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章:最強一脈

聞言,李賢不知想起了什麼,有點臉紅,開口道。

“家父當年鎮守地方,太宗皇帝起兵時,隨其靖難,因此得封豐城侯。”

所以說,實際上是歸降將領,怪不得李賢有點不好意思。

朱祁鈺明白過來。

所謂的這三脈,實際上更合適的叫法,應該是燕王府一脈,靖難降將一脈,北征功臣一脈。

燕王府一脈,是太宗皇帝的本部,自然是最爲忠心,也最受信任的,真正的死不旋踵。

而以李賢之父李彬爲代表的,則是在靖難之役開始之後,給過太宗皇帝幫助,或者直接歸附的將領。

這些人同樣在靖難之役當中立有功勳,但是卻和燕王府一脈,並不是一路的。

畢竟是歸降而來,作爲從一開始就跟隨太宗的燕王府一脈,瞧不起他們是正常的。

所以這一批人,也就理所應當的彙集到了一起。

至於最後的北征功臣,和前兩者應該有所重疊,但是多數爲後起之秀。

如果再晚一些,他們可能也會和仁宣勳戚一樣,不得不選擇一脈歸附。

但是北征乃是太宗皇帝親自掛帥,加上當時京城勳戚的格局,本就沒有完全奠定。

所以他們也從燕王府一脈和靖難降將一脈手中,硬生生奪去了一部分勢力,成爲了第三脈。

沒有去管李賢小小的臉紅,朱祁鈺開口問道。

“如此說來,京中勳戚勢力,當以燕王府一脈最強,靖難一脈次之,北征功臣一脈最弱,可是如此?”

這其實也容易理解。

燕王府一脈本就是老臣,袍澤之情深厚,必然十分團結,他們又是最先一批被賜封的,能夠劃分的盤子很大。

所以勢力必然最強。

靖難一脈次之,他們和燕王府一脈獲封的時間差不多一致。

但是畢竟是歸降將領,各自交情不深,相對於燕王府一脈,也沒有那麼受太宗皇帝信任。

所以在勢力上,可能會稍稍次之。

至於最後的北征功臣,則純粹是因爲獲封的時間有點晚,幾乎是強行從前兩脈口中撕扯出來的權力,自然最弱。

然而出乎朱祁鈺意料的是,李賢卻搖了搖頭,苦笑一聲,道。

“陛下,正好相反,如今朝中勢力最強的,乃是北征一脈,其次是燕王府一脈,最後纔是老臣這般,靖難一脈。”

朱祁鈺皺眉問道。

“這又是爲何?”

於是李賢解釋道。

“太宗時代,的確如陛下所說,燕王府一脈最強,靖難一脈次之,北征一脈最弱。”

“但是北征一脈雖弱,其中卻多驍勇猛將,且多正當壯年,所以自仁宣之後,北征一脈多被重用,勢力驟強。”

“至正統之時,北征一脈勢力盛極,力壓燕王府一脈,成爲勳戚當中的話事人。”

朱祁鈺點了點頭,的確是他想當然了。

北征一脈之所以勢弱,是因爲他們獲封晚,但是他們也同樣有優勢,那就是年輕。

太宗時代一共二十多年,最後一次封爵,乃是永樂二十年所封安順伯薛貴。

當燕王府一脈和靖難降將一脈,已經垂垂老矣的時候,他們才正當壯年。

而京城當中的二代勳戚,又大多養尊處優,都不是特別擅長武事,只能在五軍都督府任職,很少有能領兵出戰的。

所以朝廷倚重的重心,自然也就隨之而轉移了。

不過下一刻,李賢就帶着一絲痛(xing)惜(zai)不(le)甘(huo)開口道。

“雖則如此,但是北征一脈,也是此次土木之役當中,損失最爲慘重的一脈。”

“正因其驍勇善戰,所以此次土木之役,北征一脈有七成已上都隨軍出征,爲國捐軀。”

“如今的北征一脈,更多的是依靠着這些年新晉的勳戚,也就是仁宣之後的勳戚,在支撐着。”

朱祁鈺沉吟片刻,問道。

“這麼說,近些年來新晉賜封的勳戚,大多都歸到了北征一脈當中?”

李賢點了點頭,道。

“這些年以來,燕王府一脈把持五軍都督府,在京中勢力很強,北征一脈則四處征戰,京中新晉勳戚,大多都曾在其帳下聽命,故而多被收歸北征一脈。”

朱祁鈺看了一眼李賢,他忽然明白過來,爲啥這老頭一直畏畏縮縮的,不願意參與朝政太深。

感情是被打壓慣了,提不起心勁兒來。

而且嚴格來說,不是李賢一個,整個靖難降將一脈,在勳戚當中,都沒什麼存在感。

畢竟,比資歷,比受信任程度,比不上燕王府一脈。

論驍勇,比戰功,又拼不過北征一脈。

人家一個把持着五軍都督府,一個到處征戰,擴充勢力。

這幫靖難降將,可不就是隻能窩在京師裡頭,老老實實的抱着世襲誥劵過日子。

然而朱祁鈺正想着,忽然皺起了眉頭,問道。

“你方纔說,近些年來,北征一脈勢力最盛,但是爲何這些年來,勳戚一脈的話事人,卻是英國公張輔呢?”

李賢苦笑一聲,道。

“這也是北征一脈的聰明之處,陛下有所不知,在勳戚當中,有兩個人的地位及其特殊,他們既是燕王府舊臣,又是北征功臣得爵,其中之一,便是英國公張輔。”

朱祁鈺皺着眉頭,想了想張輔的經歷,便明白了過來。

張輔乃是榮國公張玉之子,正經的燕王府舊臣。

當初的燕王府中,張玉善謀,朱能善戰,兩人被太宗皇帝倚爲左右臂膀,深受信重。

張輔自幼長在燕王府,和這一脈的勳戚極爲相熟。

但是與此同時,張輔自己又是極爲爭氣的一個人。

他的爵位,並不是承襲自張玉,而是靠自己南征交趾的戰功得封。

所謂北征一脈,只是泛指,說的是除了靖難之外,太宗朝其他戰役當中所受封的勳戚,其中自然也包括交趾一脈。

這就導致了張輔極其特殊的地位。

他出身燕王府,但是卻跟隨太宗皇帝南征北戰,數次北征,他都有參與。

因此,他和北征功臣一脈,也交情甚深。

以致於在兩方的默許下,最終成爲了勳戚的話事人。

想明白了這些,朱祁鈺便想起了另一個,和張輔經歷十分相似的人。

“那麼李卿所說,除英國公之外的那個特殊之人,便是……”

“寧陽侯陳懋!”

第八百五十一章:朝堂首秀第四百四十三章:伯顏王第八百零五章:巧舌如簧第七百六十一章:太上皇的優越感第七百一十六章:母子連心第一百一十四章:分兵之議第1220章 出乎意料第四百二十一章:躲得了初一,躲不過十五第四百九十七章:不能委屈了太上皇第三百一十五章:天官入宮第八百五十八章:心機深沉成國公第四百一十四章:權臣的自我覺醒第六百七十六章:這叫,致敬!第六百二十七章:這不還是有明白人嗎第898章 各有謀算第一千零九十七章:王翺的古怪舉動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推遲京察?第六百三十三章:楊洪的兩封信第六百七十二章:任侯爺攤牌第八百二十三章:可太不容易了第一百九十六章:一月變三月,開心不第五百零一章:表裡如一於少保第五百三十一章:投石問路第八百二十五章:國公爺·危第904章 圖窮匕見第五百五十九章:聽大宗伯的第二百五十六章:沒有選擇的沈翼第三百七十六章:各懷鬼胎第977章 于謙的奏疏第七百六十二章:也先瘋了?第七百八十章:大冤種沈尚書第1266章 尾聲:東宮之爭(八)第六百二十三章:時來天地皆同力第二百四十章:楊善的邀請第一百章:試探第五百零五章:舒公公的真面目第二百章:黑麪廠公第五百六十八章: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第一千零五十四章:自不量力第五百八十六章:楊傑的道理第二百二十三章:金英的信第1168章 大雪第982章 伴君如伴虎第914章 投名狀第一百零七章:帶着鐐銬跳舞第五百零二章:詭異的平靜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能不能成功?第918章 重任在身第五百六十四章:要人第二百九十章:大宴落幕第一百五十二章:暗線第三百三十六章:後院起火第1167章 考校第二百三十九章:進城第五百四十八章:小丑竟是……第937章 儀銘帶來的消息第四百三十七章:俯首認罪第四百二十九章:廷鞠第一百一十一章:團營制度第五百一十六章:老薑第六百八十二章:保守與激進第1265章 尾聲:東宮之爭(七)第四百三十四章:朱鑑第1014章 多管齊下第八百四十九章:轉機第一百二十八章:利弊第一千零三十章:說服第924章 陳循的盤算第六百二十七章:這不還是有明白人嗎第1232章 皇家海貿集團。第1223章 闖宮?第七百一十八章:請二爺相助!第三十九章:敢!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內閣情勢第七百一十二章:弄巧成拙?第1140章 兄弟齊心?第二百二十二章:舒公公回京了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相互算計第三百五十八章:劃掉吧第三百六十四章:揣測上意的艱難第四百七十二章:和談第七百一十五章:都是聰明人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賑災人選第六百六十四章:朱小公爺的危機第六百八十章:錦衣衛和刑部的較量第一千零五十六章:要債第四百八十章:談判談的是耐心第935章 宋文毅第一千零二十八章:徐有貞的機會第一千零五十八章:難題第二百八十九章:準備收網第一百一十六章:殺氣騰騰第二百八十九章:倒打一耙第三百八十四章:騎虎難下第950章 有個好岳丈真好第七百四十一章:被忽視的關鍵人物第一千零八十九章:火上澆油第二百九十六章:朝議三事第二百三十章:內閣的未來定位第1160章 老狐狸.
第八百五十一章:朝堂首秀第四百四十三章:伯顏王第八百零五章:巧舌如簧第七百六十一章:太上皇的優越感第七百一十六章:母子連心第一百一十四章:分兵之議第1220章 出乎意料第四百二十一章:躲得了初一,躲不過十五第四百九十七章:不能委屈了太上皇第三百一十五章:天官入宮第八百五十八章:心機深沉成國公第四百一十四章:權臣的自我覺醒第六百七十六章:這叫,致敬!第六百二十七章:這不還是有明白人嗎第898章 各有謀算第一千零九十七章:王翺的古怪舉動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推遲京察?第六百三十三章:楊洪的兩封信第六百七十二章:任侯爺攤牌第八百二十三章:可太不容易了第一百九十六章:一月變三月,開心不第五百零一章:表裡如一於少保第五百三十一章:投石問路第八百二十五章:國公爺·危第904章 圖窮匕見第五百五十九章:聽大宗伯的第二百五十六章:沒有選擇的沈翼第三百七十六章:各懷鬼胎第977章 于謙的奏疏第七百六十二章:也先瘋了?第七百八十章:大冤種沈尚書第1266章 尾聲:東宮之爭(八)第六百二十三章:時來天地皆同力第二百四十章:楊善的邀請第一百章:試探第五百零五章:舒公公的真面目第二百章:黑麪廠公第五百六十八章: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第一千零五十四章:自不量力第五百八十六章:楊傑的道理第二百二十三章:金英的信第1168章 大雪第982章 伴君如伴虎第914章 投名狀第一百零七章:帶着鐐銬跳舞第五百零二章:詭異的平靜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能不能成功?第918章 重任在身第五百六十四章:要人第二百九十章:大宴落幕第一百五十二章:暗線第三百三十六章:後院起火第1167章 考校第二百三十九章:進城第五百四十八章:小丑竟是……第937章 儀銘帶來的消息第四百三十七章:俯首認罪第四百二十九章:廷鞠第一百一十一章:團營制度第五百一十六章:老薑第六百八十二章:保守與激進第1265章 尾聲:東宮之爭(七)第四百三十四章:朱鑑第1014章 多管齊下第八百四十九章:轉機第一百二十八章:利弊第一千零三十章:說服第924章 陳循的盤算第六百二十七章:這不還是有明白人嗎第1232章 皇家海貿集團。第1223章 闖宮?第七百一十八章:請二爺相助!第三十九章:敢!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內閣情勢第七百一十二章:弄巧成拙?第1140章 兄弟齊心?第二百二十二章:舒公公回京了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相互算計第三百五十八章:劃掉吧第三百六十四章:揣測上意的艱難第四百七十二章:和談第七百一十五章:都是聰明人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賑災人選第六百六十四章:朱小公爺的危機第六百八十章:錦衣衛和刑部的較量第一千零五十六章:要債第四百八十章:談判談的是耐心第935章 宋文毅第一千零二十八章:徐有貞的機會第一千零五十八章:難題第二百八十九章:準備收網第一百一十六章:殺氣騰騰第二百八十九章:倒打一耙第三百八十四章:騎虎難下第950章 有個好岳丈真好第七百四十一章:被忽視的關鍵人物第一千零八十九章:火上澆油第二百九十六章:朝議三事第二百三十章:內閣的未來定位第1160章 老狐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