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五章 定海軍來人

可是到底是什麼樣的武器,就算是甲午,也沒有說的很清楚,畢竟,他作爲總負責人,負責的工作是非常重要,不可能直接上戰場。

北宋在遼國的這些情報人員之中,真正上戰場的,也寥寥無幾,就算是有,在戰場上,除非是負責後勤一點的工作,否則的話,是非常難以保住的。

定海軍雖然爲了人口這個問題,很少在戰場上面,直接的殺戮和屠殺,可是,他們也不是過來做慈善的,爲了儘可能早的幹掉對手,必須要展現出,足夠的攻擊力,這種攻擊力的體現,也正是在這裡,高烈度的飽和攻擊。

面對着火炮,火槍,還有其他的攻擊手段,就算是定海軍的士兵,走上去,也容易被幹掉,更別說遼國,在城牆上面守衛的死亡率,高達80%以上,正是因爲城牆守衛的崩塌,這才造成了後續的效果,遼軍在無法承受如此龐大的損失之後,最終徹底的崩潰。

這種情況之下,只有深入到第一線,才能夠看到武器的真正威力,而深入到第一線的,基本上,不是死就是傷,能夠拿出來的情報很少。

甲午得到的,更多的是類似於道聽途說的,當然了,他也花費了大力氣,接觸了一些受傷的遼軍。

定海軍攻擊遼國,在戰鬥上,穩準狠,在戰鬥之後,當遼軍投降了之後,也加強了控制,能夠成爲軍人的,都是壯年勞力,比普通人要好的多的多,這種情況之下,甲午能夠接觸的就少,再加上熱武器,跟這個時代的武器,有着巨大的區別,很多時候,並不是你看到了,就可以理解。

現代化自動的武器,放在這個時候,會被看做是神器,完全不理解他的傷害原理。

韓琦因爲甲午的到來,知道了很多東西,確認了趙信就是罪魁禍首,是滅掉遼國的領導,對於北宋的擔心,稍稍的放下,可是另外一個疑問,瞬間的升起,爲什麼這個武器這麼的厲害。

安頓了甲午,順帶的,讓他在稍稍休息之後,回樞密院述職,現在韓琦貴爲首相,是一把手,只不過,北宋官場上面,固定的體系,讓相互之間的制約很大,在戰時,或許韓琦可以一把抓,現在已經不是戰時了,他過分的干涉樞密院的一些動作,不太合適。

接下來,韓琦重新清理了一番,主要是通過哪些密探,瞭解一下定海軍使用武器的詳細情況。

只不過收穫不多,在衆多密探之中,還真的有一兩個,是參加過戰爭的,甚至是比較近的位置,多是在一些小城。

小城的攻擊規模比較小,時間也短,甚至連火炮都沒有進城,他們甚至都沒有近處來看,就算是補充了一點,跟甲午提供的,有較大的區別,讓韓琦收穫的不多。

經過了系統的瞭解,特別是甲午這麼一個擅長作畫的,甲午親自接觸過火炮和火槍,最近的時候,不超過3米,在這樣的距離之下,他又是比較認真的觀察的,還真的就觀察出了一點門道,最起碼外形是有的。

火炮就是一個粗大的黑色圓筒,甚至沒有炮膛,和炮機,有輪子,可以快速的移動,其他的,就沒有了,火槍也是類似。

在沒有系統的認識到火槍和火炮的基本規律之前的,能夠畫出的,就只有基本的外形,完全不瞭解基本的結構,只是從外形上面,能夠推算出什麼,熱武器的性能麼,完全是越看越陌生。

實際上,對於火炮外形,韓琦是有些瞭解的,瞭解的來源,不是別的,就是廣州城,當時,廣州可是有望遠鏡的,雖然說倍率不大,可是船上的火炮,也足夠的龐大,到是把形狀畫下來了的。

在後續解決廣州問題的時候,這個畫像就引起了重視,在樞密院和兵器司很是研究了一下,只不過弄不明白是什麼。

現在同樣的東西,放在了韓琦的面前,他還是不明白,不過大小就有些瞭然的,跟船上的相比,似乎這個東西小了很多,在加上輪子,韓琦有些明白了。

這種武器一定非常的沉重,是用鐵,或者是銅構築而成,否則,就不必裝上輪子,縮小了,也跟陸地上面有關,跟龐大的海船相比,陸地上的交通條件惡劣了很多,必須要降低重量,所以纔會這麼的小。

知道了這麼多,可是疑問更多了,很多東西都不是特別的瞭解,疑問更多了,那些可以發射衝擊城牆武器的東西,爲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威力呢?

雖然定海軍在戰爭的時候,清理過戰場,整個滅遼之戰,總共才花費了多長時間,20天不到,這麼短的時間,還要行軍,攻城,掃尾,肯定有疏漏的地方。

這些疏漏的地方,就被部分的北宋密探給抓住了,他們不但知道,這個武器發出來的是一個巨大的鐵球,甚至還拿到了幾個鐵球。

不過這玩意有些沉重,最少也在9斤左右,在快馬之中攜帶不方便,也就沒有帶過來,可是知道的,在韓琦關注之後,繪聲繪色的,跟韓琦講述了一遍。

有了更加深入的講述,卻讓韓琦更加的茫然了,韓琦並不是什麼都不懂的文官,作爲文官,他深耕在軍事上面,甚至專門關心過武器和防禦,很清楚,遠程武器,對重量的控制。

長弓的威力,就在於箭的重量和質量上,穿甲箭的威力強大,可是爲什麼不是普遍的裝備,就是因爲,能夠開的了穿甲箭這樣的長弓手太少了。

重量跟力量是成正比。

長弓尚且如此,一個裝備了穿甲箭的長弓,整個穿甲箭的重量,最多也就是半斤左右,現在,這麼一個超過了9斤,同時能夠射出一兩千步的射程的武器,要推動他的力量多大。

哪怕是孫吉這樣的,非人的大力士,來上幾個人,也別想把這個東西,推出上千步之外。

可恰恰是這樣威力,讓他對於城牆,有這麼大的破壞力,把這麼龐大的東西,推動到數千步之外,哪怕是因爲龐大的距離,衰減了一些東西,可是最終展現出來的威力也巨大,這麼龐大的力量,砸在了城牆上面,本身就比北宋更弱的遼國城牆,能夠抵禦住纔算怪了。

韓琦正在鬧不明白,到底這個武器是什麼,猶豫到底要怎麼描述這見事情,卻接到了通報,一個自稱是定海軍提轄的人,前來求見。

定海軍的提轄,也是4品的武官,這是上了北宋名錄的,在目前的狀態之下,韓琦見他是沒問題的,他記得,定海軍的提轄,應該是孫吉。

已經確定了是丁海軍的攻佔的遼國,那麼這個提轄前來這裡,到底是爲什麼,那就可想而知了,在心中有無數的疑問的前提之下,這個時候,定海軍的人來了,那就是最佳的選擇。

韓琦直接命令把人帶進來,見了之後,才發現,不是孫吉,是薛玉,薛玉是副提轄,這樣稱呼也沒問題。

薛玉曾經在韓琦的麾下服役過,雖然相差很遠,當時薛玉連站在韓琦的面前的資格都沒有,當時的韓琦,也不是什麼宰撫,只是不過一個道的總管,跟現在的地位,相差甚遠,可是薛玉當時,只是低級武官而已。

說以前的事情,都有些太過於遙遠了,最少來說,對於韓琦對於薛玉都是如此,時過境遷了,雙方在各自的領域都進步了,韓琦成爲了首相,薛玉更是在定海軍異軍突起,現在是軍方的第四號人物,專門負責對於東北和滅遼之戰

不過必要的尊重還是有的,薛玉並沒有因爲滅掉了遼國,而感覺到自傲,在整個滅遼之戰之中,真正起作用的,是定海軍層出不窮的武器和後勤,在早就了這一切。

實際上,在定海軍的軍事體系之中,統帥所起到的作用就很少,在軍隊佔優,武器佔優,甚至是作戰的思想都全面的佔優的前提下,最終還無法獲得戰爭的勝利,那麼統帥不免太笨了。

薛玉正是沒有感覺到自己有多了不起,這才恭敬對韓琦行禮。

韓琦心態也發生了變化,別說是以前,就算是現在,一個四品的邊境軍州的將領,站在他的面前,那是絕對不屑一顧的,這個差別太大了,連七品的文官,都可以斥責二品武官,更別說他這麼一個,把文官做到巔峰,成爲了一國的宰撫一樣的人物。

薛玉如果還是定海軍的提轄,是這樣,可是現在,定海軍已經滅掉了遼國,取而代之,那麼定海軍就不能夠稱之爲北宋的邊境軍州了,必須要看成國的存在,也就是說取代了遼國的地位,那麼從外交意義上,相當於遼國軍方的二三號人物,這絕對是一方大員,必須要保持足夠的重視和禮遇。

韓琦簡單的說了幾下,就問了薛玉來的目的,他想要知道,薛玉爲什麼到這裡來,是來耀武揚威呢,還是有別的目的。

韓琦的問話,讓薛玉想到了來的目的,來的目的非常的簡單,就是爲了送信。

一封是跟仁宗的,趙信寫的親筆信,詳細的訴說了5年發展的全過程,該說的不該說的,都寫了,另外一個,是口信,在10天之後,會在山海關附近的位置,舉行一場軍事演習,邀請北宋在這邊的高官參與。

前者,是爲了解釋一下作爲,經畢竟,遼國已經攻佔了,很多東西,因爲定海軍的遮掩,北宋根本不知道,現在,說不定,還是一頭霧水的樣子,與其讓北宋去猜,甚至有可能猜錯的前提下,還不如主動的和盤托出。

在已經佔據了遼國,還有整個北方,超過500萬平方公里的龐大的土地的時候,定海軍在地盤上,甚至比現在的北宋更加的龐大,這種情況之下,瞞着噎着的想法,完全是沒有用的,讓北宋去猜,甚至是猜錯了,這不利於定海軍的發展,與其這樣,還不如和盤托出。

至於邀請韓琦去參加演習,那完全是爲了亮肌肉,有時候,國與國之間,不用打仗,亮一亮肌肉就可以了,只要肌肉足夠的強,不用打仗,就可以通過這樣的亮肌肉,達到目的。

韓琦在薛玉的簡單解釋之下,明白了意圖,前者看不明白,後者他深深明白,當年遼國就是這樣一次次的亮肌肉之中,從北宋訛詐的巨大的財富,當時北宋就在遼國和西夏這兩個流氓國家之下,失去了大量的利益。

一封請柬,一封信,都是趙信親筆所寫,韓琦打開了請柬,上面帶着崢嶸的字跡,正是趙信親手所書,而另外一封,送給仁宗的信件,卻奇怪的沒有封口。

還沒等韓琦向薛玉詢問出,這個沒有封口的意義,薛玉就主動的說出,這封信,是讓韓琦來看,韓琦作爲首相,是有這個資格,看這麼一封信。

原來,早在三年前,甚至更早,定海軍就開始打遼國的主意了,繞道數千裡,百萬軍民在北方登陸,在更加北方,歷史上,漢唐時候的渤海國的位置登陸,然後建立根基,消滅了女真和蒙古的遊牧部落,在北方紮根。

然後,用了2年多的時間建設和穩定最終,成功的在整個北方,打下了深刻的根基,然後一舉成功。

這一次滅遼,動用了3路大軍,從北方就是60萬,他們分別從蒙古和渤海出動,十幾天的時間,攻破遼國的一連串城市,進入到了遼國的核心

而另外一方面,從遼東還有渤海登陸,就在北宋山海關北方100裡的地方,包抄了過去,整整30萬大軍,他們的目的,不是爲了攻城,而是爲了封鎖消息,這也是皇城司和北宋,數十組,幾千人,都沒有任何一個消息傳遞回來的根本原因的龐大的軍隊,封鎖了一切,沒有任何的消息能夠繞過這裡,傳遞回來,這也是之前,沒有任何消息的根源。

正是憑藉着強大的軍力,幾乎是勢如破竹的滅掉遼國,這纔是現在的這個局面,現在定海軍已經消化了遼國的所得,已經徹底佔據了遼國。

簡單的描述過程,跟韓琦之前想的差不多,可是韓琦關注的不是這個,上面怎麼沒有武器裝備的介紹,繼續翻下去,大概在後半段,看到了武器的描述,韓琦立刻聚精會神的看下去,不放過任何的一個字。

第一百四十三章 廉價肉包第三百二十六章 佔據靈州第八百一十四章 青工刁小雨第七百二十七章 火炮平推第八百六十三章 戰爭爆發第八百四十章 工人商店第一百七十章 特殊抽獎第三百五十一章 貴妃探家第五百六十八章 戰前等待第二十五章 筆墨紙硯第二百二十六章 空城計?第七百三十七章 奏摺入京第八百三十八章 初步探索第八百三十一章 雪片奏摺第六百三十二章 長江漁場第三百一十八章 屠城第二百四十一章 意外頻發第二百五十五章 反撲的叛軍第六百四十八章 收復燕雲的計劃第三百八十二章 開幕前夕第一百四十六章 節流第八百四十四章 轉移視線第五百三十八章 海盜攻略第七百一十七章 新的謀算第二百六十章 繁忙港口第六百六十九章 逃出生天第五百一十四章 鋼龍骨第一章 穿越北宋第七百八十四章 基地曝光第七百四十三章 韓琦抵達第二十八章 跋扈騎兵第五百六十五章 解決運力第三百九十一章 拿錢的條件第四百五十五章 未來的路第六百八十九章 人口與矛盾第三十九章 危機臨近第一百八十章 棱堡的可怕第六百六十二章 進展順利第二百九十一章 志不在此第五百一十七章 驗證項目第七百八十六章 大討論第七百七十八章 蒸汽車頭第七百九十一章 定海全席第六百二十一章 飛魚級第五百六十章 意外和餘量第六百三十五章 罐頭和海鮮第二百七十章 長弓入禁第五百三十四章 風帆戰船第二百九十八章 定海現狀第六百六十章 時機已到第三百三十五章 不能作戰第二百一十六章 神奇肥皂第五百三十四章 風帆戰船第五百零七章 勢如破竹第三百零二章 擇優選擇第三百三十一章 戰利品第七百七十九章 中京陷落第七百八十二章 可怕佈局第六百一十一章 跨越熱武器第三百八十七章 拍賣的串標第一百六十七章 出格的待遇第四百二十六章 清潔和積肥第七百六十七章 電燈和辦公第四百零三章 技術活和商隊第二百一十五章 利潤驚人第七百九十三章 芥末和山葵第三百七十九章 靈州困局第二百九十章 錢幣圈子第八百一十四章 歐亞基本盤第三百三十章 韓琦到來第三百六十二章 800里加急第八百四十九章 潛移默化第六百八十七章 鐵路熱潮第八百六十一章 極限種植第四百九十三章 韓琦來訪第四百三十一章 東京政局第二百五十三章 樞密之爭第六百一十九章 繼續爭奪第四十七章 連珠箭第五百九十五章 後續發展第一百一十五章 偵查重點第三百一十六章 雲臺山島第六百四十八章 收復燕雲的計劃第五百五十八章 琉球開發報告第四百六十二章 玻璃和琉璃第八百六十四章 屠殺第七百六十一章 飛剪船第七百八十八章 裝甲列車第八百一十一章 流放美洲第七百九十七章 慶曆20年第一百二十三章 酸澀的饅頭第三章 系統初現第一百八十五章 推倒重建第三百三十二章第七百九十章 抵達和午高峰第八十二章 英格蘭長弓第八百六十九章 鐵路和公路第五十二章 絕處逢生第二百二十三章 擴張的契機第二百四十五章 防疫和送死
第一百四十三章 廉價肉包第三百二十六章 佔據靈州第八百一十四章 青工刁小雨第七百二十七章 火炮平推第八百六十三章 戰爭爆發第八百四十章 工人商店第一百七十章 特殊抽獎第三百五十一章 貴妃探家第五百六十八章 戰前等待第二十五章 筆墨紙硯第二百二十六章 空城計?第七百三十七章 奏摺入京第八百三十八章 初步探索第八百三十一章 雪片奏摺第六百三十二章 長江漁場第三百一十八章 屠城第二百四十一章 意外頻發第二百五十五章 反撲的叛軍第六百四十八章 收復燕雲的計劃第三百八十二章 開幕前夕第一百四十六章 節流第八百四十四章 轉移視線第五百三十八章 海盜攻略第七百一十七章 新的謀算第二百六十章 繁忙港口第六百六十九章 逃出生天第五百一十四章 鋼龍骨第一章 穿越北宋第七百八十四章 基地曝光第七百四十三章 韓琦抵達第二十八章 跋扈騎兵第五百六十五章 解決運力第三百九十一章 拿錢的條件第四百五十五章 未來的路第六百八十九章 人口與矛盾第三十九章 危機臨近第一百八十章 棱堡的可怕第六百六十二章 進展順利第二百九十一章 志不在此第五百一十七章 驗證項目第七百八十六章 大討論第七百七十八章 蒸汽車頭第七百九十一章 定海全席第六百二十一章 飛魚級第五百六十章 意外和餘量第六百三十五章 罐頭和海鮮第二百七十章 長弓入禁第五百三十四章 風帆戰船第二百九十八章 定海現狀第六百六十章 時機已到第三百三十五章 不能作戰第二百一十六章 神奇肥皂第五百三十四章 風帆戰船第五百零七章 勢如破竹第三百零二章 擇優選擇第三百三十一章 戰利品第七百七十九章 中京陷落第七百八十二章 可怕佈局第六百一十一章 跨越熱武器第三百八十七章 拍賣的串標第一百六十七章 出格的待遇第四百二十六章 清潔和積肥第七百六十七章 電燈和辦公第四百零三章 技術活和商隊第二百一十五章 利潤驚人第七百九十三章 芥末和山葵第三百七十九章 靈州困局第二百九十章 錢幣圈子第八百一十四章 歐亞基本盤第三百三十章 韓琦到來第三百六十二章 800里加急第八百四十九章 潛移默化第六百八十七章 鐵路熱潮第八百六十一章 極限種植第四百九十三章 韓琦來訪第四百三十一章 東京政局第二百五十三章 樞密之爭第六百一十九章 繼續爭奪第四十七章 連珠箭第五百九十五章 後續發展第一百一十五章 偵查重點第三百一十六章 雲臺山島第六百四十八章 收復燕雲的計劃第五百五十八章 琉球開發報告第四百六十二章 玻璃和琉璃第八百六十四章 屠殺第七百六十一章 飛剪船第七百八十八章 裝甲列車第八百一十一章 流放美洲第七百九十七章 慶曆20年第一百二十三章 酸澀的饅頭第三章 系統初現第一百八十五章 推倒重建第三百三十二章第七百九十章 抵達和午高峰第八十二章 英格蘭長弓第八百六十九章 鐵路和公路第五十二章 絕處逢生第二百二十三章 擴張的契機第二百四十五章 防疫和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