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五章 水利和糧食

黃河作爲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整個中原文明的基礎,無論是曾經關中,河南,甚至是現在的河北山東,這些最爲重要,也是歷史最爲豐富的地方,幾乎都是在黃河流域。

曾經千年之前的戰國七雄,除了楚國之外的其餘六國,都是深受黃河的影響,他幾乎可以說是炎黃文明的起點。

不過,在唐之後,因爲黃土高坡的氣候條件急劇惡化,人類生活,越來越改變自然環境,造成了人類奇景的黃土高原,也造就了黃河的泛濫,黃河成爲了一條災難之河,幾乎影響了整個中原。

在黃土高坡之上,在中國的西北邊陲,黃河擁有着特別的意義,黃河的水量極大的增加,是在幾字形後半部分,在山西陝西,大量的支流注入,特別是經過了河南之後,黃河水量開始迅猛的增加。

整個黃河幾字形東內側,在黃河中游,最重要的幾個支流,他們形成了蜿蜒的水系,也形成了河套盆地富庶根基,可是這並不是全部。

在韓琦的計劃之中,利用這些支流,形成一個廣泛的,密集的水網,而當第一批資源抵達之後,龐大的熱力,在支流和黃河的中間,開啓了一個系列的大型工程。

說白了,基本的農田水利建設,就是藉助着地形的優勢,在相對於河道低窪的地方,興建一部分的蓄水池,然後,通過溝渠,把黃河之水,引入到這些蓄水池之中,當蓄水池之中,擁有了足夠的水量之後,就可以通過四面八方的溝渠,把水運送到各個地方去。

在沒有足夠的抽灌站,抽水設備的前提下,只能夠通過人力,還有地勢的天然優勢,進行改變。

黃河雖然是比較低的,否則,支流也就無法注入到黃河之中,但是在中間的地方,也不是沒有地勢較低的地方,再加上通過挖掘,只要挖的深一點,也可以形成相對的落差,這就成爲了這些溝壑水的來源。

這樣只要黃河之中的水量充足,就可以向這些溝渠之中注水,當這些溝渠之中有了水的情況之下,就可以把旱田變成水田,大幅度的提升土地品級。

植物的生長,離不開各種的水,按照計算,一畝小麥,需要260到400立方的水,一畝水稻,更是高達的800-1000立方的水,這也是中國南北的變化。

只有南方充沛的水量和豐富的水網,才能夠支撐起水稻生長,如果在北方種植水稻,單純一個水的問題,就是巨大的問題。

北方缺水,有時候,在乾旱的季節,爲了爭奪水,不知道要付出多少人的生命,兩村之間的械鬥也經常是因爲如此。

但是那是小河,甚至是小溪,容易受到影響,在北宋,因爲對於水資源沒有合理的利用,黃河不但沒有出現斷流,甚至每年注入到大海的水量非常的驚人,保守估計,每年有1000億立方米。

按照每畝使用400立方米來算的話,這些黃河水,足夠2.5億畝的良田,在完全乾旱的情況下的供水問題。

全面積的乾旱是不可能的,就算是在最爲嚴苛的時候,也是小規模的乾旱,更別說,平均降水量的存在,大部分華北地區都愛400毫米以上,基本上滿足了一季小麥的基本需求,唯一的區別就是不太均衡,在小麥需要水的時候,未必能夠有水。

風調雨順,一直都是農民們最大的期望,一旦風調雨水,哪怕是最差的土地,都能夠獲得良好的收成,而豐收,就是農民們活下去的希望。

風調雨順不是不可能的,但是對於一個地方的農民而言,太難太難了,大部分的情況下,澆水,就成爲了唯一辦法。

這中間,又分成水田,水澆地,還有旱田,水田不用說了,是最肥沃,也是產量最高,根本就不會缺水,水田形成的原因,或者是在南方地區,大量降雨和徑流形成的。

或者就是在北方,靠近湖泊河流形成的,只要湖泊和河流不幹涸,他們擁有足夠的水源。

這些地方,不用澆水,甚至某些情況下,甚至還要考慮水太多了會怎麼樣,稍稍努力一下,精耕細作之下,都能夠達到四五石的產量。

沒錯,就是這樣,早在宋朝的時候,有些產量,已經跟解放前產量差不多,在沒有科學的種子之前,只要有足夠的水和農家肥,糧食作物已經能夠非常不錯的生長。

水澆地,是周圍相對較近的地方有水,可以通過澆灌的方式,進行澆灌,以保證農作物的順利生長。

旱地,就是距離水太遠,除非一些關鍵性的生長環節,纔會努力的用水車拉過來點水,甚至完全不澆水的土地。

水可是說是生命之源,連生長最爲旺盛,甚至可以說可以無需生長的雜草,沒有水,也無法生存,僅僅依靠着天降的水,稍稍有點問題,就會減產,就算沒問題,一年的收成,也大大的減少。

這實際上是中國北方常態,大部分的土地都是旱田,只能夠靠天吃飯,所以,大部分的畝產,不足的1石也是關鍵。

整個北方的水資源和徑流體系,是有水的,可是爲什麼這麼多的旱田,原因就在於人力。

哪怕再怎麼勤勞農民,也沒有時間和力量,跑到一兩裡地之外去取水,那個勞動力,就要命了。

哪怕是小麥,一個生長週期,一畝地就需要300噸左右的水,以農民的擔子,能夠挑多少,恐怕,糧食沒有打到,自己先要累死了。

可是通過溝渠連接,形成一連串的水網的話,那就完全不一樣了,中國農民的耐勞的程度,超過了世界上所有人,正是他們的辛苦,才創造了輝煌的中華文明。

只要興建龐大的溝渠網絡,讓水可以在網絡之中平穩的分佈,水網周圍一兩裡的範圍之中,都可以變成水澆地,這樣大大降低了勞動強度,對於勤勞的農民來說,他們完全可以承擔這個強度的勞動。

一個水澆地,對於土地的提升,非常的可怕,看起來,畝產從1石增長到了2石,或者是2.5石,可是換算到一個大的數據上面,這是一個可怕的數據。

單純是靈州和西北四路,就可以因此增加500萬畝的水澆地,因此多打出來的糧食,非常的可怕,靈州將會一舉的解決糧食問題,成爲可以自給自足的存在。

第二百九十四章 賴皮韓相第二百九十四章 離開和根基第八百四十四章 轉移視線第一百零四章 薛玉迴歸第四百九十一章 鐵路開啓第四百零九章 糧食和國運第五百零一章 最長的橋第八百章 國宴全席第五百六十章 意外和餘量第六百零四章 火槍和長弓第七百九十二章 飛行公式第五百七十一章 添油戰術第八百五十五章 三大作物第八百七十七章 暗度陳倉第八百四十五章 禮物和提親第二百八十三章 後退一步第五百二十九章 航海補給第四百一十五章 河黃米第五百二十七章 崛起的根基第七百六十九章 無用功第五百六十九章 土著來襲第八百六十五章 打服瑪雅第七百六十章 太后觀禮第八百一十三章 公共交通第二百七十八章 複雜心情第五百五十四章 辦公大樓第五百八十章 材料研究第八百六十四章 屠殺第五百三十一章 誤差和燈塔第二百七十三章 拍賣會第二百八十四章 海闊天空第三百二十七章 糧食問題第三百二十五章 長驅直入第八百零九章 勞務抵達第八百五十章 玉米找到第二百一十八章 高低定價第四百九十六章 可觀收益第七百零五章 北方大本營第四百八十九章 巧奪天工第九十七章 正確打開方式第三百六十一章 遼人短視第二百八十八章 當百鋼幣第一百二十六章 反應爐第四百八十五章 汴粱到應天第六百二十一章 飛魚級第三百六十六章 靈州和議擴大第二百五十九章 韓琦的態度第四百六十三章 玻璃窗第七百二十六章 滅遼之戰第一百三十六章 錢和國運第八百四十五章 美洲橋頭堡第六百九十一章 軍制改革第二百五十九章 初露崢嶸第二百三十一章 覆蓋攻擊第三百六十四章第六百九十五章 建城海參崴第七百九十六章 成功試飛第二百八十八章 當百鋼幣第一百四十三章 廉價肉包第六百三十三章 長江口漁場第一百零五章 提升的誤區第八百五十一章 東南亞之戰第八百一十二章 新五京第四百六十四章 玻璃遇挫第九章 希望破滅第二百八十五章 多點的平衡第四百六十二章 玻璃和琉璃第七十七章 苗家莊第八百七十四章 互助會第二百一十四章 松香皁第七十七章 苗家莊第八百六十一章 探索開啓第一百六十二章 遼國藥材第八百一十七章 南城廣場第五百零八章 點睛一戰第一百八十一章 神奇粉末第二百六十三章 地圖炮第八百零一章 外交之密第三百六十章 奇怪的請求第八十六章 最適合北宋第五百六十三章 人選爭奪第八十九章 被看低的長弓第四百一十四章 開墾水田第一百六十一章 易容術第二百六十八章 滿載而歸第六百八十二章 捕鯨船第三百六十一章 遼人短視第五百六十三章 人選爭奪第七百七十五章 情感牌第三百八十五章 接待困擾第一百一十一章 保州兵變第三百九十八章 水利和防災第七百七十四章 官制改革第八百零五章 韓琦回國第二百八十五章 失敗原因第二百五十八章 曹劌親臨第十五章 金槍班值第二百九十二章 商談議和第二百七十二章 香水和化妝品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鐵路 消息
第二百九十四章 賴皮韓相第二百九十四章 離開和根基第八百四十四章 轉移視線第一百零四章 薛玉迴歸第四百九十一章 鐵路開啓第四百零九章 糧食和國運第五百零一章 最長的橋第八百章 國宴全席第五百六十章 意外和餘量第六百零四章 火槍和長弓第七百九十二章 飛行公式第五百七十一章 添油戰術第八百五十五章 三大作物第八百七十七章 暗度陳倉第八百四十五章 禮物和提親第二百八十三章 後退一步第五百二十九章 航海補給第四百一十五章 河黃米第五百二十七章 崛起的根基第七百六十九章 無用功第五百六十九章 土著來襲第八百六十五章 打服瑪雅第七百六十章 太后觀禮第八百一十三章 公共交通第二百七十八章 複雜心情第五百五十四章 辦公大樓第五百八十章 材料研究第八百六十四章 屠殺第五百三十一章 誤差和燈塔第二百七十三章 拍賣會第二百八十四章 海闊天空第三百二十七章 糧食問題第三百二十五章 長驅直入第八百零九章 勞務抵達第八百五十章 玉米找到第二百一十八章 高低定價第四百九十六章 可觀收益第七百零五章 北方大本營第四百八十九章 巧奪天工第九十七章 正確打開方式第三百六十一章 遼人短視第二百八十八章 當百鋼幣第一百二十六章 反應爐第四百八十五章 汴粱到應天第六百二十一章 飛魚級第三百六十六章 靈州和議擴大第二百五十九章 韓琦的態度第四百六十三章 玻璃窗第七百二十六章 滅遼之戰第一百三十六章 錢和國運第八百四十五章 美洲橋頭堡第六百九十一章 軍制改革第二百五十九章 初露崢嶸第二百三十一章 覆蓋攻擊第三百六十四章第六百九十五章 建城海參崴第七百九十六章 成功試飛第二百八十八章 當百鋼幣第一百四十三章 廉價肉包第六百三十三章 長江口漁場第一百零五章 提升的誤區第八百五十一章 東南亞之戰第八百一十二章 新五京第四百六十四章 玻璃遇挫第九章 希望破滅第二百八十五章 多點的平衡第四百六十二章 玻璃和琉璃第七十七章 苗家莊第八百七十四章 互助會第二百一十四章 松香皁第七十七章 苗家莊第八百六十一章 探索開啓第一百六十二章 遼國藥材第八百一十七章 南城廣場第五百零八章 點睛一戰第一百八十一章 神奇粉末第二百六十三章 地圖炮第八百零一章 外交之密第三百六十章 奇怪的請求第八十六章 最適合北宋第五百六十三章 人選爭奪第八十九章 被看低的長弓第四百一十四章 開墾水田第一百六十一章 易容術第二百六十八章 滿載而歸第六百八十二章 捕鯨船第三百六十一章 遼人短視第五百六十三章 人選爭奪第七百七十五章 情感牌第三百八十五章 接待困擾第一百一十一章 保州兵變第三百九十八章 水利和防災第七百七十四章 官制改革第八百零五章 韓琦回國第二百八十五章 失敗原因第二百五十八章 曹劌親臨第十五章 金槍班值第二百九十二章 商談議和第二百七十二章 香水和化妝品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鐵路 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