七十九章 折服、蟄伏第二百八十六章 航海的野望第三百一十九章 險惡局勢第六百八十六章 統計報告第七百八十六章 臨時停車第六百一十七章 新船改進第二百零七章 神奇仙術第八百四十一章 託運和臥鋪第七百八十四章 基地曝光第三百四十五章 妥協 定海速度第六百八十七章 鐵路熱潮第八百零九章 新宋中國第七比零六章 人口問題第一百五十二章 熱情和逢集第八百四十二章 擁堵和春運第二百四十六章 踊躍獲獎第二百三十五章 瞭解元昊第五百七十九章 唯武器論第八百三十三章 三成抽取第八百三十一章 雪片奏摺第五百三十四章 風帆戰船第七百四十七章 攻擊棱堡第八百五十一章 不同視角第八十六章 最適合北宋第二百三十一章 散彈和獨彈第四百章 不同際遇第一百零三章 近代軍隊第四百七十二章 破冰船第二百四十七章 各種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