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箭的作用

薛玉和嚴華等人不同,同樣身爲金槍班值,他最擅長的是箭,在箭的水平上面,僅次於孫吉,哪怕在面對丹木的時候,顯得是那麼的不堪,可是不得不說,在整個大宋軍中,薛玉是排名前十的強大弓手。

弓箭手的本職工作,就是射箭,之前薛玉就擅長所有弓箭,甚至連一些弩和強弩也不例外,長弓這麼一個,註定要進入到大宋軍方序列的弓,必須要掌握,還是靈活的掌握。

趙信說長弓的功效,相當於4石硬弓的長弓,是最適合的長弓,兼顧了經濟價值和威力,這對於精銳的弓手而言,薛玉很清楚這個有多麼重要,除非造價和製造難度沒有大規模的上升的情況下,提升長弓的威力,不然的話,一些價格高昂的提升,反而會降低長弓的競爭力。

在趙信的解說之中,那是根本不可能,既然不可能能,爲什麼趙信又提到了長弓提升的辦法,不是前後矛盾麼。

不但是薛玉,嚴華也來了興趣,胡亂的猜道:“難道是另外一種弓的材料,或者是弓弦?”

弓弦是制約長弓威力提升的最重要的因素,因爲蠶絲的彈力有限,如果換用了其他的材料應該能夠支持長弓的威力增加。

嚴華所說的,是一種解決的方案,更加適合長弓的材料就是紫衫木,弓弦的材料,可以用麻纖維,這兩者對於長弓的提升作用都是有的,會給長弓帶來30%左右的提升,價格方面,也不會貴到那裡去。

這兩款原料,一款是樹木,生長的難度,不會比榆木高出多少,另外一個是纖維,只要大量種植,生產出來的速度總是有保證的。

只不過,這個方法的核心是紫衫木,中國是沒有紫衫木,要想獲得紫衫木,必須要從歐洲移栽到中國,而且種植成功。

先不說歐洲距離亞洲何等的遙遠,對於北宋來說,除非大規模的發展航海,這幾乎是無法完成的任務,就算僥倖從阿拉伯的手中,獲得了紫衫木的種子,從一個種子長成參天大樹,這需要時間,而從一棵樹,或者是一小片,生長成爲一大片,這更加需要時間,說不定,百年的時間,就走過去了。

用百年的時間,來提升30%的效果,趙信絕對不會去做,擁有卡牌系統,還知道未來的發展反向,熱武器纔是取代冷兵器最好的武器,他是絕對不會在長弓上面耗費巨大的時間,有這個功夫,還不如弄一些有利於民生和經濟的作物,比如捲心菜,胡蘿蔔和菜花之類。

當然了,這些蔬菜的作用,只是豐富營養結構,特別是胡蘿蔔這樣,比較健康的食物,真正重要的,永遠都是糧食作物,更高產,更適應中國的糧食作物,原產都在美洲,特別是南美洲,紅薯,土豆,玉米這三大基礎糧食,幾乎是滿清快速發展的根源。

或許未來,在航海事業上面,逐步的投入之後,趙信會有目的性的派出,專門去尋找這些作物,這也是中國的未來來打基礎。

中國擁有着巨大的底蘊,在沒有開疆裂土的時候,人口會迅速的達到巔峰,這種前提下,人口壓力會成爲王朝的最大的壓力,只有不停的提升糧食產量纔可以。

另外一個大麻吧。誕生時間可以贅述到殷商之前,是普通人最重要衣物的構成來源,麻衣因爲便宜,一直成爲窮人的衣服。

相對於後世的棉花,麻的產量不算太大,跟蠶絲不一樣,蠶絲作爲弓弦,不會擠佔正常的份額,從廢物之中抽取就可以了,因爲需求量相當的小,麻就不一樣了,在重量上面,它的重量,最少是蠶絲的四五倍以上,要想它形成規模化的產出,需要對麻的生產進行一定的推動纔可以。

亞麻和大麻對於弓弦的提升,可能在5%到7%之間,這樣的提升,還不如使用蠶絲,工藝更加成熟,一個普通的婦人就可以,把相對較短的亞麻,糅合成合適的,足夠弓的生產的弓弦,所耗費的功夫比蠶絲要高的多。

經濟纔是硬道理,長弓在未來,幾乎必然,會進入到北宋的軍事序列之中,到時候,最少也百萬級別,大麻弓弦,價格提升的幅度不算太大,聚沙成塔之上,也不是一個簡單的投入,因此帶來性能上的提升,不值一提。

嚴華和薛玉等人,目標都是集中在弓上,孫吉也就沒有說話,很明顯,他在思考,不過很顯然,沒有走出思維的禁區,他們絲毫都沒有考慮,弓箭弓箭,弓只是弓箭的一部分,既然在弓上面,沒有更大規模的提升,那爲什麼不考慮到箭上。

趙信所說的,正是箭,這是一個誤區,相對於弓,箭的提升更加漫長,從3萬年前的石器時代,弓箭開始產生,開始,弓箭就走上了一條漫長,甚至相對於弓來說,箭的整體形態沒有太多的變化。

空氣動力學,就算是在未來,都是一個非常高深的學問,在多少速度的時候,產生的阻力會加大,在多少速度的時候,使用另外一款空氣動力形狀,就可以減少阻力,這都不是用經驗和體驗能夠決定的。

往往某一個氣動力形態,在一定速度之中,效果非常好,到了另外一個狀態之下,就會非常差的,古人不懂這些原理,甚至在經驗之中,箭的作用,更多的是表現在殺傷力上的,至於飛出去到底能夠飛出多遠,那就不重要了。

實際上,還真的很重要,正確的氣動力結構,可以減少空氣阻力,可以增加弓箭的控制性和射程。

只有高速的東西,必然要遵循一些客觀規律,比如說,高速空氣動力學,空氣阻力學的,趙信,不知道長弓的動力學結構是怎麼樣的,可是大神的視頻上面,是有關於箭的簡單描述,其中有加強攻擊力的,也有加強速度,趙信是學文的,高中起點的物理學只是,也不可能到空氣動力這樣高端的東西。

可是這些經驗,這些經過了歷史考驗的箭,絕對是最適合的,之前實驗,因爲各方面的限制,趙信只能夠依託現有的箭,使用的是弩箭的箭頭,真的長弓兵,可不能這麼簡單了,。

按照視頻上面的講述,他需要製作普通的箭,也就是長弓最經典,箭頭細長的那種,還有三菱箭頭,前者擁有最低的空氣阻力,再配合尾翼,可以讓長弓的飛行速度和射程有所提升,後者,乾脆就是威力了,三菱在後世刺刀等冷兵器有巨大的作用,形成的傷口無法縫合,會血流不止,這個也是如此,精鋼打造的三棱箭頭,也擁有極強的破甲能力的,射中任何的人,威力都是巨大的。

這兩種改進,卻是趙信的信心來源,在孫吉等人,怎麼都猜不到的前提下,他開門見山的答案揭曉,等來的確實更大的差異,不說,是不是真的有效果,一個小小的弓上面,能夠做什麼改變,難不成去掉尾翼,或者是改變箭頭,可是這些改變,能夠讓箭射的更遠麼?

趙信卻不露出一句話,吩咐孫吉等人,繼續訓練,今天,要讓長弓手完成齊射的過程,耗費多少都無所謂,而他則回到了村子,本身,對於長箭的標準化建造,就已經是日程之中,現在不過是提高一步而已。

看着趙信,什麼都沒有說,就這麼的走了,所有人都面面相覷,誰也沒有想到,最終的結果是這個模樣,好半天之後,纔有嚴華問道:“孫哥,你說殿下……”

“怎麼,小看殿下吃的虧還不夠麼?”孫吉的話,讓嚴華直接的閉嘴,到是讓旁邊的薛玉,有些不解,他看着毫不猶豫的離開的趙信,張張嘴,卻不知道從何說起。

第一百一十六章 造反前提第八百七十三章 大口徑火炮第七百零二章 對戰遼國第四百零二章 統籌體系第三百五十三章 水上投入第三十章 真定王家第六百五十七章 發展數據第五十二章 絕處逢生第六百五十八章 一份大禮第三百四十九章 爭議和同意第五章 普通卡牌第八百三十九章 再次登陸第八百四十二章 軍隊出動第一百六十三章 鹹鬆的鹹第三百五十二章 體術 宿遷第五百七十五章 奇葩的原因第十八章 驚喜連連第五百六十七章 航船和琉球第六百二十八章 拖網製作第八百六十三章 戰爭爆發第二百零二章 錯誤判斷第二百八十章 水泥發展第八百四十八章 無線電第六百零六章 戰場之神第八百五十章 暗中出手第三百五十一章 貴妃探家第八百六十四章 屠殺第八百一十五章 地球帝國第八百二十三章 管理費磋商第七百七十九章 抵達撫順第五百零九章 數據分析第七百七十二章 富弼的信第六百八十三章 遼國撤退第二百二十二章 稅金和甩包第二百四十三章 樹炮逞兇第四十三章 危機迫近第七比零六章 人口問題第五百三十五章 搏兔全力第三百一十章 文武雙全第二十一章 中藥店第四百四十四章 練兵之法第七十八章 戲文的故事第四百零九章 糧食和國運第二百四十五章 防疫和送死第六百五十章 長城,長城第七百八十九章 穿甲能力第五百二十章 製造戰艦第九十一章 箭是捏的!第三百二十九章 重型長弓第五百三十六章 出征第五百六十三章 人選爭奪第三十四章 快馬追擊第五百三十五章 搏兔全力第三百七十二章 商品風暴第六百三十八章 車站和地皮第七百一十九章 珠江之戰第一百一十三章 提前準備第一百六十章 相見不相識第二百三十三章 利用矛盾第五百零七章 勢如破竹第二百二十五章 大包大攬和沒錢第四百二十章 授田和耕牛第五百九十章 教育改革第七百二十八章 兵臨中京第四十三章 危機迫近第五百九十一章 禮送出境第七百五十九章 公開招工第三百一十八章 混亂的朝堂第七百四十九章 贈送槍械第二百三十章 再見韓琦第六百八十四章 首次捕鯨第八章 賺錢大計第八百一十一章 流放美洲第七百八十四章 基地曝光第七百八十八章 裝甲列車第八百三十一章 雪片奏摺第三百二十一章 大國博弈第五百六十章 意外和餘量第二百八十一章 初見和西北佈局第二百六十五章 仁宗認可第三百一十四章 東京的消息第六百四十章 到站陳留第五百五十六章 大膽估計第二百五十八章 間接影響第七百八十六章 臨時停車第五百五十八章 琉球開發報告第一百零八章 破甲重箭第二百一十八章 高低定價第二百五十四章 棱堡和西夏第二百七十四章 廣而告之第八百六十六章 新式織物第三百四十四章 修路的問題第一百三十一章 賣相不錯第三百五十七章 染血草原第二百七十六章 800里加急第八十六章 最適合北宋第三百三十四章 攻略北宋第六百九十九章 春季攻勢第六百八十九章 人口與矛盾第五百九十四章 溫度和三態
第一百一十六章 造反前提第八百七十三章 大口徑火炮第七百零二章 對戰遼國第四百零二章 統籌體系第三百五十三章 水上投入第三十章 真定王家第六百五十七章 發展數據第五十二章 絕處逢生第六百五十八章 一份大禮第三百四十九章 爭議和同意第五章 普通卡牌第八百三十九章 再次登陸第八百四十二章 軍隊出動第一百六十三章 鹹鬆的鹹第三百五十二章 體術 宿遷第五百七十五章 奇葩的原因第十八章 驚喜連連第五百六十七章 航船和琉球第六百二十八章 拖網製作第八百六十三章 戰爭爆發第二百零二章 錯誤判斷第二百八十章 水泥發展第八百四十八章 無線電第六百零六章 戰場之神第八百五十章 暗中出手第三百五十一章 貴妃探家第八百六十四章 屠殺第八百一十五章 地球帝國第八百二十三章 管理費磋商第七百七十九章 抵達撫順第五百零九章 數據分析第七百七十二章 富弼的信第六百八十三章 遼國撤退第二百二十二章 稅金和甩包第二百四十三章 樹炮逞兇第四十三章 危機迫近第七比零六章 人口問題第五百三十五章 搏兔全力第三百一十章 文武雙全第二十一章 中藥店第四百四十四章 練兵之法第七十八章 戲文的故事第四百零九章 糧食和國運第二百四十五章 防疫和送死第六百五十章 長城,長城第七百八十九章 穿甲能力第五百二十章 製造戰艦第九十一章 箭是捏的!第三百二十九章 重型長弓第五百三十六章 出征第五百六十三章 人選爭奪第三十四章 快馬追擊第五百三十五章 搏兔全力第三百七十二章 商品風暴第六百三十八章 車站和地皮第七百一十九章 珠江之戰第一百一十三章 提前準備第一百六十章 相見不相識第二百三十三章 利用矛盾第五百零七章 勢如破竹第二百二十五章 大包大攬和沒錢第四百二十章 授田和耕牛第五百九十章 教育改革第七百二十八章 兵臨中京第四十三章 危機迫近第五百九十一章 禮送出境第七百五十九章 公開招工第三百一十八章 混亂的朝堂第七百四十九章 贈送槍械第二百三十章 再見韓琦第六百八十四章 首次捕鯨第八章 賺錢大計第八百一十一章 流放美洲第七百八十四章 基地曝光第七百八十八章 裝甲列車第八百三十一章 雪片奏摺第三百二十一章 大國博弈第五百六十章 意外和餘量第二百八十一章 初見和西北佈局第二百六十五章 仁宗認可第三百一十四章 東京的消息第六百四十章 到站陳留第五百五十六章 大膽估計第二百五十八章 間接影響第七百八十六章 臨時停車第五百五十八章 琉球開發報告第一百零八章 破甲重箭第二百一十八章 高低定價第二百五十四章 棱堡和西夏第二百七十四章 廣而告之第八百六十六章 新式織物第三百四十四章 修路的問題第一百三十一章 賣相不錯第三百五十七章 染血草原第二百七十六章 800里加急第八十六章 最適合北宋第三百三十四章 攻略北宋第六百九十九章 春季攻勢第六百八十九章 人口與矛盾第五百九十四章 溫度和三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