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七章 實驗和神兵

趙信從來沒有接觸過工業,無論是學習,還是後來社會接觸,都是跟歷史,跟文科相接近的,總聽說工業上面,什麼標準,什麼體系,感覺到都是套路,甚至連這些工廠自己的工人,都認爲,這是形式主義。

做這麼一套硬度標準,也是爲了測試一些水泥的硬度,可是真正做出來之後,趙信才明白,一流的企業玩標準,並不是爲了賺錢,而是爲了制定一個行業的統一標準。

有了這個體系,有了這個硬度指標,可以用很簡單的方法,區別同樣的東西的不同,這對於一個工業化體系來說,非常的重要。

看樣子,還有很多,他不懂的地方,必須要謙虛,並且在實際生產之中,默默的提升。

好在,現在一切都不晚,一切都還在剛剛上體系。

這個簡略的,在後世非常簡陋的標準,對於這個時代來說,是突破性,神兵利器,要怎麼纔算好呢?水泥也是一樣,難不成說,十五石的一定要比10石的好麼,也不盡然。

這個數據體系之下,最早期,剛剛製作出來的鋼筋混凝土結構,他的硬度在4.5左右,不要小看這個,之前北宋的那種青磚的城牆,它的硬度連3都不到,至於之前的土胚牆,可能只有2,正是巨大的城牆,讓他們擁有了強大的防護力,但是表面硬度這是一個硬傷,原則上,用一個硬度更大的小刀子,就可以慢慢的挖開他。

城牆的強度,除了硬度還有抗壓力,這一點,沒有一個數據體系,沒辦法來測試,但是更大的硬度,代表這更大的強度,集合起城牆本身的體積,這個防護力度會極大的拓展,這也是棱堡可怕的根源。

水泥本身就是按照一定規格來製作的,表面硬度較大,哪怕是內部抗壓力相似,或者相同,他的整體性能也是高很多。

在火炮這樣的武器出現之前,棱堡幾乎不可能被某一種單獨的武器,直接的攻破,甚至投石車,弩車,都很難在上面產生痕跡。

與此相反的是普通的土胚牆和青磚牆,前者,普通的箭矢,都可以深入到城牆之中,千瘡百孔之後,就會被攻破,而青磚牆稍稍好一點,可是強一點的弩箭和投石車,也能夠對他產生破損。

鋼筋混凝土結構,就如同演示一樣,4.5的標準,代表者碎卵石,哪怕是石頭之中比較弱的那種,卻也是堅硬的石頭。

4.5的硬度,已經讓水泥擁有了強大的根源了,這一種新的材料,在4.5的基礎上,又提升了一個檔次,達到了5.5,不要小看這個提升,在硬度指標上面,這是玻璃的硬度,看起來不起眼,玻璃也易碎,那是玻璃本身的特性決定的,而不是這個硬度不高。

自然界,絕大多數石頭都畫不過玻璃,這也是鑑定一般寶石的重要方法,那就是,拿着這個寶石在玻璃上刻畫,有劃痕的,說明硬度比玻璃高,肯定是寶石,如果連玻璃上,都劃不動,反而自己被畫了,除了極少數的那種,本身就不以硬度見長的田黃石之類,那就肯定是假的了。

一個水泥的出現,讓北宋擁有了棱堡這麼一個可怕的武器,孫吉和薛玉他們也是親身經歷的,他們甚至用他們實戰的經驗,認識到的,棱堡這種東西的,不是用人力能夠攻克的,在特定的時候,恐怕只能夠用圍困這麼一個方法。

再冷血的將軍,也不可能無休無止的驅逐着士兵攻城,還是這種幾乎不可能用人力來攻克的城堡。

現在,在這個基礎上面,又誕生了一種新的水泥,這如何不讓他們吃驚,他們也算是長見識了,之前的硬度,已經可怕的讓他們吃驚了,現在在這個基礎上,又提升了20%,讓水泥在岩石的程度更近了一步。

要知道,後世超硬鋼,用來做鋸條和鑽頭的,也不過是5.8到6.2之間,只有一些粉末冶煉的高速鋼,能夠達到的7,甚至是8的硬度。

這一點,只有趙信知道,說出來,不是嚇死孫吉等人,他們或多或少,認爲,這沒有什麼用,這不是浪費麼?

都已經很堅硬了,爲什麼還要硬,可是趙信知道,4.5硬度的鋼筋混凝土這算什麼,後世標號6.2的都出來的,也就是整體相當於硬度6.2級別的,那跟演示沒有多少的差別。

之所以這樣,是因爲,火炮會迅速出現,他的穿越,他的加入,未來中國,在熱武器的應用上面,要超過歷史上大部分時期,有可能超過明王朝。

至於之後的清朝,連明王朝的燧發槍和連發槍都沒有繼承,強弓勁弩都變成了紙片,被一個萬里之遙英國壓着打。

就算是以這個時代北宋士兵,對上當時的英國,或許海港守不住,因爲1840年的英國,在戰艦上可以說是非常可怕,遠不是這個時代的大宋軍隊能夠對抗。

可是到了陸地上的,那就不一樣了,雖然也擁有火炮和槍支,可是他們的射程也沒有超過150米,還是排槍時代,跟大宋普及的步人弩比起來,也就相差伯仲,不可能出現鴉片戰爭時期的一波到的。

進入內陸,立刻讓他們好看,連非洲的一些奴隸國家,半封建國家都可以打殖民軍落花流水,清朝真的是爛到骨子裡。

哪怕是初級火炮,經過火藥這樣的化學能推動的炮彈,已經有相當的威力了,4.5硬度的根本擋不住哪怕是初級的火炮,或許不會出現一炮被轟塌,但是時間長了,崩塌是肯定。

關於水泥的研究,依然在繼續在繼續,趙信也知道,這方面不太可能獲得突破,實際上,這個配方的水泥,已經算是很幸運了,類似這樣的基礎類型的研究,有一個突破就已經值得慶幸的了,這纔多長時間。

除了,這個水泥之外,饅頭包子不用繼續了,用純鹼已經是最大的突破了,記下來口味問題,就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了,肥皂這方面,在香料的研究沒有突破之前,也不適宜大規模的上新產品。

因爲還沒有等待消息,想來,以封建時代速度,或許還要幾個月,趙信不可能把時間浪費掉,在水泥這個基礎項目短時間,不太可能有更多的突破的情況下,他很自然的轉向了鋼鐵。

之前,已經說了,苗家莊的情況,不適合的大規模的鍊鐵,這一點,就算是趙信也改變不了。

任何大規模鍊鐵,都需要大量的設備,這些設備固定在這裡之後,就很難的移動了,這種情況下,趙信準備離開苗家莊,也不可能吧設備放在這裡,所以,趙信採取的,是小規模實驗。

苗家莊的地盤太小,周圍也沒有大規模的鐵礦,可是河北本身就是生產鐵的地方,還有煤,用了一些鐵匠,小規模的生產也可以,主要的是針對高端需求,神兵利器這個級別的。

趙信沒有采用鍋爐的形態,那樣等於一步登天,他知道土法煉鋼的一些步驟,可是那需求可是太高了的,暫時不太適合,好在,他的愛好很廣泛,除了弓弩之外,也懂得冷兵器冷兵器。

後世的冷兵器,在這個時代,基本上都是神兵利器這個級別的,兵器的鋒利程度,並不是衡量兵器的唯一,鋒利不鋒利是磨出來的,只要磨的好,哪怕是普通的材料,針對比他硬度低的,也可以做到吹毛斷髮,削鐵如泥,可是要想長期使用,還有成爲真正的神兵利器,硬度是必須要要求的。

趙信穿越之前是北大博士,歷史學家的身份,讓他可以進入到一些還保持冷兵器習慣的少數民族地區,身份也讓他不存在偷窺對方秘密的可能,可是全程看了很多冷兵器的製作過程。

最後一個步驟的淬火,很多民族都保留了,這也是冷兵器最秘密的地方,打造都是一樣的,用一定比例熟鐵配合生鐵,進行褶皺打擊,千錘百煉之下,讓熟鐵跟生鐵相互混合,在溫度和壓力之下,逐步的形成合金體,讓性能有巨大的提升。

可是千錘百煉,溫度和壓力之下產生的應力,是制約武器的根本,最終的淬火過程的,相當的關鍵,同樣的配方,合適的製造,最終卻出來殘次品,絕大部分都是淬火這一條不過關。

現代科技是如何的發達,關鍵就是前面的步驟,淬火根據鋼質量的不同,互聯網上就擺出了很多的可能,這些,趙信都沒問題。

之前,趙信還真沒想過要弄這個,這個只是一個愛好,畢竟,哪怕比之前的效率高一點,性能也會更好一點,可是效率底下。

在21世紀,手工永遠是價格高昂的代名詞,可是質量上和品質上,未必比得上工業化的生產,這只是滿足個性,還有一些獨特的歷史背景,纔會發展起來,真的要是上了大規模鍊鋼,哪怕質量不如這些手工兵器,可是一個成本和量,就碾壓了。

不過,孫吉提到過,趙信答應過落月弓的終極品,什麼時候能夠做好,讓他眼前一亮,在這個時代,神兵利器可是非常昂貴的,真的到大規模作戰的時間,一兩件神兵利器,根本就改變不了大局,適當的做出來一些,也是生意。

第三百一十章 花式磨刀第五十二章 絕處逢生第二十九章 黑手 初現第八百六十五章 深入大洋第二百六十一章 修路和起運第六百六十七章 不上當第五百零一章 最長的橋第八百三十七章 靠近“大島”第三百一十六章 一語道破第二百九十四章 離開和根基第三百二十六章 佔據靈州第八百七十七章 暗度陳倉第七百一十四章 長城修不修第五百五十二章 橡膠和蒸汽機第七百八十四章 輪船的研究第七百三十七章 奏摺入京第六百八十六章 統計報告第二百六十四章 騙人的吧?第四百六十章 污染治理第七百二十五章 水面之下第二百三十八章 無用的試探第二百六十五章 劃時代武器第八百五十七章 玉米收穫第二百七十九章 確定經銷商第七百七十九章 抵達撫順第五百三十二章 走向深藍第八百零三章 民族融合第五百四十八章 矛盾彰顯第五百五十章 第四港口第一百九十二章 臨界點第五百三十八章 海盜攻略第四百一十六章 移民請求第一百七十七章 保密和砌牆第六百四十五章 關鍵問題第三百二十一章 攻城和博弈第七百七十二章 富弼的信第三百零六章 硬度體系第五百二十三章 帆布廠第六百五十章 長城,長城第二百六十六章 民品銷售第四百八十二章 仁宗的態度第六百六十六章 兵臨折津府第六百一十九章 繼續爭奪第六百九十一章 軍制改革第八百六十三章 海島工廠第三百五十四章 水運佈局第二百六十五章 劃時代武器第五百二十三章 帆布廠第二百八十四章 飯後談資第七百一十章 掠奪人口第二百九十六章 艱難的決定第八百四十九章 潛移默化第五百二十七章 崛起的根基第二百八十八章 大麻煩第八十章 改變的開始第三章 系統初現第一百一十章 幕後黑手第一百四十八章 養殖和酵母第二百九十一章 志不在此第二百零九章 團練成軍第三百一十八章 神風來臨第七百九十六章 成功試飛第六百三十一章 開門紅第一百六十九章 應對方案第一百三十八章 火爆銷售第八十章 改變的開始第二百三十五章 殺機暗藏第八百零五章 韓琦回國第八百章 辭官去向第四百七十八章 貴妃探家第一百二十七章 煉器還是煉丹第一百一十二章 謎團真相第三百二十九章 重型長弓第二百零三章 和盤托出第六百九十七章 北宋新皇宮第十二章 蠻橫第六百八十四章 首次捕鯨第八百六十二章 美洲探索第一百三十七章 禁軍張俊第七十七章 苗家莊第五百三十章 壞血癥第二百四十九章 反擊成功第四百四十九章 安全生產第八百五十章 玉米找到第一百一十六章 造反前提第八百七十七章 暗度陳倉第二百二十五章 騎兵來襲第二百三十章 弓箭對決第七百九十八章 人口增長第二百七十六章 參觀作坊第六百二十四章 最終裁決第八百五十四章 邁向遠洋第五百五十二章 橡膠和蒸汽機第六百三十二章 長江漁場第八百三十七章 靠近“大島”第九十六章 打臉啪啪啪第三十五章 僥倖心理第二百八十四章 飯後談資第二百四十六章 踊躍獲獎第三百零二章 馬拉火車
第三百一十章 花式磨刀第五十二章 絕處逢生第二十九章 黑手 初現第八百六十五章 深入大洋第二百六十一章 修路和起運第六百六十七章 不上當第五百零一章 最長的橋第八百三十七章 靠近“大島”第三百一十六章 一語道破第二百九十四章 離開和根基第三百二十六章 佔據靈州第八百七十七章 暗度陳倉第七百一十四章 長城修不修第五百五十二章 橡膠和蒸汽機第七百八十四章 輪船的研究第七百三十七章 奏摺入京第六百八十六章 統計報告第二百六十四章 騙人的吧?第四百六十章 污染治理第七百二十五章 水面之下第二百三十八章 無用的試探第二百六十五章 劃時代武器第八百五十七章 玉米收穫第二百七十九章 確定經銷商第七百七十九章 抵達撫順第五百三十二章 走向深藍第八百零三章 民族融合第五百四十八章 矛盾彰顯第五百五十章 第四港口第一百九十二章 臨界點第五百三十八章 海盜攻略第四百一十六章 移民請求第一百七十七章 保密和砌牆第六百四十五章 關鍵問題第三百二十一章 攻城和博弈第七百七十二章 富弼的信第三百零六章 硬度體系第五百二十三章 帆布廠第六百五十章 長城,長城第二百六十六章 民品銷售第四百八十二章 仁宗的態度第六百六十六章 兵臨折津府第六百一十九章 繼續爭奪第六百九十一章 軍制改革第八百六十三章 海島工廠第三百五十四章 水運佈局第二百六十五章 劃時代武器第五百二十三章 帆布廠第二百八十四章 飯後談資第七百一十章 掠奪人口第二百九十六章 艱難的決定第八百四十九章 潛移默化第五百二十七章 崛起的根基第二百八十八章 大麻煩第八十章 改變的開始第三章 系統初現第一百一十章 幕後黑手第一百四十八章 養殖和酵母第二百九十一章 志不在此第二百零九章 團練成軍第三百一十八章 神風來臨第七百九十六章 成功試飛第六百三十一章 開門紅第一百六十九章 應對方案第一百三十八章 火爆銷售第八十章 改變的開始第二百三十五章 殺機暗藏第八百零五章 韓琦回國第八百章 辭官去向第四百七十八章 貴妃探家第一百二十七章 煉器還是煉丹第一百一十二章 謎團真相第三百二十九章 重型長弓第二百零三章 和盤托出第六百九十七章 北宋新皇宮第十二章 蠻橫第六百八十四章 首次捕鯨第八百六十二章 美洲探索第一百三十七章 禁軍張俊第七十七章 苗家莊第五百三十章 壞血癥第二百四十九章 反擊成功第四百四十九章 安全生產第八百五十章 玉米找到第一百一十六章 造反前提第八百七十七章 暗度陳倉第二百二十五章 騎兵來襲第二百三十章 弓箭對決第七百九十八章 人口增長第二百七十六章 參觀作坊第六百二十四章 最終裁決第八百五十四章 邁向遠洋第五百五十二章 橡膠和蒸汽機第六百三十二章 長江漁場第八百三十七章 靠近“大島”第九十六章 打臉啪啪啪第三十五章 僥倖心理第二百八十四章 飯後談資第二百四十六章 踊躍獲獎第三百零二章 馬拉火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