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二章 統籌體系

讓軍械司來打造農具,那是很奢侈的行爲,效率也不高,用軍方使用的鐵,或許不會的很差,卻會相對比較浪費,因爲這些不是專注於農具的,更別說,什麼表面摻碳和組合鋼鐵的技術了。

術業有專攻,有時候,不是說鋼就不如鐵好了,在同樣資金的前提下,合適的使用,不但成本會下降,效果也會有大幅度的提升。

大名府的鐵的產量,已經相當的可怕了,別說是的二三十萬各種的工具,就算是幾百上千萬,也不過是一段時間,就可以生產出來。

不過從大名府到靈州,需要的路程相對比較遙遠,哪怕是用800里加急,也需要一定的時間。

韓琦一共送過來了兩封信,都是在來渭州之前送出的,一封信是給大名府,用他個人的名義,訂購一批工具,這些工具會用於整個靈州的開發計劃,另外一封,則交給了趙信。

不是說,韓琦要歸於趙信的陣營,而是在保州和大名府的兩次接觸,讓他感覺到,趙信是一個很有能力的,有時候,看似不可能的事情,他總能夠想到辦法。

靈州這一個動作很大,他在沒有把握獲得足夠的資金的前提下,也很想聽聽,趙信的想法。

雖然說,這個時代,距離是隔斷一切的,從靈州到定海軍,超過3000多裡的距離,就算是800里加急,都要四五天的時間才能夠趕到,可是運送一封信過來,足夠了。

趙信當時已經離開了定海軍,是在宿遷接到的這封信,接到之後,很是詫異。

他實在沒有想到,韓琦會在勝利之後,開啓了這麼一個可怕的工程,這是一個好事情。

黃河一直都是整個中國北方的隱患,因爲黃河所引發的水災,不知道凡幾,要知道,汴梁可是在黃河的旁邊,一旦黃河大規模的泛濫,最終影響,將會不可想象。

熟知北宋歷史的趙信,很清楚,黃河在慶曆八年將會迎來一場改道,在有歷史記載之中,黃河的大規模改道,一共有26次,其中,在北宋中期,從仁宗到神宗,不到60年的時間,就有兩次,可以毫不客氣的說,黃河改道,開啓了北宋財政巨大問題。

在趙信的計劃之中,定海軍的建設,到了一定的程度,當定海軍擁有了足夠的資金之後,他幾乎必然要開啓黃河改造。

這會是一個史無前例的改造,會包括了黃河中上游的植樹植草,水土保持,黃河中下游的加固堤壩,增強水利設施,還有一系列農田水利建設。

沒想到,在他還沒有開啓這個項目的時候,中原的葉清臣和西北的韓琦,都不約而同的開啓了這個項目,這雖然不是體系化的治理黃河,但是對於北宋,對於黃河都有好處。

連韓琦和葉清臣都可以看到,這些水利設施的建設,對於黃河,對於土地的好處,趙信當然能夠看出來,葉清臣沒有向他請求,也沒有向他要求指導,作爲一個定海侯來說,貿然的介入進去不好。

可是韓琦明確想要詢問他的意見,那就有機會,相對於注重於水利設施,增加水量的中原的樞紐,在中部的河套平原上面的改變,更加的讓趙信看重。

本身,黃河的變化,就是從黃土高原上面產生的,一旦黃土高原上面,水土保持增加,鎖住了這些泥土的話,對於整個黃河的好處,都是巨大,爲此,他不惜給出全力支持。

物資,資金,還有各種的工具,這些,只要是能夠對整個工程產生作用的,敞開了供給,同時囑咐定海軍,調動了一批的工程人員過去。

資金,工具,這些東西都很重要,可是在趙信看來,工程人員更加的重要,這些工程人員數量不多,只有500人左右,但是技術的掌握着,同時攜帶了了大量的工具。

這個工具,可不是普通的鐵鍬,鐵鏟之類的,簡單的普通的工具,他們包括了一些便攜式的葫蘆吊,小範圍拉力裝置,還有一些畜力使用工具,這些工具,可以極大的提升建設的效率,這些都不是北宋擁有的技術了。

在目前的北宋,在建築上面,想要找出來一個第一的,那就是定海軍了。

趙信帶來了更加先進的管理,還帶來了大量的工具,在短短几個月的時間之中,定海軍累積完成了接近350萬平方米的房屋建設,最少300多公里的道路,還有37公里的鐵路環線,這中間人的作用是有,可是更多的是工具。

在大規模的重複勞動,大型水利建設之中,後世的三大工程理論非常重要,只要簡單的使用,就可以極大的提升效率,而效率代表着什麼,代表着更快,更加節約的建設這些大型的工程。

效率是這個時代還沒有開始研究,甚至連涉足都沒有涉足的理論,可是對於大型工程的效率,可是實打實的增加。

完全按照傳統的經驗,不考慮整體的效率,提升的非常的有限,到達某一個極限之後,只能夠也點點,一點點的提升,這樣的提升幅度很小。

可是效率,等於從另外一個層面上面進行的,用統籌的方法,減少一些不必要的浪費時間,減少一些複雜的,重複的勞動,最終在有限的時間之中,效率大幅度的提升。

在定海軍,通過流水線,甚至可以提升一千倍生產效率,現在小組平均生產能力,可以相當於幾千個鐵匠的效率,這纔是定海軍質優價廉的根本原因。

大型工程建設上面,不一定能夠達到那種效率,提升個三四成,還是相當有把握的。

定海軍的這些技術人員,遠比整個時代更加超越,在定海軍龐大的建設之中,逐步的完成,雖然他們沒有系統的理論,但是簡單的,還是會的。

別小看這些簡單的,這是無數專家,用了幾十年,甚至是上百年的時間,在諸多的細節,在衆多的調查之中,最終總結出來的,這都是人類智慧的閃光點,經過無數年,甚至是一點點的機緣巧合,最終在出色的科學家的總結下,最終匯聚成的理論,卻被趙信直接拿出來用。

有些東西,比如說,機關槍,坦克,戰列艦,戰鬥機,這些,遠遠超過這個時代的科技水平,除非是可以用卡牌系統具現出來,否則根本沒辦法在這個時代實現,基礎科技,那不是簡單一點點的突破,或者是意外,就能夠早就的。

可是有些東西,卻不受這個時代的限制,比如說這個三大體系工程,這個雖然是體系工程之中,處於最高端的,也是後世研究的最爲深入的科技,可實際上,就沒有那麼困難。

統籌學的基礎,實際上非常簡單,燒一壺誰需要10分鐘,買菜需要5分鐘,疊衣服三分鐘。如果按照順序來做的話,最少需要18分鐘,可是如果把後兩者鑲嵌到燒水的時間之中,就最多隻用10分鐘,就可以完成三種工作。

真正工業化的統籌,甚至是並行工程,這需要體系研究,甚至是衆多的實驗和調整,可是隻要有這個理論,然後按照這個理論去嘗試,真的,不需要太多,在北宋就能夠達到。

在大名府,在定海軍,並行工程和統籌,已經開始顯現作用,趙信更多的就是在捋順這些東西,而現在,這些有一定經驗,初步掌握了一些簡單方法的工程人員,帶着定海軍特有的工具,離開定海軍前往靈州的時候,這個體系就會在靈州紮根下來,並且在接下來的工程之中,迸發出了光彩。

原來,靈州開發,就比北方的開發更加的順暢,北方有這樣那樣的掣肘,有些時候,甚至會出現,白白浪費很長的一段溝渠,用於完全沒有意義的地方。

可是靈州不一樣,全部都是無主之地,韓琦可以在上面盡情的書畫,一些低窪地,合理的地理位置的選擇,最少能夠節約4成以上的土方,同時密集的水網和各種湖泊灘塗,會讓整體的效果會更好。

實際上,最出色的,還是龐大的人力,北方的人口更多,可是葉清臣能夠調動的,只是這其中的很小的一部分,更多的,只能夠通過勞役的方法。

北宋的賦稅並不沉重,可是之所以底層的壓力巨大,實際上,還是要看各種的勞役身上,一些可怕的勞役,甚至可以讓一二等戶都傾家蕩產。

葉清臣是清官,當然不可能毫無顧忌的徵發,這樣的話,最多同時施工人員也就是在20萬左右,也沒有足夠的畜力作爲補充,甚至有時候,耽誤了農時或者是其他一方面原因,還需要停工。

這一切,在靈州,都不存在,完全無主的土地,可以自由自在的書畫,不錯的環境,本就讓這個農田水利事半功倍,現在,又加上了來自定海軍的支持,還有什麼能夠制約這個的。

這一個工地工程進度,韓琦非常的滿意,實際上在資金足夠的前提下,他得全面鋪開已經展現效果了,按照這個速度,最多60天的時間,能夠完成主體工程,開始注水,到時候,剩餘工程,就是一些邊邊角角,影響不大了。

第七百四十四章 最壞的結果第八百一十六章 在位記錄第五百三十一章 誤差和燈塔第三百五十四章 水運佈局第一百零九章 紀律的作用第五百五十四章 辦公大樓第七百三十五章 定海軍來人第六百四十二章 鐵路爭奪第四百一十五章 河黃米第六百八十六章 統計報告第五百二十七章 崛起的根基第五百三十八章 海盜攻略第三百一十六章 一語道破第五百零六章 苦等的時機第六百章 人員培養第四百八十一章 商業展示第八百二十一章 一月二級第一百五十八章 森嚴的等級第二百七十九章 他還活着第三百八十三章 錢能通神第八百六十六章 戰爭結束第七百九十二章 飛行公式第五百一十一章 幽雲十六州第二百章 全部放翻第四十五章 遇仙之說第三百五十七章 染血草原第七百二十四章 最終處罰第四百四十二章 鎮國基石第五百二十七章 崛起的根基第八百六十二章 堪察加半島第二百二十二章 稅金和甩包第三百三十七章 邊境互市第一百五十四章 無奈的刺客第一百二十四章 發現疑點第八百章 國宴全席第三百零二章 馬拉火車第七百九十二章 藍鰭金槍魚第七百四十章 宰撫的應對第一章 穿越北宋第一百五十四章 無奈的刺客第五百四十五章 刀的比拼第六百四十二章 鐵路爭奪第一百四十章 饅頭到包子第四百八十七章 特別的邀請第二百六十八章 滿載而歸第六百五十七章 發展數據第三百七十四章 20倍第三百三十一章 戰利品第七百三十三章 怎麼可能第七百八十五章 人口戰略第四百一十八章 韓琦野心第六十八章 拆卸落月第二百八十六章 不鏽鋼6.1第二百五十九章 運費和工業第四百七十一章 定海幣第二十七章 離開南樂第七百六十九章 無用功第七比零六章 人口問題第三百九十九章 兌現獎勵第二百七十章 長弓入禁第六十二章 溼布功效第一百一十八章 禁軍實力第二百二十四章 大訂單和聰明人第八百一十一章 爭奪和改變第七百七十四章 官制改革第四百二十一章 抓住機會第八百三十四章 捏鼻子認第八百六十三章 海島工廠第八百三十八章 初步探索第二百五十七章 風潮乍起第九十九章 萬箭齊發第三百四十五章 妥協 定海速度第二百三十一章 自請地方第七百四十九章 贈送槍械第四百二十四章 阻攔八百里加急第八百五十四章 玉米推廣第二百二十五章 防禦要求第四百三十一章 東京政局第六百六十九章 逃出生天第五百七十三章 長牆建功第七百二十三章 暴露了!第二百三十九章 起航第二十七章 離開南樂第二十八章 跋扈騎兵第三百六十六章 靈州和議擴大第七百八十六章 大討論第六百一十三章 申請港口第五百六十六章 保暖和向北第二百七十六章 參觀作坊第二百九十一章 志不在此第三百八十三章 錢能通神第二百二十三章 交接第二百六十二章 造冊接收第二百八十五章 失敗原因第七百三十八章 仁宗心態第二百二十四章 化緣和暗喜第八百零一章 外交之密第八百六十六章 戰爭結束第一百一十四章 知己知彼第四百八十六章 水泥預製件
第七百四十四章 最壞的結果第八百一十六章 在位記錄第五百三十一章 誤差和燈塔第三百五十四章 水運佈局第一百零九章 紀律的作用第五百五十四章 辦公大樓第七百三十五章 定海軍來人第六百四十二章 鐵路爭奪第四百一十五章 河黃米第六百八十六章 統計報告第五百二十七章 崛起的根基第五百三十八章 海盜攻略第三百一十六章 一語道破第五百零六章 苦等的時機第六百章 人員培養第四百八十一章 商業展示第八百二十一章 一月二級第一百五十八章 森嚴的等級第二百七十九章 他還活着第三百八十三章 錢能通神第八百六十六章 戰爭結束第七百九十二章 飛行公式第五百一十一章 幽雲十六州第二百章 全部放翻第四十五章 遇仙之說第三百五十七章 染血草原第七百二十四章 最終處罰第四百四十二章 鎮國基石第五百二十七章 崛起的根基第八百六十二章 堪察加半島第二百二十二章 稅金和甩包第三百三十七章 邊境互市第一百五十四章 無奈的刺客第一百二十四章 發現疑點第八百章 國宴全席第三百零二章 馬拉火車第七百九十二章 藍鰭金槍魚第七百四十章 宰撫的應對第一章 穿越北宋第一百五十四章 無奈的刺客第五百四十五章 刀的比拼第六百四十二章 鐵路爭奪第一百四十章 饅頭到包子第四百八十七章 特別的邀請第二百六十八章 滿載而歸第六百五十七章 發展數據第三百七十四章 20倍第三百三十一章 戰利品第七百三十三章 怎麼可能第七百八十五章 人口戰略第四百一十八章 韓琦野心第六十八章 拆卸落月第二百八十六章 不鏽鋼6.1第二百五十九章 運費和工業第四百七十一章 定海幣第二十七章 離開南樂第七百六十九章 無用功第七比零六章 人口問題第三百九十九章 兌現獎勵第二百七十章 長弓入禁第六十二章 溼布功效第一百一十八章 禁軍實力第二百二十四章 大訂單和聰明人第八百一十一章 爭奪和改變第七百七十四章 官制改革第四百二十一章 抓住機會第八百三十四章 捏鼻子認第八百六十三章 海島工廠第八百三十八章 初步探索第二百五十七章 風潮乍起第九十九章 萬箭齊發第三百四十五章 妥協 定海速度第二百三十一章 自請地方第七百四十九章 贈送槍械第四百二十四章 阻攔八百里加急第八百五十四章 玉米推廣第二百二十五章 防禦要求第四百三十一章 東京政局第六百六十九章 逃出生天第五百七十三章 長牆建功第七百二十三章 暴露了!第二百三十九章 起航第二十七章 離開南樂第二十八章 跋扈騎兵第三百六十六章 靈州和議擴大第七百八十六章 大討論第六百一十三章 申請港口第五百六十六章 保暖和向北第二百七十六章 參觀作坊第二百九十一章 志不在此第三百八十三章 錢能通神第二百二十三章 交接第二百六十二章 造冊接收第二百八十五章 失敗原因第七百三十八章 仁宗心態第二百二十四章 化緣和暗喜第八百零一章 外交之密第八百六十六章 戰爭結束第一百一十四章 知己知彼第四百八十六章 水泥預製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