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三章 水利核心

湖泊當然不可能,全部都是一樣深的,那不利於防洪,巨大重量,壓制着湖壁,會產生巨大的問題的,只有類似天然湖泊那樣,循序漸進,纔可以。在整個西平湖之中,開挖的關係,核心地方大概五六平方公里,是超過30米的深度,之後逐步降低,到最邊緣的地方,會降低到了三四米的樣子。

這樣獲得較多容積,方便施工,同時,對於整體的結構壓制不是那麼的大。

此時,只有核心區域,五六平方公里的地方,有淺淺的,兩米左右的水,算下面積,3天的時間,累積需水量,已經達到了1500立方米,數量非常龐大。

有6平方公里左右的水面,波光陣陣,因爲上方,還是比較乾的關係,一些之前沼澤,也都清理了一遍,露出黃土,按照一些技術人員的介紹,每天的需水量到一定的程度,如果黃河水一直都可以以現在的情況的話,大概50天的時間,就可以完成蓄水。

當然不可能是50天,這個時代,或許可以完成水閘,水閘的效率不是那麼的高,就是一個巨大絞索,必須用人力和畜力,每一次開啓和關閉,都需要很長的時間。

這是整個靈州水利工程的核心,關係到周圍60萬畝水澆地和接近100萬畝旱地的澆灌,水澆地是水渠周圍3裡,可是其他地方,也不是不可以,只要費費力氣就可以了,總之,比起其他的地方,也要容易很多,這個可以開成半水澆地。

蓄滿水,然後再開放流入到其他溝壑之中,這需要大量的時間,一邊放水一邊流入,大概在水位到25米左右,就可以放水,到時候,蓄滿的時間,就更久了。

這又不是水庫蓄電,要蓄滿水之後才能夠發電,這只是最基本的農田水利的,本末搞清楚就可以了。

一目瞭然的結果,雖然蓄水的只是位於核心位置,不到6平方公里左右的小湖泊,可是稍稍看看周圍的佈置,就已經知道,整個蓄水的面積到底有多大了。

有什麼,跟實際的例子相比,哪怕是最想挑刺的那些保守派,也無話可說,都擺在明面上了,還拿什麼說,這麼一個巨大的蓄水池,把黃河之水進入,只要通過溝壑,就可以引流到其他位置,甚至,真的沒有落差的話,還可以用畜力拉的水車,進行抽水,這樣的效率,比單獨人的效率,不知道高了多少。

水是流動的,只要有一定的力量作用,就可以自動的進入到溝壑之中,然後滿足灌溉的用水。

對於基礎建設,對於農田水利的投資,之所以有人反對,那是因爲資金的關係,朝堂上面的資金,都是拙荊見肘的。

朝廷的資金,需要首先滿足整個朝堂的正常運行之後,纔會考慮到其他的方面,就算是稍稍剩下一筆錢,也就是縫縫補補,不考慮效率,只考慮可能出現的問題。

沒問題,或者是少點水,最多就是減產而已,可是一旦出現問題,比如說,大範圍的水災的話,那個影響可就大了,一旦淹沒超過百萬畝,百萬畝絕收,帶來的影響,可不簡單的是100萬石糧食那麼的簡單,那個局面是連鎖性。

在遇到趙信之前,葉清臣更多的是糊裱匠,在目前北宋比較惡劣的財政狀況之下,不停的遊走,減少一些支出,讓五個蓋子,蓋住六個瓶子,每年能夠做到的有限。

也就是趙信的出現,讓葉清臣有機會,整修一下北方的農田水利,因爲此時此刻,因爲資金的長期不足,北方水利系統已經到了崩壞的地步。

就這樣,也是滿頭包,效果如何先不用說了,資金問題更加的嚴重了,好在,有限的一點資金,哪怕浪費很大,還是用到了實處,只要在兩三年的時間之中,持續的投入,當一切貫通之後,就可以的讓北方的水利,發生明顯的變化。

連三司使葉清臣,在掌控着龐大的資金的前提下,都不能夠合理做好北方的水利工程,更別說一切都沒有基礎的西北。

這些人,沒打算讓韓琦跟葉清臣相比,靈州的基礎,比起北宋的北方來說,差了不知道多少,雙方都是在利用黃河,可是黃河下游,跟黃河中游,哪能一樣麼?

真正看到了西平湖的時候,所有人都說不出話來了,這是一個何等偉大的工程,這個蓄水池完成,不斷的引入黃河水,藉助這周圍的溝渠,會帶來多少的良田,一些主抓民生的官員,甚至可以從目前一片枯黃的草原上,看到未來一片鬱鬱蔥蔥,麥子黃了的景色。

一些還不甘心的保守派,想了想,想說原來就有,可是張張嘴,他們卻說不出來。

西平湖還沒有徹底蓄滿水,不說是那些周圍的附屬工程,就說最核心的6平方公里的湖面,距離最上面,還有的最少25米左右的距離,這些邊壁,沒有經過水泥處理,只是簡單的加固,上面還留着各種的痕跡。

在湖壁的這些痕跡之中,明顯一下下開鑿出來,跟天然的湖泊,這中間的差別,只要是長了眼睛的,都可以看到,說瞎話都沒辦法說了。

一般的湖泊,大部分,平均水深在4米以下,最深超過10米水深的湖泊,都非常少見,除非是天然形成的結構,或者是海洋,纔會有更深的水深。

超過25米未蓄水的面積,還有大量的水,源源不斷的注入,誰都清楚,這是一個新挖掘的,不管利用了多少地利,只看這麼一個湖,只要是對灌溉有一些瞭解的,都清楚它的作用。

如果這個還不能說明問題的話的,蔓延在周圍,最少12條主幹渠,分支了無數細小的,密密麻麻的分佈在周圍的水渠,還不能夠說明問題麼。

站在其中一處較高的地方,可以把西平湖,還有周圍的所有水利工程,都看在眼裡,靠北方一點,一共是四條水渠,在不停的向着西平湖注水,那是聯絡黃河的水渠。

他們沒什麼地理認知,卻可以看到,這四條水渠,遠遠的通向遠方,看不到盡頭。

人的視線,看到的東西,遠近真的很難說清,擡頭看到星星,那是在億萬光年之外,平地上面,基於地球的曲度,一般在平地上,也就是幾十公里的樣子。

在沒有望遠鏡的情況下,三五十里,已經算是正常了。

前後左右,12條溝壑,哪怕每一個只有50裡,也是600里長的溝壑,加上這個池塘,這個總的工程非常的可怕。

甚至一些官員,還上前詢問了一下,這裡距離黃河到底有多遠。

不算遠,也不算近,北方距離黃河有400裡以上,西方距離黃河近一點120裡,這四條水道,其中有兩條是從西方引來,兩條是從北方引來。

單純4條水道,就超過了1000裡溝壑,這樣的大手筆,誰都難以想象,這都是已經開始出水的,在西北,除了黃河,還有什麼的河流,水量有這麼大麼?

看着一個個震驚的莫無表情的衆人,負責這一項工程人員,一臉的笑意,他們得到了韓琦的囑咐,知道他們是爲什麼來的,當然要震震他們,否則的話,在西平府周邊看看就可以了。

西平府周邊溝壑密度,也不小,可是跟這個西平湖周邊,是不能相比。

好容易找到了西平湖這個地方,有天然的環境,一般的工程量,就能夠早就出接近一倍的效果,同時周圍的地勢,環境,只要下雨的話,很容易通過溝壑,還有其他的方法,流入到這個湖泊之中。

這是一個天然蓄水池,不但能夠引入黃河水,還可以加強對周圍降水量和地表徑流的利用。

灌溉,其實最適合的,還是降水,後世藉助科技,在沙漠之中,開墾耕地,種植蔬菜,那是人類改造自然的神奇,可是隻要是稍稍有些頭腦,或者有些辦法的人,一處有降雨的地方,跟沙漠相比,都不會選擇後者。

在降雨之下,很自然的,會產生一些多一些少,風調雨順,不過是勞動人民美好的願望而已,真正能夠實現的,少之又少。

地面上,爲什麼會形成河,就是因爲,降雨所帶來的的水量,無法排泄,通過最開始的泛濫,接下來,尋找合適的地方,流入到大海之中,形成一個平衡,這就是河流的成因。

西平湖也一樣,自然沒有形成的環境,在人類的改造之下,形成了一個天然的核心,在測試了一下之後,就形成了這個北方極少見到的,總蓄水量超過了2.5億立方米的人工湖,這個工程只要完成,幾乎自然而然的,會成爲核心和焦點,拿這個出來,震懾這些不懷好意的人,是最適合不過的結果。

第四百七十三章 必然一戰第四百九十一章 鐵路開啓第四百一十五章 河黃米第五百五十八章 琉球開發報告第七百八十章 親自迎接第八百六十六章 戰爭結束第八百三十二章 運河疏浚第三十五章 僥倖心理第八百三十三章 三成抽取第五百六十九章 土著來襲第二百七十三章 火藥之威第八百零八章 仁宗出行第九十七章 正確打開方式第八百五十六章 飼料廠第五百七十章 一擊而潰第二百七十七章 寵妃的冷宮第七百五十二章 火槍和火炮第七十五章 衝破阻截第三百一十九章 定海軍第二百二十四章 互相偵查第七十五章 衝破阻截第三百七十五章 甜蜜煩惱第七百七十九章 中京陷落第四百三十五章第二百七十五章 野戰長弓技能第三百零八章 鍊鋼和淬火第三百零六章 戰爭將起第七百八十六章 大討論第八百二十一章 一月二級第二百九十五章 開港洪澤湖第四百六十六章 攜帶禮物第七百零八章 自然增長率第八百七十二章 春運開啓第三百一十四章 攻城開始第六百三十四章 深加工第六百九十九章 春季攻勢第二百九十一章 志不在此第七百四十六章 火槍的可怕第六百三十三章 長江口漁場第三百七十八章 馬加力是馬力第三百二十八章 漏夜伏擊第七百三十三章 怎麼可能第六百四十三章 東平鐵路第六百七十四章 冰火兩重天第八百四十五章 美洲橋頭堡第二百六十一章 扭轉印象第二百七十六章 800里加急第二百七十五章 野戰長弓技能第三百零五章 兩重天第二百九十八章 覓封侯第八十八章 “便宜沒好貨”第一百零六章 箭的作用第四百七十三章 必然一戰第三百零七章 實驗和神兵第七百零八章 自然增長率第十五章 金槍班值第二百三十四章 遼西之戰第八百五十八章 養殖場第四百七十一章 定海幣第三百四十章 遼宋靈州合約第一百八十三章 薛玉的遺憾第一百三十九章 自來水第八百零五章 韓琦回國第七百八十三章 精神壓力第四百一十三章 水利核心第五百一十八章 走向海洋第六百四十章 到站陳留第五十六章 當頭痛擊第七百八十四章 輪船的研究第八百四十四章 歸家和禮物第五百九十一章 禮送出境第一百七十一章 古代化學第九十四章 廉價的箭第二百一十七章 價格和利潤第二百六十五章 渠道銷售第四百六十七章 啓程汴梁第三百三十二章第八百一十六章 在位記錄第二百三十九章 起航第七百一十三章 鋼鐵和水泥第五百零八章 點睛一戰第七百七十九章 中京陷落第五百二十二章 棉花和帆布第五百五十四章 辦公大樓第一百六十五章 滲透和反滲透第二百八十八章 當百鋼幣第八十四章 長弓和北宋第一百二十四章 廣闊市場第三十八章 落月弓第二百九十九章 趙允讓的反應第七十四章 單人壓制第五百六十章 意外和餘量第七百九十九章 北宋頑疾第七百八十六章 臨時停車第七十九章 折服、蟄伏第五百零六章 苦等的時機第四百四十章 殺人的藝術第六百五十四章 縱橫遼東第七十三章 遠程阻擊第一百零九章 紀律的作用
第四百七十三章 必然一戰第四百九十一章 鐵路開啓第四百一十五章 河黃米第五百五十八章 琉球開發報告第七百八十章 親自迎接第八百六十六章 戰爭結束第八百三十二章 運河疏浚第三十五章 僥倖心理第八百三十三章 三成抽取第五百六十九章 土著來襲第二百七十三章 火藥之威第八百零八章 仁宗出行第九十七章 正確打開方式第八百五十六章 飼料廠第五百七十章 一擊而潰第二百七十七章 寵妃的冷宮第七百五十二章 火槍和火炮第七十五章 衝破阻截第三百一十九章 定海軍第二百二十四章 互相偵查第七十五章 衝破阻截第三百七十五章 甜蜜煩惱第七百七十九章 中京陷落第四百三十五章第二百七十五章 野戰長弓技能第三百零八章 鍊鋼和淬火第三百零六章 戰爭將起第七百八十六章 大討論第八百二十一章 一月二級第二百九十五章 開港洪澤湖第四百六十六章 攜帶禮物第七百零八章 自然增長率第八百七十二章 春運開啓第三百一十四章 攻城開始第六百三十四章 深加工第六百九十九章 春季攻勢第二百九十一章 志不在此第七百四十六章 火槍的可怕第六百三十三章 長江口漁場第三百七十八章 馬加力是馬力第三百二十八章 漏夜伏擊第七百三十三章 怎麼可能第六百四十三章 東平鐵路第六百七十四章 冰火兩重天第八百四十五章 美洲橋頭堡第二百六十一章 扭轉印象第二百七十六章 800里加急第二百七十五章 野戰長弓技能第三百零五章 兩重天第二百九十八章 覓封侯第八十八章 “便宜沒好貨”第一百零六章 箭的作用第四百七十三章 必然一戰第三百零七章 實驗和神兵第七百零八章 自然增長率第十五章 金槍班值第二百三十四章 遼西之戰第八百五十八章 養殖場第四百七十一章 定海幣第三百四十章 遼宋靈州合約第一百八十三章 薛玉的遺憾第一百三十九章 自來水第八百零五章 韓琦回國第七百八十三章 精神壓力第四百一十三章 水利核心第五百一十八章 走向海洋第六百四十章 到站陳留第五十六章 當頭痛擊第七百八十四章 輪船的研究第八百四十四章 歸家和禮物第五百九十一章 禮送出境第一百七十一章 古代化學第九十四章 廉價的箭第二百一十七章 價格和利潤第二百六十五章 渠道銷售第四百六十七章 啓程汴梁第三百三十二章第八百一十六章 在位記錄第二百三十九章 起航第七百一十三章 鋼鐵和水泥第五百零八章 點睛一戰第七百七十九章 中京陷落第五百二十二章 棉花和帆布第五百五十四章 辦公大樓第一百六十五章 滲透和反滲透第二百八十八章 當百鋼幣第八十四章 長弓和北宋第一百二十四章 廣闊市場第三十八章 落月弓第二百九十九章 趙允讓的反應第七十四章 單人壓制第五百六十章 意外和餘量第七百九十九章 北宋頑疾第七百八十六章 臨時停車第七十九章 折服、蟄伏第五百零六章 苦等的時機第四百四十章 殺人的藝術第六百五十四章 縱橫遼東第七十三章 遠程阻擊第一百零九章 紀律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