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三章:未來構想

徐崇光對這樣的暢想,並不感興趣。.他在乎的只是在自己官途上面,再攫取多一些權力,來實現他內心中認爲社會應該有的樣子。那是一個什麼社會?《禮記·禮運》裡,有一段話可以概括徐崇光的理想:“大道之行也,天下爲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爲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換句話說,徐崇光想實現的社會,便是這《禮記·禮運》裡面說的大同社會,也就是聖人描述的上古社會的樣子。可惜,僅此第一條就是不可能的。“天下爲公,選賢與能”,哪怕是後世天、朝,都不可能進行的全民選舉,在這個文盲率高達九成的時代,全民選舉還不是被少數人操縱?

“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說的是每個人都能推己及人,把奉養父母、撫育兒女的心意擴大到其他人身上,使全社會親如一家。“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是對各種年齡段的人羣都要做出合適的安排。對“矜、寡、孤、獨、廢疾者”這五種人要實行生活保障,更充分地體現了全社會的關愛。試想一下,人性都是自私爲多,怎麼可能做到這樣!

除此之外,大同社會還說到人人都能安居樂業,貨盡其用,人盡其力。.在這個運輸不發達的時代,註定是不可能實現的。但徐崇光相信古聖先賢所說,竭力實現心中的理想。還好,他沒有一些不食五穀的文人,看了孟子言論,便奉爲經典。要恢復井田制。要是真的恢復了井田制,天下的地主不把他徐崇光從內閣首輔的位置扯下來纔怪!

徐崇光的理想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這個大同社會的標準,即便是放到千年之後。都是高級社會。這和馬克思的社會主義都相差無幾,可僅有理論,沒有實踐方法,憑什麼進入大同社會?馬克思都說了,社會必定要生產力極大發展之後。消滅生產資料私有制,並建立一個沒有階級制度、沒有剝削、沒有壓迫,實現人類自我解放的社會,也是社會化集體大生產的社會,在這個社會裡面,人們各盡所能,各取所需。而以大順的生產力水平,即便不走彎路,起碼也得千年之後,才勉強能實現。可以說徐崇光的理想,就是一個妄想的。

而陸承啓就要務實得多,現在面臨最大的問題,便是遊牧民族的威脅。在小冰河時期,北方的草原上的冬天,遊牧民族生活極其艱辛。以至於冬天出生的孩童,存活率不到百分之十。相對於冰天雪地的草原,中原的溫暖以及富饒,遊牧民族通過商榷的商賈得知後,爲了生存。他們無時無刻不想着入侵中原。這也是爲何遊牧民族和農耕民族不斷起衝突的緣故,一個爲了生存,一個爲了守護家園,在農耕民族還是以地主階級爲主導的時代。兩種文明,註定是不會和平共處的。

而宋代和明代的覆滅,與其說是高級文明被低級文明所擊敗,倒不如說是遊牧民族爲了生存,對農耕民族的傾其全力一擊。而農耕民族內部矛盾重重,爲了利益各自勾心鬥角。一方面是萬衆一心要竭力入侵。一方面是各懷鬼胎,不肯全力禦敵,處處妥協。兩相一對比,孰高孰低,一目瞭然。

要想改變宿命,除了預先征服遊牧民族以外,沒有別的辦法。要想征服一個武力比自己更強的民族,就要自身武力不斷進化,最終壓倒對手。雖然孟子說過,“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可這是敵死我活的事情,要是不把遊牧民族打敗的話,就是農耕民族被入侵,根本沒有一絲迴旋的餘地。

從這方面來看,徐崇光的理想和陸承啓的理想,是格格不入的。而兩人對世界的認知,也是差了十萬八千里,根本不再一個頻道上,換句話說就是徐崇光不管再高瞻遠矚,也有他的歷史侷限性。所以有陸承啓在皇位上一天,徐崇光的理想就不可能實現,雖然那本來就是實現不了的。

陸承啓興致勃勃地說着未來的構想,一個個平地而起的工廠,農民、工人、商人和平共處,共同建設起一個富強的大順。而軍人則保家衛國,官員爲朝廷,爲百姓做實事……

徐崇光聽着這對他來說,根本就如同天方夜譚一樣的“未來”,心中是非常不屑的,認爲這不過是小孩子的天真幻想罷了。在他的認知中,若是工匠、商賈有了地位之後,那整個天下就亂套了,還談什麼“安居樂業”!

不過,徐崇光總算是有些政治頭腦,即便陸承啓的“幻想”再離譜,他都要明面上支持,暗中另起爐竈。陽奉陰違,纔是爲官之道。人道是年老成精,徐崇光混跡官場多年,如何逢迎上司,雖然不常用,倒也不生疏,起碼閱歷尚淺的陸承啓就看不出來。

這一次與小皇帝的談話,可以把關於“未來”的一斷自行在腦海中刪掉,只要記住小皇帝說的財政計劃就行了。有時候徐崇光也挺佩服這小皇帝的,年紀輕輕,想法居然如此之多。而且這些新穎的想法,都有一定的可行性。就拿這個財政計劃來說,對於國庫的開支來說,就非常有用。

意猶未盡,闡述了半天自己對未來的構思,陸承啓也覺得一陣口渴,抿了一口香茗之後,才繼續說道:“徐卿,朕說了這麼多,也不是一時能辦到的。不過那財政計劃,一定要及早做出來,朕要過目,反覆斟酌幾遍才能實行。”

徐崇光覺得慶幸的是,這小皇帝不知從何時起變得如此務實。孔子有云,“先行其言,而後從之”,換成陸承啓自己的理解,就是“實事求是”,先實踐了,再說出來。

徐崇光到底是爲大順着想的,陸承啓能有這樣的態度,符合聖賢之說,自然樂於奉命。陸承啓再問了一下有無其他要事,徐崇光表示暫無,便告退出了垂拱殿。(未完待續。)

第一百章:殘敵肆虐第三百四十二章:雪中送炭第四百五十五章:以進爲退第三百四十一章:禁軍教習第二百二十九章:百善孝爲先第三百一十章:天公作美第四百六十三章:灤河行宮第二百四十八章:離去第七百零九章:曉之以理第六章:御前侍衛第五百八十三章:論功行賞第七百八十一章:極盡能事第一百零七章:馳道設想 下第一百四十四章:服軟第613章:惹不起就躲第七百六十九章:監察司規矩第三百三十八章:龍顏震怒第六十八章:兵貴神速第五百二十二章:震驚第七百八十一章:極盡能事第一百四十四章:服軟第八百八十一章:刑部審訊第六十六章:新鑄錢幣第二百一十八章:轉戰山東第二百四十一章:後勤事宜第一百五十二章:堵門第七百三十六章:英州風水第二百六十章:剪綵 上第六百零六章:宣傳造勢第九百一十五章:八百里邊關急報第五百二十六章:倒春寒第五百五十八章:炮船交付第六百七十三章:關心則亂第五百五十四章:是愧疚還是愛戀?第九百五十三章:拼死不退第六百九十四章:好手段第三百四十八章:功比諸葛第三百五十四章:遼國困局第三百七十二章:火炮初成 五第三章:楊太師第四百五十三章:遼國皇后蕭觀音第九百一十九章:折損過半第五百八十八章:朝廷借債第四百二十四章:茶廬論國事第八百三十七章:背水一戰第二十八章:魔鬼訓練第二百五十四章:固執己見第七百五十七章:被砸暈了第三白四十七章:只此一家第七百八十五章:船隊第六百七十七章:猜測第三百八十五章:遼國黨爭第八百二十一章:一夫當關第九百四十九章:捷報頻傳第二百三十五章:如何審訊第三百七十章:火炮初成 三第626章:考個科舉不容易啊!第七百六十九章:監察司規矩第四百四十五章:司馬光司馬君實第四百一十八章:私吞工錢第一百五十一章:高麗使團的招數?第九百七十六章:同病相憐第七百五十七章:被砸暈了第二百九十五章:國子監辯道 二第五百六十二章:暗哨立功了第八百五十八章:告老還鄉第五百八十三章:論功行賞第三百五十八章:給窮人一個希望第六百零五章:新賜茶名第四百九十章:商人本質第一百六十五章:教唆第一百五十九章:精兵是這樣練成的 下第六百四十八章:黔地無匪患第六百八十五章:蒙學第一人第六十四章:錢荒第三百三十二章:宋老爺第八百八十一章:刑部審訊第四百三十七章:不安寧的夜第五十三章:狀元遊街第二百九十四章:國子監辯道 一第八百五十七章:黨爭第三百四十五章:血濺五步第九百二十章:叛徒第三百六十二章:皇莊轉變第六百八十五章:蒙學第一人第二百四十五章:內有乾坤第七百七十一章:種家將第六百三十四章:竟無語凝噎第六百六十七章:端木遺風第一百二十八章:戰爭紅利第一百四十五章:條約細節第一百一十五章:民牧之法第一百四十八章:攻訐第三百八十六章:舉棋不定第七百二十八章:艮嶽之勢第一百八十章:老實人李誡第六百八十七章:知行合一,崇文尚武第二百一十二章:清理間諜第五百九十五章:下不爲例!第二百章:雞蛋碰石頭
第一百章:殘敵肆虐第三百四十二章:雪中送炭第四百五十五章:以進爲退第三百四十一章:禁軍教習第二百二十九章:百善孝爲先第三百一十章:天公作美第四百六十三章:灤河行宮第二百四十八章:離去第七百零九章:曉之以理第六章:御前侍衛第五百八十三章:論功行賞第七百八十一章:極盡能事第一百零七章:馳道設想 下第一百四十四章:服軟第613章:惹不起就躲第七百六十九章:監察司規矩第三百三十八章:龍顏震怒第六十八章:兵貴神速第五百二十二章:震驚第七百八十一章:極盡能事第一百四十四章:服軟第八百八十一章:刑部審訊第六十六章:新鑄錢幣第二百一十八章:轉戰山東第二百四十一章:後勤事宜第一百五十二章:堵門第七百三十六章:英州風水第二百六十章:剪綵 上第六百零六章:宣傳造勢第九百一十五章:八百里邊關急報第五百二十六章:倒春寒第五百五十八章:炮船交付第六百七十三章:關心則亂第五百五十四章:是愧疚還是愛戀?第九百五十三章:拼死不退第六百九十四章:好手段第三百四十八章:功比諸葛第三百五十四章:遼國困局第三百七十二章:火炮初成 五第三章:楊太師第四百五十三章:遼國皇后蕭觀音第九百一十九章:折損過半第五百八十八章:朝廷借債第四百二十四章:茶廬論國事第八百三十七章:背水一戰第二十八章:魔鬼訓練第二百五十四章:固執己見第七百五十七章:被砸暈了第三白四十七章:只此一家第七百八十五章:船隊第六百七十七章:猜測第三百八十五章:遼國黨爭第八百二十一章:一夫當關第九百四十九章:捷報頻傳第二百三十五章:如何審訊第三百七十章:火炮初成 三第626章:考個科舉不容易啊!第七百六十九章:監察司規矩第四百四十五章:司馬光司馬君實第四百一十八章:私吞工錢第一百五十一章:高麗使團的招數?第九百七十六章:同病相憐第七百五十七章:被砸暈了第二百九十五章:國子監辯道 二第五百六十二章:暗哨立功了第八百五十八章:告老還鄉第五百八十三章:論功行賞第三百五十八章:給窮人一個希望第六百零五章:新賜茶名第四百九十章:商人本質第一百六十五章:教唆第一百五十九章:精兵是這樣練成的 下第六百四十八章:黔地無匪患第六百八十五章:蒙學第一人第六十四章:錢荒第三百三十二章:宋老爺第八百八十一章:刑部審訊第四百三十七章:不安寧的夜第五十三章:狀元遊街第二百九十四章:國子監辯道 一第八百五十七章:黨爭第三百四十五章:血濺五步第九百二十章:叛徒第三百六十二章:皇莊轉變第六百八十五章:蒙學第一人第二百四十五章:內有乾坤第七百七十一章:種家將第六百三十四章:竟無語凝噎第六百六十七章:端木遺風第一百二十八章:戰爭紅利第一百四十五章:條約細節第一百一十五章:民牧之法第一百四十八章:攻訐第三百八十六章:舉棋不定第七百二十八章:艮嶽之勢第一百八十章:老實人李誡第六百八十七章:知行合一,崇文尚武第二百一十二章:清理間諜第五百九十五章:下不爲例!第二百章:雞蛋碰石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