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禁軍實力

趙信很清楚,雲翼軍的兵變,不會很快的產生,這就是他唯一的機會,否則,如果現在雲翼軍就反叛的話,趙信一定有多遠跑多遠。

在想通了一切的前提下,不用盲目的擴大長弓隊的人員,當長弓隊人員穩定了,變得精銳一點,他們是第一批,也是本鄉本土的,代表着未來控制整個長弓隊的基石,在初期就摻雜其他地方的人,這有些激進了。

長弓的特點,讓他上手是非常快的,急切的話,稍稍訓練一些發弓,知道多少的力量,多少角度,就可以派上用場,甚至隊列什麼的都可以暫緩,這樣在精銳弓手的帶領之下,也能夠發揮出八九成的威力。

在第一批已經培養到足夠的高度,然後,再擴大,按照一比三的比例,爭取把人員擴張到480人,招募一些強壯一點的長矛手。

趙信所處的環境,長矛手沒辦法手持器械進行訓練,鐵質的矛尖和鎧甲,都不能使用,卻可以進行適應性的。

比如說手持2丈長的木棍,進行適應性的訓練,拿着長矛有問題,木棍總沒問題了吧,將來準備固守,也必須要有一定的野戰能力,長矛手跟弓箭手的配合,是最佳的配合,兩者結合攻守兼備。

wωw ●t tkan ●CΟ

總人數會達到700人的程度,對於苗家莊的來說,這麼多的精壯,2800人的苗家莊,15歲到45歲精壯,總共才的六七百人,其中再扣除一些身體瘦弱,有病的,能夠湊出來600人就算不錯了。

涸澤而漁也不能全民皆兵,一部分人還不符合標準,真的加大力度的話,苗家莊能夠抽出來300人,已經是極限了,這也跟一般的動員能力,十抽一是相合的。

好在,苗家莊不單單是一個村莊這麼的簡單,他還是周圍十里八鄉的核心,就如同後世的中心城市和中心集鎮一樣,每隔5天,苗家莊都會迎來市集,十里八鄉的鄉民,會來到這裡趕集,購買生活必需品,或者賣出一些產品。

不能只着眼於苗家莊,可以對十里八鄉想想辦法,這樣下來,就必須有一個合適的名目,結社自保是一個很好的方法,苗家也擁有提出結社基礎,無論是苗家莊的地位,還是背景,到州府衙門備案,並且在團練使哪裡過一遍,就可以結社了。

北宋的結社,跟其他時代明顯的不同,結社的社兵,已經是一個準軍事化的力量了,雖然上升不到禁軍的高度,不會用制式裝備,只是一些普通的刀槍之類,甚至連弓都可以有,甚至還可以部分的擁有弩。

趙信當然不會擁有弩,這樣太招眼,擁有弩的社,不但需要成立時間很久,還需要在戰爭之中,爲北宋軍方提供幫助,纔可以擁有,剛剛結社就擁有,很容易引起非議,可是訓練用軟弓,卻沒問題。

長弓看起來怪異,可是大部分都是在半石左右,就是在軟弓的程度,同時700人的規模,也不會太起眼,這就成爲了解決問題的唯一方法。

只要周圍的2萬多人,能夠挑選出600個左右,他最少有很強的自保能力,120個跟480個,別看只是4倍,能夠對付人員,就不止四倍了,會更多了。

這是後話,現在,趙信還有一個問題解決,情報所能夠起到的作用,只是一個給他一個反應的時間問題,主要還是硬道理,700人理論上,是足以防護,長弓手帶來的威力提升,也足夠讓趙信滿意,只不過,心中沒底

孫子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他知道的,只是自己的實力,並不知道雲翼軍的實力,一個北宋最強的進禁軍,一個足足有2500人,甚至的是有可能是5000人的隊伍,他總要了解一下他們的戰鬥力吧。

在北宋仁宗一朝,禁軍的戰鬥力,還沒有退化,絕大部分的禁軍,戰鬥力都是箱單強大,這中間,也會有細微的差別,長弓手的實力,趙信知道,首先做到了知己,雲翼軍的實力,也必須瞭解,做到知彼,這樣才能夠在接下來戰鬥之中,百戰不殆。

不知不覺之下,天已經黑了,趙信自己呆坐在了屋裡幾個小時,好在幾個小時之中,他已經把一切都給梳理好了,隨便的吃了幾口飯,然後信步的向外。

曲陽直接現身,正要詢問趙信去哪,趙信首先的問道:“孫待御在哪?”

“在左耳房!”曲陽回答之後,就隱去了身形,只要趙信不是離開大院,在院子裡面是可以自由活動的,更別說是去找孫吉,在孫吉身邊,可是比他更加安全。

孫吉也同樣是剛剛吃過晚飯,一天的訓練,絲毫看不到疲憊,卻很興奮,一支只有120人的新式力量即將成型,他是一直看着這一股力量的逐步成型,跟他料想的一樣,甚至在他的料想之上,這一股力量,絕對稱得上是劃時代的,120個已經可以看出遠景了,他正在考慮,到底用什麼樣的方式上書。

門外傳來敲門聲,孫吉打開門一看是趙信,略帶一些吃驚,趙信從來都沒有在晚上的時候找他,更加讓他沒想到,趙信直接問出來的,卻是關於雲翼軍的消息。

雲翼軍是保州的常規力量,也是保州的重要支點軍隊,保州是仁宗經營比較久的地方,作爲待遇器械的孫吉,也曾經過來雲翼軍執行任務,甚至曾經過來暫時帶過一段雲翼軍,對於雲翼軍比較的熟悉。

雲翼軍在編制上,是屬於禁軍,還是比較精銳的那種,禁軍的各種基礎的裝備,雲翼軍之中都有,而且身處遼宋的邊境上,一些大型的攻城器械都有,這纔是他最可怕的地方,有了大型攻城器械,雲翼軍擁有了對城防攻擊的能力。

同時最關鍵的是,雲翼軍有過豐富的戰場經驗,他的一部分2個營,在去年,還參加過了遼國邊境的反草谷,跟遼國精銳正面抗衡,雖然產生了不少傷亡,卻也有很多的斬獲。

孫吉略微奇怪,爲什麼趙信會過來,詢問他雲翼軍的消息,卻還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可是看着趙信的表情,哪怕趙信儘可能的掩飾,可是明顯的失落,還是讓孫吉看出來了。

大概1個時辰之後,趙信才臉色木然的從孫吉的屋子裡面出來,雲翼軍的強大,比他之前料想的還要強大得多,這是一隻裝備精良,而且有豐富經驗封建軍隊,戰鬥力在禁軍之中,也是排行前列的。

可以毫不客氣的的說,雲翼軍出300人,跟150名精銳的長弓手,在野外野戰的話,勝利的可能是雲翼軍,他們不但裝備相當的精良,步人甲的比例相當的高。

破甲重箭,是可以對付步人甲,可是如果步人甲數量過多的話,不是每一個破甲重箭都可以對付步人甲的,重甲防護,還是會讓弓箭手失去密集度和殺傷力,這種情況下,大部分會射失,一部分射正的,也會因爲角度和力道的問題,無法破開步人甲的鎧甲,能夠起作用的,只是少部分。

戰場上,永遠不是一加一等於二的,能夠有威脅的武器,不一定真的要剋制,南宋時候,岳家軍藉助着鉤鐮槍,大破柺子馬和鉄浮屠,可是那時建立在岳家軍的強橫軍紀上面,換一隻北宋末期的軍隊,立刻會被金國打出翔來。

趙信不敢保證,他短時間訓練出的長弓手,可以跟這麼一直冷兵器時代,封建社會的強軍正面對抗,那麼就只有一個選擇,加固防禦,不跟雲翼軍野戰,而是轉爲攻城戰。

第一百八十八章 連弩和工程量第二百五十五章 反撲的叛軍第七百四十八章 重型火炮第四百六十四章 玻璃遇挫第二十二章 中藥和無機物第七百六十五章 山海關外第七百零五章 北方大本營第六十章 歷史長河第二百五十四章 材料和科技第二百五十七章 風潮乍起第一百七十一章 古代化學第五百零八章 點睛一戰第八百一十七章 南城廣場第八百三十四章 捏鼻子認第二百九十六章 定海港第三百七十章 渭州交易第八百二十九章 勞務派遣局第七百八十四章 輪船的研究第二百三十三章 利用矛盾第六百八十六章 統計報告第一百九十二章 臨界點第四百三十四章 物美價廉第五百九十五章 後續發展第七百五十五章 盤點收穫第二百五十四章 材料和科技第六百九十一章 軍制改革第三百四十六章 水泥路 鐵路第六百八十一章 轉運人口第三百九十九章 兌現獎勵第七百八十五章 發現問題第八百六十八章 禍福相依第五百四十三章 海商和季風第二百二十九章 撤離、火藥第二百一十六章 神奇肥皂第二百五十五章 反撲的叛軍第七百二十二章 朝堂攻殲第二百五十一章 奏報中樞第二百三十四章 攻城器材第六章 夜究卡牌第四百八十六章 水泥預製件第三百五十九章 上賊船 交易到位第八百七十三章 大口徑火炮第七百二十七章 火炮平推第二百四十九章 留守曹劌第八百一十六章 在位記錄第七百二十二章 朝堂攻殲第七百八十六章 臨時停車第六百六十二章 進展順利第八百零二章 兩國命運第三百二十五章 長驅直入第十四章 絕世猛將第四十八章 速度對力量第四百零三章 技術活和商隊第八百六十章 人口素質第七百五十五章 盤點收穫第七百六十一章 飛剪船第八百五十一章 不同視角第二百七十一章 銷售遇冷第五百八十五章 實驗室和白熾燈第五百六十二章 遭遇土著第八百三十六章 意外發現第五百三十七章 簡單的勝利第八百零四章 裝甲巡洋艦第二百八十一章 初見和西北佈局第四百零八章 藥材熱潮第八百零一章 外交之密第八十八章 “便宜沒好貨”第七百八十四章 輪船的研究第一百一十四章 知己知彼第五百五十六章 大膽估計第三百三十一章 戰利品第十三章 戰爭系統第一百六十九章 應對方案第七百九十八章 簽訂合約第二百四十章 風生水起第四百章 不同際遇第五百五十一章 定海河第五百九十二章 私塾和有機物第六百三十六章 熱潮引發第五百五十五章 一府四區第二百九十四章 賴皮韓相第五百六十六章 保暖和向北第六百五十七章 發展數據第三百八十四章 經濟拉動第七百七十九章 抵達撫順第八百四十三章 鉅額花費第八十一章 木工坊第三百一十四章 固執的皇帝第七百九十七章 最後通牒第七百一十五章 風起廣南第七百五十六章 鋼鐵基地第六百一十五章 火炮的意義第二百五十六章 消失的步人甲第三百六十三章 絲綢事件第七百九十二章 藍鰭金槍魚第二百五十八章 韋貴的打算第七百四十一章 損失更大第四百九十四章 橋樑搭建第四百七十六章 江南園林第二百二十八章 無奈、安營
第一百八十八章 連弩和工程量第二百五十五章 反撲的叛軍第七百四十八章 重型火炮第四百六十四章 玻璃遇挫第二十二章 中藥和無機物第七百六十五章 山海關外第七百零五章 北方大本營第六十章 歷史長河第二百五十四章 材料和科技第二百五十七章 風潮乍起第一百七十一章 古代化學第五百零八章 點睛一戰第八百一十七章 南城廣場第八百三十四章 捏鼻子認第二百九十六章 定海港第三百七十章 渭州交易第八百二十九章 勞務派遣局第七百八十四章 輪船的研究第二百三十三章 利用矛盾第六百八十六章 統計報告第一百九十二章 臨界點第四百三十四章 物美價廉第五百九十五章 後續發展第七百五十五章 盤點收穫第二百五十四章 材料和科技第六百九十一章 軍制改革第三百四十六章 水泥路 鐵路第六百八十一章 轉運人口第三百九十九章 兌現獎勵第七百八十五章 發現問題第八百六十八章 禍福相依第五百四十三章 海商和季風第二百二十九章 撤離、火藥第二百一十六章 神奇肥皂第二百五十五章 反撲的叛軍第七百二十二章 朝堂攻殲第二百五十一章 奏報中樞第二百三十四章 攻城器材第六章 夜究卡牌第四百八十六章 水泥預製件第三百五十九章 上賊船 交易到位第八百七十三章 大口徑火炮第七百二十七章 火炮平推第二百四十九章 留守曹劌第八百一十六章 在位記錄第七百二十二章 朝堂攻殲第七百八十六章 臨時停車第六百六十二章 進展順利第八百零二章 兩國命運第三百二十五章 長驅直入第十四章 絕世猛將第四十八章 速度對力量第四百零三章 技術活和商隊第八百六十章 人口素質第七百五十五章 盤點收穫第七百六十一章 飛剪船第八百五十一章 不同視角第二百七十一章 銷售遇冷第五百八十五章 實驗室和白熾燈第五百六十二章 遭遇土著第八百三十六章 意外發現第五百三十七章 簡單的勝利第八百零四章 裝甲巡洋艦第二百八十一章 初見和西北佈局第四百零八章 藥材熱潮第八百零一章 外交之密第八十八章 “便宜沒好貨”第七百八十四章 輪船的研究第一百一十四章 知己知彼第五百五十六章 大膽估計第三百三十一章 戰利品第十三章 戰爭系統第一百六十九章 應對方案第七百九十八章 簽訂合約第二百四十章 風生水起第四百章 不同際遇第五百五十一章 定海河第五百九十二章 私塾和有機物第六百三十六章 熱潮引發第五百五十五章 一府四區第二百九十四章 賴皮韓相第五百六十六章 保暖和向北第六百五十七章 發展數據第三百八十四章 經濟拉動第七百七十九章 抵達撫順第八百四十三章 鉅額花費第八十一章 木工坊第三百一十四章 固執的皇帝第七百九十七章 最後通牒第七百一十五章 風起廣南第七百五十六章 鋼鐵基地第六百一十五章 火炮的意義第二百五十六章 消失的步人甲第三百六十三章 絲綢事件第七百九十二章 藍鰭金槍魚第二百五十八章 韋貴的打算第七百四十一章 損失更大第四百九十四章 橋樑搭建第四百七十六章 江南園林第二百二十八章 無奈、安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