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八章 兩邊交易

1000萬牲口的生意,被做成了3000萬以上,這就是5000匹頂級蜀錦的威力的,這個消息傳出,北宋政壇,幾乎是震動了。

哪怕是付出這些蜀錦之中,最大的數量的仁宗,也只是想着,用這些蜀錦替代那些武器裝備,甚至便宜一點,也可以接受,畢竟,數量太大了,物以稀爲貴,之前的12匹,不能夠稱之爲頂級的,可以賣出3000貫一匹的價格,原因應該是物以稀爲貴,就只有12匹,而且每一個相當的美麗,這才創造了奇蹟。

當然了,也有人想過,會賣出一個高價,可是最多是往1000貫這裡想,畢竟,當12件,3000貫一件,5000件3000貫,這能一樣麼,可是這麼多,相互競爭之下,價格不就下來了麼?

北宋也有人看到了這一點,卻無從選擇,物以稀爲貴,是不錯,可是夜長夢多也不錯,只有讓體量足夠的大,才能夠換到足夠的資源,哪怕每一個的價格的下降,但是總體的價格的,應該會很多。。

可是韓琦真的是給他們一個驚喜,最頂級的8000貫,次一點的5000貫,也就意味着,當這些全部賣出去,甚至交易總額,遠超過之前大量武器裝備和物資的總價。

這可是5000匹錦緞啊,之前,從來沒有人認爲,蜀錦會這麼有用,只是一個勞民傷財的東西,可是具體判斷,就算是貢品這樣的蜀錦,他的價值有多少。

蜀錦,更多的是手工,更多的是藝術性,這玩意,是最難以定價的,那些後世文明千古的大畫家,大詩人,大書法家,他們的字,值錢麼。

值吧,一幅字可能有幾貫,幾十貫,甚至上百貫,可是那是官員,是讀書人,蜀錦工匠,他們的手藝值多少,或許,比起的世面上銷售的,價值高一點,也不會高過500貫一匹,甚至貢品的採購價格更是低廉的。

可是現在,10倍的收益,換到的還是北宋最爲急需的牲口,一反一正,按照北宋的價格來說,這個價格可怕的要命。

一批最頂級的蜀錦的高達8000貫的價格,一共可以換到5300頭牛,沒錯,就是5300頭,因爲一頭牛的價格是1.5貫,這還是最高的頂級價格的。

可是一頭牛在北宋的價格是多少呢的?

汴梁城,牛肉的價格大概在200文到250文,雖然北宋禁止隨意宰殺耕牛,甚至如果農民養牛,在說不出什麼原因的死亡的前提下,還會追究責任,重則甚至還會判刑。

可是抵擋不住民衆對於牛肉的追捧,零星的,也有一部分的牛肉,流入到了市場之中,並且銷量還不小。

按照一頭千斤的壯年公牛,可以出500斤肉來計算的話,單純肉的價格,就高達10貫以上,更別說其他,牛皮,牛角,還有零零碎碎的,一頭牛的價格的,保守都在15貫以上。

5300頭牛,也就是說,一副最頂級的蜀錦,他的價格居然高達8萬貫,也就是8000兩黃金,這個價格,幾乎是黃金的50倍,甚至用金絲之類編制的,也不可能是這麼貴。

這已經不能說是價比黃金了,是價超黃金,中國歷史上,從來都不曾有如此昂貴的錦緞,哪怕是花費了無數人工和創造,可是那只是一個貢品而已。

這樣下來,一批蜀錦,最終創造的價格,居然是8萬多貫,足足提升了百倍,哪怕因此,連整個皇宮之中,都找不到任何一套蜀錦,甚至后妃們,今年,可能沒有一套新的宮裝,可是對於北宋的高層來說,依然是如在夢中。

就這麼的就成功了麼,可是再怎麼的在夢中,這一筆交易已經開始了,之前是300萬貫的交易,差不多300萬頭的牲口,已經進入到了的靈州境內,在提前準備好的牧場之中,進行稍作停留,可是現在,當5000匹錦緞到位之後,遼興宗迫不及待的完成交易的的,1000萬頭的牲口,已經準備完畢了,直接交接。

這1000萬頭牲口,只是換到了的不足2000匹蜀錦,還是次一級的佔據大多數的,同樣的,遼國又瘋狂的搜刮,從西夏又搜刮到了600萬頭左右。

也就是說,就在這短短的幾天時間之中,差不多在西北就完成了接近2000萬頭牲口的交易。

跟之前的1000萬頭,其中六七成是養不同的是,在這些之中,絕大多數都是牛馬等更高等級的,甚至馬之中,良馬的數量更多。

哪怕是一下子涌入了1500萬頭的牲口,這在往常,這絕對是一個非常困難的事情,隆冬將至氣候條件非常的不好,這對於活物來說,是非常不利的。

可是對於靈州和整個西北來說,也沒問題,西北加上靈州,就地盤上面,已經要比原來西夏大的多,有足夠的土地,容納這麼多的牲口,至於草料的問題,更不是問題。因爲常會時間沒有放牧和更重,草場的非常的繁盛,別說是短時間容納,就算是長時間容納,也沒有任何的問題

更別說的,韓琦早有準備的,提前在入冬之前,對於多處的草場進行收割,這些有些乾枯的草料,雖然不如青草那麼的好,卻足以讓龐大數量的牲口,度過冬季,並且在草木豐美的時候的,重新煥發生機的。

真正對於北宋來說,難以解決的,實際上,還是河北。

在遼興宗的要求之下,整個交易分成了兩個部分,在西北的這邊,2000萬頭牲口,已經是極限的,或許在遼國手中,還有少量的牲口,在更加偏遠的地方,還能夠搜刮,但是最多就是兩三百萬,這個對於局勢沒有什麼促進。

反倒是從遼國的國內,哪裡是遼國力量最集中的地方,以哪裡的能力,再加上遠比西夏更強的總量,調動1500萬頭牲口,應該是沒有問題。

一番動盪,甚至影響到了河北,雖然河北已經是北宋最大的畜牧市場了,可是從來沒有經歷過1500萬頭這樣龐大的生意。

河北的地理環境,更多的是農耕爲主的,在冬季之中,要想獲得足夠的糧草,還真的成問題,一個不好,就必須要考慮到大規模的死亡問題。

第七百四十三章 韓琦抵達第八百六十六章 新式織物第三百零八章 喪心病狂的裝備第六百三十三章 長江口漁場第五百零七章 勢如破竹第一百二十章 棱堡原理第八百八十章 亳州事發第二百零一章 死了,都死了第八百四十一章 海島基地第五百八十五章 實驗室和白熾燈第四百五十六章 輕工業第三百一十九章 寸土必爭第五百九十二章 私塾和有機物第七百三十一章 神秘覲見第二百八十五章 失敗原因第七百八十五章 發現問題第三百三十五章 知難而退麼?第二百八十六章 不鏽鋼6.1第二百一十四章 松香皁第二百九十八章 定海現狀第六百零二章 科研和滑膛槍第三百一十三章 大名奠基第五百六十七章 航船和琉球第八百八十二章 結束和妥協第四百六十四章 玻璃遇挫第七百八十八章 消夏金園第八百五十五章 船舶研究所第六百五十九章 一把大火第六百三十七章 鐵路波折第七百五十七章 集體勸進第二百三十二章 西遼矛盾第三百三十一章 戰利品第八百二十七章 另類刺激第七百三十四章 最壞的結果第三百三十七章 邊境互市第二百四十六章 踊躍獲獎第三百三十五章 知難而退麼?第三百零七章 冒險的做法第八百八十一章 火車衝卡第八百零一章 外交之密第六章 夜究卡牌第四百九十二章 朝會焦點第六百五十八章 一份大禮第一百六十六章 迷茫的孫吉第四百九十八章 統籌第一百三十三章 全莊蒸饅頭第七百一十五章 風起廣南第二百四十六章 踊躍獲獎第四百三十二章 樞密院中第八百一十六章 在位記錄第五百八十八章 學科選擇第四百五十六章 輕工業第七百零二章 對戰遼國第四百四十二章 鎮國基石第六百五十五章 御駕親征第六百一十五章 火炮的意義第三百五十九章 上賊船 交易到位第五百六十章 意外和餘量第三百三十六章 韓琦冒險第八十二章 英格蘭長弓第二百六十四章 現金壓手第五百六十七章 航船和琉球第六百九十七章 北宋新皇宮第七百二十七章 火炮平推第三百零一章 出頭的炮灰第七百七十六章 韓琦出發第五百八十一章 材料和人才第八百五十章 玉米找到第八百五十二章 人口流失第六十八章 拆卸落月第七百一十八章 海軍出動第五十四章 老式步弩第四百一十四章 開墾水田第四百零七章 馬車和牛羣第四百八十九章 巧奪天工第二百八十一章 初見和西北佈局第二百零九章 團練成軍第五百二十六章 經緯度線第三百零八章 鍊鋼和淬火第四百二十六章 清潔和積肥第七百八十九章 瀋陽車站第六百三十九章 試探和佈局第三百零五章 兩重天第一百二十六章 反應爐第二百七十一章 慶曆四年春第七百三十六章 定海現狀第七百八十七章 瀋陽宮殿第二百八十二章 矛盾想法第三百零一章 鋼鐵和底蘊第六十五章 追擊掃尾第八百零六章 仁宗的決定第三百一十二章 惡毒的計謀第二百八十八章 當百鋼幣第四百五十三章 炮和船第二百九十六章 艱難的決定第二百二十三章 擴張的契機第四百零七章 馬車和牛羣第六百九十九章 春季攻勢第二百九十七章 海上力量第四百四十章 殺人的藝術
第七百四十三章 韓琦抵達第八百六十六章 新式織物第三百零八章 喪心病狂的裝備第六百三十三章 長江口漁場第五百零七章 勢如破竹第一百二十章 棱堡原理第八百八十章 亳州事發第二百零一章 死了,都死了第八百四十一章 海島基地第五百八十五章 實驗室和白熾燈第四百五十六章 輕工業第三百一十九章 寸土必爭第五百九十二章 私塾和有機物第七百三十一章 神秘覲見第二百八十五章 失敗原因第七百八十五章 發現問題第三百三十五章 知難而退麼?第二百八十六章 不鏽鋼6.1第二百一十四章 松香皁第二百九十八章 定海現狀第六百零二章 科研和滑膛槍第三百一十三章 大名奠基第五百六十七章 航船和琉球第八百八十二章 結束和妥協第四百六十四章 玻璃遇挫第七百八十八章 消夏金園第八百五十五章 船舶研究所第六百五十九章 一把大火第六百三十七章 鐵路波折第七百五十七章 集體勸進第二百三十二章 西遼矛盾第三百三十一章 戰利品第八百二十七章 另類刺激第七百三十四章 最壞的結果第三百三十七章 邊境互市第二百四十六章 踊躍獲獎第三百三十五章 知難而退麼?第三百零七章 冒險的做法第八百八十一章 火車衝卡第八百零一章 外交之密第六章 夜究卡牌第四百九十二章 朝會焦點第六百五十八章 一份大禮第一百六十六章 迷茫的孫吉第四百九十八章 統籌第一百三十三章 全莊蒸饅頭第七百一十五章 風起廣南第二百四十六章 踊躍獲獎第四百三十二章 樞密院中第八百一十六章 在位記錄第五百八十八章 學科選擇第四百五十六章 輕工業第七百零二章 對戰遼國第四百四十二章 鎮國基石第六百五十五章 御駕親征第六百一十五章 火炮的意義第三百五十九章 上賊船 交易到位第五百六十章 意外和餘量第三百三十六章 韓琦冒險第八十二章 英格蘭長弓第二百六十四章 現金壓手第五百六十七章 航船和琉球第六百九十七章 北宋新皇宮第七百二十七章 火炮平推第三百零一章 出頭的炮灰第七百七十六章 韓琦出發第五百八十一章 材料和人才第八百五十章 玉米找到第八百五十二章 人口流失第六十八章 拆卸落月第七百一十八章 海軍出動第五十四章 老式步弩第四百一十四章 開墾水田第四百零七章 馬車和牛羣第四百八十九章 巧奪天工第二百八十一章 初見和西北佈局第二百零九章 團練成軍第五百二十六章 經緯度線第三百零八章 鍊鋼和淬火第四百二十六章 清潔和積肥第七百八十九章 瀋陽車站第六百三十九章 試探和佈局第三百零五章 兩重天第一百二十六章 反應爐第二百七十一章 慶曆四年春第七百三十六章 定海現狀第七百八十七章 瀋陽宮殿第二百八十二章 矛盾想法第三百零一章 鋼鐵和底蘊第六十五章 追擊掃尾第八百零六章 仁宗的決定第三百一十二章 惡毒的計謀第二百八十八章 當百鋼幣第四百五十三章 炮和船第二百九十六章 艱難的決定第二百二十三章 擴張的契機第四百零七章 馬車和牛羣第六百九十九章 春季攻勢第二百九十七章 海上力量第四百四十章 殺人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