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 起航

韓琦是很快就離開的,本身就沒有什麼東西,然後又歸心似箭,他需要去一趟汴梁,然後在汴梁轉到去陝西,幾個月的時間,看起來不是特別的着急,可是稍稍耽誤一下,說不定,要在路上走上幾個月的時間,那就耽誤大事了。

算下來,抵達苗家莊之後,也有了半個月的時間了,第一批出發的移民,早已經坐船前去了,估計一兩天之內,送他們去了洪澤湖的船就會迴轉,他們還有新招募的一批船,會前來苗家莊。

鐵匠生意關係到未來的重中之重,鐵本身的價值不菲,從鐵到鋼,又有了不小的提升,工業就是這樣,後世很便宜的鋼,在原材料截斷,價格是非常低,伴隨着一步步的加工,精度越高,講過越困難,最終的價格就巨大。

放在北宋,也是同樣的事情,一些普通的鐵,價格80文左右,加工成普通工具,大概會提升50%左右,更精密的鋼,是好幾倍,鋼製工具再翻50%,到了神兵利器,更是價格遠超過普通的鐵的標準。

韓琦的離開,苗家莊的搬遷,再留下來,就沒有什麼意義了,一些苗家莊的村民們,略微的有些不捨,可是趙信的威信,在這裡產生了非常好的效果,威信本身就是一種很奇特的東西,威信高的人,說出來的話語,權威性就高。

趙信在過去幾個月之中,用實打實的表現,贏得了衆多民衆的滿意,一個一年到頭,能不能轉到2貫的家庭,每一個人,都可以收穫3-4貫的收入,一些全家四五口人在工坊上班的,更是一個月收入超過20貫。

這可不是簡單的數字,這代表着30石大米,50石麪粉,還有近百石的雜糧。

吃飽已經不是什麼奢望的事情了,單純30石大米,就足以讓一家是十幾口人,吃飽和吃好,剩下的,還能夠有更多的追求。

趙信已經許諾,到了定海軍,待遇不但不會比現在差,甚至一定程度上面,還會更好,這纔是他們的期望。

過了更好的日子,誰願意回到原來,一年可能就是一兩貫,有個頭疼腦熱,連醫生都看不起,甚至吃肉就如同過年一樣。

現在,對於苗家莊的這些村民們而言,吃肉已經不是什麼困難的事情了,一個人的薪水,可以買一斤多,更別說饅頭包子還可以打折買。

鐵匠方面,這不一樣,牽扯的更多,這其中,一部分大概有一百多個,是苗家莊周圍,還有從保州這邊僱傭的,還有一部分是軍營之中的。

軍營之中的鐵匠,除了很少的一部分之外,其他的都沒有編制,不屬於是常備軍,多是在執行軍事任務的時候,臨時徵兆的徭役,這些人過的並不是很如意。

在跟着趙信的短短時間之中,他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但掌握了神兵利器的煉製方法,也賺到了不少錢。

無論古今中外,錢都是一個重要的問題,很多矛盾是在於分贓不均,很多變化,也同樣是因爲錢。

趙信用實打實錢,證明了跟着他,纔有錢賺,最關鍵的,其實,還在於身份。

這些鐵匠們,他們過的並不好的,士農工商,看起來工比商高,可是實際上,因爲商人更有錢,在大部分時候,商人可以用錢買勞役,可是工匠就不行,商人可以被代替,工匠怎麼代替,總不能隨便一個人上來,就可以打鐵吧,那不是開玩笑麼?

只要有徵兆,只要有勞役,工匠們就跑不了,唯一兩種可以免除的,一種是當官,成爲官員可以免除勞役,哪怕只是八九品的小官,可是工匠體系之中,連一個工坊的大匠,都未必是官,更別說普通的工匠了,這是基本上不太可能的事情。

另外一種就是,找一個不出勞役的對方,這些地方不是普通的道或者州,是邊境軍州,只要這個軍州不遭遇戰火,他們就不會被徵招,一般而言,邊境軍州的軍隊,也不會隨便的調動。

可惜,這樣的好事情爭奪的人多了,輪不到他們。

趙信的出現就是一個機會,定海軍啊,不是在遼國邊境,也不是在西夏邊境,這是一個靠近海邊的邊境,從某一種的意義上面說,這是一個很安全的所在,恐怕北宋都陷入戰火之中,這裡都未必,這是一個很好的地方。

或許對於別的工匠而言,還需要挑選,等待定海軍的徵招,可是這些已經在這裡的鐵匠們,紛紛放棄了迴歸的想法,想要加入定海軍之中。

對於這些,趙信是來者不拒,可以說,跟隨者韓琦來的鐵匠,七八成都被他徵招了,這個數量很多,大概有180名左右的鐵匠,還有400個鐵匠學徒。

這些人先跟隨着趙信前往定海軍,當定海軍的一些戶籍和文官到了之後,就會給他們辦理一些手續,只要這個手續完畢了,就可以成爲定海軍的一員。

無論是招募的,還是跟隨着的,他們都相當的聽話,也都按照趙信所說的去做的,不但是在試驗嘗試的過程之中,也在搬遷的過程之中。

苗家莊這邊,也準備的差不多了,首批出發的鐵匠們,已經開始打包好了東西,要搬遷的東西不多,除了隨身攜帶的工具,就是一些個人物品了。

前往的大名府,這是一個龐大的工程,不同於的肥皂和饅頭,這是註定要風靡整個大宋的生意,大量的出色的鐵器,還可以提升的整個大宋的生產效率。

進入到了鐵器時代之後,鐵質工具的使用,增加的生產效率,可是鐵跟鋼還是有一定的區別的,特別是對於農具來說。

鋼比鐵更加的鋒利,也更加的省勁,使用的材料也會更加的少,同時使用的年限會有很大的增加。

不過,在沒有科學的方法,並沒有認識到鋼和鐵到底有什麼區別的時候,從鐵到鋼,不但需要耗費巨大的勞動,也需要機會。

材料之中一點碳都沒有的情況下,就算是千錘百煉,甚至是千錘萬煉,也不可能把鐵變成鋼,這是自然規律。

趙信的出現,首先,跨越了這個過程,他不但知道鐵跟鋼之間的區別,同樣知道一些冶煉的方法,直接讓在北宋開啓了鋼的時代。

生產力,永遠是發展生產的第一個要務,要提升生產力的水平,那就必須提升工具,從普通的木質或者石頭工具,到青銅器,再到鐵器,這些提升都促進了生產力的巨大進步。

實際上,最大的變革還是在近代的第一次工業革命,蒸汽機的出現,取代了原來的水和風等簡單能量的運作方法,把自然燃料轉換成動能,極大的改變了這個世界,已經不同於從材料上面進步的結果了,工業時代,如同一艘可怕加速的猛獸,沖掉一切,發展到了一個可怕的程度。

未來,趙信在北宋,肯定會開啓這個蒸汽機爲主體的工業革命,對於世界上各國來說,沒有比中國這麼有利的條件了,因爲煤炭儲量絕對是世界第一,這本身就擁有了這個先決條件,同時,靠近的東南亞地帶,還有橡膠。

只不過,有沒有大量生產和種植,這成爲了關鍵,不過就算沒有橡膠,趙信也可以通過卡牌系統,合成出合格的物品出來。

在苗家莊又等待了2天,其中已經分批觸發了2個船隊,都是10艘左右200石帆船,因爲鐵匠們的工具衆多,每一艘大概可以容納10個鐵匠,還有他們的所有的物資,加上一部分原材料和半成品,20艘船,只是帶走了150人左右,還有差不多四分之三的人。

終於之前運送了5000多人員,前往洪澤湖的船隊,終於迴歸,那是一個擁有150艘船舶的大型船隊,他們平均30人的載重量,把整個苗家莊絕大多數人都送到了遙遠的洪澤湖,在哪裡會簡單的安頓下來,然後才前往定海軍。

詢問了一下負責的人員,洪澤湖那邊,已經開闢了一個簡單的營地,實際上是曾經廂軍駐紮的地方,現在,已經廢棄了,經過了簡單的打掃之後,勉強可以使用,他們暫時安頓下來,接近5000人,要想跨越洪澤湖到定海軍的距離,這有些不現實,現在定海軍也容納不了這麼多人,他們會用1個月的時間,在這裡建設一個基礎交易市場,並且陸續的進入定海軍。

大型船隊抵達,也代表着苗家莊的搬遷進入到了尾聲,剩下的所有鐵匠,工匠,還有剩餘,願意跟他們前往定海軍村民們,都會上船,剩下的,也不會是留在苗家莊。

苗家莊是苗家的私產,當苗遠離開之後,會有管事的過來接替,未來,這裡就不存在經營,只是一個普通種地的農莊,至於所有收入,還能夠給誰,當人是給四少爺苗定了。

用了兩天的時間,搬運上船,號子聲響起,一艘又一艘的船,緩緩的開啓,再漿的作用下,向着遙遠南方而去,他們也是定海軍的開啓力量,這一天也載入史冊。

第五百九十六章 聚合反應第二百三十二章 敗的莫名第三百零五章 前瞻眼光第二百章 全部放翻第二百五十六章 消失的步人甲第二百九十九章 高爐鍊鋼第四百二十五章 跟我來看第二百六十四章 滿朝皆敵第一百三十一章 賣相不錯第六百六十一章 北伐之前第三百五十一章 貴妃探家第二百二十六章 空城計?第八百四十章 疑似美洲第二百二十七章 罷工和動盪第二百五十三章 夢魔纏繞第一百一十三章 提前準備第二十四章 文廟第五百一十七章 驗證項目第三十六章 盤點收穫第四百九十四章 橋樑搭建第二百一十一章 製作過程第一百七十九章 喪心病狂的組合第七百三十六章 定海現狀第一百三十四章 運輸問題第二百七十四章 保州城落第二百二十九章 初陣遭遇第八百零八章 仁宗出行第十七章 內外之分第四百零二章 統籌體系第四百一十五章 河黃米第七百八十五章 人口戰略第六百六十二章 進展順利第二百二十章 副產品和比例第五百八十八章 學科選擇第二百五十五章 畫龍點睛第二百三十八章 塵埃落定第九十五章 正確方向第二百八十一章 初見和西北佈局第二百三十三章 利用矛盾第八百七十九章 兩縱兩橫第三百一十五章 元昊詐降第五百零一章 最長的橋第二百四十二章 爭上城頭第五百一十一章 幽雲十六州第八百五十七章 航海時代第二百二十五章 防禦要求第二百四十七章 驅使民衆第二百五十七章 毒瘤和訂單第六百六十章 時機已到第八百二十三章 管理費磋商第六百七十八章 重挫遼軍第四百三十三章 狄青吃驚第二百五十九章 韓琦的態度第二百四十九章 留守曹劌第七百九十二章 飛行公式第四百七十章 錨泊地第二百二十八章 無奈、安營第十五章 金槍班值第三百零六章 硬度體系第三百二十二章 韓琦的後手第二百二十七章 神兵和鐵器第八百四十九章 深入探索第二百一十二章 甘油第六百六十八章 絕境的種諤第三百八十八章 追加資金第二百四十章 初陣第二百二十八章 無奈、安營第七百二十二章 朝堂攻殲第六百零四章 火槍和長弓第八百一十章 不同角度第六百零八章 銅可以麼?第八百二十一章 一月二級第八百五十二章 玉米培育第二百二十九章 撤離、火藥第八百五十九章 膳食結構第六十章 歷史長河第四百九十四章 橋樑搭建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鐵路 消息第七百三十八章 仁宗心態第八十九章 被看低的長弓第二百二十章 副產品和比例第八百一十二章 新五京第二百七十二章 香水和化妝品第六百九十六章 慶曆七年底第三百五十一章 貴妃探家第二百六十章 講述棱堡第七百二十六章 滅遼之戰第七百八十五章 人口戰略第二百一十章 肥皂第八百四十五章 美洲橋頭堡第二百五十一章 主動後退第八百零七章 展現肌肉第四十一章 濃硫酸第十一章 始於足下第三百四十章 遼宋靈州合約第五十七章 設計丹木第六百七十六章 擊退遼軍第四百六十章 污染治理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鐵路 消息第八百零四章 開國大典
第五百九十六章 聚合反應第二百三十二章 敗的莫名第三百零五章 前瞻眼光第二百章 全部放翻第二百五十六章 消失的步人甲第二百九十九章 高爐鍊鋼第四百二十五章 跟我來看第二百六十四章 滿朝皆敵第一百三十一章 賣相不錯第六百六十一章 北伐之前第三百五十一章 貴妃探家第二百二十六章 空城計?第八百四十章 疑似美洲第二百二十七章 罷工和動盪第二百五十三章 夢魔纏繞第一百一十三章 提前準備第二十四章 文廟第五百一十七章 驗證項目第三十六章 盤點收穫第四百九十四章 橋樑搭建第二百一十一章 製作過程第一百七十九章 喪心病狂的組合第七百三十六章 定海現狀第一百三十四章 運輸問題第二百七十四章 保州城落第二百二十九章 初陣遭遇第八百零八章 仁宗出行第十七章 內外之分第四百零二章 統籌體系第四百一十五章 河黃米第七百八十五章 人口戰略第六百六十二章 進展順利第二百二十章 副產品和比例第五百八十八章 學科選擇第二百五十五章 畫龍點睛第二百三十八章 塵埃落定第九十五章 正確方向第二百八十一章 初見和西北佈局第二百三十三章 利用矛盾第八百七十九章 兩縱兩橫第三百一十五章 元昊詐降第五百零一章 最長的橋第二百四十二章 爭上城頭第五百一十一章 幽雲十六州第八百五十七章 航海時代第二百二十五章 防禦要求第二百四十七章 驅使民衆第二百五十七章 毒瘤和訂單第六百六十章 時機已到第八百二十三章 管理費磋商第六百七十八章 重挫遼軍第四百三十三章 狄青吃驚第二百五十九章 韓琦的態度第二百四十九章 留守曹劌第七百九十二章 飛行公式第四百七十章 錨泊地第二百二十八章 無奈、安營第十五章 金槍班值第三百零六章 硬度體系第三百二十二章 韓琦的後手第二百二十七章 神兵和鐵器第八百四十九章 深入探索第二百一十二章 甘油第六百六十八章 絕境的種諤第三百八十八章 追加資金第二百四十章 初陣第二百二十八章 無奈、安營第七百二十二章 朝堂攻殲第六百零四章 火槍和長弓第八百一十章 不同角度第六百零八章 銅可以麼?第八百二十一章 一月二級第八百五十二章 玉米培育第二百二十九章 撤離、火藥第八百五十九章 膳食結構第六十章 歷史長河第四百九十四章 橋樑搭建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鐵路 消息第七百三十八章 仁宗心態第八十九章 被看低的長弓第二百二十章 副產品和比例第八百一十二章 新五京第二百七十二章 香水和化妝品第六百九十六章 慶曆七年底第三百五十一章 貴妃探家第二百六十章 講述棱堡第七百二十六章 滅遼之戰第七百八十五章 人口戰略第二百一十章 肥皂第八百四十五章 美洲橋頭堡第二百五十一章 主動後退第八百零七章 展現肌肉第四十一章 濃硫酸第十一章 始於足下第三百四十章 遼宋靈州合約第五十七章 設計丹木第六百七十六章 擊退遼軍第四百六十章 污染治理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鐵路 消息第八百零四章 開國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