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例朝風雲

翌日,陸承啓起了個大早,看了看天時,也不過卯時,天尚沒有大亮,天邊上還懸掛着稀疏的星星。陸承啓沒忘記,這一日是例朝。例朝,顧名思義就是例行早朝時間,是大臣們與皇帝商討對策的時候,有時候還會因爲某件事情爭得不可開交,從而開啓廷議。

看過宮廷劇的陸承啓,對那坐得高高在上的皇位有所向往,那一種環視羣雄,唯我獨尊的感覺,陸承啓忍不住一陣激動。

經過一番繁瑣的打扮之後,陸承啓終於擺駕前往大慶殿,開始了他的人生中第一次早朝。大順朝的例朝是五日一朝,這也讓陸承啓明白,這並不像他想象中那樣每日一朝。

上早朝是一件繁瑣的事情,不論皇帝還是大臣,都需早早起牀,若是大臣住的遠,寅時便要起牀,做好上朝的準備了。

早朝不是一般人能上的,非得是五品京官以上級別,才能早朝面聖。不到五品的京官,只能在殿外站着。

而皇帝也需着冕服,化妝才能上朝。是的,你沒看錯,化妝。陸承啓在宮女伺候下,化了人生中第一個妝。對着銅鏡,陸承啓幾乎認不出這張略帶威嚴的臉是他自己。而龍袍的顏色,也不是他想象中的那樣,是黃色的。反而是黑色的,繡着游龍。只要由冕冠、玄衣、纁裳、白羅大帶、黃蔽膝、素紗中單、赤舄等組成。這完全顛覆了陸承啓對於龍袍的認識,他也因此感受到與那些清廷劇不一樣濃厚的歷史感。

鐘聲響起,百官按官職排好隊伍,依次進入大慶殿外候着。而此時,宮廷樂班也開始奏樂,表示皇帝已經來到。不多時,便見陸承啓在衆人的簇擁下,緩緩步入大慶殿。有強壯內侍張五傘蓋,四宮女執四團扇,待陸承啓就坐後,各立在龍位後東西方。

一切準備就緒,纔有內侍呼喝道:“皇上駕到,衆官覲見上朝!”

依次排在大慶殿外的文武百官才手持朝笏魚貫而入,口中山呼萬歲。陸承啓有模有樣地說道:“衆卿免禮。”

黃門內侍見百官站好位置,才唱道:“有事啓奏,無事退朝。”

當即有大臣跳出來,手持朝笏說道:“陛下,臣有要事啓奏。”

陸承啓臉上因爲施了妝,顯得格外威嚴,發現並不是戶部尚書徐崇光,眉頭微皺,淡淡地說道:“准奏。”

那個官員看樣子不過三十歲,卻也誠實穩重,或許在官場打過滾的,都是這副模樣吧。只聽他說道:“臣聽聞黃河氾濫一月有餘,卻仍未見有所平息,戶部所撥錢銀,難道都丟入河中了嗎?”

當即又有一個官員跳出來說道:“陛下,林侍郎所言差矣,這黃河氾濫,乃是天災,非人力能救。莫說戶部只撥了百萬貫錢銀,就是千萬貫,也不過是杯水車薪。”

他一說完,就有無數官員附和,但那個林侍郎卻不急不慢地說道:“古時大禹治水都能讓黃河服服帖帖,爲何今人卻比不上古人?”

他這句話一出,登時惹了衆怒,招來了罵聲一片:“大禹乃是上古之聖人,今人又如何能比?”……等等,聽得陸承啓都有些佩服,簡直比潑婦罵街還厲害,重要的是,罵人不帶一個髒字,若不是熟讀經典,還真不知道他們說的是什麼,引經據典罵得唾沫橫飛。陸承啓緊皺眉頭,他心道:“原來楊太師和徐崇光都是一樣的狡猾,自己不出頭,卻讓自己的學生出頭替死。難道這也是搞政治的手段之一?不過,我好像也是這麼幹的……”

如此吵吵鬧鬧了好一會,陸承啓終於忍不住了,怒喝一聲:“夠了!”他這幾日來一直在進補,中氣總算有了些,這一聲登時蓋過了大殿下面所有的聲音。正在開啓罵戰的文武百官沒料到一向不理朝政的小皇帝居然發這麼大火,一時間都愣住了,好半晌纔有機靈的人回過神來,都趴倒在地,口中說道:“微臣知罪……”

陸承啓怒道:“在朝堂之上,如同潑婦罵街,這就是朕的好臣子?你們當這裡是什麼地方!”

百官不敢出聲反駁,只好說道:“陛下息怒……”

陸承啓聽聞這句話,也順勢下坡,“來人,將剛纔吵罵的那些,統統拿出殿外,各打五大板,以儆效尤!”

殿外值勤的侍衛們聽聞,立時把剛剛那些吵個不停的大臣們都拉了出去,殿外登時響起一片哀嚎。還在大殿中的百官,不知道陸承啓的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都不敢出聲求饒。

少時,行刑完畢,那些官才一蹶一拐地挪進大慶殿中,陸承啓沒讓侍衛們留手,所以就算是五大板子,那些文弱的書生,又哪裡禁得住?只是礙於陸承啓的帝威,纔不敢呻、吟。

陸承啓好似火氣小了些,才緩緩說道:“大慶殿乃是莊嚴所在,今後還有誰眼內無朕,不禁准奏便自行奏對,立即剝了官服,遣回原籍!”

說罷,陸承啓的陽光掃了一下楊太師,楊太師被他有意無意的眼光掃中,登時覺得有些不自然。

陸承啓繼續說道:“林侍郎,你繼續說。”

林侍郎沒想到陸承啓居然會如此“明目張膽”的支持他,哪怕是得了老師的授意,他此刻也有三分不自然:“陛下,據微臣所知,百萬貫錢銀並不少了,此次黃河受災百姓不過二十萬戶,按理就算除去火耗,每戶也能有四貫錢銀,足以讓他們渡過年關。但是吏部派出的官員,接收了錢銀後,微臣並未見受災百姓有所減少,依舊無家可歸,易子而食,慘不忍睹。”

陸承啓心頭一沉,他料得到是有貪官,但沒料到他們居然敢這麼猖獗,連百姓的救命錢都要剝奪。當即沉聲道:“林侍郎,此言可真?”

突然,那林侍郎伏倒在地,痛呦道:“微臣原籍乃河南開封,家中被洪水淹沒,老父不知所蹤,望陛下明察!”

陸承啓大怒道:“豈有此理,豈有此理!天災已過一月餘,爲何還未安頓災民?河南離長安並不遠,一月餘,早該到了罷?爲何還有災民不斷四處逃亡?吏部尚書,你來給朕說說看,到底爲何?”

到了此刻,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小皇帝這次擺明了是要藉此事發力,奪回大權了。堂下面無表情的楊太師,雖然依舊毫無表情,但內心卻已是驚濤駭浪:“小皇帝發難得如此突然,他就不知道打虎不死,反受其害的道理嗎?”

但不是每個人都有楊太師那般定力的,吏部尚書陳鶴櫟很明顯就禁不住驚嚇,聽得這句話,嚇得伏倒在地:“微臣知罪,甘受責罰。”

;

第二百七十五章:白身介甫第八百三十七章:背水一戰第八百五十七章:黨爭第三百七十章:火炮初成 三第七百四十六章:引氣第二百八十五章:死到臨頭不自知 上第四百二十七章:好男兒當金榜題名第三十三章:瘋狂的蹴鞠 上第六百八十三章:四季如春也下雪第六百五十六章:渡海而來第七百二十六章:風水問題第一百四十四章:服軟第三百八十七章:契丹第一勇士第七百六十四章:說書第三百五十二章:財政計劃第六百三十九章:野無遺賢第二百三十八章:忽悠,使勁忽悠第二百八十三章:不忘初衷第六百零一章:聲東擊西第七百五十九章:大銀礦第八百零五章:伏兵盡起第四百九十章:商人本質第一百六十二章:風波第二百七十一章:再次廷議第八百五十四章:江南糧倉第八百四十四章:初爲人父第八百二十六章:議增兵,滿朝皆驚 下第六百七十一章:稍稍提醒第十五章:大刀闊斧第八百一十九章:一人兩騎第六百八十四章:良莠不齊第八百三十七章:背水一戰第七百四十九章:只差一步第五百七十四章:用兵一時第九百零七章:婕妤第三百零七章:賜同進士第七百七十四章:彈劾李誡第四百五十八章:誣告?第八百六十七章:招安第一百零三章:伏擊 下第七百七十七章:賜金券,免彈劾第九百二十一章:無情第五百六十六章:好一條大漢第九十二章:五更天,縱馬襲營第七百一十二章:內鬥不可取第九百零九章:此消彼長第五十二章:傳臚唱名第六百七十一章:稍稍提醒第八百六十四章:蒸蒸日上第四百五十一章:攤牌第四百五十三章:遼國皇后蕭觀音第八十七章:經濟制裁第三百二十四章:水師敗落至此第三百零五章:餘音繞樑第三百五十三章:未來構想第三百一十八章:授劍欽差第九百一十七章:民情激憤第七百八十一章:極盡能事第七百二十四章:你來我往第八百九十八章:譜成曲子第五百二十九章:大事發生第六十三章:不法商人第五百四十四章:相面之學第九百三十四章:走了方臘、王虎第六百零五章:新賜茶名第四十四章:科技獎與保護法第二百一十六章:悠閒的盧胖子第627章:制科第二百二十八章:庶母妃第四百九十五章:黃河治水初見成效 下第五十九章:第一支步槍第七百八十三章:當世細柳營第九百零四章:撫琴第一百五十三章:三司制第二百三十一章:喧寒問暖第四百七十九章:敵疲我打第二百一十一章:暗中緊盯第三百七十二章:火炮初成 五第五百七十二章:三兩句情話第二百三十一章:喧寒問暖第一百三十二章:談判拉鋸戰第四百五十七章:太后有疾第二百三十章:尊慈太后第七百九十一章:一路順暢第五百六十九章:離間第八百零二章:烽火傳訊第五百五十二章:血濺皇宮第七百四十四章:挖池造山第一百零八章:皇家御膳第八百三十九章:收復“故土”第八百九十七章:傳召第八百四十一章:碰撞第615章:密旨到第四十八章:算術奏對第一百九十九章:和禁軍賽跑?第三百零七章:賜同進士第五百五十一章:癡情人第一百三十八章:廟會第四百四十七章:諸國內情第八百三十五章:越奸
第二百七十五章:白身介甫第八百三十七章:背水一戰第八百五十七章:黨爭第三百七十章:火炮初成 三第七百四十六章:引氣第二百八十五章:死到臨頭不自知 上第四百二十七章:好男兒當金榜題名第三十三章:瘋狂的蹴鞠 上第六百八十三章:四季如春也下雪第六百五十六章:渡海而來第七百二十六章:風水問題第一百四十四章:服軟第三百八十七章:契丹第一勇士第七百六十四章:說書第三百五十二章:財政計劃第六百三十九章:野無遺賢第二百三十八章:忽悠,使勁忽悠第二百八十三章:不忘初衷第六百零一章:聲東擊西第七百五十九章:大銀礦第八百零五章:伏兵盡起第四百九十章:商人本質第一百六十二章:風波第二百七十一章:再次廷議第八百五十四章:江南糧倉第八百四十四章:初爲人父第八百二十六章:議增兵,滿朝皆驚 下第六百七十一章:稍稍提醒第十五章:大刀闊斧第八百一十九章:一人兩騎第六百八十四章:良莠不齊第八百三十七章:背水一戰第七百四十九章:只差一步第五百七十四章:用兵一時第九百零七章:婕妤第三百零七章:賜同進士第七百七十四章:彈劾李誡第四百五十八章:誣告?第八百六十七章:招安第一百零三章:伏擊 下第七百七十七章:賜金券,免彈劾第九百二十一章:無情第五百六十六章:好一條大漢第九十二章:五更天,縱馬襲營第七百一十二章:內鬥不可取第九百零九章:此消彼長第五十二章:傳臚唱名第六百七十一章:稍稍提醒第八百六十四章:蒸蒸日上第四百五十一章:攤牌第四百五十三章:遼國皇后蕭觀音第八十七章:經濟制裁第三百二十四章:水師敗落至此第三百零五章:餘音繞樑第三百五十三章:未來構想第三百一十八章:授劍欽差第九百一十七章:民情激憤第七百八十一章:極盡能事第七百二十四章:你來我往第八百九十八章:譜成曲子第五百二十九章:大事發生第六十三章:不法商人第五百四十四章:相面之學第九百三十四章:走了方臘、王虎第六百零五章:新賜茶名第四十四章:科技獎與保護法第二百一十六章:悠閒的盧胖子第627章:制科第二百二十八章:庶母妃第四百九十五章:黃河治水初見成效 下第五十九章:第一支步槍第七百八十三章:當世細柳營第九百零四章:撫琴第一百五十三章:三司制第二百三十一章:喧寒問暖第四百七十九章:敵疲我打第二百一十一章:暗中緊盯第三百七十二章:火炮初成 五第五百七十二章:三兩句情話第二百三十一章:喧寒問暖第一百三十二章:談判拉鋸戰第四百五十七章:太后有疾第二百三十章:尊慈太后第七百九十一章:一路順暢第五百六十九章:離間第八百零二章:烽火傳訊第五百五十二章:血濺皇宮第七百四十四章:挖池造山第一百零八章:皇家御膳第八百三十九章:收復“故土”第八百九十七章:傳召第八百四十一章:碰撞第615章:密旨到第四十八章:算術奏對第一百九十九章:和禁軍賽跑?第三百零七章:賜同進士第五百五十一章:癡情人第一百三十八章:廟會第四百四十七章:諸國內情第八百三十五章:越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