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九章:大事發生

“號外,號外,天牢重犯王元士離奇死亡!”

“天牢重犯離奇死亡,是被謀殺,還是另有隱情?”

“天牢重犯一案,監察司配合大理寺、刑部,一同介入調查!”

這是三日來,每一日的《大順民報》頭條。若是熟悉《大順民報》的讀者,肯定會察覺出一絲絲不對勁的地方。《大順民報》是竭力維護朝廷利益的報紙,怎麼會爆出如此驚天秘聞?而且一報道就是三天,就連大順最神秘的監察司,也出現在了《大順民報》上。

明眼人一看就明白,這肯定是小皇帝的授意,不然怎麼其他的報紙,沒有任何相關報道?

只是小皇帝這麼做的用意,那就耐人尋味了,這個未滿二十歲的小皇帝,葫蘆裡到底賣的是什麼藥?

太平坊中,高宅大院裡,老頭子把今日的《大順民報》揉做一團,惱羞成怒地說道:“你說,這小皇帝到底想怎麼樣?”

“老爺,依小的看,皇上這是逼迫老爺出來……”那手下恭恭敬敬地說道。

老頭子一愣,說道:“哦,這又是怎麼說?”

手下人說道:“老爺,你想啊,王元士死了,最氣的是誰?定是皇上了,他本想殺雞儆猴,現在雞死了,猴不僅沒儆到,反倒看了場戲,皇上如何能甘心?唯有把兇手逼出來,皇上的臉面才能好看些。至於老爺與王元士的糾葛,想必皇上是不知道的……”

老頭子一愣,說道:“你這麼說,還真有些道理。不過,老夫這兩日來總是有些心中不安,難道是這件事出了什麼紕漏不成?”

那手下斬釘截鐵地說道:“老爺,這是不可能的事。那王大郎,乃是小的親自去收買的。以王大郎的性格,肯定服軟。而王元士被擡出天牢,小的也在一旁看着。那王元士的臉上,全是中毒的症狀。小的所用毒藥,乃是苗疆蠱毒,無色無味,殺人於無形。中毒之人,死後全身僵硬,唯有臉上露出笑容。這一點,小的絕不會看錯!”

聽到這裡,老頭子心中才稍稍安定了些。他唯一的把柄,也是最大的破綻,就在王元士身上。要是王元士把一切都招了,那他離身敗名裂那一日就不遠了。好在小皇帝沒有意識到王元士的厲害,反而把這個能將他置於死地的法寶給自己拋棄了。以至於王元士到現在,都未曾將他的秘密公諸於衆。

老頭子定了定神,才說道:“行了,老夫心中已然有數,你出去吧!”

那手下告退後,老頭子表情陰冷,帶着些許蔑視地笑意:“小皇帝啊小皇帝,你認爲僅憑監察司,就能杜絕天下不平之事?老夫告訴你,絕無可能!人性要是不貪,已然成佛。這人人都是佛祖了,怎麼可能?”

長安城,皇宮之外,一個身着內侍服飾的人,被兩個御前侍衛帶着,準確來說,應該是架着,從拱宸門進入了皇宮之中。

“兩位軍爺,這裡便是皇宮了麼?”身着內侍服之人,有些慌亂地看着白牆綠瓦的裝飾,有些不敢置信地說道。

那兩個御前侍衛有點輕蔑地看着這人,心中皆道:“土包子!”大順皇宮,不同前朝,雖然樣式差不多,但屋頂的顏色,絕對是獨樹一幟的。因爲大順屬火德,墨綠色乃是樹木之色,木生火,所以大順皇宮的瓦片皆爲墨綠色。

而正史上的宋朝,也屬火德,不得不說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而根據五行德屬之論,其實正史上的元明清都不算得正宗,所以這五德始終說基本在南宋滅亡後壽終正寢了。這是因爲蒙古人建立起來的元代對五德始終說不感興趣,雖然民間認爲它爲水德。若是以正統的說法,滅了北宋的金是相生的土,滅了南宋的元卻是相剋的水。所以,元朝就沒有統一的國家德屬了。

到了後來,朱元璋參加的紅巾軍,是追認宋的火德而致,紅色就成了反元武裝最鮮明的標幟,明朝也就崇火德,尚紅色。但是,按說按照相生還是相剋,明朝都不應該是火德的,而是屬於土德。一次錯,那就接着錯。清朝自然也就不是水德,而是木德。但滿族人不理會這個,仍舊住在金燦燦的紫禁城中,那就難怪中國近代史那般黑暗了。

明朝誤打誤撞,直接用了金色。畢竟土生金,金多了,對明朝也沒什麼壞處。可明朝後來財政危機,連修繕皇宮的錢銀都沒,明朝覆滅也可以預見。清朝人則是無知,金克木,住在金燦燦的紫禁城裡,把自己祖宗的龍脈都給耗光了。以至於到了後來,滅國亡朝不說,帝制還就此終結。帝制終結其實也沒什麼,最可恨的是清朝的統治者把中國弄得一團糟,要不是英才輩出,恐怕偌大的中國就此分崩離析了。

風水之學,玄妙遠不止於此。能存在這麼久遠,肯定有其道理。說白了,風水之學就是順應天時,適應自然。一旦違反自然,那災禍便層出不窮了。據史料記載,清朝時紫禁城幾次不明原因的大火,還有各種野史上的奪嫡醜聞,風水學家都歸結爲德行有失,說的就是此木德有失。

這些道理,這兩個御前侍衛不懂,身着內侍服之人更不懂。不過,他們都會有感覺,進入皇宮之後,渾身都舒坦了一些。

“是了,這裡便是皇宮。快走,陛下急着見你。”一個架住他的御前侍衛,不耐煩地說道。

三人如同連體娃娃一樣,自拱宸門到宣佑門,期間長達八里路。這是從延福宮到皇宮,而不經過後苑的必經之路。八里路,差不多就是大半個大順皇宮的規格了。由此看來,大順皇宮真的不大,甚至還有些小。不過,若是帶上後面延福宮的話,這就不輸任何一朝皇宮了。

宣佑門往左走,會經過紫宸殿門。紫宸殿門再走一段路,垂拱殿門纔在眼前。

此刻,高鎬早就在垂拱殿門外候着了。那兩個御前侍衛連忙上前施禮道:“高公公,人已經帶來了。”

高鎬點了點頭,打量了一番身着內侍的那個人,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神色。

“就是這人嗎?”

兩個御前侍衛都點了點頭,篤定地說道:“絕無偏差!”(未完待續。)

第七百七十一章:種家將第三百零一章:來自臣子的威脅第三十三章:瘋狂的蹴鞠 上第五百八十四章:密旨第五百五十章:高手之爭第三十六章:規劃大學第七百七十三章:連綿暴雨第九百零二章:軟禁第四百零二章:還是錢的問題 下第七百五十七章:被砸暈了第五百一十四章:驚喜第四百零四章:上了賊船第612章:梯田第三百五十章:船塢第六百三十七章:封彌謄錄第七百二十一章:盛世著典第九十九章:捷報傳來第八百七十七章:皮影第三百零九章:新式戰船模型 下第九百五十九章:百姓歸心第三百四十六章:投名狀第六十二章:討論火炮第638章:省元第六十七章:三軍未動,糧草先行第一百二十九章:談判底線第四百七十章:流矢第一百五十一章:高麗使團的招數?第二百九十三章:雨夜自思第七百八十九章:分兵拒敵第六十三章:不法商人第二百四十一章:後勤事宜第八百九十五章:還是女兒好第八百一十章:急行軍第四百一十章:菩薩心腸第七百八十七章:願爲先鋒第五十二章:傳臚唱名第三十三章:瘋狂的蹴鞠 上第五十九章:第一支步槍第八百零四章:拖延時間第三百四十五章:血濺五步第三百五十七章:破廟第六百一十一章:道路不通第一百四十八章:攻訐第二百三十三章:紡車第八百六十四章:蒸蒸日上第四百七十六章:再而衰,三而竭第二百一十七章:笑裡藏刀第三百九十一章:狼狽爲奸第九百六十三章:最後的決戰 四第九十四章:前後夾擊第一百八十二章:歡喜的盧胖子第九百三十九章:來個兜底第五百五十章:高手之爭第九百三十二章:劍指臨潢府第一百三十七章:申請鑄炮第四百三十六章:君子之交淡如水第八百九十一章:明教復現第一百四十一章:射藝較技 中第一百五十五章:夫復何求第六百七十九章:共浴第九十一章:備戰第七百零七章:欣欣向榮第四百零六章:緣何失敗?第七百章:真臘、占城來使第九百七十二章:女真歸降第七百九十三章:神兵天降第四百五十四章:一封加急奏摺第九百五十章:真正的大決戰第三百七十三章:火炮初成 六第九百一十三章:半部論語治天下第二百三十六章:黃河的老大難問題第八百五十一章:有人通敵第八百七十二章:問計奸臣第五十二章:傳臚唱名第七百七十章:疾如勁風第四百四十七章:諸國內情第三百四十一章:禁軍教習第三百六十九章:火炮初成 二第二百三十三章:紡車第六百二十二章:科舉試題第一百一十五章:民牧之法第三百三十二章:宋老爺第七十章:契丹先鋒第五章:不一樣的歷史第四百七十三章:如何佈陣第六十一章:拉膛線第八十七章:經濟制裁第三百八十四章:御帳親騎第二百七十九章:無恥之尤第六百七十二章:都不是省油的燈第六百八十四章:良莠不齊第五百零五章:咱閨女總算是能嫁出去了第二百九十四章:國子監辯道 一第四十二章:新的外交政策第二百六十三章:同乘馬車第629章:長安轟動第九百三十三章:明教造反第二百四十三章:迷你水寨第六百零五章:新賜茶名第七百九十二章:定計
第七百七十一章:種家將第三百零一章:來自臣子的威脅第三十三章:瘋狂的蹴鞠 上第五百八十四章:密旨第五百五十章:高手之爭第三十六章:規劃大學第七百七十三章:連綿暴雨第九百零二章:軟禁第四百零二章:還是錢的問題 下第七百五十七章:被砸暈了第五百一十四章:驚喜第四百零四章:上了賊船第612章:梯田第三百五十章:船塢第六百三十七章:封彌謄錄第七百二十一章:盛世著典第九十九章:捷報傳來第八百七十七章:皮影第三百零九章:新式戰船模型 下第九百五十九章:百姓歸心第三百四十六章:投名狀第六十二章:討論火炮第638章:省元第六十七章:三軍未動,糧草先行第一百二十九章:談判底線第四百七十章:流矢第一百五十一章:高麗使團的招數?第二百九十三章:雨夜自思第七百八十九章:分兵拒敵第六十三章:不法商人第二百四十一章:後勤事宜第八百九十五章:還是女兒好第八百一十章:急行軍第四百一十章:菩薩心腸第七百八十七章:願爲先鋒第五十二章:傳臚唱名第三十三章:瘋狂的蹴鞠 上第五十九章:第一支步槍第八百零四章:拖延時間第三百四十五章:血濺五步第三百五十七章:破廟第六百一十一章:道路不通第一百四十八章:攻訐第二百三十三章:紡車第八百六十四章:蒸蒸日上第四百七十六章:再而衰,三而竭第二百一十七章:笑裡藏刀第三百九十一章:狼狽爲奸第九百六十三章:最後的決戰 四第九十四章:前後夾擊第一百八十二章:歡喜的盧胖子第九百三十九章:來個兜底第五百五十章:高手之爭第九百三十二章:劍指臨潢府第一百三十七章:申請鑄炮第四百三十六章:君子之交淡如水第八百九十一章:明教復現第一百四十一章:射藝較技 中第一百五十五章:夫復何求第六百七十九章:共浴第九十一章:備戰第七百零七章:欣欣向榮第四百零六章:緣何失敗?第七百章:真臘、占城來使第九百七十二章:女真歸降第七百九十三章:神兵天降第四百五十四章:一封加急奏摺第九百五十章:真正的大決戰第三百七十三章:火炮初成 六第九百一十三章:半部論語治天下第二百三十六章:黃河的老大難問題第八百五十一章:有人通敵第八百七十二章:問計奸臣第五十二章:傳臚唱名第七百七十章:疾如勁風第四百四十七章:諸國內情第三百四十一章:禁軍教習第三百六十九章:火炮初成 二第二百三十三章:紡車第六百二十二章:科舉試題第一百一十五章:民牧之法第三百三十二章:宋老爺第七十章:契丹先鋒第五章:不一樣的歷史第四百七十三章:如何佈陣第六十一章:拉膛線第八十七章:經濟制裁第三百八十四章:御帳親騎第二百七十九章:無恥之尤第六百七十二章:都不是省油的燈第六百八十四章:良莠不齊第五百零五章:咱閨女總算是能嫁出去了第二百九十四章:國子監辯道 一第四十二章:新的外交政策第二百六十三章:同乘馬車第629章:長安轟動第九百三十三章:明教造反第二百四十三章:迷你水寨第六百零五章:新賜茶名第七百九十二章:定計