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四章 深加工

這個新建的漁港,是緊急的修建的,最初的時候,是一個商港,當時是作爲了整個長江流域的補充港口存在的,畢竟長江流域的核心是江寧,在接下來,是杭州,崇州的位置,雖然非常的重要,可是的體量太小,輻射也太小。

在趙信把目標轉向了漁船,將定海船廠的全部船隻,都從其他的種類,轉向爲漁船之後,崇州的地位才凸顯出來。

距離長江口漁場足夠的近,也擁有一定的基礎,雖然只有20多天的時間,可是這個改造,只是針對漁港,而不是大規模的商港,改進的少,建設的也不多。

20天的時間,相對的比較的緊張,碼頭的修改是最少的,除了改進碼頭的停泊模式,也增加了一些泊位,最重要的是,興建了一個大型的加工廠。

捕捉的魚類,是需要進行加工的,單純清理內臟,處理和醃製了之後,那只是最初級的做法,他們的目的,只是爲了不讓魚腐爛,真正更進一步的,還是要在岸上。

漁船到長江口附近的消息,很早就已經通知了漁港了,可是沒想到漁船這麼快的迴歸,漁港還沒有做好準備。

好在,有船先到通知了這個消息,給了漁港差不多半個小時的反應時間,哪怕已經夜間了,漁港也按照條例,把人叫齊了。

黑漆漆夜裡,漁港這邊是燈火通明的,定海軍帶來的照明條件,一定程度上面,讓夜間也擁有了活動的能力。

不過那些,被漁港僱傭的人員,心情就沒有那麼好了,在夜晚,有些人都已經睡下了,卻被一一叫醒,到這裡進行工作,這對於從來都沒有這樣經歷的附近民衆來說,有些不習慣。

好在,漁港採用的,是按勞分配的方法,你幹了多少活,有多少薪水,也明確了,在一些特別的時間,在夜裡也要工作,這倒是沒處說去。

都是附近的鄰居,大家都在討論,到底今天能夠幹多少,流程都知道,都是最簡單,在醃製的基礎上面,他們進一步的清理魚身上的鱗片,把一些粗略清理的部分,給精細化的清理,一部分,甚至還需要進行分割,爲以後的生產做好準備。

負責分類的人員大概是400人左右,他們夜晚上工,不但會得到10文的補助,而且每處理10斤,也可以獲得1文錢。

這是不錯的收穫,在他們看來,今天晚上,說不定能夠掙到20文,都是在長江口活動的,有一些就在江邊打魚,對於處理魚獲相當的熟悉。

在這些漁夫們看來,聚集這麼多的人,純粹是浪費,長江上面魚雖然多,可是大晚上,又能夠有多少的。

港口的地方,傳來了一陣喧譁的聲音,似乎有風帆在動,他們清楚,是漁船歸港了,在漁港哪裡,還有另外一批人,他們並不是本地人,他們是從定海軍來的,他們會操縱着工具,把漁船上面的魚給卸下來,送進到的處理車間。

很快的,有人過來整隊,400人分成了5個部分,進入了5個龐大車間,這裡面是燈火通明的,亮如白晝,讓有些習慣了黑夜的民衆們有些不適應。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就算是在定海軍,有了一定的肉食補充的,夜盲症的比例也超過了6成,北宋這裡,要差很多,如果儘可能挑選沒有夜盲症的,不但人員很少,還不容易找到壯年勞力,索性用照明的方法。

明亮的煤油燈,在定海軍很多,不過是裝備起來罷了。

處理臺很寬大,不是每一個人一個臺子,而是一個的環形的臺子,在這個臺子的內側,有一個巨大不知道什麼材料構成的東西。

如果有定海軍人在,一定會認識這個東西是什麼的,傳送帶。

沒錯,流水線最大的改進,是讓產品動起來,而不是人動起來裝備產品,儘可能的降低人額外的勞動,然後整齊劃一的完成裝備的過程越來越熟練的。

在漁港這邊,暫時,還沒有大規模的使用機器,可是這種簡單的傳送帶還是可以的,甚至這個傳送帶,只用隔一段時間動一下,讓這些處理的人員,可以比較輕鬆的拿到魚。

漁港的外面,已經熱火朝天了,因爲今天收穫特別的龐大,一艘船大概是270噸,這個數量,遠遠超過了之前,100噸的數字,一天的時間,根本處理不完。

負責處理的,減少了很多步驟,甚至連魚頭都不處理,加上回來的時間,也才處理了180噸左右。

好在,在處理的時候,主要挑選容易腐爛的,還有前面捕撈的那種,後面捕撈,暫時用澆水的方法。

海魚們的生命力較爲頑強的,他們在有一定水的前提下,可能需要一段時間纔會死去,入夜之後的低溫,也不容易迅速的腐爛。

這也就凸顯了一個問題,定海軍制作的拖網,在長江口這麼一個天然漁場之中,是可以有效率的捕捉足夠的魚的,可是這些魚,要如何的處理,是增加內部的人員,還是別的。

定海軍在這段時間,已經形成了,遇到自己處理不了的問題,就向上反應,這個問題,不是漁船的這些人能夠處理。

肉類的保險,一直都是一個大問題,在古代,沒有開發海洋,一個關鍵性的問題,也就是海魚不容易保存,如果少量的話,還可以用海水養着,在河船,還有一些傳統的海邊捕撈,會攜帶一些水,用於養魚。

可是那是少量的情況下,河船最多就是幾十斤,上百斤,海船稍稍多一點,也就是一兩百的樣子。

現在,定海軍的漁船,一下子達到了50萬斤的數量,這個數量,本就不能養,哪怕按照水和魚一比一的前提下,又增加了300噸水這對於漁船而言,也是一個巨大的壓力。

更別說,不可能一比一,要想讓這些魚活着,可能要一比二,甚至一比三才有可能。

頭疼的問題先拋開,或許,在明天出海的時候,多帶上百十個幫手,又不是做菜,只要是壯年勞力,有一定的動手能力,稍稍熟悉一下,就可以上船工作。

雖然這樣一來,人會擠一點,可是基本上,在迴歸的時候,就能夠處理完畢魚獲。

5個大型的處理車間,最終被做了分類,2個車間,處理已經處理完畢的魚獲,3個車間,則處理那些瀕死,或者是活魚,他們的勞動量更大一點,同樣的,也有一點點的違規,因爲,要處理魚,就離不開鹽,這些鹽,按理說,不應該上岸。

好在,定海軍又不銷售,只是處理魚獲,而且還是今天一個晚上,以定海侯的面子,只要不長期持續下去,應該不會有什麼問題。

固定的框子,裝滿了處理完畢的魚獲,這個框子相當的巨大,一筐子,大概是2噸左右。

如果純粹人力的話,再怎麼強大的漢子,強到孫吉這樣的,也別想把它抱起來。

好在有起重機械,有專門的滑道,只要把東西從船上搬運下來,然後送入到天車,然後按照一定路徑的,就可以輸入到不同的房間之中。

處理間內,80多個人,正在大眼瞪小眼,燈火通明的房間,佈置的一塵不染的,每一個人可以佔據差不多5米寬操作檯,在面前,放置着各種的工具,雖然還沒有人膽大的拿起來,可是看着這些琳琅滿目的東西,還有閃爍的寒光,就知道,這些東西非常的鋒利。

漁港可真是下了血本了,這麼好的東西,真的來三五十斤的魚,很快就能夠處理完畢的,那爲什麼弄這麼大,叫這麼多人過來,難不成,只是爲了排場麼?

選擇在漁港工作的,基本上,都是社會的最底層,他們當然知道,有能力弄這麼大的漁港的,肯定不是普通人,他們也沒敢多說,幹好自己的活,拿到錢,這就是最好的,說這麼多八卦幹什麼。

“請注意,馬上就要開始處理,按照之前訓練的,從傳送帶上拿起魚,處理結束之後,放入到後方的桶裡!”

不知道什麼地方,響起巨大的聲音,似乎是有人在大喊,可是聽這個聲音,似乎有些平靜,沒等他們弄清楚是什麼,面前的傳送帶開始動了起來。

差不多一米寬的傳送帶上,無數的魚被送了進來,這些長期定居在長江口的,可以說,從小到大,見過的魚不知道多少,可是如此多的,還是第一次,密密麻麻的魚,堆滿了整個傳送帶,然後送到了每一個人的面前。

按照每一個人5米長,一米寬的範圍,密密麻麻的堆了幾層,怕不是有幾百條,上千斤。

難道每個人,要處理千斤麼?

這些工人們,考慮的更多的,就不是累了,而是收入,按照標準,10斤1文的標準,把千斤處理完畢,不就是100文。

對於這些遠離繁華地區,只能夠在長江口謀生的人來說,100文,可真的不是什麼小錢啊。

愣神了少許之後,不知道誰先醒悟過來,開始拿起了刀具,快速的處理,整個車間都忙碌了起來。

這裡是精加工的車間,送進來的魚,都是無頭醃製過的,他們需要進一步的清理內臟,刮掉魚鱗,順帶把一些無用的地方給去掉。

這些都是最簡單的工作,也是日常之中他們經常去做的,拿起案子上面的刀具進行處理,幾乎每一個人都發現,刀具非常的鋒利。

原來,可能要用很大力氣,才能夠去掉的地方,在刀具的幫助下,輕而易舉的就完成了的,處理一條魚,可能就是半盞茶的時間。

這可是大大的驚喜,這些魚幾乎都是海魚,就算是最小的,也在5斤以上,也就是說,很快的功夫,他們就可以賺到一文錢,甚至全部處理千斤,恐怕也用不到2個時辰。

在任何的時候,錢都是巨大的動力,特別是對於窮苦的地方,在經過了最初的震撼之後,接下來,就是不聽的埋頭苦幹。

任何的工作,都會友一個熟悉的過程,當熟悉了之後,效率就會迅猛的增加,而專注,容易讓人忘了時間。

不知道什麼時候,面前的魚越來越少,有時候,需要向前伸,甚至走一下才能夠夠到,而身後,處理的桶,在裝滿之後,經過檢查,很快就有人運走了,並且留下了一個數據。

這個數據,就是之後領取薪水的標誌的,每個人有多有少,可是隻要是差不多的,這個數據相差不大。

差不多傳送帶上的魚,被處理了8成左右,一部分快一點的,幾乎要處理完了,傳送帶再一次的動了起來,這一次,又是一大堆魚。

在長期的工作之中,所有人都已經有些麻木了,好在,對於金錢的渴望,讓他們忘記了勞累,有魚,就代表有錢,更多的魚,這麼輕鬆的活,誰不願意呢?

在專注之中,大半個晚上過去了,已經連續工作了3個多時辰了,疲勞和困,是最大的問題的,不過效率卻很高,當第三次傳送帶送進來,就沒有了,當第一個完成工作,他面前的魚已經全部都處理完畢的時候,已經是凌晨了。

外面看不到天色,可是渾身的疲勞襲來,他一陣的暈。

好在,旁邊有人扶了他一把,一看,正是之前負責計算的。

最後一桶魚,拿過去計算,是98斤,加上前面38桶,他的最終數字,高達3800斤,也就是說,今天晚上,他一共處理了接近兩噸的魚獲。

其他人也差不多,最慢的那個,也在旁人的幫助下,在一刻鐘之後完成,記錄的數據,大概在3200斤到4100斤之間,也就是說,幾乎每一個人,一個晚上,可以獲得300多文的錢。

300多文,對於崇州的民衆來說,意味着什麼,意味着4斤豬肉,還有一石小麥,還有一石多的雜糧,差不多可以讓一家人,連續很長時間吃飽飯。

不過代價也不小,連續的工作,處理這麼多的魚,也讓他們的體力達到了極限,大部分,在記下來數據,顧不得回去,就想到頭就睡。

定海軍非常人性化,安排了地方,雖然是大通鋪,可是對於這些底層的民衆來說,顧不上這些,倒頭就睡。

在不久之後,就是天亮,這些被處理完的魚獲,一部分,會進入到罐頭廠,進行進一步的處理,製作成罐頭,銷售或者運回定海軍,一部分,則會進入到漁港的市場,進行銷售,這部分不算多,卻也是一個有利的嘗試。

第二百二十三章 叛軍襲來第一百五十二章 熱情和逢集第一百零二章 軍隊的野望第六百七十五章 山海關之戰第三百一十六章 不要臉的要求第二百九十八章 覓封侯第八百零三章 真相求知慾第八百七十五章 釜底抽薪第八百四十六章 舉家搬遷第八百八十一章 火車衝卡第五百四十章 不能冒險第八百六十五章 打服瑪雅第二百六十八章 滿載而歸第五百九十九章 農業根基第三百九十九章 兌現獎勵第八百二十九章 勞務派遣局第七百二十八章 兵臨中京第六百一十五章 火炮的意義第二百五十七章 毒瘤和訂單第六百九十三章 南攻北進第八十八章 “便宜沒好貨”第四百九十二章 朝會焦點第五百四十五章 刀的比拼第四百零七章 馬車和牛羣第七百八十七章 瀋陽宮殿第八百四十六章 舉家搬遷第七百八十六章 大討論第二百五十六章 錢的重要第六百零二章 科研和滑膛槍第七百五十五章 盤點收穫第八百三十一章 雪片奏摺第四百零一章 湖泊和鐵器第三百九十九章 兌現獎勵第六百九十九章 春季攻勢第七百四十五章 演習開始第三百九十四章 人力工程第一百九十五章 棱堡卡牌第三百二十七章 糧食問題第九十一章 箭是捏的!第一百一十二章 謎團真相第七百一十一章 牛刀小試第一百五十章 農戶養殖第三百二十三章 思維誤區第四百六十五章 再次出行第三十九章 危機臨近第二百九十七章 確認仙術第四十九章 斷後第二百零九章 團練成軍第六百三十六章 熱潮引發第七百八十五章 發現問題第二百四十三章 調整和改進第八百二十章 培訓科第一百七十八章 軍事怪物第一百二十四章 廣闊市場第八百四十四章 轉移視線第九章 希望破滅第十五章 金槍班值第七百六十四章 富弼出使第三十六章 盤點收穫第六百三十七章 鐵路波折第五百四十八章 矛盾彰顯第二百八十一章 初見和西北佈局第三百七十三章 訴求和擴大第一百一十三章 提前準備第二百五十八章 曹劌親臨第二百二十六章 紙甲第三百一十章 文武雙全第二百一十七章 價格和利潤第五百零九章 數據分析第二百五十八章 韋貴的打算第四百七十五章 樊樓新樓第三百七十三章 訴求和擴大第七百零二章 對戰遼國第四百七十二章 破冰船第五百三十一章 誤差和燈塔第六百六十六章 兵臨折津府第七百九十九章 北宋頑疾第三百零一章 出頭的炮灰第四百二十三章 反其道行之第六百二十七章 海洋捕撈第六百五十四章 縱橫遼東第二百四十一章 意外頻發第六百九十一章 軍制改革第一百三十八章 火爆銷售第五百五十六章 大膽估計第二百七十二章 攻城開始第八百五十九章 膳食結構第四百二十章 授田和耕牛第五百零五章 殘酷誘餌第八百零一章 皇元元年第二十三章 芒硝等於錢第二百五十八章 韋貴的打算第一百九十八章 間諜出現第三百四十章 遼宋靈州合約第八百六十八章 禍福相依第七百六十五章 山海關外第二十五章 筆墨紙硯第三百一十九章 定海軍第六百五十七章 發展數據第八百三十八章 初步探索
第二百二十三章 叛軍襲來第一百五十二章 熱情和逢集第一百零二章 軍隊的野望第六百七十五章 山海關之戰第三百一十六章 不要臉的要求第二百九十八章 覓封侯第八百零三章 真相求知慾第八百七十五章 釜底抽薪第八百四十六章 舉家搬遷第八百八十一章 火車衝卡第五百四十章 不能冒險第八百六十五章 打服瑪雅第二百六十八章 滿載而歸第五百九十九章 農業根基第三百九十九章 兌現獎勵第八百二十九章 勞務派遣局第七百二十八章 兵臨中京第六百一十五章 火炮的意義第二百五十七章 毒瘤和訂單第六百九十三章 南攻北進第八十八章 “便宜沒好貨”第四百九十二章 朝會焦點第五百四十五章 刀的比拼第四百零七章 馬車和牛羣第七百八十七章 瀋陽宮殿第八百四十六章 舉家搬遷第七百八十六章 大討論第二百五十六章 錢的重要第六百零二章 科研和滑膛槍第七百五十五章 盤點收穫第八百三十一章 雪片奏摺第四百零一章 湖泊和鐵器第三百九十九章 兌現獎勵第六百九十九章 春季攻勢第七百四十五章 演習開始第三百九十四章 人力工程第一百九十五章 棱堡卡牌第三百二十七章 糧食問題第九十一章 箭是捏的!第一百一十二章 謎團真相第七百一十一章 牛刀小試第一百五十章 農戶養殖第三百二十三章 思維誤區第四百六十五章 再次出行第三十九章 危機臨近第二百九十七章 確認仙術第四十九章 斷後第二百零九章 團練成軍第六百三十六章 熱潮引發第七百八十五章 發現問題第二百四十三章 調整和改進第八百二十章 培訓科第一百七十八章 軍事怪物第一百二十四章 廣闊市場第八百四十四章 轉移視線第九章 希望破滅第十五章 金槍班值第七百六十四章 富弼出使第三十六章 盤點收穫第六百三十七章 鐵路波折第五百四十八章 矛盾彰顯第二百八十一章 初見和西北佈局第三百七十三章 訴求和擴大第一百一十三章 提前準備第二百五十八章 曹劌親臨第二百二十六章 紙甲第三百一十章 文武雙全第二百一十七章 價格和利潤第五百零九章 數據分析第二百五十八章 韋貴的打算第四百七十五章 樊樓新樓第三百七十三章 訴求和擴大第七百零二章 對戰遼國第四百七十二章 破冰船第五百三十一章 誤差和燈塔第六百六十六章 兵臨折津府第七百九十九章 北宋頑疾第三百零一章 出頭的炮灰第四百二十三章 反其道行之第六百二十七章 海洋捕撈第六百五十四章 縱橫遼東第二百四十一章 意外頻發第六百九十一章 軍制改革第一百三十八章 火爆銷售第五百五十六章 大膽估計第二百七十二章 攻城開始第八百五十九章 膳食結構第四百二十章 授田和耕牛第五百零五章 殘酷誘餌第八百零一章 皇元元年第二十三章 芒硝等於錢第二百五十八章 韋貴的打算第一百九十八章 間諜出現第三百四十章 遼宋靈州合約第八百六十八章 禍福相依第七百六十五章 山海關外第二十五章 筆墨紙硯第三百一十九章 定海軍第六百五十七章 發展數據第八百三十八章 初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