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二章 商談議和

外流貨幣,對於北宋來說,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情,北宋的銅錢影響力之大,整個東亞,甚至是東南亞,在公元十世紀,甚至之後,銅錢一直都是主要的使用貨幣。

就算是在日本,盛產金銀,可是到日本被美國打開國門之前,他們的貨幣單位,一直都是貫,雖然有金屬貨幣,金銀,可是不作爲主要貨幣,糧食和其他的價格,都是用貫來統一。

跟之前的有所不同的是,銅雖然不錯,可是戰略作用不強,無法做成其他的東西,應用到戰爭之中。

精鐵不同,一批削鐵如泥的兵器,很容易引發影響,最關鍵的是,這玩意攜帶方便,不會像是鐵器那麼的龐大,北宋跟遼國和西夏的邊境,隨便一些人,帶上幾斤,十幾斤的錢幣,花費是不少,可是卻能夠帶出去。

零敲細打的帶出去點鐵料,這些沒什麼,哪怕是西夏和遼國,要發動戰爭,這些東西也不夠啊。

可是流通的貨幣,就不能夠強制制止,這會對北宋的安全,造成巨大的影響。

曹劌用事實證明,大名府沒有辦法,同時也送來了這個定海幣。

葉清臣是財相,所有跟財務有關係,他都可以經手,這下子,更是很好奇,爲什麼趙信能夠一次次創造奇蹟。

從大名府送到汴梁的1萬枚定海幣,其中一半送入到了鍛造司進行檢查,測試他的性能,也看看,能不能熔鍊。

另外的,就是送入到了的葉清臣這裡和皇宮,可以毫不客氣的說,在葉清臣看來,這是一個非常完美的工藝品。

沒錯,雕工,防衛,整體效果,甚至是切入點的,一枚當100文,不太多,也不少,在定海錢莊的幫助下,這個東西效果非常好,可以大規模的流通。

700萬貫,不過是二三十天弄出來的,如果到一年上面,有5000萬貫以上的話,在大宋流通,應該就不成問題了。

葉清臣是財相,他還沒有理解,鑄幣帶來的收益,更不可能知道,趙信做出這個的貨幣,能夠賺多少。

按照一斤25文來算,一枚大概就是1文錢,100倍的收益,最關鍵的是,錢,不存在什麼銷售的問題。

沒錯,只要北宋認可了,生產出來的,就是直接的收入,可以流通,可以換取任何一種的產品,更可以買到一切,唯一制約趙信的,就是生產力的問題,一天24萬貫,這個不好,可是相對於北宋來說,還是有些太少了。

大名府跟汴梁之間,聯絡非常的密切,不過葉清臣又一次的來到了大名府。

錢荒造成的影響,他知道,挫傷老百姓交易的積極性,可是更深層次的東西,他們就不知道了。

之前沒有辦法解決,交子和皇交子的出現,另外一定程度上面,加重了一些經濟問題,沒有解決問題。

這個定海幣,較爲合理的解決了這個問題,價值上不錯,老百姓比較的認可,定位也適中。

葉清臣決定了之後,迅速的坐最快的船前往,可是臨上船的時候,他被攔住了。

原因非常簡單,慶曆和談要簽訂了。

在慶曆四年,一直都艱難的慶曆合議,在西夏的推動之下,就要簽署了,西夏的議和大臣,已經來到汴梁很不短的時間了。

按照平常,北宋還是期望,能夠簽署這個協議,但是這一次,在韓琦等樞密院的推動下,準備在西夏和遼國戰爭之中查手,所以,哪怕西夏急切的推動,他們也雲山霧罩。

太極推手,對於北宋政壇來說,是非常熟悉的,之前是他們追着西夏去說,在這樣談論的過程之中,被西夏佔據了不少的便宜,現在一點點的還回來了。

如果說,之前,樞密院還擔心,這個仗打不起來,可是現在,已經明白無誤了,西夏已經確定要打這麼一仗了,否則沒有必要這麼急匆匆的簽訂慶曆和談。

全方位監控西夏和遼國的關係,西夏和遼國的關係,逐步的惡化了起來的。

遼興宗一直都警告西夏,不要招募在遼國境內的党項部落,可是爲了擴大自身的實力,元昊一直都置若罔聞,一直都堅持不懈,特別是遼朝內党項族叛亂,遼朝派軍前去鎮壓,元昊派兵救援,竟把遼朝的招討使也殺掉。

到了這種程度,別說是遼國,就算是北宋,也不能忍受啊,西夏和遼國都開始了準備,一戰在所難免。

歷史上,在西夏幹掉了遼國招討使的同時,推動着這個合約的簽訂,當時,北宋沒有想到,雙方會大打出手,一直以來,朝野都在推動,跟西夏和談,畢竟,長時間的西夏戰爭,對於北宋的消耗是絕大的,單純越來越多的西北軍費,都讓他承受不起。

北宋資金充足,無論是給遼國的歲幣,還是跟西夏的何談,都是幾十萬貫而已,對於財大氣粗的北宋來說,這些都沒有問題,反倒是軍費,在慶曆年間,軍費迅猛的增長,特別是西北,從幾百萬貫,到超過千萬貫,北宋的破產,跟這個西北有直接關係。

西夏跟遼國大戰開啓,是在1044年的10月份,超過30萬兵力,哪怕是在國外開戰,你說北宋會不知道,那是騙人的。

只不過,因爲合約已經簽訂了,一直以來的道德底線,讓北宋在猶豫之中,錯過了這個機會。

哪怕是再怎麼好的機會,因爲這樣撕毀合約,不但會引來西夏的仇視,萬一把兩個國家,都打到一起了,那就是更加得不償失了。

可是這一次的,不一樣合約沒有簽訂,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這一戰必然會進行的時候,再簽署協定,那不是腦殘麼?

在樞密院,最少有成百的人員,在分析這一戰,這也是趙信向韓琦建議的。

一人計短,衆人計長,參謀這樣的方式,對於北宋的戰爭,或許有這樣那樣的顧慮,可是兩者都是敵人,不管怎麼樣,都可以隨便的說說。

北宋對於西夏和遼國的瞭解也很深入,在越來越多的條件出現之後,從表面,走向了深入,越發的發現,遼國沒有勝算。

遼國的準備,雖然不是以北宋的情況來準備的,可是遼國的最大的特點,就是就食於敵。

遼國,雖然擁有幽雲十六州,這樣盛產糧食的地方,可是遼國地處北方,有喝酒的習慣。

所以,遼國那邊的燒酒,可是很流行的,本就糧食不怎麼夠用,還大量的的釀酒,這樣夠吃麼,他們也是沒辦法做出的選擇。

遼國自以爲最爲強大,在三國之中,所以在這方面也不在意,特別是元昊這邊,一直都是跟着他的小弟,雖然準備教訓了,卻沒有做出應有的佈置,也就是說,整個的情報系統被穿的篩子一樣,他的調動,他的兵力,甚至糧食狀況,早就被西夏一清二楚了。

這點不但西夏知道,就連北宋,稍稍費點功夫,也就打聽出來了。

糧食並不夠,還是10萬騎兵,還不採用堅壁清野的方法。

實際上,遼國跟西夏接壤的這部分區域,本就是一片不怎麼富饒的區域,甚至還有大片的沙漠,在毀掉了一定的水源和堅壁清野之後,簡直就是一片絕地。

遼興宗此時還絲毫未覺,甚至沒有做出應對方案,這已經是敗軍之像了。

棱堡和長弓的出現,再加上韓琦的提點,樞密院從做出方案,就是削弱西夏。

或許三國之中,西夏最弱,可是西夏的侵略性更強,可以毫不客氣的說,對於北宋敵意最大的就是西夏。

削弱他,最起碼要佔據夏州。

這是在一片沙漠之中的軍州,只要佔據了這個的,就擁有了一個節點,從夏州到興慶府的距離,會減少一半,而且建立大量的棱堡,也會如同一個巨大的楔子,鑲嵌在西夏身上。

西夏從慶曆四年開始,一直都在推動着合議,誰也沒有想到,一向軟弱的北宋,居然玩起了太極,他們剛開始還沒有意識到,畢竟,一直以來,都是北宋主動,他們不會想到,北宋還有這樣的想法。

背後的元昊不知道啊,他一直都在催促,三國之中,西夏最弱,他已經打算跟遼國打一仗了,沒有這個能力,在跟遼國開戰的時候,再跟北宋交惡。

北宋雖然嗅覺比較遲緩,可是在知道了這一戰必然會發生,而且西夏已經堅壁清野,準備誘敵深入的時候,肯定會做出選擇,以國家的力量,在加上西夏和遼國特殊的環境,10萬石的糧食,還有大量的弓箭等軍械,足以裝備2萬人,被運送到了沙漠地區。

爲此,動用了最少120個商隊,慢慢,通過4個多餘月的時間,現在還沒有運輸完畢。

放置的地點,在西夏的腹地,這裡,或許在幾個月之後,會成爲遼西之間,決戰的地點,可是現在,只是一片沙漠,在有心隱瞞和賄賂之下,這些東西順利的運到了。

而韓琦也已經抵達了陝西,悄無聲息的開始擴軍備戰,一方面,藉助着長弓的幫助,擴大西北弓箭手的數量,並且大規模的蒐羅馬匹,另外一方面,做好戰鬥之前的準備,這是一場影響整個北宋國運的戰鬥。

第八百六十一章 探索開啓第一百零九章 紀律的作用第四百八十章 鉅額飛票和八音盒第三百三十五章 知難而退麼?第三百八十五章 接待困擾第六百八十七章 鐵路熱潮第八百零四章 開國大典第三百四十一章 震動朝野第四百四十章 殺人的藝術第七百七十六章 韓琦出發第三百三十五章 知難而退麼?第三百七十五章 甜蜜煩惱第七百八十一章 四星和自助餐第八百四十六章 美洲作物第一百零三章 近代軍隊第一百八十九章 卡牌升級第五百六十八章 戰前等待第九十二章 中國式前綴第八百七十七章 暗度陳倉第三百九十六章 西北跟國本第六百九十六章 慶曆七年底第四百三十章 商人的特點第三十七章 3級卡牌第五百一十三章 實驗船第六百一十五章 運河規劃第一百一十六章 造反前提第八百七十章 兩條通道第七十三章 遠程阻擊第五百一十六章 遠洋海船第二百零九章 團練成軍第七百八十五章 發現問題第四十二章 知識的力量第二百五十四章 材料和科技第八百五十五章 三大作物第七比零六章 人口問題第七百七十三章 應用疑惑第五百一十二章 禁軍換裝第六百九十八章 春節新氣第一百六十六章 迷茫的孫吉第八百五十二章 人口流失第五百七十五章 奇葩的原因第一百五十七章 韋家的選擇第三百一十八章 混亂的朝堂第二百二十五章 騎兵來襲第五百四十二章 船材選擇第二百六十四章 騙人的吧?第二百一十章 肥皂第四十四章 開門見山第七百三十四章 最壞的結果第七百九十七章 慶曆20年第一百九十四章 普通抽獎第一百八十章 棱堡的可怕第二百九十一章 貨幣流通第七百八十一章 四星和自助餐第六百三十八章 車站和地皮第三百五十四章 水運佈局第二百五十九章 運費和工業第八百三十九章 春節假期第七百五十一章 紫光殿議第一百八十章 棱堡的可怕第三百五十二章 體術 宿遷第六百八十五章 鐵路熱潮第八百七十章 定海軍發展第六百三十章 遭遇魚羣第八百三十六章 意外發現第七百章 軍事和修路第七十三章 遠程阻擊第八百五十九章 千島羣島第四百零二章 統籌體系第七百二十六章 滅遼之戰第五百四十三章 海商和季風第五百一十三章 實驗船第七百五十章 返回汴梁第八百八十一章 火車衝卡第二百六十章 繁忙港口第三章 系統初現第五百八十章 材料研究第四章 科技卡牌第五百六十八章 戰前等待第二百四十五章 菜刀和第八十一章 木工坊第一百九十四章 普通抽獎第八百一十二章 新五京第三百九十九章 兌現獎勵第二百九十九章 高爐鍊鋼第八百七十章 定海軍發展第五百九十七章 合成氨第一百六十八章 轟動效應第六百三十六章 熱潮引發第三百四十四章 修路的問題第一百八十章 棱堡的可怕第六百零八章 銅可以麼?第八百六十三章 海島工廠第五百九十九章 農業根基第二百三十四章 遼西之戰第八百章 國宴全席第三百三十一章 戰利品第三百五十三章 水上投入第二百五十章 韓琦和王德用第七十六章 抵達目的地
第八百六十一章 探索開啓第一百零九章 紀律的作用第四百八十章 鉅額飛票和八音盒第三百三十五章 知難而退麼?第三百八十五章 接待困擾第六百八十七章 鐵路熱潮第八百零四章 開國大典第三百四十一章 震動朝野第四百四十章 殺人的藝術第七百七十六章 韓琦出發第三百三十五章 知難而退麼?第三百七十五章 甜蜜煩惱第七百八十一章 四星和自助餐第八百四十六章 美洲作物第一百零三章 近代軍隊第一百八十九章 卡牌升級第五百六十八章 戰前等待第九十二章 中國式前綴第八百七十七章 暗度陳倉第三百九十六章 西北跟國本第六百九十六章 慶曆七年底第四百三十章 商人的特點第三十七章 3級卡牌第五百一十三章 實驗船第六百一十五章 運河規劃第一百一十六章 造反前提第八百七十章 兩條通道第七十三章 遠程阻擊第五百一十六章 遠洋海船第二百零九章 團練成軍第七百八十五章 發現問題第四十二章 知識的力量第二百五十四章 材料和科技第八百五十五章 三大作物第七比零六章 人口問題第七百七十三章 應用疑惑第五百一十二章 禁軍換裝第六百九十八章 春節新氣第一百六十六章 迷茫的孫吉第八百五十二章 人口流失第五百七十五章 奇葩的原因第一百五十七章 韋家的選擇第三百一十八章 混亂的朝堂第二百二十五章 騎兵來襲第五百四十二章 船材選擇第二百六十四章 騙人的吧?第二百一十章 肥皂第四十四章 開門見山第七百三十四章 最壞的結果第七百九十七章 慶曆20年第一百九十四章 普通抽獎第一百八十章 棱堡的可怕第二百九十一章 貨幣流通第七百八十一章 四星和自助餐第六百三十八章 車站和地皮第三百五十四章 水運佈局第二百五十九章 運費和工業第八百三十九章 春節假期第七百五十一章 紫光殿議第一百八十章 棱堡的可怕第三百五十二章 體術 宿遷第六百八十五章 鐵路熱潮第八百七十章 定海軍發展第六百三十章 遭遇魚羣第八百三十六章 意外發現第七百章 軍事和修路第七十三章 遠程阻擊第八百五十九章 千島羣島第四百零二章 統籌體系第七百二十六章 滅遼之戰第五百四十三章 海商和季風第五百一十三章 實驗船第七百五十章 返回汴梁第八百八十一章 火車衝卡第二百六十章 繁忙港口第三章 系統初現第五百八十章 材料研究第四章 科技卡牌第五百六十八章 戰前等待第二百四十五章 菜刀和第八十一章 木工坊第一百九十四章 普通抽獎第八百一十二章 新五京第三百九十九章 兌現獎勵第二百九十九章 高爐鍊鋼第八百七十章 定海軍發展第五百九十七章 合成氨第一百六十八章 轟動效應第六百三十六章 熱潮引發第三百四十四章 修路的問題第一百八十章 棱堡的可怕第六百零八章 銅可以麼?第八百六十三章 海島工廠第五百九十九章 農業根基第二百三十四章 遼西之戰第八百章 國宴全席第三百三十一章 戰利品第三百五十三章 水上投入第二百五十章 韓琦和王德用第七十六章 抵達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